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评价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治疗早期肺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全腔镜下肺叶切除55例Ⅰ期肺癌及开胸肺叶切除30例Ⅰ期肺癌患者的资料,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管留置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疼痛、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均无围手术期死亡。胸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95 min,术中平均出血80 m L,术后平均带管时间4.2 d,平均淋巴结清扫数目12.0枚,术后疼痛疼痛评分3~6分,平均4分;术后平均住院时间9 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5%。开胸组平均手术时间85 min,术中平均出血130 m L,术后平均带管时间5.5 d,平均淋巴结清扫数目13.2枚,术后疼痛疼痛评分5~9分,平均6分;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2 d。胸腔镜手术术中出血量、术后拔管时间、术后疼痛及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优于传统开胸手术。结论:全腔镜肺叶切除治疗早期肺癌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全胸腔镜与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03-2018-07间在滑县人民医院就诊的76例早期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开胸肺叶切除术,观察组予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VAS评分,以及住院时间均小于(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胸肺叶切除术比较,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出血量少,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有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胸腔镜与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03-2019-03间收治的82例早期肺癌患者,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2组,各41例。传统组行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胸腔镜组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 2组淋巴结清扫数目、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组术中失血量少于传统组,住院时间短于传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开胸手术比较,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患者,可显著减少术中失血量,并发症发生率低,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与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IC)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6-06-2020-01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行肺叶切除术的112例早期NSCI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及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将2016-06-2017-12间行传统开胸术的52例患...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与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效果。方法将96例肺癌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全胸腔镜组和对照组,各48例。分别实施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和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术后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全胸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拔管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短或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目的探讨胸腔镜根治性肺癌切除的可行性. 方法 2000年1月~2003年6月我们应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对31例早期肺癌行肺叶切除淋巴结扩清术,其中右肺上叶8例,中叶4例,下叶5例,左肺上叶8例,下叶6例,29例根治性切除. 结果全组均行肺叶切除.手术时间2~4 h,平均2.5 h.术中出血量50~150 ml,均未输血.切除淋巴结5~12枚,平均8枚.术后胸腔闭式引流平均3 d(1.5~28 d),术后住院平均7.5 d(5~30 d).无手术死亡及并发症发生.29例随访2~40个月,1例术后6个月因心肌梗塞死亡,2例分别于术后6、15个月出现脑、肝、肺等远处转移. 结论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对较早期肺癌行根治性手术治疗可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在治疗周围型肺癌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1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应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9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5例,女35例;年龄33~79(62.5±11.5)岁。观察术中淋巴结清扫组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疼痛评分。结果围术期无死亡。手术时间(135.0±32.5)min,术中出血量(230.0±80.4)ml,术后胸腔引流时间(4.8±2.1)d,术后第3 d疼痛评分(5.3±1.2)分。共清扫淋巴结520组,1 568枚,5.8组/例、17.4枚/例;淋巴结有转移71组,阳性率13.7%(71/520)。术后发生声音嘶哑2例;乳糜胸3例,经相应的治疗均治愈。随访90例,随访时间1~24个月,随访期间因肿瘤转移死亡4例;其余生存患者生活质量良好。结论对周围型肺癌患者采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和疼痛轻等优点。手术安全性、根治性与开胸手术相似,可作为治疗周围型肺癌患者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与开胸肺叶切除对比,探讨全胸腔镜(VATS)下肺叶切除治疗早期肺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2年1月至2008年1月接受肺叶切除的165例Ⅰ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人,VATS组41例,开胸组124例.对比两组术前、术中、术后近期情况.结果 两组在年龄、性别分布、术前主要合并症、肺功能、手术切除的肺叶、术后病理类型、分期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TS组与开胸组相比,手术时间(195±57)min对(224±54)min(P<0.05);术中出血(227±153)ml对(349±158)ml(P<0.05);淋巴结清扫组数4.1±1.3对4.5±1.5(P<0.05);术后胸引流总量(1595±1038)ml对(1828±1074)ml(P<0.05);术后肺炎发生率4.9%对12.1%(P<0.05);1年无瘤生存率Ⅰ A期均为100%,ⅠB期分别为90.0%和91.3%(P>0.05);住院费用(4.6±1.1)万元对(3.5±1.1)万元.结论 两种术式在治疗早期肺癌具有相似的完全性和彻底性,VATS肺叶切除术较开胸肺叶切除术的手术时间略短,术中出血略少,术后肺炎发生率略低,但平均住院费用略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单孔与三孔电视胸腔镜(VATS)肺叶切除和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效果.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8-05—2019-12于新乡同盟医院行VATS肺叶切除和淋巴结清扫术的早期NSCLC患者.根据VATS方案分为单孔组和三孔组.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术中情况,以及术后临床指标.结果 共...  相似文献   

10.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I期肺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疗效。方法:对30例术前诊断为I期肺癌的患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男19例,女11例,年龄36岁-78岁,平均63.1岁。结果:无手术死亡。2例(6.67%)术后输血,发生并发症4例(13.3%)。随访时间12月-45月,平均28.7月,生存率83.3%(25/30),其中I期患生存率为90.9%(20/22)。结论:对于I期肺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长期疗效与常规开胸手术相仿,而且具有安全性高,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全胸腔镜袖式支气管成形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全胸腔镜下袖式支气管成形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安全性、有效性、手术适应证和操作注意事项.方法 2011年9月至12月,完成全胸腔镜袖式支气管成形术8例,其中男7例,女1例;中位年龄62.4岁.中位肿瘤最大径2.3 cm.右肺上叶袖式支气管成形术5例,左肺下叶袖式支气管成形术2例,左肺上叶袖式支气管成形术1例.手术方式为全胸腔镜下解剖性袖式肺叶切除支气管成形术+系统性淋巴结清扫(包括至少3组纵隔区域淋巴结).采用双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侧卧位,肩下垫枕.胸腔镜观察口放置在右侧腋中线第7肋间,长1.5 cm;操作口选择在腋前线第4肋间,长4 cm;辅助操作口选择在肩胛下角线第7肋间,长1.5 cm.支气管吻合均为端端吻合,采用膜部单纯连续缝合+软骨部单纯间断缝合的吻合方式,即先以4-0不可吸收缝线单纯连续缝合支气管后壁及膜部,再以3-0可吸收缝线单纯间断缝合支气管前壁,完成全周吻合.以周围带血供组织缝合覆盖支气管吻合口.常规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结果 全组手术顺利,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中位手术240 min,支气管吻合45 min;术中出血200 ml,淋巴结清扫19.8枚/例.无中转开胸病例.术后病理示鳞状细胞癌7例,腺癌1例.术后病理分期T1aN0M0 1例,T1bN0M04例,T1bN1M0 2例,T1bN2M0 1例.术后轻微并发症1例,为一过性窦性心动过速,经药物治疗后好转.全组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术后中位放置胸腔引流管时间7天,住院9天.随访3~8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全胸腔镜下袖式支气管成形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第4肋间腋前线切口进行吻合操作方便、快捷,可以避免缝线间彼此缠绕;膜部连续缝合、结合软骨部单纯间断缝合是快速、安全的缝合方式;保留奇静脉并不影响吻合操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单中心连续500例非小细胞肺癌接受全胸腔镜肺叶切除病例资料和中期随访结果,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彻底性.方法 2006年9月至2011年9月,500例接受全胸腔镜肺叶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男267例,女233例;平均年龄62.3岁.肿瘤最大径2.65 cm.初治病例496例,肿瘤放化疗后手术4例.肿瘤位于左肺上叶129例、下叶73例,右肺上叶163例、中叶47例、下叶89例(其中1例左肺下叶和右肺中叶同时性双原发癌).手术方式为全胸腔镜下解剖性肺叶切除+系统性淋巴结清扫(包括至少3组纵隔区域淋巴结),其中单纯肺叶切除480例,复合肺叶切除(肺叶+肺叶或肺叶+肺段切除)13例,解剖性肺段切除3例,全肺切除2例,全胸腔镜下支气管袖式切除1例,同期双侧肺叶切除1例.结果 全组手术顺利,围手术期死亡1例,为高龄肺癌患者术后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手术平均198.1 min,术中出血平均214.6 ml,无严重并发症.术后肺动脉残端渗血5例,4例经再次胸腔镜手术止血,1例经保守治疗好转.术中每例平均清扫淋巴结5.7组,16.9个.中转开胸45例,中转开胸率9.0%.术后带胸管7.8天,术后平均住院10.2天.轻微并发症87例,主要包括持续心律失常等心脏异常32例,漏气超过7天28例,肺部感染或肺不张9例,乳糜胸6例,其他并发症12例.术后病理示腺癌363例,鳞癌85例,腺鳞癌12例,肺泡细胞癌28例,大细胞癌6例,其他6例.术后病理分期示Ⅰ a期161例,Ⅰb期176例,Ⅱa期46例,Ⅱb期14例,Ⅲa期85例,Ⅲb期3例,Ⅳ期15例.全组1年无瘤生存率(DFS)为90.2%,1年总体生存率(OS)为94.3%;3年分别为76.4%和81.3%.结论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其彻底性与开胸术相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肿瘤直径≥5 cm的非小细胞肺癌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彻底性及有效性.方法 2006年9月至2009年12月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214例,其中男108例,女106例;年龄29~85岁,平均(62.5±11.0)岁.按肿瘤直径分为A组(肿瘤最大径≥5 cm,30例)和B组(肿瘤最大径<5 cm,184例),回顾性分析两组病例年龄、性别、病理类型、病变部位、中转开胸、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淋巴结清扫情况、术后病理分期、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及生存复发数据.结果 共行肺叶切除211例,复合肺叶切除2例,全肺切除1例.手术过程顺利,无严重围手术期并发症,围术期B组死亡1例(肺部感染至呼吸功能衰竭).A组鳞癌较B组多见(46.7%对13.6%,P<0.001).A组与B组在手术安全性方面,中转开胸率(16.67%对7.61%,P=0.204)、手术时间[(214.0 ±58.1)min对(198.6±55.1)min,P=0.160]、术中出血量[(283.3±179.7)ml对(248.5±25.7)ml,P=0.559]和并发症发生率(13.33%对14.67%,P=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手术彻底性方面,淋巴结清扫站数[(5.0±2.4)对(5.0±1.7),P=0.990]、枚数[(19.1±10.1)对(15.8±8.8),P=0.065],在手术有效性方面局部复发率(3.45%对2.23%,P=0.532)、1年生存率(81.25%对92.63%,P=0.226),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治疗部分肿瘤直径≥5 cm的非小细胞肺癌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4.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学习曲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通过评估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不同阶段的手术效果,探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学习曲线.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08年6月由同一手术组连续完成的60例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加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早期肺癌的病例资料.按手术先后依次分为4组(A、B、C、D),每组15例,比较各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纵隔淋巴结清扫站数及个数、中转开胸率、术后并发症、术后胸管引流时间以及术后住院天数,分析不同阶段的手术效果.结果 各组病例在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病理分期以及手术方式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228.0±55.6)min明显长于C组(155.0±33.6)min或D组(152.7±27.4)min(P<0.001),B组手术时间(200.3±67.1)min亦明显长于C组或D组(P<0.05),而C、D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6);在术中出血量方面,A组(283.3±111.2)ml明显多于C组(156.7±86.3)ml或D组(143.3±67.8)ml(P<0.01),B组(286.7±188.4)ml亦明显多于C组或D组(P<0.01),C、D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7);各组淋巴结清扫数量、中转开胸率、术后并发症、术后胸管引流时间以及术后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学习曲线大约为30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与传统开胸术后常见并发症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方法 2011年1月至2012年2月,138例符合研究标准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纳入研究,术前两组患者采用年龄(±5岁)和相关基础病史配对方案,其中68例行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70例行常规开胸手术治疗,前瞻性对比观察患者术后住院期间新发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同时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近期疗效.结果 肺叶切除术后新发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电视胸腔镜手术组为17.6%(12/68例),常规开胸手术组18.6%(13/70例),其中两组均以房颤最常见,占术后心律失常的60%,但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死亡率分别为1.5%和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结论 肺叶切除术后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为房颤,其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与手术方式无关,微创手术并不能降低其发生率,尚需要有效预防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开胸肺叶切除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两种手术方式在治疗支气管扩张症中的应用,探讨全胸腔镜手术在治疗支气管扩张症中的安全性、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2001年6月至2010年10月完成60例以解剖性肺叶切除术为主要术式的支气管扩张症手术.分为开胸手术组与全胸腔镜(cVATS)手术组.cVATS组不牵开肋骨,以切割缝合器分别处理肺血管和支气管.如遇严重粘连或出血等则中转开胸手术.对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带胸腔引流管时间、并发症以及预后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手术切除右肺上叶5例,右肺中叶3例,右肺下叶6例,左肺上叶3例,左肺下叶26例,左肺下叶+左肺上叶舌段10例,左全肺切除4例,左肺下叶+右肺中叶切除1例,右肺中下叶切除1例和右肺中叶+下叶部分切除1例.开胸手术组25例;cVATS组35例,其中2例(5.7%)中转开胸手术.开胸组手术95~ 420 min,平均(207.6±88.5)min;出血量100 ~ 2500 ml,平均(522.0±644.2)ml;术后带管0~21天,平均(5.4±4.4)天;术后住院4~23天,平均(10.2±4.7)天.cVATS组手术80~ 280 min,平均(168.7±55.9) min;出血量50~1300 ml,平均(210.1±213.1)ml;术后带管2~ 19天,平均(6.3±3.4)天;术后住院4~22天,平均(8.5±3.5)天.cVATS组与开胸组相比手术时间(P=0.041)和出血量(P =0.009)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围手术期死亡.开胸组发生术后并发症9例(25.7%),cVATS组并发症6例(17.1%),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133).开胸组随访18~ 123个月,平均82.2个月.13例术后咳痰或咯血症状完全消失,10例痰量明显减少,但仍间断有咳痰或咯血等症状.2例咯血量或痰量较前无明显变化.cVATS组随访11~53个月,平均29.7个月.22例术后症状完全消失,11例症状好转,2例无明显变化.结论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是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的操作流程和技巧的优化改进经验.方法 2006年9月至2010年8月连续开展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408例,男214例,女194例,平均年龄58.6岁.实体肿瘤平均最大径30.1 mm.手术采用双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健侧单肺通气.胸腔镜观察口选择第7或8肋间腋后线,长1.5 cm;辅助操作切口选择在肩胛下角线第7或8肋间,长1.5 cm;主操作口选择在第4或第5肋间腋前线,长约4 cm,无需放置开胸器,不牵开肋骨.全部操作过程完全在胸腔镜下完成.术者位于病人前侧,双手分别握持吸引器和电凝钩,在主操作口内进行操作;助手位于病人背侧,使用卵圆钳经辅助操作口帮助牵拉显露.基本操作顺序与传统开胸肺叶切除相同.肺癌病人均清扫纵隔淋巴结:肿瘤位于右侧,清扫2、4、3A、3P、7、8、9、10组淋巴结;左侧清扫3、5、6、7、8、9、10组淋巴结,必要时清扫第4组淋巴结.结果 全组手术顺利,围手术期死亡1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平均手术时间195 min,平均术中出血249 ml.术后病理良性疾病86例,恶性疾病322例.全组中转开胸35例,中转开胸率8.6%.术后轻微并发症48例,并发症发生率11.8%.术后平均带胸管时间7.9天,术后平均住院天数10.9天.结论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操作难度较高,开展此项手术应具备5个方面条件:(1)较清晰的胸腔镜设备,(2)良好的术野显露,(3)熟练的镜下血管解剖分离技巧,(4)能将血管和支气管置入缝合切开器内,(5)纵隔淋巴结清扫技术.掌握正确的操作流程及一些关键技巧,可以缩短学习曲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单向式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安全性、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施行单向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成功完成单向式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79例;3例因胸腔镜下难以控制出血,增加10 cm辅助小切口。术中清扫淋巴结数量为7~22枚,手术时间80~210 min,术中出血量50~600 ml。术后胸管引流时间3~8 d,术后住院时间4~9 d10无围手术期死亡,无肺动脉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单向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疼痛轻、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淋巴结清扫彻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是治疗早期肺癌的可靠方法。尤其对初学者易操作、易掌握。  相似文献   

19.
20.
Zhang Y  Jiang GN  Wang Q  Zhu YM  Ding JA  Chen C  Chen XF  Wang H  Xie BX  Li WT  Tong WP 《中华外科杂志》2010,48(17):1285-1288
目的 比较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与开胸手术(OT)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急性炎症反应和免疫抑制的差异.方法 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按照入组标准筛选病例,随机分组后手术,收集临床资料,并检测手术前后IL-6、IL-8和IL-10的血浆浓度.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最终入选病例271例,其中VATS组133例,OT组138例;男性132例,女性139例;年龄19~70岁,平均(56±8)岁.结果 在术后住院时间[(8.2±2.5)d比(9.8±6.2)d,P=0.03]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1.3%比21.7%,P=0.02)上,VATS组优于OT组.VATS组患者的IL-6血浆浓度在术后第1天[(35±25)%比(65±43)%,P=0.00]、术后第3天[(14±22)%比(55±44)%,P=0.00]以及IL-10血浆浓度在术后第1天的升幅[(25±20)%比(43±35)%,P=0.00]低于OT组.结论 相比于OT,VATS治疗早期NSCLC具有术后炎症反应轻、免疫抑制弱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