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骨折术后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33例(33髋)髋臼骨折术后创伤性关节炎患者资料,男21例,女12例;年龄22~65岁,平均44.6岁。均采用生物型假体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采用Harris评分对患者术前后的髋关节功能进行评分,拍X线片对假体状态进行影像学评估。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38个月,平均21.6个月。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从术前平均(53.6±2.4)分提高至(94.0±3.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37,P0.05),髋关节功能明显改善。影像学评估显示假体位置良好,无假体松动、关节脱位及明显假体周围骨溶解等并发症。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髋臼骨折内固定术后继发创伤性髋关节炎的有效治疗手段,髋臼骨折内固定材料显露困难但不影响假体安放,行全髋置换术可不取出。  相似文献   

2.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骨折内固定术后创伤性关节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髋臼骨折内固定术后继发创伤性关节炎的手术策略,报告早期随访结果.方法 2002年5月至2009年12月对18例髋臼骨折内固定手术后继发创伤性关节炎患者施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男性12例,女性6例;年龄为45~66岁,平均53岁.手术前出现疼痛、跛行的时间为6.0~24.0个月,平均11.2个月.髋臼骨折内固定手术至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时间为8~72个月,平均35个月.术前Harris评分为26~70分,平均50分.结果 本组18例手术全部成功.手术1周后扶拐下地,一般完全负莺时间延至术后2~3个月.无人工关节脱位,无坐骨神经损伤和严重的血栓栓塞并发症发生.18例患者随访时间12~86个月,平均40个月,所有患者髋关节功能均获得明显改善.术后Harris评分为80~92分,平均86分.结论 髋臼骨折内固定手术后遗问题给全髋关节置换术造成诸多困难,术中需注重恢复髋臼的正常生物力学,尽可能采用生物固定型假体.  相似文献   

3.
全髋关节置换(THR)术后感染会引起疼痛、功能障碍、关节脱位等并发症,甚至一段时间之后患者会开始痛苦漫长的翻修之路。术者还要考虑到患者由于术后感染产生对手术的不满以及心理上的影响。在19世纪中期,外科手术先驱Pasteur和Lister的探索为外科手术原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运用了这些原则的现代手术技术和方法明显降低了感染率。本文通过循证医学方法,回顾THR术中所采取的降低感染风险的方法,同时讨论早期和当代的方法及其运用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髋臼骨折的手术技术及近期疗效。方法1998年10月至2005年6月,本组采用THA治疗髋臼骨折合并创伤性髋关节骨关节炎患者27例28髋,其中13例初期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14例初期采用保守治疗。术前骨折分型(根据Letoumel—Judet分型系统):后壁骨折(16例),横行骨折(1例),后柱+后壁骨折(3例),横行+后壁骨折(4例),T形骨折(1例),双柱骨折(3例)。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系统分别对术前和术后疼痛程度、髋关节功能及活动度进行综合评分。结果随访资料完备者23例患者(24髋),随访时间5—78个月,平均24.7个月。术前Harris髋关节评分21-76分,平均50.1分;术后评分56~100分,平均90.2分.较术前有显著性提高(P〈0.001)。其中18例优秀,4例良好,1例一般,1例较差。术前髋关节疼痛评分10—40分,平均24.6分;术后评分30—44分,平均41.1分。各有1例骨水泥型和非骨水泥型臼杯周围出现非连续性透亮带但未伴假体下沉或移位表现。术后未出现关节脱位、深部感染、严重异位骨化、医源性坐骨神经损伤或原有神经症状加重、下肢深静脉栓塞或肺栓塞等并发症。至最后一次随访尚无翻修患者。结论针对髋臼骨折合并创伤性髋关节骨关节炎患者施行THA,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髋关节功能及活动度且并发症少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髋臼骨折术后创伤性关节炎的中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7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21例髋臼骨折术后创伤性关节炎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7例;年龄为(42.38±3.42)岁(24~68岁)。后柱和后壁骨折12例,双柱骨折7例,T型骨折2例;合并骨不连3例,骨折畸形愈合6例,异位骨化4例,股骨头半脱位5例,股骨头塌陷3例。骨折初次内固定手术至THA的间隔时间为(27.6±4.5)个月(6~62个月)。收集病人手术前后的髋关节Harris评分,通过X线、CT对假体状态进行影像学评估。结果手术采取改良的Harding入路6例、髋后侧入路15例。术中需完全取出内固定物4例、部分取出10例、未取出7例。使用生物固定型假体18例、骨水泥固定假体3例。骨缺损采用结构性植骨2例,松质骨颗粒植骨13例。术后发生假体周围感染1例,经二期翻修后治愈;并发坐骨神经损伤1例,经治疗半年后恢复。病人随访8个月~10年,平均6.5年。发生异位骨化3例,因无功能影响而未处理;髋关节Harris评分从术前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内固定失败术后继发创伤性关节炎和(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特点及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2月至2014年10月,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对31例(31髋)髋臼骨折内固定失败继发创伤性关节炎和(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进行治疗,其中男26例,女5例;受伤时平均年龄(41±12)岁。患者因髋臼骨折内固定术后3~132个月,平均(20.6±26.9)个月内继发创伤性关节炎和(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而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全髋关节置换术均采用后外侧入路。观察术后并发症和关节活动度,并比较术前和术后随访时髋关节VAS疼痛评分和Harris髋关节评分。结果:术后27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80个月,平均(43.2±11.7)个月。其中出现关节感染1例,假体松动1例,脱位1例,无继发坐骨神经损伤病例发生。所有随访病例髋关节功能和步态有明显改善;至末次随访时,VAS由术前平均(7.6±1.2)分,降低到术后平均(1.2±0.9)分,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45.5±13.6)分,提高到术后平均(88.5±7.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髋关节除后伸外,前屈、外展、内收、内旋及外旋活动范围较术前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片复查示:髋臼假体无不稳定发生,1例股骨柄假体下沉3 mm,2例发生异位骨化。结论:正确处理内固定物,提防潜在感染,合理重建髋臼骨缺损,是髋臼骨折内固定失败术后全髋关节置换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俞磊  张成欢  郭亭  丁浩  赵建宁 《中国骨伤》2016,29(2):109-113
目的 :评价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骨折后继发创伤性髋关节炎或股骨头坏死的中远期疗效。方法 :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对33例髋臼骨折继发创伤性髋关节炎和(或)股骨头坏死患者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男21例,女12例;年龄27~69岁,平均52岁。23例骨折曾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前侧入路5例,后侧入路12例,混合入路6例;10例行保守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均采用后外侧入路,术前髋臼骨折均已愈合,术中完全去除内固定5例,去除部分内固定3例,植骨20例。6例术中使用骨水泥假体,27例使用生物型假体。观察术中情况和术后并发症,比较术前Harris髋关节评分和术后10年评分,以假体松动、骨溶解或翻修为终点的生存分析显示假体10年生存率。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术后10年死亡1例,随访时间平均12年(10~15年),术后10年时Harris髋关节评分较术前升高。1例假体早期无菌性松动行翻修术,2例骨溶解形成合并假体无菌性松动并行翻修术治疗,单纯骨溶解无假体松动1例,术后深静脉血栓4例,假体脱位2例,切口感染和假体周围感染各1例。假体10年生存率为84.8%(28/133)。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骨折后继发创伤性髋关节炎或股骨头坏死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髋关节的功能,并有较高的假体生存率,具有良好的中远期疗效,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脱位的原因探讨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后髋关节脱位的易发因素、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4月-2005年9月5例THA术后髋关节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行手法复位、外展皮牵引术4例,因手法复位后脱位复发而再次手术翻修1例。结果 术后经1-3年随访,3例未再发生脱位;1例高龄患者因患侧臀中肌无力,反复出现脱位而放弃治疗;1例患者牵引治疗出院后再次出现脱位,入院行翻修手术,术后随访3年未再出现脱位。结论 体位因素、假体安装位置不当及髋关节周围软组织失衡是引起术后髋关节脱位的主要原因。脱位后大多数患者可通过保守治疗纠正,但对反复脱位、假体位置严重不当或松动患者应考虑手术翻修。  相似文献   

9.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临床经验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Wang Y  Hao LB  Zhou YG  Li JD  Wang JF  Tang PF  Huang P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20):1313-1316
目的 总结人工髋关节感染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75年5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43例44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5例26髋,女18例18髋;本院感染病例16例16髋,外院感染病例27例28髋,平均年龄为54岁(24~81岁)。平均随访时间3年3个月(5个月~16年)。治疗包括:I期翻修7例,其中2例失败后行切除成形术;Ⅱ期翻修15例16髋,切除成形13例;保留假体清创5例;抗生素治疗、髋关节融合和截肢各1例。43例患者中40例术前和术中培养阳性,共培养出59株细菌,其中表皮葡萄球菌1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0株。结果术后随访36例,感染均无复发。29例进行术后Harris评分,平均为78.5分(45~98分)。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诊断治疗均很困难,细菌毒力高、耐药率高,治疗时应予以重视,治疗方法选择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以Ⅱ期翻修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行二期翻修术治疗的患者进行中期的随访,并进行疗效评估。方法自2004年1月~2007年12月,本组采用二期翻修术治疗人工髋关节术后感染22例(22髋)。一期手术彻底清创,取出感染假体,置入抗生素骨水泥间隔器;二期手术植入骨水泥型或非骨水泥型假体。以感染复发率、疼痛评分(VAS评分)、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评估术后疗效。结果平均随访周期为(6.6±1.8)年(5~8年),22例患者均未发现感染复发、假体松动和脱位等。治疗前VAS评分平均为7.2分(5—9.1分),一期手术后VAS评分平均为3.8分(1.2~5.3分),最后一次随访时VAS评分平均为1.2分(0—3.2分)。治疗前Harris评分平均为36.4分(20~49分),一期手术后Harris评分平均为56.3分(40~66分),最后随访时Harris评分平均为84.2分(72—93分)。结论使用抗生素骨水泥间隔器二期翻修术中期随访控制感染效果显著,为全髋置换术后感染提供了有效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1.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骨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骨折的疗效与方法。方法: 回顾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骨折患者 17例, 总结分析其手术入路的选择, 异位骨化组织、内固定物以及髋臼骨缺损的处理方法。结果: 17例病人中有14例得到随访, 平均随访时间为 3年 7个月 (1年 2个月~9年 8个月)。出现感染 1例, 脱位 1例, 无菌松动 2例。术后再次异位骨化者 2例, 其中 1例引起坐骨神经症状, 再次行神经松解术。所有随访病例, 髋关节功能均有改善,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 51分, 提高到术后 89分。结论: 选择正确的手术入路, 适当处理异位骨化组织和内固定物,重建髋臼骨缺损, 是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臼骨折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股骨近端骨折内固定术后慢性感染的二期全髋关节置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二期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成人股骨近端骨折内固定术后慢性感染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11年6月采用二期THA手术治疗的成人股骨近端骨折内固定术后慢性感染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8例,女1例;年龄31~74岁,平均52.6岁。股骨颈骨折3例,股骨转子间骨折6例。术前行关节腔穿刺液及术中取关节周围组织送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一期手术取出内固定,清除感染病灶,植入抗生素骨水泥临时假体。术后静脉滴注及口服抗生素。停用抗生素后复查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间隔1个月连续两次正常后,行二期手术取出抗生素骨水泥临时假体,植入非骨水泥全髋关节假体。结果 2例细菌培养阳性,其中1例为表皮葡萄球菌、1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余7例细菌培养阴性。一期术后静脉应用抗生素6~8周,平均6.4周;口服抗生素6~9周,平均6.7周。一期与二期手术间隔6~14个月,平均9个月。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50个月,平均23.2个月。随访期间无一例发生感染复发或新发假体周围感染,假体松动、脱位及假体周围骨溶解。Harris髋关节评分由术前平均74.6分(64~86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平均90.9分(86~97分)。结论 二期THA手术治疗股骨近端内固定术后慢性感染,可以重建关节功能,术后近期无感染复发。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 To study retrospectively 20 hip revison patients treated by cementless total hip arthroplasty with structural allograft. Methods: Twenty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aseptic loosening of an uncemented cup complicated by a large defect underwent cementless total hip arthroplasty with structural allograft and were followed up for at least 5 years. Clinical results were evaluated by Harris score and leg length measurements. Radiographic analysis included implants migration, graft absorbance, osteolysis and liner wear. Results: No cup loosening or graft reabsorption was found at final follow-up. Clinical improvements in pain and functional status were demonstrated during the follow-up period. The mean Harris hip scores improved from 29 preoperatively (range 20-41) to 81 postoperatively (range 73-89). Conclusion: Our study shows that cementless total hip arthroplasty with allograft is a good way for massive defect in aeetabular bone stock.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挽救性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方法1995年1月至2007年12月,对11例髋部骨折内固定治疗失败的患者(股骨颈骨折7例,股骨粗隆问骨折4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内固定治疗失败的原因,总结这11例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结果髋部骨折内固定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复位不良、内固定技术错误。10例患者获平均12个月(2~27个月)随访。无感染、脱位、假体松动下沉及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发生。10例患者髋关节功能均有改善,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34.5分提高到术后84.2分。结论骨折复位不良、错误的内固定技术是髋部骨折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进行挽救性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对恢复患者髋关节功能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初次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术中发生髋臼骨折的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 2005年5月-2008年7月,9例9髋初次行THA患者术中发生髋臼骨折。男1例,女8例;年龄41~73岁,平均63.3岁。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2例,陈旧性股骨颈骨折1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例,强直性脊柱炎1例。病程1~35年,平均19.5年。左髋3例,右髋6例。Harris评分为(40.4±2.9)分。患者均选择非骨水泥型假体。术中发生髋臼前壁骨折2例,后壁骨折6例,均属稳定型骨折,1例未作特殊处理,余7例给予3~4枚螺钉加强固定;后壁骨折伴后柱不全骨折1例,属不稳定型骨折,给予髋臼杯底植骨联合3枚螺钉固定。结果术后X线片检查示假体位置良好。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早期并发症发生。9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年,平均2年7个月。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为(87.8±3.9)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904,P=0.000)。X线片检查示,骨折均于术后8周达临床愈合;随访期间未发现髋臼假体周围透亮带及松动表现。结论初次行THA术前应仔细测量,术中充分显露,精细操作,避免暴力。非骨水泥型髋臼假体直径不应超过髋臼锉直径2 mm;对于骨质疏松患者,宜选用与髋臼锉直径相同的假体并用螺钉固定,或直接采用骨水泥型假体。一旦术中发生髋臼骨折,可根据骨折类型和假体稳定性选用增加螺钉固定或植骨配合多枚螺钉固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骨折后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本组共随访髋臼骨折后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患者32例32髋,男20例,女12例,平均年龄45.3岁。本组患者全部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所有假体均采用生物型假体。采用Harris、UCLA评分对患者术前术后的髋关节功能进行评分,拍摄标准双髋正位片对假体状态进行影像学评估。结果本组患者平均随访26个月,Harris评分由术前42.5分增加到术后93.6分,UCLA评分由术前3.2分增加到术后8.1分,改变有统计学差异。影像学评估显示假体位置良好,无假体松动、关节脱位、感染及明显假体周围骨溶解等并发症。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是治疗髋臼骨折后创伤性关节炎的有效治疗手段,术中尽量采用生物型假体,近期随访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慢性感染病原菌培养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9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及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术后被明确诊断为假体周围慢性感染的23例患者资料.其中TKA 15例,THA 8例;男性12例,女性11例;年龄32 ~ 79岁,平均62岁;伴有窦道患者9例.患者均在关节腔穿刺前至少2周停用抗生素治疗,翻修术前及术中分别取关节液予以病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术中组织行一般病原菌培养及病理活检,培养结果为阴性的样本延长培养时间至2周.结果 本组患者共23例,术前培养1周阳性率30.4% (7/23),阴性样本延长至2周阳性率39.1%(9/23).术中培养1周阳性率60.9%(14/23),阴性样本延长至2周阳性率82.6%(19/23),7例(30.4%)术前及术中培养结果相符.结论 对TKA、THA术后假体周围慢性感染行病原菌培养,在明确诊断前应停用抗生素至少2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