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腰部“回”字形针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腰部“回”字形针法(肾俞穴、命门穴、志室穴、腰阳关穴、大肠俞穴、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0例,3 ~5 min行针1次,留针.30 ~ 60 min,10次为1个疗程.结果:痊愈73例,显效10例,有效15例,无效2例,有效率占98%.结论:腰部“回”字形针剌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付均如  翟金莹 《针刺研究》1998,23(4):287-288
笔者运用走罐疗法治愈多种急、慢性疾病。用疾法走罐以足太阳膀胱经大杼穴至膈俞穴治疗外感发热;用缓法走罐从风池穴至大椎穴平面治疗落枕,于肩胛部手太阳小肠经循行路线范围配合心俞穴至肾俞穴范围治疗肩周炎;用疾法走罐于双侧隔俞穴至三焦俞穴范围配合三棱针局部挑刺治疗带状疱疹;用缓法走罐自双侧肺俞至肾俞配合三棱针背俞穴挑刺治疗黄褐斑,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3.
“特定”穴灯火淬法的临床应用350401福建平潭县北厝华光校民间医药研究所,魏贤芳特定穴灯火淬法即在人体寻找特定穴(一穴疗法为主)作点标记,用灯火草蘸麻油,点燃后打爆此穴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广泛用治疗常见病,复发病和疑难病症,取得较...  相似文献   

4.
玉屏风散为《丹溪心法》名方,具有益气回表止汗之功,主治表虚自汗,易感风邪者。笔者据原方功效创“玉屏推法”,预防体弱儿反复感冒及由感冒诱发的呼吸道疾病,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治疗方法选取与黄芪白术、防风等药效相当的脊穴、足三里、肺俞穴。脊穴采用捏脊法,共捏5遍,捏脊过程中重提肺俞穴;足三里穴采用掐揉法,陷3至5次,揉300次;肺俞穴以揉肺俞和分推肺俞相结合,各150次。感冒期间配合4大手法(开天门、推坎宫、运太阳、运耳后高骨)治疗。手法宜轻缓,用力均匀,柔和深透。介质以滑石粉即可,支气管炎反复发…  相似文献   

5.
针刺加穴位注射治面瘫6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瘫,俗称回眼歪斜。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青壮年为多见。临床上中西药治疗疗效欠佳,本人运用针灸加穴位注射疗法对60侧面瘫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以求共同探讨。1一般资料60例中,男性42列,女性18例;病程6d~4a:周围性面神经麻痹21例,周围性面神经炎39列;发病年龄13~75岁,平均ito.15岁;疗程7~100d。2治疗方法2.1针灸治疗取手足阳明经穴为主,足太阳经穴为辅。面部诸穴酌予斜刺或透穴。初期用泻法,后期用补法,加灸。取穴:攒竹、太阳、四自、地仓透颊车、迎香、李正均为患侧,合谷双侧。方法:进针后捻…  相似文献   

6.
张文义 《中医药学刊》2007,25(12):2472-2472
目的:观察平行针行针透穴药线植入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先将医用羊肠线用中药特殊处理后,用平行针透穴法把药线植入胃俞、脾俞、下脘、上脘等穴。结果:100例中,治愈98例,好转2例。治愈率为98%,总有效率为100%。结论:平行针透穴药线植入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确切,安全特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穴注开穴治疗急性腹痛37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2年以来,笔者采用子午流注开穴注射药物治疗急性腹痛37例,疗效尚满意,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 37例急性腹痛患者中,女24例,男13例,年龄小者5岁,大者87岁,均以急性腹痛为主,病程数十分钟至数小时不等。2治疗方法2.1选定用穴:先取开穴作为主穴,再选配穴。主穴:子午流注开穴。每选纳甲法、纳于法、灵龟八法(飞腾八法)为主,酌用临用开穴或定时开穴。配穴:八卦九宫穴、病穴或阿是穴。八卦九宫穴每以病痛处为中心取穴。2.2选择药物:主要选维生素K3、维生素B1、甲氧氯普胺等注射剂,有感染者酌加抗菌…  相似文献   

8.
重温古代文献,结合临床实践,对相对取穴及其针刺先后作了初步探讨,认为穴位相应,用主穴必用应穴,总结出了阴阳经穴相应,俞募相应,手足同名经相应等8种组成取穴法;临床应用时穴分主应,刺有先后,取效更佳。  相似文献   

9.
重温古代文献,结合临床实践,对相应取穴及其针刺先后作了初步探讨。认为穴位相应,用主穴必用应穴;总结出了阴阳经穴相应、俞募相应、手足同名经相应等8种相应取穴法;临床应用时穴分主应,刺有先后,取效更佳  相似文献   

10.
八脉交会穴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八脉交会穴,系元代窦汉卿所创,故又称“窦氏八穴”,在《针灸指南》一书中,窦氏称之为“流注八穴”。八脉交会穴一名,是明代针灸医家徐风在其所著的《针灸大全》中提出的,发展八穴按时选穴学说,倡用灵龟八法与飞腾八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回药化痰通络合剂配合针刺四关穴对脑出血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法,将172例脑出血恢复期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口服回药化痰通络合剂及针刺四关穴治疗。观察相关指标。结果实验组回药化痰通络合剂配合针刺四关穴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证候减轻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脑血肿吸收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回药化痰通络合剂配合针刺四关穴可以较好地减少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及改善中医证候;该疗效安全性较好,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静息态低频振幅对针刺足三里穴中枢作用机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分析针刺足三里穴引起静息态下脑区低频振幅(ALFF)的改变,以探讨其中枢作用机制。方法 15名健康青年志愿者,分别针刺双侧足三里经穴和非经穴,留针20min后拔针,并采集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利用REST软件计算脑区的ALFF,然后用SPM5进行组内单样本t检验,分别得到针刺足三里经穴、非经穴脑区ALFF的变化图,最后比较经穴组与非经穴组ALFF变化脑区的差异。结果针刺足三里穴可引起较广泛大脑皮层(包括额、颞、顶、枕叶)及脑干、小脑等脑区ALFF增高,针刺足三里穴,ALFF增高的脑区范围及ALFF增高的幅度均较非经穴组明显。经穴组与非经穴组比较,右侧小脑后叶、梭状回、中央后回、中央前回、缘上回、顶下小叶、额中回的ALFF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颞下极、颞上回、颞中回、钩回及双侧扣带回前部、右侧杏仁体、右侧眶下回ALFF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足三里穴可引起多个功能脑区ALFF增高,其机制可能是通过相应的作用中枢及复杂的脑功能网络调节,对靶器官产生作用效应。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四白”穴治疗机理,我们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法(HRP法),追踪其穴区传入神经元的分布及联系。  相似文献   

14.
针刺法:赵宁侠等用围刺法治疗带状疱疹40例,治疗于病变局部皮下用此法。用针尖斜向皮损中央,再用艾条灸患处(以皮损局部潮红为度),每日1次,结果痊愈,治疗天数为2~9天。孙远征等用围刺法配合化佗夹脊穴治疗35例,方法:病变在头部用局部围刺,在胸腰部用局部围刺加针同侧夹5脊穴。用28号2寸毫针在疱疹前后左右围刺,  相似文献   

15.
古代中风病针灸文献探讨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考查了清以前的记载处方完整的28部中医著作,以中风各症为纲,从取穴处方、刺灸法等方面,对其特点进行了探讨,从中可知:(1)古代针灸治疗中风病多从症选穴,用穴广泛;(2)半身不遂以手阳明、足少阳经为主,其他阳经和督脉穴为辅,基本用穴20个;(3)中风昏迷以急救穴和固护元气穴为主,基本用穴7个;(4)中风口、拘挛以局部取穴为主;(5)古代对中风病的治疗多选用艾炷灸法,而用针刺法较少。  相似文献   

16.
针刺足三里PET脑功能成像   总被引:44,自引:5,他引:44  
目的:探讨针刺足三里穴PET脑功能成像的实验方法。寻找针刺足三里脑功能变化的实验依据。方法:用PET对6例男性健康志愿者行针刺右侧足三里前后的^18FDG-PET脑功能成像,用SPM软件处理脑内葡萄糖代谢率变化的实验数据。获得脑功能变化的可视性实验依据。结果:针刺右侧足三里穴引起视丘下部,尾状核头部,小脑,颞叶,中央后回,脑千的葡萄糖代谢增加,结论:针刺足三里穴可引起与内脏功能有关的皮质下植物神经中枢葡萄糖代谢增加,PET是研究针灸中枢机制的可行性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编辑同志:自贵刊所年第二期刊登“自我调整血压功”后,我收到许多读者来信。他们按照该方法修炼,有的在很短时间内,血压由190/90mmHg就降到130/80mmHg,同时也提出,点穴法的部位和标志等问题,我都复了信。为让更多的患者受益,现把共性问题答复如下:一、选穴法:上肢选准调压点有两种:一是按人体固有的生理标志“腕生轮法”,即用食指、中指、无名三指并拢,从胞的生轮处到调压点即是“同身寸”;二是用经穴法:即手少阴心经的经脉上、神门穴与通里穴、两穴中间靠近尺骨缘有一个隆起点,用食指一点很敏感的酸胀麻的感应、即是调…  相似文献   

18.
四关穴临床应用举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关穴临床应用举隅周敬佐大连市中医院(大连116013)四关穴就是合谷、太冲穴相伍为用,两者伍用出自《席弘赋》:“手连肩脊痛难忍,合谷针时要太冲”,《杂病穴法歌》云:“鼻塞,鼻痔及鼻渊,合谷太冲随手取”,又说:“手指连肩相引痛,合谷太冲能救苦”。其伍...  相似文献   

19.
王勇 《中医药信息》2003,20(3):49-49
目的:根据青少年颈椎病临床症状特点,探讨治疗该病的选穴和针刺方法,为临床提供一种疗效显著、安全简便的方法。方法:44例青少年颈椎病患者,在其定喘、大推穴上采用三针齐刺法为主,配以肩井、肩中俞穴上的“合谷刺”及颈3或颈4夹脊穴深刺法治疗。结果:疗效明显,尤其对缓解大推穴处的改麻胀有较好疗效。结论:在大推、定喘穴上用齐刺法治疗,对缓解青少年颈椎病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利用fMRI探讨针刺合谷穴和后溪穴主治疾病的中枢神经生理学机制及两穴功能的相对特异性。方法:共募集40名健康志愿者,均为右利手。分为针刺合谷穴组与针刺后溪穴组,每组各20名。采用改良后的组块设计方案,用相同的磁共振扫描序列采集针刺两组健康志愿者左侧合谷穴或后溪穴任务态fMRI数据。利用AFNI程序分析脑激活区,对所有的功能数据进行组分析和组间分析,并利用Monte Carlo方法对分析结果进行多重比较校正(P=0.002,α≤0.05)。结果:针刺左侧合谷穴激活脑区包括:双侧中央前回、顶上小叶、颞上回、豆状核、壳核、小脑,右侧中央后回、顶下小叶、额中回、颞中回、缘上回、丘脑、丘脑底核、尾状核、扣带回,左侧额下回、枕中回和脑岛;针刺左侧后溪穴激活脑区包括:双侧脑岛、小脑,右侧中央前回、额中回、尾状核头和体,左侧扣带回、丘脑和腹后内侧核;针刺左侧合谷穴和后溪穴,组间分析结果有统计学意义,合谷穴组较后溪穴组右侧额中回、额下回激活减弱,左侧扣带回、左侧中央前回激活增强。结论:本研究为"面口合谷收""后溪通督脉"理论提供了客观的证据,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合谷穴治疗汗症、后溪穴治疗颈项腰背部疾病以及两穴的镇痛作用的中枢神经机制;并进一步从中枢神经层面表明了部位相近的穴位存在功能相对特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