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研究阴道宫颈环扎治疗双胎妊娠宫颈机能不全的效果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50例单胎妊娠宫颈机能不全患者与50例双胎妊娠宫颈机能不全患者,分别设定为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均选用经阴道宫颈环扎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妊娠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延长妊娠孕周、终止妊娠孕周、5 min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存活率、新生儿体重、足月产率、早产率及流产率依次为(19.32±3.17) ml、(36.71±2.15) min、(3.74±0.57) d、(18.53±1.92)周、(36.84±1.83)周、(7.73±0.38)分、86.00%、(3.02±0.67) kg、58.00%、26.00%、16.00%,对照组依次为(20.08±2.96) ml、(36.95±1.97) min、(3.58±0.55) d、(21.47±1.83)周、(38.39±1.81)周、(9.15±0.42)分、98.00%、(3.51±0.73) kg、78.00%、14.00%、4.00%。两组手术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及住院时间)、早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术后延长妊娠孕周、终止妊娠孕周更短,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存活率、新生儿体重及足月产率更低,流产率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双胎妊娠宫颈机能不全行阴道宫颈环扎术治疗的效果良好,但较单胎妊娠宫颈机能不全疗效较差,临床治疗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谨慎使用阴道宫颈环扎术。  相似文献   

2.
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的疗效。方法:分析1996年1月—2009年12月79例因宫颈机能不全行宫颈环扎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79例宫颈机能不全患者中76例获得活婴,3例失败,手术总成功率为96.20%。其中26例行选择性宫颈环扎术,成功25例,失败1例。44例行治疗性宫颈环扎术,无一例失败。9例行急诊宫颈环扎术,成功7例,失败2例,成功率为77.78%,明显低于非急诊宫颈环扎术的成功率(96.15%)。(2)与孕20周后相比,孕20周前行选择性环扎术者妊娠天数和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明显增加(261.83±9.89d比243.64±26.04d;3106.67±423.14g比2550.36±792.68g)。(3)在治疗性宫颈环扎组和选择性环扎术组中,有3次以上流产史者宫颈环扎后分娩时妊娠天数和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明显高于流产次数少于3次者(261.50±10.97d比237.10±27.05d;3025.00±524.81g比2458.50±818.63g)。结论: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疗效肯定;急诊宫颈环扎术是可行的,它可以明显改善宫颈机能不全患者的预后;在孕20周前行选择性环扎术可以明显增长分娩孕周和增加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无论是选择性还是治疗性宫颈环扎,流产3次以上的患者更能从手术中获益。  相似文献   

3.
王眉 《全科护理》2021,19(4):499-502
目的:研究经腹腔镜宫颈环扎术与经阴道宫颈环扎术对宫颈机能不全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收治的宫颈机能不全病人94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使用经阴道宫颈环扎术治疗,观察组使用经腹腔镜宫颈环扎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病人的围术期指标及妊娠结局。比较两组病人的分娩孕周及新生儿体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病人住院总时间、手术时间均较短,术中出血量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流产发生率较低,足月分娩率及新生儿存活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分娩孕周较晚,新生儿体重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生活质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精力、社会功能、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情感健康、躯体疼痛、总体健康评分均显著提升,且观察组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经阴道宫颈环扎术,腹腔镜宫颈环扎术更具损伤低、恢复快、宫颈机能改善效果好,保障更高的足月生产率及新生儿存活率,显著降低了流产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比紧急性宫颈环扎术与预防性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回顾性分析为法,观察对象为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入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100例宫颈机能不全患者,参考手术时机分为研究组(n=50)与对照组(n=50),研究组行预防性宫颈环扎术治疗,对照组行紧急性宫颈环扎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分娩情况(妊娠32周宫颈长度、分娩孕周、妊娠延长时间)、分娩结局(剖宫产、自然分娩)、妊娠结局(足月产率、早产率、流产率)及并发症(胎膜早破、产后出血、宫颈裂伤)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30.18±5.33) mL,明显低于对照组[(42.17±5.71) mL],住院时间为(6.81±2.74) d,明显短于对照组[(9.04±2.63)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妊娠32周宫颈长度、分娩孕周、妊娠延长时间分别为(2.98±0.32) cm、(37.49±3.97)周、(9.82±2.47)周,均明显长于对照组[(2....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择期和紧急不同宫颈环扎术对治疗宫颈机能不全及对延长孕周和预防早产的作用。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无锡市妇幼保健院因宫颈机能不全进行治疗的70例患者,根据孕周和手术时间不同分为择期环扎组与紧急环扎组,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及妊娠结局。结果:70例患者行宫颈环扎术的成功率为100%,早产发生率为20.85%,2组在环扎孕周、宫颈管长度、延长孕周等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紧急环扎组的早产发生率较高(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延长妊娠时间和早产发生率呈明显负相关(r=-0.490,P<0.01),宫颈管长度与早产发生率呈明显负相关(r=-0.270,P<0.01),延长妊娠时间与宫颈管长度呈明显正相关(r=0.792,P<0.01)。Cox比例危险回归分析显示紧急环扎术是早产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择期环扎组发生早产的风险显著低于紧急环扎组(HR=2.184,95%CI:1.798~2.651,P<0.05)。结论:与紧急环扎相比,择期宫颈环扎术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预防早产的效果优于紧急环扎术,孕期筛选高危产妇后,择期进行宫颈环扎术有利于延长孕周,预防早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宫颈环扎术时机选择对宫颈机能不全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选择 2016 年 7 月 ~2020 年 2 月诊治的 82 例宫颈机能不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宫颈环扎术,根据手术时机分为紧急组 37 例和非紧急组 45 例。 比较两组患者妊娠 结局和新生儿结局,并统计术后并发症。 结果:紧急组患者延长周数、分娩周数以及足月生产率明显低于非紧急组,晚期流产率明 显高于非紧急组( P <0.05 );紧急组新生儿体质量以及 Apgar 评分均明显低于非紧急组( P <0.05 );两组患者胎膜早破发生率比较 无显著差异( P >0.05 ),但紧急组患者宫腔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非紧急组( P <0.05 )。 结论:非紧急宫颈环扎术可有效延长妊娠时 间,减少并发症,改善母婴结局,其效果优于紧急宫颈环扎术,但宫腔感染率高于非紧急组,临床应加强对于宫颈机能不全的检查 诊断力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孕前腹腔镜下宫颈环扎术与孕期McDonald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的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研究对象为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入院的300例宫颈机能不全患者,根据不同手术时机及方式划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50例。研究组于孕前选用腹腔镜下宫颈环扎术治疗,对照组于孕期选用McDonald宫颈环扎术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孕期保胎率、妊娠结局(足月产率、早产率、晚期流产率)及新生儿结局(新生儿窒息率、转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率、新生儿体质量、新生儿分娩孕周)。结果 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孕期保胎率、足月产率、早产率、晚期流产率、新生儿窒息率、转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率、新生儿体质量及新生儿分娩孕周依次为(13. 52±3. 17) m L、(38. 41±3. 98) min、(3. 02±0. 86) d、14. 00%、88. 00%、9. 33%、2. 67%、6. 67%、7. 33%、(3 019. 54±491. 17) g、(38. 63±2. 58)周,对照组依次为(27. 29±8. 05) mL、(37. 36±3. 64) min、(5. 63±0. 97) d、52. 00%、51. 33%、34. 67%、14. 00%、16. 00%、17. 33%、(2 645. 71±516. 48) g、(35. 38±2. 41)周。研究组较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更少、住院时间更短、孕期保胎率和早产率更低、足月产率更高、新生儿窒息和转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率更低、新生儿体质量更高、新生儿分娩孕周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手术时间和晚期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孕前腹腔镜下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的效果优于孕期McDonald宫颈环扎术,可有效减少孕期保胎,改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结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宫颈环扎术联合音乐导向叙事护理对孕期宫颈功能不全患者不良情绪与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复旦大学附属产科医院收治的110例孕期宫颈功能不全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7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使用宫颈环扎术治疗,配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音乐导向叙事护理。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与妊娠结局以及临床指标,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不良情绪与心理状态。结果:两组的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分娩孕周、Apgar评分与宫内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新生儿体重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与沃里克-爱丁堡心理健康量表(Well-being Scale,WEMWB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WEMWB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导尿管留置时间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颈环扎术联合音乐导向叙事护理可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改善心理状态,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的疗效.[方法]收集2008年11月至2012年11月宫颈机能不全者52例,30例行宫颈环扎术(环扎组),22例拒绝手术(非环扎组)仅予卧床等保胎治疗.比较两组妊娠结局等各项指标.[结果]环扎组与非环扎组除早产率外,足月妊娠率,流产率及新生儿成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环扎组中20例在妊娠14~16周、10例在妊娠17~28周行宫颈环扎术,两个时间段孕妇流产、早产、足月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机能不全行宫颈环扎术可延长孕妇的孕周,提高胎儿的成活率;对有宫颈机能不全者,在妊娠14~16周择期行宫颈环扎术较佳.  相似文献   

10.
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妊娠结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云  张薇 《临床医学》2010,30(7):1-3
目的探讨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的不同手术时间、手术时机的临床效果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至2009年10月22例因宫颈机能不全行宫颈环扎术患者的不同手术时间、手术时机的临床效果及妊娠结局。结果①妊娠12~16周组13例与妊娠17~28周组9例行宫颈环扎术,两组流产、早产、足月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紧急宫颈环扎术组8例与择期宫颈环扎术组14例,流产、早产、足月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有宫颈机能不全者,应在妊娠14~16周择期行宫颈环扎术;对孕前未能诊断宫颈机能不全者,有晚期流产史或早产史的高危孕妇孕中期B超发现宫颈机能不全,行紧急宫颈环扎术,术后加强监测、防止感染亦能取得一定临床效果,降低晚期流产率及早产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宫颈紧急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cervical incompetence,CI)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05-06-2009-12收治妊娠期宫颈机能不全患者20例分为:选择性环扎组7例,紧急环扎组7例,另外6例纳入保守治疗组作为对照(简称对照组)。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全部手术组实施宫颈环扎术及药物保胎治疗,对照组仅给予保胎药物治疗。上述处理后观察5~7d,无流产征兆者出院,规律产检,随访至妊娠终止。观察其平均保胎天数、新生儿出生体重、新生儿存活、〉34周分娩、〉37周分娩、胎膜早破发生情况,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保胎天数:选择性环扎组(154.86±10.51)d,紧急环扎组(34.86±46.84)d,对照组(94.75±30.93)d;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选择性环扎组(3171.43±424.12)g,紧急环扎组(1557.14±907.11)g,对照组(2812.50±383.79)g;新生儿存活:选择性环扎组7例,紧急环扎组2例,对照组6例;〉34周者分娩:选择性环扎组7例,紧急环扎组2例,对照组6例;〉37周分娩:选择性环扎组4例,紧急环扎组1例,对照组3例;胎膜早破的发生:选择性环扎组0例,紧急环扎组4例,对照组0例。结论:宫颈机能不全是导致妊娠晚期流产和早产的常见原因,预防性宫颈环扎可延长保胎天数、增加〉34周分娩、减少胎膜早破的发生、增加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但并不能减少早产的发生。对CI的低危患者,保守治疗也能取得较好的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结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三种插管技术在颈椎骨折手术麻醉中应用的效果。【方法】90例ASAⅠ~Ⅱ级颈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选用不同的插管技术进行清醒插管。A组用盲探插管新技术;B组用传统盲探技术;C组用纤维光导喉镜引导技术。观察其插管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三组病例在性别、年龄和身高无明显差异(P〉0.05)。三组病人的插管成功率分别为90%(27/30)、73.3%(22/30)、100%(30/30),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B组插管成功率明显低于组A和C组(P〈0.05);三组病人2次以上操作成功的插管成功率分别为8.57%(5/27)、72.7%(16/22)、13.3%(4/30),B组明显高于其它二组(P〈0.05);在插管时间上,B组为(11.6±7.7)min,与A组的(4.9±1.7)min和C组的(4.5±1.4)min相比明显延长(P〈0.05);三组病人插管均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盲探气管插管新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简便、实用有效、廉价的插管方法,能明显提高颈椎骨折病人气管插管成功率和麻醉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药保留灌肠预防宫颈癌患者放射治疗所致放射性直肠损伤的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09年11月至2011年6月在南通市肿瘤医院行放射治疗的100例宫颈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及中药预防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放射治疗常规护理,中药预防组除常规护理外,在后装放射治疗后用自制中药80~100ml行保留灌肠,1次/d,连续3d,直至后装治疗结束。观察后装放射治疗5次3d内、治疗结束后3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发生放射性直肠损伤的情况。结果中药预防组后装放射治疗5次3d内1、2级直肠损伤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放射治疗结束后3个月、6个月,中药预防组保留灌肠直肠损伤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放射治疗时给予中药保留灌肠可预防放射性直肠损伤。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探讨胰岛素泵持续强化治疗妊娠期糖尿病对新生儿脐带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与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选择妊娠期糖尿病患者42例,其中胰岛素泵治疗组(CSII组)20例,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MSII)治疗组(MSII组)22例,妊娠期正常孕妇(对照组)24例。测定孕妇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其分娩的新生儿体重、脐带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结果:CSII组与MSII组比较,孕妇空腹血糖、产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SII组与MSII组比较,新生儿出生体重及IGF-1水平分别为(3228±343)g和(3792±381)g;(57±21)μg/L和(82±26)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脐带血IGF-1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之间呈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0.715,P〈0.01)且有直线关系(R^2=0.511,P〈0.01)。结论:胰岛素泵持续强化治疗妊娠期糖尿病能更好地控制孕妇血糖,明显改善新生儿脐带血IGF-1水平与出生体重,临床应用效果优于传统的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欣普贝生在足月妊娠促官颈成熟及引产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有引产指征的足月妊娠孕妇2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分别以阴道后穹窿放置欣普贝生促宫颈成熟和小剂量催产素静脉点滴引产,比较两组宫颈Bishop评分变化、临产情况、总产程、促宫颈成熟的有效率及引产成功率、分娩情况、对母儿影响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的平均临产时间、总产程时间、促宫颈成熟的有效率、引产成功率、剖宫产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但对母儿影响及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欣普贝生用于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及引产简单方便、安全有效,可促进阴道分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再入院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纳入2000年1月至2014年5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儿科因高胆红素血症而两次入院的足月患儿44例(研究组), 并随机抽取在此期间因高胆红素血症入院一次的足月患儿100例(对照组), 比较两组病例在出生体重、胎龄、喂养方式、住院天数、蓝光照射及胆红素下降情况、血糖因素、感染因素、溶血因素、血管外出血因素等方面的差异, 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再入院情况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研究组患儿胎龄明显小于对照组[(37.9±1.9)周比(38.9±1.1)周, P < 0.01], 但性别、出生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研究组患儿诊断为高胆红素血症的平均时龄明显小于对照组[(64.1±32.0)h比(98.1±93.1)h, P=0.022];首次入院时胆红素值及出院时胆红素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66.8±73.5)μmol/L比(218.9±102.6)μmol/L, P=0.002;(193.2±23.9)μmol/L比(179.6±25.7)μmol/L, P=0.004];蓝光照射周期及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2.2±1.1)轮比(1.4±0.6)轮, P < 0.001;(43.1±26.1)h比(29.1±13.1)h, P=0.002];平均住院天数及胆红素降至正常所用时间亦明显长于对照组[(4.1±3.0)d比(2.5±1.2)d, P=0.002;(43.1±25.5)h比(33.1±14.4)h, P=0.021]。此外, 研究组的低血糖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6%比10%, P=0.019), 但在感染、溶血及血管外出血方面两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胎龄越小、黄疸出现越早、胆红素水平越高、蓝光照射时间越长的患儿以及曾发生低血糖的患儿容易再次出现黄疸, 对于符合上述情况的患儿建议考虑在胆红素降至正常后观察1 d再出院, 以防止再入院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经阴道超声诊断宫颈机能不全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宫颈机能不全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宫颈不全患者(宫颈机能不全组),分析于非孕期经阴道超声测量宫颈总长度、宫颈阴道段长度、宫颈内口宽度,并随访分析孕16周的经阴道超声检查结果,并与30名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进行对照。结果宫颈机能不全组患者非孕期宫颈总长度为(34.10±4.42)mm,宫颈阴道段长度为(16.33±2.34)mm,健康对照组的分别为(43.19±2.48)mm和(24.33±3.12)m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8、6.24,P均<0.01),孕16周经阴道超声测量宫颈总长度为(32.46±4.25)mm,宫颈阴道段长度为(15.38±3.62)mm,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6、7.88,P均<0.05)。宫颈阴道段与宫颈总长度的比值与晚期自然流产次数存在显著相关性(r=0.55,P<0.05)。以宫颈阴道段长度≤19mm为最佳临界点,经阴道超声诊断宫颈机能不全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及正确指数分别为90.00%、90.00%、9.00、0.11、80.00。结论经阴道超声检测宫颈对判断非孕期宫颈机能不全患者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联合同步化疗对宫颈癌患者术后的局部控制率、生存率及毒副作用.方法 将80例宫颈癌术后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常规组35例采用常规放疗(6MV-X线,总剂量45~50 GY);调强组45例采用调强放疗(6MV-X线,总剂量45~50 GY).2组同期采用TP方案化疗4次.观察2组患者1、3、5年的局部控制率、生存率和毒副作用的发生情况.结果 调强组1、3、5年局部控制率为100.0%、95.5%、90.7%,均高于常规组的97.1%、91.4%、68.8%,1年和3年局部控制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年局部控制率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强组1、3、5年生存率为100.0%、97.8%、93.1%;均高于常规组的97.1%、96.9%、72.7%,1年和3年生存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年生存率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骨髓抑制、放射性膀胱损伤、放射性直肠损伤较调强组发生率明显升高,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调强放射治疗联合TP方案同步化疗能提高宫颈癌术后疗效,降低毒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