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分析院内不同时间段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及标本来源,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对2012年10月至2012年12月(2012年第4季度)分离的157株鲍曼不动杆菌、2013年1月至2013年3月(2013年第1季度)分离的184株鲍曼不动杆菌、2013年4月至2013年6月(2013年第2季度)分离的127株鲍曼不动杆菌、2013年7月至2013年9月(2013年第3季度)分离的154株鲍曼不动杆菌,用Walk Away 96 PLUS NC50药敏板检测菌株对亚胺培南等13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并对检测结果分别进行分析。结果 2012年第4季度和2013年第1季度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分别为33.8%(53/157)和39.1%(72/184),对妥布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43.9%(69/157)和46.7%(86/184),对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头孢吡肟、庆大霉素、头孢他啶、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噻肟、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为50.3%~93.5%,2013年第2季度和2013年第3季度对亚胺培南等13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44.8%~66.1%。不同阶段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90.91%~95.54%的标本来源于痰液。结论连续4个季度监测本院院内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均很高,临床医师应根据药敏试验治疗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感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ICU住院患者下呼吸道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现状及其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法国梅里埃VITEK-2 Compact及ATB细菌鉴定分析仪对ICU住院患者送检的痰液标本进行病原菌鉴定,并用K-B法对分离病原菌进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 404份痰标本共分离出病原菌385株,其中鲍曼不动杆菌占25.2%。鲍曼不动杆菌对氨苄西林和头孢唑啉100.0%耐药,对哌拉西林、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曲松和氨曲南等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80.0%,对多黏菌素的耐药率最低。在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中,多重耐药、泛耐药及全耐药菌株分别占91.7%、29.9%和2.1%。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严重,临床应加强病原菌的分离培养,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2013年某院感染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年1月至12月临床送检的痰、血液和尿液等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分离与鉴定并进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或API细菌鉴定板条进行菌种鉴定。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Kirby-Bauer法,KB法)进行药敏试验。采用WHONET 5.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13年共分离1 417株鲍曼不动杆菌,呼吸道标本中所占比例最高,达到86.4%。临床分布以外科最多(28.2%,399/1 417),其次是老年科(25.7%,364/1 417)与监护病房(24.1%,341/1 417)。2013年该菌株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高度耐药,除了米诺环素与阿米卡星外,其他药物耐药率均在65%以上。碳青霉烯类药物亚胺培南、美洛培南耐药率高达80.7%和81.9%。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在本院耐药率较高,应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并建立切实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阻断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抗菌药物用药频度与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的相关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降低细菌耐药率提供依据。 方法对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年常用抗菌药物用药频度以及同期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 结果本院抗菌药物2014年用药频度(28 809)较2013年(16 259)显著上升,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曲松、头孢吡肟、氨曲南、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曲松、头孢吡肟、庆大霉素、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亦有所上升。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较敏感,但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特别是对头孢类(平均耐药率为78.23%)和碳青霉烯类药物(平均耐药率为72.69%)的耐药率仍居高不下。抗菌药物年用药频度分析结果显示,2013年至2017年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与左氧氟沙星用药频度呈高度正相关(r = 0.70、P = 0.20);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与美洛培南用药频度呈显著正相关(r = 0.94、P = 0.02)。 结论本院所分离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与左氧氟沙星用药频度,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与美洛培南用药频度均呈显著正相关,为避免常见的感染菌和定植菌耐药的发生,应加强抗菌药物的监管。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烧伤病房患者创面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和OXA碳青霉烯酶基因携带情况,为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5年12月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外科收治2572例患者创面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使用VITEK2 Compact型全自动微生物检测仪鉴定鲍曼不动杆菌,通过药敏实验检测其对18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4种OXA碳青霉烯酶基因(OXA-23-like、OXA-24-like、OXA-51-like、OXA-58-like)的携带情况,并对其中10株进行OXA-23-like基因测序.结果:分离出44株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79.55%(27株),对米诺环素及替加环素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20.45%(9株)和31.82%(14株),对庆大霉素耐药率高达100%,对其他抗菌药物也具有较高的耐药率(59.09%~97.73%).所有菌株OXA-51-like基因均为阳性,共有35株OXA-23-like基因阳性(阳性率79.55%),均未检测到OXA-24-like基因和OXA-58-like基因.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呈多重耐药现象,对米诺环素耐药率最低,我院创面鲍曼不动杆菌主要耐药机制可能与OXA-23-like基因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米诺环素与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应用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疗效,为有效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A)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常规方法培养分离细菌共54株,获得纯培养后用VITEK-2全自动分析仪鉴定鲍曼不动杆菌,应用纸片扩散法进行多种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确定其中34株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随机选取30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米诺环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1:1)的单药MIC值。再采用棋盘法测定米诺环素和头孢哌酮街巴坦(1:1)的联用MIC值。计算FIC指数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米诺环素与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应用F1c指数0~0.5者占35-3%,0.5~1者占58.8%,1~2者占5.9%。结论米诺环素与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应用具有协同和叠加作用,二者之间无拮抗作用,临床上治疗由MDR-ABA引起的重症感染,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动态监测院内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的变化及分布,为院内感染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WHONET 5.6对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山东省泰安市中心医院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等13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分布进行分析。结果 2012年分离的616株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等13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52.9%~94.0%)高于2013年分离的536株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等13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37.7%~70.1%)。2014年分离的421株鲍曼不动杆菌对左旋氧氟沙星和妥布霉素的耐药率高于2013年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左旋氧氟沙星和妥布霉素的耐药率,但2014年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其余11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37.2%~65.6%)低于2013年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院内3年间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88.4%~92.5%的标本来源于痰液。结论 3年间本院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多数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逐年下降。加强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控制,可预防和减少院内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产生和传播。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院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分布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本院临床分离的125株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等14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分布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5株鲍曼不动杆菌对复方新诺明、哌拉西林、头孢噻肟、庆大霉素、头孢吡肟、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环丙沙星、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妥布霉素、氨苄西林/舒巴坦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依次为82.4%(103/125)、75.2%(94/125)、75.2%(94/125)、74.4%(93/125)、74.4%(93/125)、73.6%(92/125)、72.8%(91/125)、72.0%(90/125)、75.2%(94/125)、70.4%(88/125)、69.6%(87/125)、69.6%(87/125)、67.2%(84/125)和66.4%(83/125)。所分离的125株菌中,117株来源于痰液,60株来源于重症监护病房,14株来源于神经外科。结论院内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导致呼吸道感染,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很高,临床中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院内下呼吸道感染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BACT/ALERT 3D select抗菌药物敏感测定箱法检测淮南新华医院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痰标本分离获得的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等16种抗菌药物的药敏结果,并按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2009年标准进行判断,用WHONET 5.0软件分析数据。结果本院近5年共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796株、鲍曼不动杆菌101株。耐药性分析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最高(3.85%~14%)、其次为阿米卡星(12.7%~27.5%);鲍曼不动杆菌对所有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均较低(<40%)。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在基层医院很严重,需要严格掌握抗菌药物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米诺环素联合治疗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性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性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48例,应用5%GS(NS)100ml+美罗培南2g、静脉滴注、1次/8小时、60分钟滴入,5%GS(NS)100ml+头孢哌酮/舒巴坦3g、静脉滴注、1次/8小时、60分钟滴入,米诺环素0.1g、鼻饲、3次/日,联合治疗10~14天,观察其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肝肾功能、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血常规和不良反应。结果:联合抗菌治疗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性呼吸机相关肺炎临床治愈率62.50%,有效率81.25%,细菌清除率62.50%:治疗过程中对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米诺环素联合治疗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性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沈阳军区总医院临床常见分离病原菌分布及抗菌药物耐药性3年间的变迁。 方法抗菌药物敏感试验参照CLSI 2012年、2013年和2014年版进行并判断结果,使用WHONET 5.5软件及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结果按患者首次分离菌株进行统计分析,收集时间为2012至2014年的每年4月1日至9月30日。共收集临床分离菌共6 53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5 390株,占82.47%;革兰阳性菌1 146株,占17.53%。革兰阴性菌中分离率排列前3位的分别是鲍曼不动杆菌(占21.02%)、肺炎克雷伯菌(占20.38%)和铜绿假单胞菌(占19.09%)。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41.56%。3年来耐万古霉素的屎肠球菌分别占2.6%、5.3%和1.3%。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率低于1.5%,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率低于大肠埃希菌。近3年来,鲍曼不动杆菌对包括亚胺培南在内的大多数监测药物耐药率均超过60.0%,而铜绿假单胞菌对大多数药物则保持了较高的抗菌活性。 结论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及早发现耐药机制,及时掌握细菌耐药变迁,以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2.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is a feared pathogen in the burn center due to its opportunistic nature and its multidrug resistance. Our purpose was to study the incidence density of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colonization and infection and to determine the antibiotic susceptibility of the strains isolated in patients hospitalized in the Trauma and Burn Center Burn Unit in Tunisia. Our retrospective study included 1517 non-repetitive strains of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between January 2012 and September 2020, with an average rate of 12.2% of the service’s bacterial ecology. The incidence density of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colonization and infection was 13.7‰ days of in-patient stay and 14.1‰ days of in-patient stay, respectively. A positive an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colonization and infection (rs=0,7; p=0.005) was noted in our study. The colonization strains were mainly isolated from central catheters (71.2%) and skin swab samples (22.9%). Infections were dominated by bacteremia (47.6%) and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25.4%). Bacteremia was microbiologically documented in 53% of cases. The most common source of bacteremia was central catheters (60.8%), skin (22.2%) and respiratory tract (15.5%). The rates of resistance inAcinetobacter baumannii to the antimicrobial agents tested were high: ceftazidime (85.2%), pipéracillin-tazobactam (95.6%), imipenem (95.3%), amikacine (91.1%), ciprofloxacin (93.5%), rifampicin (36.4%) and cotrimoxazole (88.1%). The resistance of colistin was noted in 1.8% of cases.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2009-2012年我院手外科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统计我院2009-2012年手外科的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布情况,将鲍曼不动杆菌采用MIC法进行药敏试验,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9-2012年手外科共检出鲍曼不动杆菌57株,该菌株从2009-2012年在手外科从无到有,耐药率逐年增高,且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高度耐药和多重耐药。结论我院手外科鲍曼不动杆菌的数量和分布应引起临床的重视,其耐药情况也越来越严重,临床应加强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院内不同时间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基因qnrA、qnrB、qnrS、aac(6')-Ib-Cr及季胺类化合物耐药基因(qacE△1)的存在情况。方法采用自动化微生物仪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对部分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纸片扩散法。PCR法检测qnrA、qnrB、qnrS、aac(6')-Ib、qacE△1基因在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临床分离的46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和在2012年12月至2013年1月临床分离的42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的存在情况。结果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临床分离的46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43株(93.5%)携带qacE△1耐药基因,未检出qnrA、qnrB、qnrS和aac(6')-Ib基因。2012年12月至2013年1月临床分离的42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41株(97.6%)携带qacE△1基因,未检出qnrA、qnrB、qnrS基因,7株(17.1%)aac(6')-Ib基因阳性,经测序均为aac(6')-Ib基因。结论院内不同时间分离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qacE△1基因检出率一直很高,临床上应注意消毒剂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变迁。方法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VAP病人的痰培养病原菌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年中ICU中VAP发生率为19.1%。铜绿假单胞菌为最常见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4年中均排在前6位。金黄色葡萄球菌在2003-2005年间逐年增加,2006年有所下降;脑膜败血黄杆菌在2005、2006年分离率明显下降;近两年肺炎克雷伯杆菌的分离率增加。2004年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率高(均在75%以上)。4年中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均超过40%。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较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复方磺胺甲恶唑、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较低。分离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所占比例高。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等非发酵菌仍为VAP主要致病菌。4年中VAP致病菌的分布特点和耐药性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MES)和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在院内不同时间分离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的存在情况。方法采用PCR法检测aac(3)-Ⅰ、aac(3)-Ⅱ、aac (3)-Ⅲ、aac(3)-Ⅳ、aac(6′)-Ⅰ、aac(6′)-Ⅱ、aph(3′)-Ⅵ、ant(3″)-Ⅰ、ant(2″)-Ⅰ和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在临床不同时间分离的88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的存在情况。结果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临床分离的46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41株(89.1%)含ant(3″)-Ⅰ基因,33株(71.7%)含aac(3)-Ⅰ基因,2株(4.3%)含aac(3)-Ⅱ基因,1株(2.2%)含aac(6′)-Ⅱ基因,1株(2.2%)含aph(3′)-Ⅵ基因,40株(87%)含armA基因。2012年12月至2013年1月本院临床分离的42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41株(97.7%)含ant(3″)-Ⅰ基因,34株(81%)含aac(3)-Ⅰ基因,7株(16.7%)含aac(6′)-Ⅰ基因,16株(38.1%)含armA基因。结论院内不同时间分离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ant(3″)-Ⅰ、aac(3)-Ⅰ和armA基因检出率一直很高,对其氨基糖苷类耐药与AMES和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下呼吸道分离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2011年12月温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综合性ICU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13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发生VAP的时间将其分为早发性VAP(EOP,于气管插管后4d内发生)和晚发性VAP(LOP,气管插管4d后发生)。采用,检验和t检验比较2组患者下呼吸道分离的病原菌构成和药敏结果等。结果1324例患者中,552例发生VAP,发生率为41.7%,其中EOP患者74例(5.6%),LOP患者382例(28.9%),二者均发生96例(7.3%)。EOP患者分离前6位的病原菌分别为鲍曼不动杆菌(72株,22.6%)、铜绿假单胞菌(45株,14.1%)、肺炎克雷伯菌(32株,10.0%)、白假丝酵母菌(31株,9.7%)、洋葱伯克霍尔德菌(31株,9.7%)和金黄色葡萄球菌(28株,8.8%);LOP患者分离前6位的病原菌分别为鲍曼不动杆菌(235株,21.2%)、白假丝酵母菌(201株,18.1%)、铜绿假单胞菌(111株,10.0%)、光滑假丝酵母菌(86株,7.8%)、肺炎克雷伯菌(81株,7.3%)和金黄色葡萄球菌(46株,4.2%)。其中,EOP患者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率明显高于LOP患者(∥=10.780,P=0.002),而白假丝酵母菌的分离率明显低于LOP患者(X2=12.907,P=0.000)。无论EOP还是LOP患者,革兰阴性杆菌(特别是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形势均较为严重;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大部分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EOP患者:67.9%,19/28;LOP患者:63.o%,29/46);真菌中的白假丝酵母菌和光滑假丝酵母菌对目前临床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较好。结论EOP与LOP患者下呼吸道分离的菌株均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菌株耐药形势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