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张静  桑海彤 《临床荟萃》2012,27(24):2117-2120
目的 研究肝硬化患者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发生率以及SIRS对肝肾功能和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203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在住院期间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以及临床评分进行随访记录,并以患者死亡和出现门静脉高压并发症作为随访终点.结果 81例患者合并SIRS.合并SIRS组黄疸发病率、细菌感染率、白细胞计数升高、血红蛋白降低、血清肌酐升高、丙氨酸转氨酶升高、血清胆红素升高、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心率、血清白蛋白降低和Child-Pugh评分升高密切相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合并SIRS组病死率、门静脉高压出血发生率、肝性脑病发生率以及1型肝肾综合征(HRS-1)均显著高于未合并SIRS组患者(均P <0.01).死亡患者SIRS发病率显著高于存活患者(P<0.01).门静脉高压并发症患者SIRS发病率显著高于无门静脉高压并发症的患者(P<0.01).SIRS和Child-Pugh分级评分是患者死亡(SIRS:OR=0.505,P<0.01;Child-Pugh分级:OR =0.412;P<0.01)和门静脉高压并发症(SIRS:OR=0.494,P<0.01;Child-Pugh分级:OR =0.309;P<0.01)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SIRS好发于中晚期肝硬化患者,且与门静脉高压并发症密切相关,合并SIRS的患者其病死率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2.
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低钠血症的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合并低钠血症的治疗。方法对我院128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监测血钠,110例血钠下降,随机分为补钠组(57例)与限钠组(53例),进行肝功能、血钠、尿量、腹水消退的监测,同时观察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等并发症及死亡率的发生情况。结果肝硬化失代偿期发生低钠血症的发生率为85.94%(110/128),补钠组尿量增加、腹水消退时间缩短、肝肾综合征发生率、肝性脑病发生率、死亡率等均好于限钠组(P<0.05)。结论对于肝硬化腹水并发低钠血症患者补充氯化钠有利于肝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肝肾功能及血常规的影响。方法:收集57例接受TAC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患者术前术后的肝肾功能及血常规指标的差异,并分析TACE术后肝功能损伤的相关因素。结果:TACE治疗后第1天ALT和AST显著升高,血清总蛋白(total protein,TP)和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从术后第1天到术后第1周逐渐降低,总胆红素(total bi lirubin,TBi l)和直接胆红素(direct bi lirubin,DBi l)在术后第3天较术后第1天、术后第7天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的血尿素水平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计数在术后第1天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ACE术后肝功能损伤与患者术前WBC计数和PLT计数、术前TP和ALB、术前TBil、术前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以及门脉癌栓呈显著性相关(P0.05)。结论:TACE可引起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功能损伤和肾功能一过性损害以及WBC计数一过性升高,并且术前WBC和PLT计数低、TP和ALB低、TBil高、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为B级,且合并门脉癌栓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更容易发生TACE术后的肝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血钠水平与其他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患者共120例,根据血钠水平分为轻、中、重度低钠血症三组。比较三组患者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主要并发症的发生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轻、中、重度低钠血症患者,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程度随血清钠浓度的降低而增加(P0.05);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上消化道出血及自发性腹膜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随血清钠浓度的降低而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钠水平得到纠正的患者比率随血清钠浓度的降低而降低,病死率随血清钠浓度的降低而升高(P0.05)。结论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低钠血症与其他并发症和预后密切相关,血钠水平可作为评价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硬化腹水合并低钠血症水平与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自发性腹膜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消化内科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108例肝硬化失代偿期伴腹患者水的病例信息,将入选患者分成轻、中、重度低钠血症组三组。观察低钠血症程度与Child-Pugh分级的关系、低钠血症程度与肝硬化并发症(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自发性腹膜炎)的关系,以及低钠血症程度与短期病死率的关系。结果与轻度低钠血症患者相比,中重度低钠血症患者中Child-Pugh分级程度明显增加(χ~2=17.01,P=0.00);重度低钠血症患者中肝性脑病发生率(52.63%)较轻度(18.18%)、中度(35.29%)低钠血症患者明显升高;重度低钠血症患者肝肾综合征、自发性腹膜炎发病率(52.63%,26.32%)较轻(18.18%,3.64%)、中度(35.29%,5,88%)低钠血症患者的发病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低钠血症程度加重,患者短期病死率明显升高(χ~2=5.39,P=0.07)。结论低钠血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肝硬化患者的预后,血钠水平可作为评估肝硬化失代偿期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SIRS对失代偿期肝硬化病人病情的影响。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观察失代偿期肝硬化病人并发SIRS后,肝、肾功能、并发症以及病情转归的变化。结果:161例失代偿期肝硬化病人中SIRS发生率为39.1%;引起SIRS的最常见的原因是自发性腹膜炎,占81%,发生SIRS的病人组和未发生SIRS组之间比较,肝性脑病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死亡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SIRS发生时与SIRS发生前后的不同状态下比较.肌酐的变化有显著性差异,ALT、AST、TBIL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失代偿期肝硬化发生SIRS可能对肝功能影响不明显.但可使肾功能损害加重.肝性脑病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增高,死亡率增加。  相似文献   

7.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是一种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也是我国最严重的肝脏疾病负担.代偿期肝硬化无明显临床症状,中位生存时间超过12年,全因年死亡率1%~2%.失代偿期肝硬化以门脉高压并发症和肝功能减退为临床特征,常表现为腹水、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和肝癌等并发症,年病死率10%~ 20%,5...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影响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94例,按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分析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死亡组血清TBi L、TBA水平高于存活组,血清Alb、chol、CHE水平低于存活组,出现腹水、感染、上消化道出血、电解质紊乱、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并发症、并发症≥3个、脾脏径4. 5 cm、门脉主干内径1. 2 cm、MELD评分≤20分、Child-Pugh评级C级的比例高于存活组(P 0. 05); MELD评分、Child-Pugh分级、肝肾综合征、并发症个数≥3个、电解质紊乱是失代偿期肝炎肝硬化独立危险因素。结论MELD评分、Child-Pugh评级、血清TBi L、TBA、Alb、chol、CHE水平与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癌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各生化指标变化及其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积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对124例肝癌肝硬化患者进行Child-Pugh分级并分别测定其相关肝功能各生化指标,同时检测了凝血酶原时间(PT)。结果 Child-Pugh肝功能分级加重,肝功能清蛋白(ALB)、总蛋白(TP)、ALB/球蛋白(GLB)、拟胆碱脂酸(Pche)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与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比值指标浓度呈递减现象,与Child-Pugh肝功能积分均呈显著负相关,肝功能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和PT指标浓度呈递增现象,与Child-Pugh积分均呈显著正相关,且各指标Child-Pugh A、B、C三级之间存在一定显著性差异。结论肝癌肝硬化患者存在明显肝功能异常,且与肝硬化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腹腔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20年12月于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腹腔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访记录按照患者预后好转程度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和临床指标的差异,并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腹腔感染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139例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腹腔感染患者的典型临床表现为发热(79.9%)、腹痛(76.3%)和腹胀(70.5%)。75例感染患者的腹水培养阳性病原菌86株,依次分别为大肠埃希菌、溶血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屎肠球菌。预后不良组患者的年龄、白蛋白(ALB)、血Na+、总胆红素(TBIL)水平、ChildPugh分级、合并高血压、合并肝性脑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和肝肾综合征相比预后良好组显著更高。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ALB、血Na+、Child-Pugh分级、合并高血压、合并肝性脑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和肝肾综合征是影响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腹腔感染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性结肠病与肝功能分级、食管静脉曲张、下消化道出血的关系以及内镜下特征,为诊治该类疾病提供一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临床表现及内镜特征,并对其并发的肝硬化门脉高压性结肠病进行分析。结果:48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中,肝硬化门脉高压性结肠病发生率54.2%。随着肝硬化门脉高压病程的延长,其门脉高压性结肠病的发生率明显增加,下消化道出血的机会也明显增加;而门脉高压性结肠病的发生与肝功能分级无关。结论: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常出现门脉高压性结肠病。门脉高压性结肠病是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下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但不是唯一原因。  相似文献   

12.
肖伟忠  蒋庆渊 《中国康复》2010,25(3):184-185
目的:探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对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炎症反应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将9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SIRS组36例和非SIRS组58例,均于入院后第3天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计算脑梗死面积和检测血中急性炎性蛋白,C-反应蛋白(CRP)浓度;3个月后统计死亡率。结果:测评结果显示,SIRS组患者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脑梗死面积和血中CRP浓度均显著高于非SIRS组(P0.01);3个月后死亡率也明显高于非SIRS组。结论:SIRS参与急性脑梗死的病情发展过程,可作为急性脑梗死病情的警示信号和预后判定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合并胆囊壁增厚的发生率及其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118例肝硬化组与165例住院健康体检对照组的B超及肝功能资料.比较肝硬化胆囊壁增厚发生率与性别、门静脉内径宽度、血清白蛋白浓度、凝血酶原时间、腹水及Child—pugh分级的关系。结果肝硬化组胆囊壁增厚者达80.51%,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0.74,P〈0.05)。与肝硬化胆囊壁正常组比较,肝硬化胆囊壁增厚组门静脉宽度增加、血清白蛋白浓度降低、凝血酶原时间延后、腹水发生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26、9.18、4.43,x^2=-18.32,P均〈0.05)。与肝功能Child—pugh A组比较,Child—pugh B、Child—pugh C患者胆囊壁增厚发生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66、19.49,P均〈0.05)。结论肝硬化患者往往伴有胆囊壁增厚。肝硬化患者胆囊壁增厚的原因是多因素的。胆囊壁增厚对判断肝实质病变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412例多发伤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仿  陈宁波 《华西医学》2005,20(1):34-35
目的 :分析多发伤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以及SIRS与休克的关系。方法 :多发伤 4 12例 ,分为SIRS组和非SIRS组 ,比较两组的病死率 ,并进行SIRS评分以及按休克严重程度分组 ,分析多发伤后SIRS与休克的关系及多发伤病死率与SIRS评分的关系。结果 :多发伤后SIRS发生率为 87 6 % ,SIRS组病死率明显高于非SIRS组 (P <0 0 5 )。随休克严重程度的增加 ,SIRS发生率明显升高 (r=1,P <0 0 0 1) ,同时多发伤病死率也随着SIRS分值的增加而增高 (P <0 0 0 5 )。结论 :大多数多发伤患者发生了SIRS,发生SIRS后病死率较高 ,SIRS的发生率与休克严重程度成正相关。积极抗休克治疗及早期进行脏器功能支持应是防治SIRS的有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门静脉、脾静脉内径和脾脏长径与肝硬化高危食管静脉曲张的关系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望江县人民医院78例肝硬化合并食管静脉曲张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出血组38例,非出血组40例.所有患者均行内镜确诊为食管静脉曲张.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病因、Child-Pugh分值、肝功能生化指标(凝血酶原时间、白蛋白和胆红素水平)、是否出现腹水情况、是否有红色征,B超检测肝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和脾脏直径.结果 两组间在红色征、肝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和脾脏直径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出血组明显高于非出血组.结论 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门静脉、脾静脉内径和脾脏长径明显增高,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指标,脾脏长径对于高危食管曲张静脉的诊断有一定的预测价值,有助于早期识别需行一级预防的肝硬化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凝血功能的异常在评估病情严重度和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我院呼吸、危重病科收治的102例老年AE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有无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分为SIRS组和非SIRS组;根据预后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入院后即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imer)及血小板(PLT),同时记录患者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结果:SIRS组、非SIRS组比较,SIRS组PT、APTT较后者低,而FIB较后者高,两组PLT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死亡组PT、APTT明显低于存活组,FIB高于存活组,而PLT死亡组明显低于存活组。PT、APTT、FIB、PLT与APACHEⅡ评分直线相关分析相关系数分别为:-0.395、-0.499、0.509、0.434,且PT、APTT、FIB、D-dimer、PLT异常组与正常组比较APACHEⅡ评分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老年AECOPD患者凝血功能出现显著异常,其中PT、APTT、D-dimer、PLT对病情严重度及预后有重要的判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病理特点与临床非创伤性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08年6月南昌市第九医院住院的临床诊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76例,均行肝活组织检查及病理分期,根据组织学纤维化程度分为非肝硬化组(S0-S3期)、肝硬化组(S4期、活动性肝硬化),了解其构成比;研究非肝硬化组与肝硬化组之间非创伤性指标(包括性别、年龄、乙肝病毒标志物、血常规、生化、凝血系列、HBV—DNA载量、肝纤维化四项、脾脏肋间厚度、HBeAg阳性等25项)的关系。结果①在17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S0-S3期115例,占65.3%,S4期31例,占17.6%,活动性肝硬化30例,占17.1%。②在非肝硬化与肝硬化2组间,年龄、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HBeAg、AAR(AST/ALT)、直接胆红素、白蛋白(ALB)、球蛋白(GL8)、AGR(ALB/GLB)、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酸转肽酶、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国际标准化比率、凝血酶原活动度、纤维蛋白原、脾脏肋间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在25项非创伤性指标中,患者的年龄、HA、PCⅢ、HBeAg、AAR、DBil、ALB、CLB、AGR、ACP、GGT、RBC、WBC、RCT、INR、PTA、纤维蛋白原和脾脏肋间厚与肝硬化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临床诊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存在一定比例组织学肝硬化患者,临床上有许多非创伤指标有助于判断组织学肝硬化;HBeAg阴性比阳性患者存在组织学肝硬化的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18.
袁碧和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18):2318-2318,F0003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32例肝衰竭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血浆置换技术对其进行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临床生化指标: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清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凝血酶原时间(PT)、肌酐(Cr)、国际标准化比率(INR)、总胆汁酸(TBA)。结果本组患者血浆置换治疗总有效率为78.13%。早期肝衰竭患者有效率94.73%,中期肝衰竭患者有效率70.00%,晚期肝衰竭患者全部无效死亡。生化指标AST、ALT、ALB、TBil、DBil、PT、Cr、INR、TBA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患者效果较好,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危险因素.方法 将21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患者按有无SBP分为SBP组(128例)和非SBP组(90例).对2组年龄、性别、血清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Child-Pugh分级、腹水总蛋白和是否合并糖尿病、上消化道出血等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示:SBP组血清TBIL高于非SBP组,血清ALB、PTA及腹水总蛋白低于非SBP组(均P<0.05);SBP组Child-Pugh C级、合并糖尿病及上消化道出血的比例分别为77.34%、12.50%及9.38%,非SBP组Child-Pugh C级、合并糖尿病及上消化道出血的比例分别为48.89%、3.33%及2.22%,SBP组均明显高于非SBP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血清TBIL、Child-Pugh分级及腹水总蛋白进入回归模型,这3项指标是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患者发生SB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 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SBP的危险因素众多,其中血清TBIL、Child-Push分级、腹水总蛋白是发生SBP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