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炎症性肠病是一种以非可控性炎症反应为特点的肠道自身免疫性疾病。我国国民生活环境的改变特别是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的变化,导致近20年来克罗恩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炎症性肠病已成为我国疾病负担最重的胃肠道疾病之一[1]。外科治疗是炎症性肠病的重要治疗方式之一,克罗恩病病人因肠腔狭窄、腹腔脓肿、肠瘘、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需手术治疗[2]。克罗恩病病人手术后恢复往往较慢,部分病人常需行二次手术。腹腔镜具有创伤小、疼  相似文献   

2.
克罗恩病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的慢性炎性肠病,发病率在近年来呈稳步升高趋势。某些特殊且少见的肠道疾病会出现类似的临床症状和辅助检查结果,易被误诊为克罗恩病而失去最佳治疗时机。2017至2019年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收治的4例初步疑诊为克罗恩病患者,术后分别诊断为肠系膜动脉肌纤维增生、特发性肠系膜静脉硬化性肠炎、隐源性多灶溃疡狭窄性肠炎和隔膜样肠病,本文结合4例患者临床资料,对不同疾病之间的特点作出鉴别讨论。  相似文献   

3.
20例克罗恩病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治疗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肠外和肠内营养支持在克罗恩病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1995~2001年经手术治疗的20例克罗恩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肠内及肠外营养支持后,该20例克罗恩病围手术期的各项营养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且无营养不良的并发症发生。结论:营养支持是克罗恩病围手术期的重要治疗手段.适时合理地应用肠外和肠内营养,有助于提高该病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花生四烯酸代谢在克罗恩病并发肠瘘病理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免疫组化考察花生四烯酸代谢的主要酶系在17例克罗恩病并发肠瘘的病变肠组织的表达情况、结果花生四烯酸代谢酶广泛表达于克罗恩病肠组织,其中环氧化酶-2,5-脂氧化酶和15-脂氧化酶在克罗恩病溃疡部位的表达形成了规律性的空间分布。结论环氧化酶-2和15-脂氧化酶是克罗恩病炎症消退和组织修复的关键成分,而5-脂氧化酶可能是克罗恩病炎症放大的动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CT、X线小肠钡餐造影及消化内镜检查对小肠克罗恩病活动期与慢性期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1年8月苏北人民医院收治的39例克罗恩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变是否有活动性将患者分为活动期组(28例)与慢性期组(1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CT、X线小肠钡餐造影及消化内镜检查等影像学征象的差异,并通过与术中探查结果比较,评价影像学检查对克罗恩病的诊断效能.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 活动期组患者肠壁病变中分层增厚、水肿带、重度强化、溃疡,肠腔狭窄,肠外并发症中的肠瘘、蜂窝组织炎、淋巴结肿大、木梳征的发生率高于慢性期组相应指标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700,3.954,22.025,7.661,10.700,7.661,6.810,7.661,4.592,P<0.05);慢性期组患者肠壁单层增厚、脂肪、轻度强化、不强化、炎性息肉,肠外并发症中的腹腔脓肿、炎性包块的其发生率高于活动期组相应指标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475,11.345,18.050,5.366,22.856,12.662,5.846,P<0.05).CT检查诊断克罗恩病肠壁增厚、肠腔病变及肠外并发症的效能均较高,但难以诊断肠壁溃疡及炎性息肉;X线小肠钡餐造影及消化内镜检查诊断肠壁溃疡及炎性息肉的效能较高,但难以诊断肠壁增厚及肠外并发症.结论 以CT检查为首选,辅助以X线小肠钡餐造影及消化内镜检查,有利于揭示克罗恩病的活动期与慢性期表现.  相似文献   

6.
克罗恩病的发病机理与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骆成玉  李世拥 《腹部外科》2002,15(3):133-135
克罗恩病 (Crohndisease ,CD)是一种全胃肠道炎性疾病 ,它与溃疡性结肠炎 (UC)同属炎症性肠病。常累及从口腔到肛门的任何部位 ,多伴有肠外表现。疾病似乎呈终生复发性 ,即使手术切除病变肠段后也不例外 ,术后 3年肠镜下复发率达 75 % ,所以手术不是CD的理想治疗方法。外科手术只是在内科治疗失败或出现如穿孔、大出血、肠狭窄梗阻、肠瘘、腹腔脓肿、或无法与其它腹内炎症鉴别的急腹症、腹部包块及重要肠外并发症时 ,才不得而为之的对症治疗。要真正改善炎性肠病的现状 ,必须抓住病因学研究 ,弄清其发病学的基础、致病环…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有关炎性肠病肠道免疫学领域的最新进展。方法采用文献复习的方法,对炎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及克罗恩病免疫学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结果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是炎性肠病的两种主要类型,两者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既有重叠又有区别。免疫学的研究表明,易感个体对肠道微生物"过激"的炎症反应以及机体与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在炎性肠病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一领域的突出成果包括发现了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2(NOD2)基因、自体吞噬基因、微RNA、白细胞介素23/Th17通路等。肠道细菌、肠上皮、肠道免疫细胞以及肠道微血管的功能异常在炎性肠病的病程进展中起关键作用。目前一些单克隆抗体已被用来治疗炎性肠病,并取得良好效果。结论对炎性肠病发病过程中肠道黏膜免疫基础和分子网络调控的研究,将为炎性肠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对炎性肠病相关基因的研究,又可为炎性肠病治疗提供更多的基因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8.
肠肌纤维母细胞(IMF)分泌的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是一种多效细胞因子,与上皮细胞损伤修复异常、细胞外基质沉积及纤维化效应有关,在克罗恩病的发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其具体作用机制目前尚不清楚。笔者结合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对肠肌纤维母细胞在克罗恩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小肠、阑尾     
小儿肠旋转不良的诊断与治疗(专题笔谈);克罗恩病的流行病学及外科治疗(述评);克罗恩病并发腹腔脓肿的临床特征与外科治疗;克罗恩病手术及术后复发再手术的危险因素;小肠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34例临床分析;小切口阑尾切除术1685例分析。[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Th17细胞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T细胞亚群.研究发现,Th17细胞与克罗恩病等免疫性疾病关系密切,IL-23/Th17轴及Th17分泌的多种细胞因子在炎性介质反应性肠病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Th17细胞与克罗恩病的相关性研究做一全面综述.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一系列炎症性肠病(IBD)诊治指南及共识相继发布,包括欧洲克罗恩病和结肠炎组织(ECCO)2015年发布的克罗恩病(UC)外科治疗共识及2016年发布的CD外科治疗共识、世界胃肠组织(WGO)2015年8月发布的WGO炎症性肠病环球指南、亚太消化学会炎症性肠病学组2016年发布的亚太CD诊治共识、美国结直肠外科医师学会临床实践指导委员会2015年发布的CD外科治疗指南,以及我国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2012年发布的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等。学习和解读上述指南与共识有关IBD外科治疗的内容,有助于规范和提高IBD的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12.
各种炎性肠病都可以叫炎性肠病。但是狭义的炎症性肠病(IBD)就是指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和黏液脓血便。IBD在西方国家相当常见,UC在欧美国家的发病率为10/10万-20/10万,在国内为11.6/10万。克罗恩病的发病率为5/10万~10/10万,国内约1.4/10万。已成为中国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和慢性腹泻的主要原因,日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自适应迭代降剂量(AIDR)技术在克罗恩病CT小肠造影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3月间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并经炎性肠病多学科诊疗小组确诊为克罗恩病的26例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所有病例均采用AIDR技术行CT小肠造影检查.由两名诊断克罗恩病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生分别阅片,计算每例患者所受电离辐射总量,并分析克罗恩病影像学特点.结果 26例患者辐射剂量为5.58~12.90(9.00±2.00) mSv,明显低于常规使用剂量(15 mSv).克罗恩病CT小肠造影检查发现,26例患者中,1例患者处于静止期,另外25例共出现109处节段性肠壁增厚,合并系膜侧淋巴结肿大,同时出现异常强化现象.其中16例发现肠腔狭窄,12例肠壁呈分层样强化,14例出现“梳样征”;8例出现系膜侧脂肪密度增高,7例肠瘘,6例腹腔脓肿,3例肛瘘.结论 低剂量AIDR技术CT小肠造影技术不会损失图像质量,能够有效诊断克罗恩病并明显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4.
克罗恩病是一种病因机制尚不明确的特发性、无法治愈的消化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及病变部位复杂多样,其典型的透壁性炎症可发生在消化道任何部位,进而导致炎症、纤维狭窄和透壁性病变。早期阶段常以内科保守治疗为主,但如内科保守治疗无效并出现严重并发症时(如梗阻、出血、穿孔、肠瘘、癌变等)则需外科手术干预,针对消化道不同部位的克罗恩病外科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选择目前尚无统一标准。此文对克罗恩病手术治疗的概况、不同病变部位手术指征及术式选择、术后病人状态评估进行分析对比,为临床外科治疗克罗恩病提供参考,在最大程度上优化术式选择,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炎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CD)。炎性肠病病变范围广泛,消化道症状重,病情反复,病程长,加之代谢改变,极易发生营养不良。炎性肠病病人在初诊时多已伴有营养不良,而病情进展、药物或手术治疗则更加重了营养障碍,故作为炎性肠病的治疗手段,营养支持与药物、手术等同等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三棱丸加减方治疗克罗恩病肠道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克罗恩患者36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18例采用单纯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18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三棱丸加减方水煎剂口服,将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治愈及好转16例,有效率88.9%;对照组治愈及好转9例,有效率50%。两组临床疗效有差异(P0.05)。治疗组克罗恩病活动指数CDAI及生存质量IBDQ,治疗前后积分变化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内镜下纤维化改善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棱加减方口服可提高克罗恩病肠道狭窄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益生菌在炎症性肠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炎症性肠病(IB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其主要包括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肠道细菌被认为可能是参与IBD的始动和持续因素。炎症性肠病患者肠道内存在菌群失调,若给患者补充正常细菌即益生菌,  相似文献   

18.
炎性肠病(inflaminatory boweldisease.IBD)是一类反复发作的慢性炎性肠道病变,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CD)。目前.对炎性肠病的治疗主要集中于减轻炎性反应的急性发作而不能做到根治.原因主要是炎性肠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根据流行病学统计,IBD发病主要与社会的发达程度(发达国家发病率高)、  相似文献   

19.
小肠疾病致消化道出血是指在Treitz韧带至回盲部之间小肠疾病所致的消化道出血,较为少见,其主要的病因包括小肠良恶性肿瘤、克罗恩病、肠道血管畸形、感染及小肠憩室、炎性肠病、缺麻性肠病及门脉高压性肠病等,但因常用的诊断技术无法达到该部.且该病缺乏特异性临床规律,故术前明确出血部位和决定手术比较困难。就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诊治的小肠出血性疾病作一回顾总结。  相似文献   

20.
克罗恩病46例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克罗恩病的特点及其有效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近20年来收治的46例克罗恩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术前确诊16例,误诊率65.2%。病变呈节段性分布24例,弥漫性分布4例,单一分布18例,2例合并有癌变。手术治疗共62例次,手术原因以肠梗阻最多(44/62,71.0%)。手术方法以肠部分切除吻合术最多(38例次,61.3%),1990年前肠组织切除范围掌握在距离病变两端各10cm处;1990年后在保证吻合口通畅和足够血运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肠组织切除范围。随访发现,1990年前手术后的复发率为20.1%(3/13);1990年以后为25.0%(4/16);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克罗恩病手术原因以肠梗阻最多见,切除肠管范围、切缘有无病变残留并不影响复发率。外科手术仅适用于治疗克罗恩病的并发症,不能改变其基本病变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