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 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使用氨甲环酸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择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88例(88膝)拟行初次TKA且符合选择标准的退行性骨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TKA术中是否使用氨甲环酸(15 mg/kg),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n=44)。排除11例失访患者,试验组39例、对照组38例纳入最终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身体质量指数、骨关节炎分级及术前实验室检查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止血带使用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总引流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术后3 d血红蛋白、术后24 h D-二聚体,以及术后下肢瘀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输血情况。结果 两组术中止血带使用时间及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24 h引流量、总引流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术后24 h D-二聚体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血红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t=4.815,P=0.000)。术后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有3例(7.7%)和4例(10.5%)患者输血,各发现3例(7.7%、7.9%)无症状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及对照组分别有1例(2.6%)和7例(18.4%)发生下肢瘀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029,P=0.026)。结论 TKA术中静脉给予氨甲环酸能显著减少围手术期失血量,且不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关节内应用氨甲环酸(TXA)对减少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失血量及输血率的疗效。方法将50例行单侧TKA患者随机分为TXA组(25例,将1 g TXA融入50 ml生理盐水关节内注射)及对照组(25例,将50 ml生理盐水关节内注射),比较两组输血率、总引流量、总失血量、术后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容、住院时间、并发症等指标。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8~12个月。TXA组患者输血率、总引流量、总失血量均低于对照组,术后第1、3、5天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容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出现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KA术中局部应用TXA能显著减少术后失血量及输血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术中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TXA)对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TKA)失血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1—2012-12的71例TKA,其中26例术中关节腔内注射TXA(观察组),45例未注射TXA(对照组)。观察记录2组输血量、失血量、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失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12个月随访。观察组中2例合并糖尿病者切口延迟愈合,3周后均顺利愈合;对照组中1例合并糖尿病者切口延迟愈合,3周后愈合。2组均未出现双下肢静脉血栓、肺栓塞、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TKA术中关节腔内注射TXA可以减少失血量及输血量,并且未增加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危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TKA)后夹管6h后开放的引流方案相比自体血回输方案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接受初始膝关节表面置换手术的骨性关节炎患者91例(103膝),随机分为夹闭组(53膝)和回输组(50膝)。夹管组TKA术后夹闭引流管6h后开放,回输组术后6h内引流液过滤后回输。统计术后总引流量和自体血回输量、异体血输血量,同步监测术前和术后第1、3、6天血常规,通过Gross方程计算隐性出血量和总失血量。记录手术前后的患肢周径了解肢体肿胀幅度,记录切口愈合等级判断感染并发症,检查术后下肢血管超声排查下肢静脉血栓(DVT),记录术后关节活动度了解关节粘连情况。结果夹管组总引流量(161.13±138.63)ml,与回输组(798.20±337.93)ml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12.65,P〈0.01)。夹管组隐性失血量(712.77±338.22)ml,与回输组(793.54±325.50)ml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1.23,P〉0.05);但夹管组总失血量(1024.85±422.68)ml,与回输组(1561.54±416.83)ml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6.48,P〈0.01)。夹管组异体血输注率56.00%,平均输血量(150.94±159.74)ml,与回输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异体血输血率65.31%(x~2=0.90,P〉0.05),输血量(200.00±169.71)ml(t=1.50,P〉0.05)]。术后第1、3、6天夹管组大腿及小腿周径增幅与回输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4d膝关节夹管组活动度(96.53°±6.07°),与回输组(96.72°±6.85°)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0.15,P〉0.05)。夹管组出现2例切口乙级愈合,1例股深静脉血栓(DVT),回输组切口全部甲级愈合,无DVT发生,但是,切口感染率和DVT发生率无组间统计学差异(t=0.17,P〉0.05)。结论 TKA术后引流管暂时夹闭6h后开放的引流方案较自体血回输方案可显著减少术后失血和引流量,不增加异体血输血率和输血量,同时,不影响肢体肿胀程度和术后近期关节活动度,不增加感染、DVT等并发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静脉应用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减少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拟分期行双侧TKA患者60例,随机选择一侧手术时使用TXA(TXA组),另一侧手术时不用TXA(对照组)。TXA剂量为10 mg/kg,于松开止血带前10 min内静脉滴注完毕。两组术前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TXA组与对照组引流量、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术后不同时间点Hgb、输血量、输血比例及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us embolism,VTE)发生情况。结果 TXA组引流量、总失血量均低于对照组,术后6 h及1、3、7 d Hgb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隐性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57,P=0.252)。TXA组4例(6.7%)、对照组13例(21.7%)患者术后行输血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其中4例为两次手术均需输血。TXA组的总输血量为14 U,较对照组的38 U显著降低(P=0.004)。TXA组及对照组各3例(5.0%)发生术侧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均无症状性肺动脉栓塞发生,VT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其中2例两次手术均发生DVT。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17个月,平均13.7个月;随访期间均无新发VTE。结论 TKA术中松止血带前10 min内静脉滴注TXA(10 mg/kg)能有效减少围手术期失血量,降低输血量及输血患者比例,且不增加VTE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价局部应用氨甲环酸(TXA)对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失血量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Corhrane图书馆、Medlin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关于局部应用TXA减少TKA术后出血量的随机对照研究(RCT)。采用RevMan5.0.2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TXA组与对照组总失血量、引流量、血红蛋白下降值、D-二聚体和术后KSS功能评分采用加权均数差评价,输血率采用优势比评价。结果最终共纳入8篇RCT。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局部应用TXA能够减少TKA术后总出血量[WMD=-302.05,95%CI(-345.05,-259.05),P〈0.001]及引流量[WMD=-253.70,95%CI(-293.75,-213.65),P〈0.001],血红蛋白下降较少[WMD=-0.64,95%CI(-0.85,-0.43),P〈0.001),降低输血率[OR=0.29,95%CI(0.17,0.48),P〈0.001]。结论局部应用TXA可以减少TKA术后失血量及引流量,降低输血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同期双侧膝关节置换术(TKA)中不同途径局部应用氨甲环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4年3月至2014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骨科行同期双侧TKA的患者9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三组,每组30例。A组双侧膝关节均在缝合关节囊后经关节囊切口注射氨甲环酸1.5 g/50 ml;B组双侧膝关节均在缝合关节囊后经引流管注射氨甲环酸1.5 g/50 ml;C组双侧膝关节均在缝合关节囊后经引流管注射生理盐水50 ml。比较三组术后24 h血红蛋白值(Hb),红细胞比容(Hct),术后72 h的Hb、Hct,引流量、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输血率、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三组间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LSD多重比较法分析。结果术后24 h、72 h的Hb及Hct值A、B、C三组呈下降趋势,其中C组最低,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24h Hb:F=37.13,术后24 h Hct:F=49.74,术后72 h Hb:F=50.10,术后72 h Hct:F=48.94,均为P0.05)。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和总失血量,三组中以C组最多,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引流量:F=58.31,隐性失血量F=4.05,总失血量F=42.98,均为P0.05)。组间两两比较发现:在A、C两组间,术后24 h的Hb(t=7.87)、Hct(t=9.14),术后72 h的Hb(t=9.05),Hct(t=8.83),引流量(t=-10.00),总失血量(t=-8.75)以及隐性失血量(t=-2.4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B、C两组间,术后24 h的Hb(t=6.81)、Hct(t=7.83),术后72 h的Hb(t=8.04)、Hct(t=8.05),引流量(t=-8.31),总失血量(t=-6.84)以及隐性失血量(t=-1.8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B组有11.7%出现引流管近端血栓堵塞引流管,造成引流失败,A、C两组为0.0%。三组双下肢深静脉血栓率均为0.0%;输血率C组为16.7%,A、B两组均为0.0%。结论同期双侧TKA,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可以明显减少围手术期血液丢失,降低输血率,并不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但经引流管注射氨甲环酸有较高的引流失败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手术开始时使用止血带的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TA)的止血效果及其持续时间。方法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关节与显微修复外科选取60例行单侧TKA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不使用TA;实验组30例,关节囊缝合后关节腔内注射TA 20 mg/kg。分别计算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输血患者比例,术后6、24、48、72 h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及深静脉血栓发生比例等,并应用成组设计t检验及方差分析进行相应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如性别(x~2=0.071,P0.05)、年龄(t=-1.687,P0.05)、身体质量指数(BMI)(t=1.668,P0.05)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实验组和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无统计学差异(t=1.221,P0.05);实验组24 h引流量明显低于对照组(t=-2.552,P0.05);两组患者输血比例上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x~2=4.286,P0.05);住院期间及术后3个月的随访中,两组均未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术后6、24、48、72 h,实验组HB及HCT与对照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0~6 h、6~24 h,实验组HB及HCT下降值与对照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但术后24~48 h、48~72 h内两组HB及HCT下降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手术开始时即使用止血带的单侧TKA患者,TA关节腔内给药可有效减少术后失血量,且不增加血栓性并发症的发生机率;关节腔内使用TA止血有效持续时间约为24 h。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股骨髓腔注射氨甲环酸(TXA)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术期失血的影响。 方法前瞻性选取我院收治的10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4)和观察组(n=54)。对照组在扩髓前静脉滴注TXA,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开髓后髓腔内注射TXA。比较两组手术中的输血量、输血率;隐性、显性及围术期总失血量;术前及术后5 d凝血指标;术后24 h引流量。 结果两组均随访2~6个月,统计随访期间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等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术中输血量、输血率、术后24 h引流量、隐性、显性及围术期总失血量[(0.31±0.09)U、11.11%、(198±101)ml、(528±157)ml、(375±103)ml、(892±232)ml]均少于对照组[(0.49±0.13)U、29.63%、(495±123)ml、(843±237)ml、(469±144)ml、(1 309±372)ml](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5 d APTT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APTT水平[(32.64±5.96)s]低于对照组[(37.52±6.17)s](P<0.05);术后5 d对照组的PT水平[(12.87±2.32)s]较术前升高[(15.49±2.82)s],且观察组[(12.87±2.32)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及术后3 d的I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发生肺栓塞。 结论股骨髓腔注射TXA可有效减少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PFNA内固定术围手术期失血量,且不增加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形成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局部应用并不放置引流对高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失血量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收集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骨关节科收治的50例因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高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试验组在缝合阔筋膜张肌后关节腔注射2 g氨甲环酸,并加入生理盐水稀释至50 ml;对照组则关节腔注射50 ml生理盐水,2组术后均不放置引流。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显性失血量、术后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输血率、术后第1、3、5天血红蛋白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试验组第1、3、5天血红蛋白浓度高于对照组(t=7.473, t=7.226, t=7.572, P<0.05),其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及输血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81, t=15.353, t=7.225, t=5.781,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t=1.382,P>0.05)。两组患者均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发生。两组患者均有1例发生下肢肌间静脉血栓,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术后3 h相关凝血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83, t=1.352, t=1.466,P>0.05)。 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关节腔注射氨甲环酸并不放置引流,能有效减少术后失血和输血,不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的发生,对凝血无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膝、髋关节置换(TKA、THA)围手术期患者血浆D-二聚体动态变化规律并对其进行比较。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于术前、术后1、3、7、14d测定61例TKA、THA患者围手术期血浆D-二聚体水平,其中男15例,女46例;年龄33~82岁,平均(63.62±10.75)岁。TKA手术36例,其中单侧TKA手术25例,19例使用止血带、6例不使用止血带;双侧同期TKA11例,均使用止血带。单侧THA手术25例。术前、术后7d下肢彩超检查有无深静脉血栓形成。结果术前所有患者均未发现DVT,术后有1例单侧TKA发现右胫后静脉深静脉血栓,发生率1.6%。测得患者术前、术后第1、3、7、14第测得的D-二聚体值分别为(0.39±0.41)、(2.18±1.72)、(0.85±0.39)、(1.32±0.85)、(1.38±0.97)μg/ml,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1.873,P〈0.05)。术后第1天达最高峰。单侧TKA组与单侧TH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16,P〈0.05),其中术后第1天单侧TKA组明显高于单侧THA组(t=2.251,P〈0.05);单侧TKA组与双侧TK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944,P〈0.05),其中术后第7、14天单侧TKA组均明显低于双侧TKA组(t=2.832,P〈0.05;t=3.110,P〈0.05);单侧TKA止血带组与非止血带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125,P〉0.05)。结论 TKA、THA术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升高;TKA术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THA。双膝同期TKA术后D-二聚体水平高于单侧TKA。  相似文献   

12.
目的前瞻性评估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局部使用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联合肾上腺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选择90例因膝关节退变性关节炎行单侧TKA术患者,随机分为TXA组(术中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45例)和联合组(术中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联合肾上腺素混合液45例)。记录比较两组患者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输血量,输血率,术后第1、3、5天血红蛋白,D-二聚体,术后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发生率。结果联合组隐性失血量及总失血量明显低于TXA组(P0.05);两组患者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在术后第3天达最低值,且联合组Hgb值高于TXA组(P0.05),而术后第1、5天Hg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hD-二聚体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无一例患者需要输血,而TXA组3例(共1 200mL)患者接受异体输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联合组和TXA组发现下肢DVT分别有2例(4.4%)和3例(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KA术中关节腔内局部使用氨甲环酸联合肾上腺素,可有效降低隐性失血量及总失血量,而不增加DVT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局部应用与静脉注射氨甲环酸(TXA)对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术后失血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1—2015-01初次单侧THA 90例,按TXA应用方式分为3组,局部应用TXA 30例(局部组),静脉注射TXA 30例(静脉组)以及不注射TXA 30例(对照组)。比较3组术后总失血量、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深静脉血栓发生(DVT)以及髋关节功能。结果局部组和静脉组均可减少术后总失血量、术中失血量及引流量(P0.05)。3组术后1个月Harris评分及血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HA围手术期局部应用和静脉注射TXA均能明显降低围手术期失血量,并且不增加DVT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静脉重复剂量给药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失血量的影响及安全性评估。方法:对2011年4月-2012年4月90例初次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32例,女性58例。90例患者被随机分为3组,(A组)对照组30例:(B组)单次剂量组30例:术中松止血带前10min1000mg氨甲环酸静脉滴注;(C组)双次剂量组30例:分别于术中松止血带前10min、术后3h各1000mg氨甲环酸静脉滴注。记录术后48h引流量、隐性失血量、术后12h血红蛋白减少量、输血量,术后14天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下肢深静脉栓塞症状。结果: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单次剂量组及双次剂量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双次剂量组最低。术后12h血红蛋白保持水平单次剂量组及双次剂量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输血量双次剂量组明显低于单次剂量组和对照组(P〈0.05),所有患者术后14天彩色多普勒检查未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氨甲环酸重复剂量给药可以显著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量,氨甲环酸并没有增加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的风险,另外,重复剂量给药可以显著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输血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影响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隐性失血的危险因素及发生机制。方法选取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136位患者192例TKA,患者平均年龄67.5岁,其中单侧膝关节置换80例,双膝关节同期置换56例,同组医师采用同种术式完成,术后24h补液总量不超过2000ml。利用Gross方程,计算患者的术后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以及血红蛋白降低情况,记录年龄、性别、术侧、BMI、输血等危险因素,通过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各组之间隐性失血量有无差别,分析影响TKA围手术期隐性失血的危险因素。结果单侧TKA总失血量1650ml,隐性失血830ml;双膝同期置换者总失血量2864ml,隐性失血1487ml。无论是单侧还是双侧TKA,男性及应用自体血回输患者的围手术期失血量多于对照组(P〈0.01),双膝同期置换隐性失血量比例较大(X^2=6.836,P〈0.01),高龄肥胖患者隐性失血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单膝)X^2=21.587,P〈0.01,双膝X^2=29.233,P〈0.01)。结论TKA术后失血量较高,其中隐性失血比例占50%以上。男性双膝同期置换的患者,年龄〉70且BMI〉27.0,使用自体血回输均是增加围手术期隐性失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Meta分析评价抗纤溶药物氨甲环酸(TXA)对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数据库MEDLINE(1966年至2012年4月)、PubMed(1966年至2012年6月)、EMBASE(1966年至2012年6月)、Cochrane图书馆(2012年第1期)、中国生物医学光盘数据库(1978年至2012年6月)、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8年至2012年4月)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1978年至2012年6月)中关于TXA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并查阅所有检出文献和相关综述的参考文献作为补充资料,截止到2012年4月.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TXA组与安慰剂组失血量采用均数差评价,输血率、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症和感染发生率采用优势比评价.结果 共纳入高质量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10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组比较TXA能够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中失血量(均数差值-129.16,95% CI[-195.09,-63.23],P〈0.01),术后失血量(均数差值-146.46,95% CI[-256.61,-36.31],P〈0.01),总失血量(均数差值-283.93,95% CI[-469.45,-98.40],P〈0.01),降低输血率(优势比 0.4,95% CI[0.25,0.65],P〈0.01),而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症和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静脉注射TXA能够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失血量,降低输血率,不增加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症和感染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初次单侧全膝关节表面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围手术期应用氨甲环酸的临床观察,明确氨甲环酸是否既可减少围手术期失血量而又不增加术后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发生率。方法通过前瞻性随机选择初次单侧TKA患者实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术后均按指南进行规范的抗凝治疗,对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的发生率进行组间两两比较。结果对照组术中失血量(58.3±20.3)m L,多于实验组(54.5±15.1)m 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8)。对照组术后引流量(370.0±171.9)m L,多于实验组(145.9±137.9)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显性失血量(428.3±177.7)m L,多于实验组(200.5±136.4)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与对照组输血人数及输血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实验组Hb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术后第1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术后第3、5天实验组和对照组Hb下降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14 d、1个月、3个月均未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和严重出血事件。结论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应用氨甲环酸,可有效控制术后失血量,降低输血率,同时不增加术后DVT和PE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系统分析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矫形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在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检索关于TXA在AIS患者矫形术中应用的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和回顾性对照研究(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ies,RCS)文献,检索时间范围从建库至2023年12月,语种不限。由研究者对所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估,RCT文献使用Cochrane评价表进行评估,RCS文献使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the Newcastle-Ottawa Scale,NOS)进行评估,然后提取各研究中的结局指标,包括总失血量、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输血率、术后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值、手术时间、深静脉血栓及相关并发症,将所提取的数据使用RevMan 5.4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与评价,评估TXA在AIS患者矫形术中应用的效果。结果:共纳入8篇RCT文献和5篇RCS文献,均为高质量文献,共计855例患者,其中TXA组439例,对照组41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TXA组术中失血量低于对照组[均数差(mean difference,MD)=-310.81,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为(-331.91,-289.72),P<0.01];总失血量低于对照组[MD=-431.92,95%CI为(-568.72,-295.13),P<0.01];术后引流量低于对照组[MD=-59.87,95%CI为(-63.98, -55.75),P<0.01];输血率低于对照组[比值比(odds ratio,OR)=0.17,95%CI为(0.05,0.53),P=0.003];手术时间低于对照组[MD=-5.94,95%CI为(-10.73,-1.14),P=0.02];术后Hb值高于对照组[MD=-0.40,95%CI为(-0.26,0.54),P<0.01];均无深静脉血栓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TXA可有效减少AIS患者矫形术中失血量、总失血量、术后引流量、输血率、手术时间,维持术后Hb水平,且不会增加血栓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局部联合静脉应用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 TXA)对跟骨骨折手术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2018年12月至2019年11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38例(均为单侧)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观察组20例、对照组18例。观察组患者:手术开始后静脉点滴TXA(15ml/kg)并在松止血带前5~10min局部灌注TXA(15ml/kg);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开始后以及松止血带前5~10min分别通过静脉点滴、局部灌注的方式应用(15ml/kg)的生理盐水。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术后失血量、术后48h引流量、术前术后血液纤溶水平、血红蛋白指标、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性疾病以及术后伤口并发症情况。 结果 38例患者中37例患者术后伤口一期愈合。观察组患者术中失血量(79.5012.98)ml,对照组(93.7210.72)ml;观察组患者术后失血量为(202.6536.75)ml,对照组(313.5054.59)ml;观察组患者术后第1天Hb(111.4510.52)g/L,对照组(104.0511.07)g/L;观察组患者术后48h引流量(189.9015.43)ml,对照组(252.2832.67)ml;观察组术后24hD二聚体(4.251.85)mg/L,对照组(6.012.59)mg/L;观察组术后24hFDP(3.311.09)mg/L,对照组(4.651.87)mg/L;观察组术后72hFDP(3.111.03)mg/L,对照组(4.221.71)mg/L;观察组术后伤口红肿渗出1例,对照组6例,以上指标两组相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以及术后伤口皮缘坏死情况上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跟骨骨折手术治疗的患者局部联合静脉应用氨甲环酸可以减少围手术期失血、术后引流量以及降低术后伤口出现并发症的发生率且并不会增加发生血栓性疾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半程使用止血带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围手术期失血量和早期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设计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64例符合纳入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半程使用止血带32例(半程组),全程使用止血带32例(全程组)。记录围手术期失血量,术后1、3、7 d大腿及膝关节VAS疼痛评分,术后至能完成直腿抬高和屈膝90°的时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半程组术中失血量(257.8±105.1)ml,稍高于与全程组的(213.8±87.4)m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半程组术后引流量(195.3±89.1)ml,低于全程组的(280.2±114.5)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程组预估失血量(561.0±165.1)ml,也低于全程组的(673.0±201.3)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程组大腿肿胀率低于全程组,术后第3天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程组完成直腿抬高的时间(1.5±0.9)d,早于全程组的(1.9±1.1)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半程组完成屈膝90°的时间(1.8±1.1)d,也早于全程组的(2.7±1.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KA术中半程使用止血带能减少围手术期失血量,并可改善患肢早期疼痛评分及肿胀程度,有利于患者早期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