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国际艾滋病照护协会于2015年推出HIV连续性照护领域第一份最佳实践的循证指南,旨在优化成人及青少年HIV照护连续性。本文解读其中基于循证的36条推荐内容,包括优化HIV照护;提高HIV检测覆盖率,协助患者与HIV照护服务相衔接;提高HIV治疗覆盖率;提高照护持续性,改善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优化青少年HIV照护连续性;HIV照护连续性的测量和监测。以期为完善我国HIV阳性患者照护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相关护理需求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抗病毒治疗相关护理需求问卷,对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接受治疗或随访的423例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相关护理需求调查。结果 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在抗病毒治疗相关护理各条目上的需求率60%,围绕抗病毒治疗的效果、不良反应和服药依从性的需求排序位列前7,需求率85%;是否了解抗病毒治疗知识、抗病毒治疗与否及确诊时间长短之间在部分条目上需求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结论 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相关护理需求程度普遍较高。建议在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被确诊后尽早提供系统的抗病毒治疗及个体化的护理服务,以提升抗病毒治疗的效果和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3.
术前禁食和应用药物减少肺部误吸危险实用指南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为了提高麻醉质量,减少麻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提高病人的满意度,也是为了维护麻醉医师的权益,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发布了围麻醉期处理的系列指南。这套建立在循证医学基础上的指南,对我国的麻醉工作者同样会有指导意义。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对这套指南进行了整理,本刊选择部分指南陆续介绍,并期望结合我国国情,最终产生中国的麻醉规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HIV感染者进行剖宫产时的麻醉处理。方法对实施剖宫产的40例HIV感染产妇的临床诊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硬膜外麻醉阻滞完善,术后镇痛效果良好,未发现有关麻醉并发症。术后切口I期愈合,5 d后拆线出院,住院期间病情没有进展。42例新生儿于术日抽血检查HIV抗体,结果均为阴性。所有参加手术的医护人员至今未发现HIV感染者。结论对实施剖宫产的HIV感染产妇进行麻醉处理,可有效提高产妇的术后恢复效果,且有效避免新生儿及医护人员受到HIV感染。  相似文献   

5.
本文系统阐述了Iowa循证实践模式的三个决策点,包括问题的优先度、证据的充分性及变革的适宜性;介绍了该模式从基于临床问题和基于知识更新而开展实践变革的触发器,到证据筛选、开展实践变革及结果评价的全过程;全面分析了该模式在护理教育培训、症状护理及护理管理实践中的应用现状,指出该模式对开展循证实践的启示,包括提供了框架及触发器,为用证和创证提供了决策方向。  相似文献   

6.
<正>2016年笔者曾发表述评文章,提出"从麻醉学到围术期医学"是麻醉学的发展方向[1], 5年来"麻醉与围术期医学"学科新理念的实践及成果在国内外受到一定关注[2,3,4],同时也引发一些讨论和争鸣,主要观点是麻醉与围术期医学不能涵盖麻醉学的外延,如麻醉治疗学。最近外科学专家朱维铭和黎介寿院士发表述评,指出"麻醉科医生虽最早提出了围手术期医学概念,甚至将麻醉科改为麻醉和围术期医学科,但同样也因为超范围  相似文献   

7.
循证医学(Evidence Based Medicine,EBM)是一种新兴的医学模式,是全新的临床实践思想。目前循证医学的观点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循证思想强调任何医疗卫生的决策都应遵循和应用科学证据。这一新模式对医疗实践、政府医疗卫生决策等都有着重要指导和参考价值。随着循证医学的进展及当前医疗实践面临的种种实际问题,按照循证医学证据制定治疗方案的理念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因免疫功能低下,机会性感染率增加,在行外科手术治疗时应充分对患者进行术前评估,包括外科手术治疗风险评估和手术时机选择、围手术期快速降低病毒载量方案的选择、药物间相互作用、预防性抗菌药物的应用、不良反应及其处理等方面。在围手术期通过抗病毒药物将HIV感染者的病毒载量、CD4+ T淋巴细胞计数调整在合理范围具有重要意义。为规范HIV感染者的围手术期抗病毒治疗,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学术委员会外科学组与中华医学会热带病与寄生虫分会外科学组共同制定了此专家共识。  相似文献   

9.
循证医学研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循证医学与经验医学的区别阐述循证医学的概念。循证医学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证据为核心,立题遵循四原则,实践过程遵循五步骤,集成多学科交叉优势,基于问题、立足于用、以人为本。循证医学的证据从最初的老五级分级发展到2004年的GRADE标准,实现了从证据研究到证据使用的跨越。循证医学的理念从针对临床问题发展到循证保健学甚至循证科学,循证医学的应用领域也随之扩展到公共卫生领域和社会科学领域等。最后以慢性移植物失功的器官特异性研究为例具体说明了循证医学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0.
基于循证医学与经验医学的区别阐述循证医学的概念。循证医学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证据为核心,立题遵循四原则,实践过程遵循五步骤,集成多学科交叉优势,基于问题、立足于用、以人为本。循证医学的证据从最初的老五级分级发展到2004年的GRADE标准,实现了从证据研究到证据使用的跨越。循证医学的理念从针对临床问题发展到循证保健学甚至循证科学,循证医学的应用领域也随之扩展到公共卫生领域和社会科学领域等。最后以慢性移植物失功的器官特异性研究为例具体说明了循证医学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单纯HIV感染艾滋病(AIDS)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检测结果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08年12月至2012年3月于本院住院治疗的单纯HIV感染AIDS患者共171例,按照临床检验项目要求抽取患者静脉血分别进行病毒载量、淋巴细胞亚群计数、血清γ-GT活性及乳酸(LACT)浓度;将患者分为病毒载量高值组(139例)和病毒载量低值组(32例)两组,比较分析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单纯HIV感染者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比较,血清LACT浓度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与治疗后6个月比较,CD3、CD4和CD8细胞计数升高,血清LACT浓度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比较,CD3和CD细胞4计数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单纯HIV感染AIDS患者治疗前后进行常规实验室指标检测,并动态分析其变化情况,可有效地指导临床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分析HIV/HCV合并感染者使用长效/普通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HCV早期治疗效果,探讨更适合我国国情的HIV/HCV合并感染的抗HCV治疗方案。方法 129例经HAART治疗的HIV/HCV合并感染者随机选用PEG-IFN-α-2a或IFN-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利用巢氏PCR加测序分析检测HCV基因分型,COBASTM全自动病毒载量分析系统分别检测抗HCV治疗前、治疗后4周、12周的外周血HCVRNA载量,获得HIV/HCV合并感染者抗HCV快速病毒学应答率(RVR)、早期病毒学应答率(EVR)。结果我国HIV/HCV合并感染者中,HCV基因型为1型患者占34.0%,非1型者占66.0%。使用普通干扰素抗HCV治疗组RVR、EVR、cEVR与PEG干扰素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普通干扰素组中HCV非基因1型早期治疗效果优于HCV基因1型(P〈0.05),PEG干扰素组HCV-1型和非1型早期治疗效果比较无显著差异;PEG及普通干扰素在抗HCV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肝功能的恢复均有积极效用(P〈0.05)。结论 PEG及普通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HCV方案治疗我国HIV/HCV合并感染者均能取得较好的早期疗效。普通干扰素方案对HCV非基因1型HIV/HCV合并感染者中可获得良好的早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HIV和HCV(HIV/HCV)感染对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A3G mRNA表达及外周血中内源性干扰素( IFN)-α水平的影响。方法以未经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 HCV单一感染组,43例)、艾滋病患者( HIV单一感染组, CD4+T 淋巴细胞<200个/μL,45例)和HIV/HCV合并感染组( CD4^+T淋巴细胞<200个/μL,45例)为研究对象,并以23名我院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A3G mRN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血浆中内源性IFN-α的表达量。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相关性分析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 HIV单一感染组、HIV/HCV合并感染组、HCV单一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PBMC中A3G mRNA的表达量分别为4.89(0.59),4.85(0.71),3.89(1.08)和3.69(0.81)lg拷贝/mL。其中,HIV单一感染组和HIV/HCV合并感染组PBMC中A3G mRNA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Z=-6.306和-6.280,P<0.01)和HCV单一感染组(Z=-7.358和-7.275,P<0.01)。 HIV单一感染组、HIV/HCV合并感染组、HCV单一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浆中 IFN-α表达量分别为2.79(1.25),2.05(1.29),2.32(1.84)和2.16(2.19) pg/mL,其中 HIV 单一感染组血浆中 IFN-α表达量稍高于HIV/HCV合并感染组(Z=-2.332,P<0.05),其他各组血浆中IFN-α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血浆中 IFN-α水平与 A3G mRNA 表达水平未见明显相关性(rs =0.04,P >0.05),A3G mRNA 及 IFN-α表达量与HIV 及 HCV RNA 载量亦无明显相关性(P 值均>0.05)。结论 HIV感染者PBMC高表达A3G,合并HCV感染对艾滋病患者的A3G表达无明显影响;A3G mRNA与IFN-α无明显相关性,且对HIV、HCV RNA载量的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STUDY OBJECTIVE: To compare actual infectious disease precautions with current recommendations and to determine the influence of age, clinical experience,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knowledge, previous personal HIV exposure, and education on practices. DESIGN: Direct clinical observations of infectious precautions and preeducation and posteducation surveys of clinical practices and general knowledge of the HIV. SETTING: University teaching hospital. PARTICIPANTS: Forty-six anesthesia department members completed a preeducation survey, and 24 completed a posteducation survey. MEASUREMENTS AND MAIN RESULTS: The survey showed that adequate precautions were used during less than 50% of the routine procedures.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s were found between years of clinical practice and precautions used while inserting vascular catheters.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years of clinical practice and precautions taken while handling soiled laryngoscopes. Knowledge about the HIV and HIV transmission was limited. We noted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knowledge and precautions during vascular cannulation procedures, emergency department resuscitation, and tracheal suction. More precautions were taken with patients who had proven HIV infections and those at high risk of infection. The posteducation survey demonstrate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only in the use of gloves during routine procedures. Knowledge scores were only slightly improved and did not significantly reflect infection control practices. CONCLUSIONS: Adequate infectious disease precautions were not taken by anesthesia personnel. An HIV educational program resulted in only a small increase in precautionary measures.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艾滋病(AIDS)患者的临床特征,明确对AIDS诊疗的认识。方法收集本院2004年1月至2009年1月231例住院确诊的AIDS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并加以归纳总结。结果所收集患者的男女比例接近2∶1,传播途径以静脉吸毒为主,临床表现主要以发热(52例,22.51%)、咳嗽(49例,21.21%)、消瘦(17例,7.36%)、皮疹(24例,10.39%),腹泻(15例,6.49%)、贫血(14例,6.06%)为主。病变常累及呼吸系统(66例,28.57%)、消化系统(24例,10.39%)、血液系统(31例,13.41%);常见的机会性感染为肺部感染(46例,19.91%)、肺结核(14例,6.06%),腹泻(15例,6.49%)、带状疱疹(13例,5.63%),发生率与文献报道类似。结论 AIDS病情复杂,预后差。对反复发热、慢性咳嗽及长程腹泻的患者应尽早行抗-HIV检测,从而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16.
《消化外科》2014,(7):497-501
肝移植是被全世界认可的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手段之一.目前,肝移植在全国范围内已得到广泛开展,亟待相关临床实践指南来指导全国肝移植工作更规范、有效、安全地开展.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移植学组及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组织专家制订了《中国肝癌肝移植临床实践指南(2014版)》,重点阐述肝移植受者选择标准、术前降期治疗、受者抗病毒治疗、受者免疫抑制剂应用、术后肿瘤复发的防治5部分内容.米兰标准是肝癌肝移植受者选择的参考基准,而杭州标准是对米兰标准局限于肿瘤形态学的巨大突破.肝癌肝移植术前肿瘤降期治疗可使不满足肝癌肝移植受者选择标准的患者能够被纳入移植标准,获得肝移植机会.对于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癌肝移植受者行抗病毒治疗,有助于降低移植术后乙型病毒性肝炎复发率,提高受者长期生存率.目前主张个体化的低剂量免疫抑制方案以达到最大限度保护移植肝脏功能,同时减轻其毒副作用,减少移植后肝癌复发.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的防治可采用手术、TACE、局部消融以及放射免疫、靶向治疗、系统性化疗等手段,为受者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围手术期处理对HIV阳性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2010年1月到2014年2月,本研究收集49例骨科HIV阳性合并闭合性骨折患者(治疗组)及68例HIV阴性闭合性骨折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两组患者均给予钢板螺钉、髓内钉或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组通过围手术期应用营养支持、免疫调节药物、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以及术中精细操作规范手术程序等处理;观察组仅给予一般围手术期处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骨科并发症、HIV/AIDS并发症、骨折愈合情况及其治疗前后白细胞、血红蛋白和CD4^+T淋巴细胞等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并分析总结围手术期处理方法。结果49例HIV阳性患者中四肢骨折36例(占73.46%),脊柱椎体压缩性骨折10例(20.41%),多发骨折3例(6.12%)。给予早期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患者39例(占79.59%);带锁髓内钉固定术治疗7例(14.29%);脊柱骨折行切开复位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10例(占20.41%)。经过特殊围手术期治疗方法,除1例患者伤口延迟愈合不良,其余全部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无伤口感染。发生机会性感染1例,无骨感染,无术后死亡、无其他严重骨科并发症(如肺栓塞、骨不愈合或慢性骨髓炎等)。对照组患者术后仅3例切口延迟愈合,无切口感染、骨感染,无术后死亡及严重骨科并发症。治疗组(15例营养不良患者)予营养支持、免疫调节治疗前、后CD4^+T淋巴细胞、血红蛋白等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HIV阳性闭合性骨折患者,通过合理术前评估、优化围手术期处理措及适当的手术方式可以显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组患者均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背景目前,高浓度氧气吸入对于预防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临床作用尚不清楚,主要由于该领域中随机对照试验的结论并不一致。本系统性回顾的目的在于探讨围术期高浓度氧气吸入能否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的风险。方法2010年7月12日,我们针对国家医学图书馆Medline数据库(见附录1)、Cochrane中心CENTRAL数据库、EMBASE数据库资料进行了电子检索,入选评估成年患者围术期感染的随机、对照研究,要求文献中包含高浓度氧气吸入组与低浓度吸氧组或对照组的比较。我们主要研究结果(外科感染)是汇总资料比值比的95%可信区间,应用CochraneCollaboration’SRevMan5.0.25版本软件(CochraneCollaboration,Oxford,UK),并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计算。结果文献检索最终入选包含2728例患者的7个临床试验,随机分为高氧组1358例,对照组1370例。高氧组总感染率为15.5%,对照组为17.5%。高氧组术野感染率的比值比为0.85(95%可信区间为0.52,1.38)(P=0.51)。但2个亚组(全麻和结直肠手术亚组)的分析结果显示,高浓度氧气吸入有助干减少手术切口感染。结论基于本荟萃分析,总体来看围术期吸入高浓度氧并不能预防切口感染。但2个亚组(全麻和结直肠手术亚组)的阳性结果表明,高浓度氧可降低围术期切口感染的发生率。目前,仍需进一步的研究对高浓度吸氧的作用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胎儿停止发育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将2008年8月1日至2010年2月1日于本院住院治疗的108例因慢性HBV感染第1次胎停育患者为入组研究对象(胎停育组),随机将2009年5月1日至2010年11月1日分娩者按年龄和末次月经配对的108例慢性HBV感染者为对照组(分娩组)。对两组患者相同孕周时(平均孕11.0±2.4周)的慢性HBV感染史、HBVDNA载量、肝功能异常情况、早期用药及凝血功能等资料进行对比。采用SPSS11.0软件统计,分类资料采取χ2检验。结果胎停育组半年内有间断肝功能异常者34例,对照组20例(χ2=4.840,P=0.0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孕早期HBVDNA载量≥105拷贝/ml者胎停育组有38例,分娩组有19例(χ2=9.163,P=0.002)。胎停育组正在进行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者6例,分娩组有8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06,P=0.580),胎停育组纤维蛋白原(FIB)增高者29例,分娩组有16例(χ2=4.744,P=0.029)。结论慢性HBV感染者处于高病毒复制期及近半年肝功能异常时妊娠后易发生胎停育。一直应用核苷(酸)类似物药物抗病毒治疗的妊娠患者未见胎停育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