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手法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6例颈性眩晕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6例。2组患者均常规给予药物治疗(包括扩张血管类药物、镇痛消炎药和肌肉松弛剂等)及手法推拿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3 d、7 d、10 d及14 d时分别采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估;同时记录患者每日眩晕发作次数,并检测治疗前、治疗后2周时2组患者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94.4%)明显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治疗后3 d、7 d、10 d及14 d时发现2组患者每日眩晕次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经组间比较发现,治疗后3 d、7 d、10 d及14 d时观察组每日眩晕次数亦显著少于对照组水平(P<0.05);治疗后2组患者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快,并且观察组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亦显著快于对照组水平(P<0.05)。 结论 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手法推拿治疗可显著改善颈性眩晕患者脑供血不足,减少眩晕发作次数,有效减轻眩晕症状,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颈6与颈7横突星状神经节阻滞法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星状神经节阻滞有以颈6(C6)或颈7(C7)横突为目标的两种注射方法。本文就临床操作的难易,危险性大小,及治疗效果优劣三方面进行比较。一、一般资料:患者共54例,男19例,女35例,年龄31~73岁,病种分类为:偏头痛32例,三叉神经痛4例,头颈部带状疮疹后遗神经痛6例,不定陈诉综合征12例。病程2月~10年。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各27例。一组以C.横突为目标,共阻滞91次。一组以Q横突为目标,共阻滞83次。二、治疗方法:病人仰卧去枕,肩下垫一薄枕,头后仰。术者位于患侧,穿刺点定于胸锁关节上2.scm,正中线外侧1.scm。常规消毒后…  相似文献   

3.
星状神经节阻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颈部交感神经节有颈上神经节(SCG)、颈中神经节(MCG)、椎动脉神经节(VG)、颈下神经节(ICG)。ICG和第1胸交感神经节融合而成的神经节称作星状神经节(SG)。我们在实体解剖中查得的MCG、VG、SG的位置用模式图显示为图1。SG位于最头侧(85·F·R,82·M·R),其上边在第7颈椎中部,其下边最尾侧(69·M·L)达第2胸椎高度。大部分位于第1胸椎水平,第1肋骨颈部(图2)。福田等术中观察星状神经节,用色素行星状神经节阻滞,进行星状神经节如何被染色和发自星状神经节的节前纤维、节后纤维如何浸于染液中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颜景佳 《临床医学》1997,17(2):11-12
我院镇痛科应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周围性面瘫15例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5例中.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最大者65岁,最小者24岁。全部急性发病,来诊时多为面瘫已发生2~5天。 2 治疗方法 本法采用神经阻滞,即用气管旁人路法行星状神经节阻滞。具体步骤为令病人仰卧,颈部后仰位。在环状软骨平面,用两手指将胸锁乳突肌推至外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红外偏振光星状神经节照射联合交变磁场治疗老年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 90例老年颈性眩晕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A、B、C3组,A组采用红外偏振光星状神经节照射,B组采用交变磁场治疗,C组采用红外偏振光星状神经节照射联合交变磁场治疗,两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 3组老年颈性眩晕患者治疗前症状与功能评估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各组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A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及B组与C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红外偏振光星状神经节照射联合交变磁场治疗老年颈性眩晕具有疗效显著、无针无痛、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等特点,易于让老年患者所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48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自1996年起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因颈椎病变引起的头痛48例,取得显著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颈源性头痛诊断依据为1988年2月国际头痛学会制定的头痛分类和诊断标准,选择我院疼痛门诊中颈椎病病人并发头痛者为研究对象。病人总数48例,男25例,女23例。病史1个月~12年,平均3年,年龄40~57岁,平均49岁。所有病例均局限于一侧颈枕痛或枕顶痛,同时伴有酸、胀不适感。其中疼痛放射至前额、眼眶者10例。治疗后随访半年~2年,平均10个月。治疗方法采用前侧入路穿刺法(李仲廉主编:临床疼痛…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针刀松解术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颈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36例颈性高血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8例。对照组给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刀松解术。比较2组治疗总有效率和治疗前后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血流动力学指标[动脉血管内径(VD)、平均血流速度(MFV)、动脉收缩期血流量峰值(PSV)和动脉舒张末期血液流速(EDV)]水平、血压、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结果 治疗后,2组NDI评分、VAS评分、舒张压、收缩压均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个疗程后、治疗结束后,2组血清TNF-α、IL-6、IL-1β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MMSE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但实验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D、MF...  相似文献   

8.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原发性痛经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方法治疗原发性病经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82例原发性病经症患者均接受星状神经节阻滞方法治疗,局部注射利多卡因,患者出现Honer’s征作为神经节阻滞成功标志。结果:在82例患者中,阻滞一次成功者65例,占79.3%;二次阻滞者17例,占20.7%。临床治愈者63例,占76.9%;有效者13例,占15.8%;无效者6例,占7.3%。总有效率为92.7%。由于穿刺部位不当造成臂丛神经阻滞者2例(2.4%);局麻药引起的相关不良反应者1例(1.2%),无感染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经过保守观察,上述并发症均自愈。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方法是一种简便、安全、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周围性面瘫也称贝尔(Bell’s)麻痹,是疼痛科较常见的疾病。本院从2002-2007年建立疼痛科以来,共收治22例贝尔面瘫患者,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复合激素治疗和单纯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星状神经节阻滞的机制及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陈旭  刘慧 《华西医学》2005,20(1):173-174
星状神经节是由第6,7颈部神经节构成的颈部节和第1胸神经节融合而成,有时还包括了第2胸神经节和颈中神经节,其节后纤维广泛分布C3-T12节段的皮肤区域,在功能上属于交感神经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应用止痛药物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颈源性头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均口服加巴喷丁,0.3 mg,每日3次,盐酸替扎尼定,2 mg,每日3次,共计4周。实验组除口服上述药物外,采用高频超声实时引导穿刺阻滞星状神经节,每周1次,共4次。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疼痛程度评分,疗程结束后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实验组、对照组VAS评分分别为8.68±0.76及8.60±0.81,两组间无差异。治疗后分别为3.63±2.70和5.10±2.75,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实验组VAS评分更低,与对照组治疗后VAS评分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显效率为30%、有效率为55%;对照组显效率为12.5%、有效率为42.5%,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超声引导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口服加巴喷丁、盐酸替扎尼定治疗颈源性头痛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颈性眩晕症(cervical vertigo,CV)属于椎动脉颈椎病的范畴,由颈背部软组织病变或颈椎骨关节性病变而引起的眩晕,叫颈性眩晕症[1]。其特点是发作性眩晕,并与颈部活动密切相关,多由颈椎退变,稳定性降低或颈交感神经激惹受刺激所引起,可伴有头痛、耳鸣、眼花、记忆力减退、声音嘶哑、视物不清、听力减退等症状。临床上对该症治疗比较棘手,  相似文献   

13.
采用患侧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简称面瘫)患10例,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仅1例合并有慢性中耳炎患无效,说明星状神经节阻滞对单纯性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有良好效果,同时说明有并发症的面瘫疗效欠佳。10例患中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主要为声嘶、一过性头晕和颈部淤血。  相似文献   

14.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痉挛性斜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SGB)治疗痉挛性斜颈(ST)病人的临床效果。资料及方法:3例病程4个月~2年的ST患者,1例为头颈部持续向右旋转,2例为了阵挛性转头动作。其中2例经多得药物治疗或针灸治疗未能控制。用2%利多卡因(5ml/次)行SGB治疗,每日1次连续2周,然后隔日1次连续2周;最后,1周2次连续2周。用Tsui评分价疗效。结果:3例病人经SGB治疗后症状逐渐好转,两周后症状明显改善,1  相似文献   

15.
不同浓度利多卡因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铁成 《浙江临床医学》2004,3(11):1012-1012
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在疼痛治疗中被广泛应用,传统用药为1%利多卡因.有报告[1]认为使用较低浓度的利多卡因仍可取得理想的疗效.作者使用0.3%和1%利多卡因行SGB治疗偏头痛,对比其疗效和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颈丛阻滞可引起心率增快 ,血压增高 ,多数观点认为是颈动脉窦及迷走神经被阻滞 ,交感神经活性增强所致[1,2 ] 。我们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 (SGB)控制颈丛阻滞引起的心率增快 ,血压增高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选择行甲状腺腺瘤或囊肿切除术病人 ,男 8例 ,女 3 2例 ,ASAⅠ~Ⅱ  相似文献   

17.
星状神经节阻滞因注射部位有重要的血管神经分布,如操作不慎或因病人不配合很容易出现并发症和意外,故应在熟练掌握各项操作的同时,对病人施以身心整体护理,解除病人的心理障碍,使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甚为重要。l临床资料1995年3月~1999年9月共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68例:男16例,女52例;年龄23~65岁。均主诉头痛,影响日常工作、生活、学习,其他疗法无效,经脑血流图仪检查,见双侧颈及(或)椎动脉血管功能异常。其中偏头痛32例,颅脑外伤性头痛17例,更年期血管头痛9例,丛集性头痛8例,紧张性头痛2例。2护理2.1心理护理疼痛病人的…  相似文献   

18.
19.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头痛3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0.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0例围绝经期妇女进行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根据治疗前后改良Kupperm en评分和血清E2、FSH、LH浓度的变化情况评价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改良Kupperm en评分明显下降(P<0.01),血中E2均显著升高(P<0.01),FSH明显下降(P<0.01),LH也明显降低(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效果确切,对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雌激素水平也产生了有益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