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RV)肠炎患儿异型淋巴细胞数量及免疫球蛋白水平治疗前后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检测50例RV肠炎患儿(肠炎患儿组)及30例健康小儿(健康对照组)治疗前后的血常规和异型淋巴细胞数量及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结果治疗前RV肠炎患儿组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RV肠炎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M和IgG水平下降。治疗后RV肠炎患儿组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低于治疗前(P〈0.05),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M和IgG水平上升甚至接近正常水平。结论 RV肠炎患儿治疗前后进行异型淋巴细胞数量及免疫球蛋白水平的检测有助于对病毒感染的判断及了解患儿的机体免疫功能状态和对疾病治疗的有效性,对RV肠炎患儿的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轮状病毒(RV)肠炎患儿异型淋巴细胞计数及免疫球蛋白检测的意义及临床价值.方法 分别检测50例RV肠炎患儿组及30例健康对照组婴幼儿的血常规和异型淋巴细胞及血清免疫球蛋白.结果 RV肠炎患儿组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RV肠炎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M和IgG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 RV肠炎患儿进行异型淋巴细胞计数及免疫球蛋白检测有助于对病毒感染的判断及了解患儿的机体免疫功能状态,对RV肠炎患儿的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托吡酯联合左乙拉西坦对难治性癫痫(IE)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Ig)水平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将潜江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8例IE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左乙拉西坦,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托吡酯治疗,两组各24例,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Ig水平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 67%,较对照组的62. 50%明显升高(P 0. 05)。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儿外周血CD3+、CD4+及CD4+/CD8+较治疗前明显增加,CD8+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 0. 05);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患儿治疗后CD3+、CD4+及CD4+/CD8+明显增加,CD8+明显减少(P 0. 05)。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A(Ig A)和免疫球蛋白G(Ig G)较治疗前明显增加,且观察组血清Ig A和Ig G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 0. 05);而两组患儿治疗前和治疗后免疫球蛋白M(Ig M)水平的比较,并无显著差异(P0. 05)。结论托吡酯联合左乙拉西坦可有效改善IE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Ig水平,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益生菌辅助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胃肠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4月收治的轮状病毒性胃肠炎患儿10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B组,各51例。A组给予蒙脱石散和口服补液盐(Ⅲ)治疗,B组在A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双岐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肠道菌群失调情况、免疫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B组呕吐、发热、腹泻症状消失时间显著短于A组(P0.05);治疗1周后,B组肠道菌群失调分级显著优于A组(P0.05);两组治疗后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M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B组治疗后免疫球蛋白G水平显著高于A组(P0.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双岐杆菌四联活菌片辅助抗病毒药物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胃肠炎效果显著,可以缩短患儿症状消失时间,促进患儿肠道菌群恢复,提高患儿免疫力,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复方参芪颗粒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炎症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复方参芪颗粒。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2(IL-2)、白介素-4(IL-4)、白介素-6(IL-6)含量以及免疫球蛋白A(Ig A)、免疫球蛋白G(Ig G)、免疫球蛋白M(Ig M)、补体C3、C4水平。结果治疗前,2组患儿IL-2、IL-4、IL-6含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 0. 05);治疗后,2组患儿IL-2、IL-4含量升高,IL-6含量降低,且观察组IL-2、IL-4含量高于对照组,IL-6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前,2组患儿Ig A、Ig M、Ig G、补体C3、C4表达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 0. 05);治疗后,2组患儿Ig A表达量升高,Ig M、Ig G、补体C3、C4表达量降低,且观察组Ig A表达量高于对照组,Ig M、Ig G、补体C3、C4表达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复方参芪颗粒可以调节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炎症因子水平,增强患儿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兵军事训练前后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变化情况。方法从某部新兵集训基地选择参加入伍军事训练的新兵60名,分别在军事训练前和军事训练后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问卷调查,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功能的检测,NK细胞、B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及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的检测。结果新兵军事训练后SCL-90总分及躯体化、抑郁、偏执因子分值较军事训练前显著升高(P0.05);军事训练后血清Ig G、Ig A和Ig M水平,B淋巴细胞和NK细胞数量,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数、CD8+T淋巴细胞数和CD4+/CD8+比值较军事训练前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军事训练后外周血IL-2水平较军事训练前明显降低(P0.05),IL-10水平较军事训练前明显升高(P0.05),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Th2比值军事训练后明显低于军事训练前(P0.05)。结论由军事训练引起的军事应激可引起新兵免疫功能的降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体液免疫及外周血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为临床上评估该药治疗COPD的疗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3月-2013年2月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的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30例,同期门诊随诊的COPD稳定期患者60例,同期在体检中心体检健康人60例,健康人分为老年健康组(n=30)和非老年健康组(n=30),均为正常对照组。各组均测定IL-8、TNF-α、免疫球蛋白A(Ig A)、免疫球蛋白G(Ig G)、免疫球蛋白M(Ig M)含量。COPD稳定期患者再随机分成2组:A组30例,B组30例。COPD B组除常规治疗外加用卡介菌多糖核酸0.35 mg/d,肌肉注射,3次/周;COPD A组只接受稳定期常规治疗,两组患者均观察1个月,于治疗前后测定外周血IL-8、TNF-α、Ig A、Ig G、Ig M含量。结果老年健康组外周血IL-8、TNF-α与非老年健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Ig A、Ig G、Ig M较非老年健康组降低(P<0.05)。COPD急性加重期组与稳定期组、老年健康组比较外周血Ig A、Ig G、Ig M下降(P<0.05),但IL-8、TNF-α升高(P>0.05)。COPD A组常规治疗前后外周血IL-8、TNF-α、Ig A、Ig G、Ig M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PD B组使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后,外周血Ig A、Ig G、Ig M较治疗前及A组治疗前、后升高(P<0.05),而IL-8、TNF-α较治疗前及A组治疗前、后下降(P<0.05)。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健康人的体液免疫功能下降。老年COPD患者存在体液免疫功能异常,急性加重期更为显著。卡介菌多糖核酸可降低COPD稳定期患者外周血炎症因子含量,增强体液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隔药灸结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免疫球蛋白、白细胞介素-17和血栓素B2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收治的UC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8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隔药灸治疗。观察两组血清免疫球蛋白(Ig G、Ig A、Ig M)、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23(IL-23)]、血小板功能[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Ig G、Ig A均显著降低(P0.05),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Ig M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17、IL-23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TXB2水平显著降低(P0.05),血清6-Keto-PGF1α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隔药灸结合美沙拉嗪治疗UC效果显著,可降低血清免疫球蛋白、IL-17及TXB2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轮状病毒(RV)肠炎患儿体液免疫和血锌水平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 对68例RV肠炎患儿及126例同龄健康儿童的血清免疫球蛋白及锌水平进行比较,并分析血清锌及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变化在疾病组中的相关性.结果 RV肠炎患儿血清锌及IgA、IgG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疾病组中血锌与IgA、IgG水平之间存在相关性.结论 RV肠炎患儿免疫功能的降低与血清锌水平的下降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共刺激信号分子(CD80、CD86)的表达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数量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初诊ITP患者30例、完全缓解ITP患者25例为研究对象,健康志愿者25例为正常对照者。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19~+CD5~+、CD19~+CD80~+、CD19~+CD86~+、CD41a~+Ig G、CD41a~+Ig M及CD19~+B细胞内Ig G和Ig M的表达,并与ITP患者的临床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初诊ITP患者B1(CD19~+CD5~+)细胞数均显著高于完全缓解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初诊组ITP患者CD19~+CD80~+细胞数均明显高于完全缓解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初诊组ITP患者CD19~+B胞内抗体Ig G和Ig M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完全缓解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治疗后完全缓解组ITP患者Ig G和Ig M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难治组ITP患者治疗前后Ig G和Ig M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CD19~+CD80~+细胞数与Th1的表达水平及Th1/Th2的比例呈正相关(r=0.502,r=0.471,P0.05)。CD19~+CD80~+细胞数与Ig G和Ig M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552,r=0.467,P0.05),与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r=~-0.424,P0.05)。Ig G和Ig M表达水平与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r=~-0.658,r=~-0.526,P0.05)。结论:ITP患者外周血CD19~+B细胞共刺激信号增强,导致B淋巴细胞异常活化,介导免疫系统发生紊乱,参与ITP发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外周血免疫球蛋白、补体等指标联合检测在小儿手足口病(HFMD)的临床应用.方法 利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385例HFMD患儿治疗前外周血IgA、IgM、IgG、C3、C4和超敏C反应蛋白(CRPH)含量.结果 HFMD患儿外周血IgA、C3、C4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 〈0.01),IgG明显降低( P〈0.05),CRPH明显升高( P〈0.05),IgM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HFMD患儿的体液免疫功能紊乱,免疫学指标联合检测对患儿诊断治疗方面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术创伤、脓毒症均可通过多种途径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本文通过对腹部重症脓毒症患者机体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及补体IgA、IgG、IgM、C3、C4,为重症脓毒症患者免疫治疗及各免疫指标的变化对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提供参考。方法将20例腹部无明显感染的患者、15例腹部脓毒症患者不伴器官功能障碍、12例腹部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者分为A、B、C组,A、B、C组术后第1、3、7天,各抽取外周静脉血5ml于普通试管,测定免疫球蛋白及补体(IgA、IgG、IgM、C3、CA)。同时记录生命体征的变化和预后转归。结果A组与术前比较,免疫球蛋白在第1天IgA、IgM、IgG,C3、C4均下降,IgA、IgM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补体C3在第1天明显下降,与术前、术后第7天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C4下降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术后第1、3、7天IgA、IgG、IgM、C3、CA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第1、3、7天C组IgA、IgM、IgG、C3、CA均低,与A、B两组相比较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创伤对免疫球蛋白影响不大。对于术后重症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者IgA、IgM、IgG,C3、CA明显降低,且随病情恶化,持续在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水平,探讨其细胞及体液免疫状况。方法采用散射比浊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50例手足口病患儿及30例健康儿童的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和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手足口病组T淋巴细胞亚群中CD3+、CD4+及CD8+细胞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G、IgA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M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足口病患儿存在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紊乱,为临床手足口病患儿的免疫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支原体肺炎病儿体液免疫功能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支原体(MP)肺炎病儿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成分含量变化及其在MP肺炎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68例MP肺炎病儿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其急性期和恢复期外周血血清IgG、IgA、IgM和C3、C4水平,以45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结果 MP肺炎病儿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IgG、IgM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恢复期血清IgG、IgM和IgA水平均显著高于急性期(F=22.21~55.304,q=4.908~14.785,P〈0.01),而急性期血清IgA水平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q=0.369,P〉0.05).MP肺炎病儿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C3、C4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F=8.95、10.82,q=3.774~6.710,P〈0.01),急性期血清C4水平也明显高于恢复期(q=3.289,P〈0.05).结论 MP肺炎病儿体液免疫应答增强,在其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2(IL-12)、白细胞介素4(IL-4)、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补体C3、补体C4、C反应蛋白(CRP)在不同程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中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114例妊高征患者(其中轻度子痫前期39例、重度子痫前期75例)和93例正常晚期妊娠妇女血清TNF-α、IL-12和IL-4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IgG、IgA、IgM、补体C3、补体C4和CRP。结果妊高征组TNF-α、IL-12和CRP明显高于正常晚期妊娠组(P均0.001),IL-4、IgG、IgM、补体C3和补体C4明显低于正常晚期妊娠组(P均0.001)。重度子痫前期组TNF-α、IL-12和CRP明显高于轻度子痫前期组(P0.05、P0.001、P0.001),IL-4、IgG、补体C3和补体C4明显低于轻度子痫前期组(P均0.05)。妊高征组、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正常晚期妊娠组血清CRP与IL-12、TNF-α呈正相关(P0.05),血清TNF-α与补体C3、补体C4呈负相关(P0.05)。结论妊高征患者血清TNF-α、IL-12、IL-4、IgG、IgM、补体C3、补体C4和CRP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IL-12、IL-4、IgG、补体C3、补体C4和CRP可反映妊高征的严重程度,可作为判断病情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应用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IVIG)后血清IgG水平变化及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FVIG250-400mg/(kg·d),连续3d,检测两组治疗前后IgG水平,同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用药前后IgG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喘息消失时间(P〈0.01),发生并发症比例(P〈0.05),平均住院天数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IVIG治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可以提高患儿血清IgG水平,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手足口病患儿体液免疫检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观察和分析手足口病患儿体液免疫状况。方法测定25例手足口病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及补体C3水平,以同期34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比较两组IgG、IgA、IgM及补体C3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手足口病患儿血清IgG、IgA水平降低(P〈0.001);IgM明显升高(P〈0.001);但两者补体C3水平无显著差异(P〉0.5)。结论手足口病患儿感染病毒后,体液免疫功能受到影响,导致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降低,而IgM明显升高,但对补体C3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及补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55例SLE患者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及补体进行检测分析,另选取5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CD3+、CD4+、CD8+T淋巴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免疫球蛋白及补体采用透射比浊法在全自动生化仪上检测。结果研究组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绝对值及CD4+/CD8+比值、C3、C4明显低于对照组,IgG、IgA、IgM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SLE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变化明显,三者联合检测,有利于病情监测及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9.
谢守凤 《医学临床研究》2014,(12):2406-2407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绝经后女性 pSS组患者(30例)和健康女性对照组(30例)血清及唾液中 IL-6,分析其与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免疫球蛋白G (IgG)、免疫球蛋白M (Ig M)、免疫球蛋白A(IgA)及红细胞沉降率(ESR)的相关性。结果 pSS组患者血清及唾液中 IL-6的浓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 < 0.01);pSS 组患者血清中IL-6的浓度与血清中CRP、ESR 和 IgG的浓度呈正相关(r分别为0.506、0.621、0.632;P 分别为0.008、0.007、0.006);与血清 IgM 和 IgA浓度无相关性(r分别为0.354、0.312;P分别为0.085、0.081);pSS组患者血清和唾液中的 IL-6浓度呈正相关(r为0.658,P为0.006,P< 0.01)。结论 IL-6可能通过诱导 IgG的合成与分泌进而影响CRP、ESR的变化,影响 pSS的疾病进展,血清和唾液 IL-6水平可用来评估 pSS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