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肿瘤的生长转移与肿瘤血管生成密切相关,抗血管生成是治疗肿瘤的新策略.内皮抑素是特异性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抑制因子,能显著抑制肿瘤血管增生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内皮抑素的抗血管生成治疗和血管靶向基因治疗,为治疗肺癌提供了广阔前景 .  相似文献   

2.
简要回顾抗血管生成疗法在肿瘤治疗中的重要成果,着重概括抑制血管生成的四主要环节:中和血管形成促进物、使用血管形成抑制物、调节血管抑素和内皮抑素、靶向肿瘤内皮细胞,并列举了部分进入临床试用的抗血管药。在综述既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抗肿瘤血管疗法的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3.
血管抑素(AS)是血浆蛋白纤维溶解酶原的内部片段,是近年来发现的最为有效的血管生成抑制剂之一。许多研究表明,它可有效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阻止血管生成,因而对多种肿痛具有抑制作用,体内体外实验提示其有良好的肿瘤治疗效果,是近年来肿瘤治疗新的热点研究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4.
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恶性肿瘤的发展与侵袭均依赖于新生血管生成。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受多种调节因子作用,这些调控因子主要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生成素,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管抑素,内皮抑素,thrombospondin(TSP-1)等。通过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可以阻止肿瘤的发展和转移,甚至使肿瘤消退。抗血管生成药物为肿瘤的治疗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本文简单讨论了肿瘤血管生成与调节机制并着重介绍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肿瘤的生长及转移均依赖于血管新生。抗血管生成治疗已成为肿瘤的治疗热点,目前以内源性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研究为主。血管能抑素(canstatin)是新近发现的一种来源于IV型胶原蛋白的内源性抗血管新生抑制因子,具有较强的抗血管新生作用而受到重视,现综述其抗肿瘤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6.
病理性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关键步骤之一,因而阻断或抑制新血管生成是抗肿瘤的有效策略[1]。近年来人们对肿瘤血管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广泛研究,已证明血管的生成受多种促进和抑制因子的调节,相继有多种促血管生成分子和抗血管生成分子被分离鉴定[2]。以血管生成为靶点治疗肿瘤已成为肿瘤治疗研究的热点,有多种血管生成抑制剂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本文对几种很有应用前景的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EndostatinEndostatin即血管内皮抑素,是1997年在鼠内皮细胞瘤细胞培养液中提取并命名的一种蛋白。它由胶原ⅩⅧC末端区内18…  相似文献   

7.
重组人内抑素的抗肿瘤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重组人内抑素抗肿瘤活性及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用人癌裸鼠移植性肿瘤及小鼠移植性肿瘤模型对重组人内抑素进行抗肿瘤药效学观察,用MTT法观察其对血管内皮细胞及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重组人内抑素,可明显抑制人胃癌BGC803和人乳腺癌B37裸鼠移植性肿瘤的生长,对小鼠肝癌H22实体瘤亦呈一定的抑制作用。MTT试验结果显示重组人内抑素可抑制人胎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ECV304的增殖,对人结肠癌HCT-8等肿瘤细胞的增殖无影响。结论重组人内抑素具有较强的抗肿瘤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姜黄素与内皮抑素联合治疗对小鼠皮下移植肉瘤的生长抑制以及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随机将72只荷瘤小鼠分为对照组、姜黄素组、内皮抑素组和联合治疗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治疗,每天l次,连续给药14d,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在荷瘤小鼠处死前从小鼠的尾静脉注射荧光标记物后分离肿瘤组织,计算抑瘤率,观察肿瘤灌注血管荧光标记,计算肿瘤组织的灌注血管平均距离及微血管密度。结果各药物治疗组对肿瘤的生长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姜黄素组、内皮抑素组、联合治疗组的抑瘤率分别为30.93%,32.33%,61.66%;对照组、姜黄素组、内皮抑素组及联合治疗组的平均灌注血管距离分别为(35.29±6.45),(56.42±9.57),(59.15±10.06),(76.98±11.16)μm,微血管密度分别为(60.35±11.22),(45.23±8.76),(44.77±8.03),(29.62±5.81)个·(400Hp)-1,各药物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与单独用药组比较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单独用药组之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姜黄素与内皮抑素治疗小鼠皮下移植肉瘤时都能够抑制肿瘤血管的生成,降低微血管密度,抑制肿瘤的生长,且二者联合治疗的作用效果更佳,明显优于单独用药治疗,表明二者对实体肿瘤的抗血管生成治疗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抗肿瘤血管新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肿瘤血管靶向治疗新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向,即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tumor angiogenesis inhibitor,TAI)和肿瘤血管靶向制剂(vascular targeting agent,VTA).TAI类旨在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过程,近年来研究较多的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类、基质金属蛋白酶(MMP)类、血管抑素类、内皮抑素类等;而VAT类则是通过破坏肿瘤组织中已存在的血管从而使肿瘤坏死,主要包括小分子类VTA和生物类VTA.对近年来各类抗肿瘤血管治疗新药的种类、作用机制及各自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抗肿瘤血管治疗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肿瘤的发生、生长和转移与肿瘤的新生血管的形成密切相关 ,调节肿瘤新生血管生成的因子主要有促进因子和抑制因子两大类。较为重要的促进因子有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 FGF)、血管生成素 (angiopoi-etin)、整合素 (integrins)等 ,这些因子与受体结合发挥其促血管生成的作用 ,因此阻断这些因子和受体的结合以及受体后信号传导途径可以抑制血管的生成。较为重要的血管生成抑制因子有内皮抑素(endostatin)、血抑素 (angiostatin)、凝血酶敏感蛋白 (thrombospondin,TSP)、基质金属蛋白酶 (ma-trix metallop…  相似文献   

11.
内抑素抗血管生成及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血管生成是类风湿性关节炎(RA)早期滑膜病理改变特征之一,也是产生和维持RA血管翳的主要因素。内抑素可特异性抑制新生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诱导其凋亡而发挥抗血管生成作用,应用内抑素抑制滑膜新生血管生成可成为治疗RA的一种全新方法。内抑素还可通过抑制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发挥抗RA效应。  相似文献   

12.
1971年Folkman首次发现肿瘤的生长依赖于血管生成,肿瘤细胞通过血管获得生长所需营养,血管为肿瘤转移提供通道,从此抗血管生成为肿瘤的治疗的领域。1997年O’Reilly等首先发现内皮抑素(endostatin)能特异地抑制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进而可以抑制新生血管的生成,这为抑制肿瘤的侵袭、转移找到了新的思路。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开展的许多有关内皮抑素的基础和临床研究都表明其具有独特的抗肿瘤活性。现将近年来内皮抑素在肺癌治疗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在肿瘤的生长、侵袭和转移过程中,肿瘤血管生成研究尤为重要。本文对目前研究较多的肿瘤血管生成过程、相关影响因子及不同供血模式等方面做…综述。研究表明肿瘤生长分为无血管的缓慢生长阶段和血管快速增长阶段。在无血管的缓慢生长阶段,促血管生成因子(如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整合素INT等)和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如内皮抑素Es、血管抑素AS、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等)处于平衡状态,当实体肿瘤达到或超过1-2mm2时,单纯依靠弥散作用已不能满足自身营养需求,肿瘤自身缺血缺氧诱导促血管生成因子产生,平衡状态被打破,血管生成表型启动。在肿瘤的生长过程中,各种因子相互作用,肿瘤组织内部会出现不同的供血模式,主要有血管生成拟态VM、马赛克血管MV和内皮依赖性血管三种。VM完全以肿瘤细胞变形构建:MV由不连续内皮细胞和肿瘤细胞相间构建;内皮依赖性血管完全由内皮细胞衬覆。有文献将此三种模式称为“三阶段现象”即肿瘤供血模式由Ⅷ到MV再到内皮依赖性血管。目前,抗血管生成在肿瘤治疗研究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但还有许多问题尚未清晰。我们更需进一步研究,为抗血管生成在临床上的应用及与传统抗肿瘤治疗方法的结合提供充实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美国 O’Reilly1994年在生长有肺癌的 L ewis大鼠外周血和尿中提取出血管抑素 ;随后发现可以经过酶降解纤维蛋白溶酶原得到血管抑素 ,发现由于酶解部位的不同 ,血管抑素含有纤维蛋白溶酶原前 1- 4 Kringle片段或者前 1- 3Kringle片段。Kringle片段 1- 4和 Kringle片段 1- 3都叫血管抑素 ,都有显著的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的作用。发现血管抑素有显著的抑制血管增生的作用 ,用于很多血管增生为主要病理改变的疾病 ,比如实体瘤、血液系统肿瘤等 [1,2 ] 。我们现在使用人外周血血浆提取天然血管抑素。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实验试剂 …  相似文献   

15.
恩度联合腹腔化疗治疗肝癌腹水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恶性腹水是肝癌晚期严重并发症之一。肿瘤浸润或转移至胸腹膜后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升高以及血管通透性的增高等是恶性腹水形成的重要机制之一[1,2]。肿瘤动物模型研究表明,腹腔内给予表达血管内皮抑素的转基因治疗或腹腔内直接给予重组血管内皮抑制素可以抑制腹腔内肿瘤的生长,并能有效防止恶性腹水的形成和再发,与化疗药物之间有协同作用。自2008年1月至今,  相似文献   

16.
内皮抑素临床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红强  楼谷音 《中国药房》2007,18(8):627-629
早在20世纪初,Goldman就观察到血管围绕肿瘤生成现象。1971年,Judah Folkman博士提出“肿瘤生长和转移依赖血管生成,阻断血管生成是遏制肿瘤生长的有效策略”,即所谓的肿瘤饥饿疗法。其中,1997年发现的内皮抑素(Endostatin)[1]因抑制血管生成作用强而备受关注。本文就内皮抑素临床应用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1生物学特性及作用机制1·1起源和结构特征1997年,O'Reilly MS等[1]发现,可从体外培养的小鼠血管内皮细胞瘤(EOMA)的细胞培养液中提纯出内皮抑素,且与人的内皮抑素同源性极高。经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二者大约有86%完全一致,仅人的内…  相似文献   

17.
李鸿博  戴功 《淮海医药》2009,27(2):F0003-F0004
正常角膜组织透明,无血管,周围血管终止于角膜缘,形成血管网,营养成分由此扩散入角膜。无血管是角膜的主要特征,也是维持角膜透明的重要条件。在病理状态下,新生毛细血管由角膜缘处侵入角膜内,称为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内皮抑素(endostatin)是一种新型内源性新生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可特异性抑制新生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封闭新生血管的形成,在肿瘤实验过程中表现出极强的抑瘤活性。实验表明,内皮抑素对多种起源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而不影响静止的血管内皮细胞,内皮抑素具有明显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生长的作用,而无毒副作用,为临床防治CNV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肿瘤抑素(tumstatin)是继内皮抑素(endostatin)和血管生成抑素(angiostatin)发现以来,来源于人血管基膜Ⅳ型胶原蛋白的极具潜力的肿瘤抑制因子。它强大的抗肿瘤新生血管生成、诱导肿瘤细胞和内皮细胞凋亡等生物活性,使其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详细介绍了肿瘤抑素活性肽段及其衍生物的研究进展。对Tum-5、T7肽和19肽以及这些活性肽段连接NGR导向肽或人源性IgG3铰链区等肽段后形成的衍生物作了较详细的介绍。肿瘤抑素的活性肽段及其衍生物,以高选择性、高活性、低毒性等优点正成为抗肿瘤药物研究的新希望。  相似文献   

19.
穆喜术  李会  边辛丑  尹闪 《河北医药》2012,34(8):1215-1217
恩度是我国自主研发的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与细胞外基质胶原Ⅹ、Ⅷ的羧基末端具有同源性[1],能够特异性作用于微血管的内皮细胞,抑制其迁移,诱导其凋亡,从而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抑制肿瘤生长[2,3].临床上恩度与其他化疗药物联用,广泛用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对恩度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随机临床研究文献,按照 Cochrane 系统评价手册5.0版推荐的质量评价标准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学评价,发现其中存在问题,并进行探讨、分析,以期对今后类似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内皮抑素基因转移在白血病抗血管新生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构建分泌型内皮抑素的表达载体,联合脂质体转染与交互感染建立逆病毒介导的内皮抑素基因转移系统,并用内皮抑素病毒分别感染白血病细胞WEHI-3B和K562;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靶细胞中内皮抑素基因的整合与表达。结果 脂质体转染与交互感染策略分别获得单嗜型(GP+E-86/ES)和双嗜型(Am12/ES)病毒生产细胞,后者上清的病毒滴度约为7.8×105CFU/ml;内皮抑素病毒感染、G418选择得到内皮抑素基因修饰的WEHI-3B细胞和K562细胞,PCR分析显示两者均有内皮抑素基因整合并持续表达。结论 逆病毒载体有效介导白血病细胞表达内皮抑素,可用于血液肿瘤的血管抑制基因疗法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