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研究肝硬化腹水患者血浆、腹水中内毒素(LPS)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及其与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肝功能分级之间的关联。方法 采用鲎试剂三肽显色基质偶氮法及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60例正常人的血浆、62例肝硬化腹水患者血浆、腹水LPS和TNF-α水平,并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时间(PT)。结果 无论有无合并SBP,肝硬化患者的血浆LPS、TNF-α及脚、TBIL、P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合并有SBP组高于无SBP组(P〈0.05)。结论 检测血浆及腹水中的LPS和TNF-α水平有助于早期诊断SBP,对临床病情严重程度分级、指导治疗以及判断疗效有一定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2.
肝硬化腹水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影响肝硬化腹水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预后的主要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肝硬化腹水并SBP患者的一般状况,肝硬化原因,SBP的特征病理生理,伴随状况等16项观察指标与病死率的关系。结果:19例肝硬化腹水并SBP死亡9例,病死率为47.4%,腹水多核粒细胞占粒细胞的比例,腹水Rivalta,BUN,Cr,顽固性腹水,Child-Pugh分级差,多器官功能衰竭7个因素在生存与死亡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死亡有密切关系,结论:肝硬化腹水并发SBP病死率高,SBP的诊断及预后应重视腹水多核粒细胞比例和Rivalta实验。当肝硬化腹水并发SBP,同时又伴有肝,肾功能不良和顽固性腹水或多器官功能衰竭时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Child评分和MELD评分肝硬化患者胆囊切除术前风险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7例到我院就诊的肝硬化合并胆囊疾病,知情并同意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按Child-Pugh分级标准及MELD评分各分为3组,即Child A、B、C组;MELD10、10≤MELD20、MELD≥20组。于术后第3天采血,取血清ELISA法分别检测ALT、TBi L、ALB、PT、SCr指标并观察患者术后的各种并发症。结果 Child组A级ALT、TBi L与B级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LB、PT、SCr与B级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MELD组各组组内比较,各指标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发生并发症共9例,Child组A级发生腹水2例,腹水合并DIC 1例;B级组发生腹水4例,其中合并DIC 2例,且2例患者均死亡;C组2例均发生并发症,1例腹水合并DIC,1例腹水合并肝功能衰竭、肝肾综合症并最终死亡。A级患者与B级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MELD组各组组内比较,各指标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ELD评分系统能更好的评估肝硬化患者行胆囊切除手术风险评估,联合Child-pugh评分能更准确地预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肝衰竭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住院的HBV相关肝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年龄、性别、生化指标、凝血指标、HBVDNA载量、临床分型等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共676例肝衰竭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并发SBP者占71.0%(480/676),仅高胆红素血症、低ALT/AST、低钠血症与肝衰竭并发SBP相关(P=0.014、P0.001、P=0.041),TBil380μmol/L、ALT/AST≤0.4、血钠≤125mmol/L发生SBP的风险分别高于TBil≤380μmol/L、ALT/AST0.4、血钠125mmol/L[P=0.026,OR(95%CI)=1.469(1.047~2.060);P=0.033,OR(95%CI)=2.388(1.049~5.434);P=0.001,OR(95%CI)=4.244(1.664~10.829)]。结论高胆红素血症、低ALT/AST、低钠血症是肝衰竭并发SBP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细胞癌切除术后肝功能不全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以本院2009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60例原发性肝细胞癌切除术后肝功能不全患者为研究组,选择同期100例无肝功能不全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等相关资料收集比较,并通过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切除术后肝功能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肝切除术后肝功能不全患者中表现出高胆红素血症占58.33%,腹水明显、PT延长占35.00%,肝性脑病占6.67%;轻度肝功能不全占76.67%;研究组患者肝硬化比例、肝门阻断时间≥15min、肝切除量≥3叶比例、年龄均显著大于对照组,而AL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肝切除术后肝功能不全发生独立危险因素包括肝门阻断时间(≥15min)、肝切除量(≥3叶),而ALB水平为其保护因子。结论原发性肝细胞癌切除术后肝功能不全以高胆红素血症表现为主,其发生与ALB水平、肝门阻断时间、肝切除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乙肝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9年10月至2022年8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京医院)收治的105例乙肝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GOV)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倾向匹配法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按1:2的比例及是否发生EVB将患者分为EVB组(n=35)和NEVB组(n=70)。分析乙肝肝硬化患者并发EVB的危险因素以及各个危险因素对乙肝肝硬化并发EVB的预测效能。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有意外创伤史的比例、门静脉内径、红色征阳性的比例、Child-Pugh分级、GOV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非甾体药物应用史、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血清白蛋白、脾静脉内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意外创伤史、门静脉内径较大、红色征阳性、Child-Pugh分级较高、重度GOV均是乙肝肝硬化患者并发EVB的危险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门静脉内径≥16.71 mm对于乙肝肝硬化患者并发EVB具有中等预测价值,有意外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胃癌合并肝硬化患者接受手术后腹水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合并肝硬化的胃癌患者手术治疗后腹水的发生情况,并对可能影响腹水发生的因素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全组患者围手术期无死亡,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腹水。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Child分级、术前腹水、术中出血是患者术后出现中等量腹水的影响因素(均P<0.05)。术中输血、手术时间、肿瘤部位等与术后中等量腹水的的发生无明关系(均P>0.05)。
  结论:对于合并肝硬化的胃癌患者,积极进行围手术期处置,调整术前Child分级,遵循损伤控制性手术原则,减少出血量,能有效控制术后腹水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TACE后肝癌患者中门静脉癌栓的发生率,探讨门静脉癌栓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252例接受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的生化检查、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计算门静脉癌栓的发生率,分析门静脉癌栓形成与患者年龄、性别、病灶数目、大体分型、肝硬化、Child-Pugh分级、腹腔积液、甲胎蛋白(AFP)、凝血酶原时间(PT)、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乙肝病毒DNA定量、肝动脉-门静脉分流(APS)等的关系,并以多自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门静脉癌栓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TACE后36.51%(92/252)肝癌患者合并门静脉癌栓形成;单因素分析提示门静脉癌栓形成与患者年龄、AFP、AST、PT、病灶数目、大体分型、APS有关,多自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PT、大体分型、APS是肝癌伴门静脉癌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较轻、弥漫型肝癌、PT延长、伴APS形成的肝癌患者易于TACE后形成门静脉癌栓,上述各项均为门脉癌栓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选择恶性腹水患者60例作为病例组,良性腹水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进行VEGF、端粒酶、CEA、CA-50、CA-199、AFP以及腹水常规生化检测。病例组所有患者VEGF、端粒酶,以及腹水CEA、CA-50、CA-199、AFP,腹水常规生化LDH、LzM、CH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ALB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ADA指标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EGF、端粒酶在恶性腹水中高水平表达,与恶性腹水显著相关,是恶性腹水的危险因素,在恶性腹水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腹水VEGF和端粒酶的检测可能为临床恶性腹水的诊断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性分析慢性肾脏病(CKD)住院患者肾功能进展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1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在我院肾内科首次住院,未接受替代治疗16岁以上CKD患者655例,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血压、原发病、肾穿病理、Hb、Alb、PA、UA、Ca2+、P3-、TC、TG、LDL、HDL及肾功能进展的危险因素。结果:(1)起病较集中在31岁~60岁,占CKD的53.9%。(2)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糖尿病、高血压(69.5%、8.9%、8.9%)是导致CKD的主要病因。(3)58.2%患者行肾脏穿刺,病理结果以IgA肾病、系膜增生性肾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微小病变(31.2%、23.6%、11.3%、10.2%)为主。(4)各期患者血尿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蛋白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CKD1期比较,除PA、TG外,各期SBP、DBP、Hb、Alb、UA、Ca2+、P3-、TC、LDL、HD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多元相关回归分析显示eGFR与Hb呈正相关(P〈0.05),与年龄、血压、UA呈负相关(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贫血、高尿酸血症、高血压是CKD肾功能进展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高血压是主要病因。年龄、贫血、高尿酸血症、高血压为CKD进展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 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 ,PTCD)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肝功能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9年6月~2013年6月,恶性梗阻性黄疸120例,在PTCD术后常规护肝治疗的基础上,按就诊顺序依次分入观察组(加用异甘草酸镁100 mg/d)和对照组(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1200 mg/d)各60例。治疗7天后,比较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白蛋白( ALB)、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碱性磷酸酶( ALP)、总胆红素( TBil)、直接胆红素( DBil)及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核因子κB( NF-κB)的变化;观察与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周后,观察组与对照组TBil、DBil、ALT、AST、ALP、TNF-α、NF-κB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5)。2组ALB、γ-GT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2组间比较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结论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PTCD术后异甘草酸镁治疗肝功能损伤对恢复肝功能、消退黄疸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含胆酸的肠内营养在肝硬化大鼠肝切除术后的应用。方法24只肝硬化大鼠随机分为术前组、肝切除术后1d组、肝切除术后行不含胆酸的肠内营养5d组、肝切除术后行含胆酸的肠内营养5d组,各6只。并选择6只正常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测大鼠肝功能、炎症反应、脂质过氧化、肝组织白蛋白(ALB)mRNA的表达和肝组织Ki67蛋白的表达。结果与不含胆酸的肠内营养5d组比较,含胆酸的肠内营养5d组血清AST、ALT、ALP显著下降(P〈0.05),血清ALB、IGF-1显著升高(P〈0.05),血清IFN-γ、TNF-α、MDA显著下降(P〈0.05),血清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肝组织ALB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肝组织Ki67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含胆酸的肠内营养可以加快肝硬化大鼠肝切除术后肝功能的恢复,减轻炎症反应和脂质过氧化损伤,促进肝脏蛋白合成和残肝再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2008~2010年云南省394例散发性急性戊型肝炎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调查2008~2010年云南省394例散发性急性戊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94例散发性急性戊型肝炎(AHE)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432:1;平均年龄31.53±18.12岁,其中18岁以下患者94例(23.86%),18~60岁患者271例(68.78%),60岁以上患者29例(7.36%);夏季发病率显著增高(P=0.000),尤其是5和7月份,发病率分别达到了14.72%和13.71%;职业分布以民工所占比例最高(26.90%);民族分布以汉族患者所占比例最高(92.64%)。男性患者的住院时间、总胆红素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峰值均高于女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年龄增长,患者住院时间延长,ALT、ALB及CHE呈下降趋势,TBil呈上升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重叠慢性乙型肝炎、酒精性脂肪肝或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者与AHE组患者比较,TBil、TBA、GGT及CHE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HEV-IgG阳性患者与抗-HEV-IgM阳性患者在住院时间及各项血清生化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HE多发于18~60岁人群,男性发病多于女性,夏季为发病高峰,民工高发。绝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60岁以上发病,CHB、AFL及NAFLD基础上重叠感染HEV可能是直接影响AHE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 Child 评分和 MELD 评分肝硬化患者胆囊切除术前风险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7例到我院就诊的肝硬化合并胆囊疾病,知情并同意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按Child-Pugh 分级标准及 MELD 评分各分为3组,即 Child A、B、C 组;MELD<10、10≤MELD<20、MELD≥20组。于术后第3天采血,取血清ELISA 法分别检测ALT、TBiL、ALB、PT、SCr指标并观察患者术后的各种并发症。结果 Child 组A 级ALT、TBiL与 B 级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LB、PT、SCr 与B 级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MELD 组各组组内比较,各指标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发生并发症共9例,Child 组A 级发生腹水2例,腹水合并DIC 1例;B 级组发生腹水4例,其中合并DIC 2例,且2例患者均死亡;C 组2例均发生并发症,1例腹水合并DIC,1例腹水合并肝功能衰竭、肝肾综合症并最终死亡。 A 级患者与B 级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MELD 组各组组内比较,各指标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ELD 评分系统能更好的评估肝硬化患者行胆囊切除手术风险评估,联合 Child-pugh 评分能更准确地预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MELD评分及CTP分级系统探讨影响肝移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到2013年1月收治的184例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MELD评分分成3组,A组:≤10分;B组:〉10~20分;C组:〉20分。根据CTP评分分成3组,a组:5~6分,b组:7~9分,c组:10~15分。根据是否出现并发症和住院期间是否存活分为并发症组和非并发症组以及死亡组和存活组。结果 (1)A、B、C 3组主要临床指标在Cr、PT、PT-INR、TBIL、失血量、输血量、平均尿量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 3组在ALB、PT、PT-INR、TBIL、失血量、输血量、平均尿量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前高总胆红素和术中输血量增加是肝移植术后发生并发症的高危因素(P〈0.05)。(3)术前PT升高、高MELD评分、术中输血量增加和平均尿量减少是肝移植术后围手术期死亡率增加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 MELD分值和CTP分级越高,肝移植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越高。术前高胆红素、术前凝血功能障碍和肾功能差是肝移植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增加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性观察单纯性EB病毒(EBV)感染引起肝功能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肝功能变化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4年8月至2012年8月诊治的104例EB病毒感染所致肝损害患者。根据流行病学史、病毒学、血清学和肝脏影像学检查等,所有患者均排除了其他原因引起的肝功能损伤,观察患者肝脏生化指标、凝血机制、血液常规和腹部超声等,了解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预后。结果本研究104例患者中,男性54例,女性50例,平均年龄37.33岁;平均发病天数为17.51 d,最早的发病后2 d即出现转氨酶增高,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均升高,分别为正常值的19倍和11倍;γ-谷氨酰转移酶(γ-GT)增高至正常值的3.5倍,碱性磷酸酶(ALP)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血总胆红素(TBil)异常者70例(67.3%),最高达426.5μmol/L。TBil与GGT、ALP水平均呈正相关关系(r =0.374、P<0.001,r =0.328,P=0.001);ALP和GGT呈正相关关系(r =0.525、P<0.001)。4例患者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PTA)低于40%,3例患者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7例患者发展为慢性肝炎,最长时间维持2年1个月。所有患者预后良好,肝功能均恢复正常。无死亡病例,无1例发展为肝硬化。结论 EBV感染所致肝能损伤为自限性肝炎,可引起胆汁淤积,少数可发展为慢性肝炎及肝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HBeAg阳性与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临床和肝组织病理损伤特点。方法经肝活检病理诊断为CHB患者548例,分为HBeAg阳性与HBeAg阴性2组,分别统计患者年龄、肝组织炎症活动度(G分级)、纤维化程度(S分期)、肝活检前后2周肝功能(ALB、GLB、TBil、ALT、AST、GGT)峰值、血清HBVDNA载量、肝组织病理改变与临床之间的关系。结果肝组织G分级、S分期与肝功能改变有相关性(P均0.01),肝功能明显异常者肝组织病理损伤亦重;S分期与G分级有相关性(P0.01),S分期随G分级升高而加重。HBeAg阳性者较HBeAg阴性者平均年龄小,ALT、AST水平及HBVDNA载量高(P均0.01)。HBeAg阴性者肝组织G分级、S分期与患者年龄有相关性(P均0.05),与HBVDNA载量有显著相关性(P均0.01);而HBeAg阳性者G分级、S分期与患者年龄、HBVDNA载量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CHB肝功能改变可以反映肝脏病理损害程度,S分期随G分级升高而加重。HBeAg阳性与HBeAg阴性CHB患者临床表现有所不同:HBeAg阴性CHB患者年龄较大,ALT、AST水平及HBVDNA载量较低。除肝功能改变外,患者年龄、血清HBVDNA载量可作为HBeAg阴性CHB患者肝脏病变程度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史对肝移植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PHT)疗效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7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医院肝胆外科因肝硬化PHT行肝移植的受者临床资料,根据肝移植术前是否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将其分为出血组和非出血组。观察指标为受者性别、年龄、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肝移植前后肝功能指标。采用Wilcoxn符号秩和检验比较出血组与非出血组年龄、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等指标,采用成组t检验比较两组术前ALT、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和凝血酶原时间(PT),采用两因素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比较两组术后1周内各时间点肝功能指标,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性别和原发病情况。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最终纳入80例因肝硬化PHT接受肝移植治疗的受者,其中男性61例,女性19例,年龄7~71岁。原发病: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71例,胆汁性肝硬化5例,肝豆状核肝硬化2例,酒精性肝硬化2例。所有受者均采用原位下腔静脉逆灌注肝移植术。出血组(39例)与非出血组(41例)受者性别、年龄、原发病情况、术前肝功能指标、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住院费用及住院天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出血组与非出血组术后各时间点ALT、AST、TBil、ALB和P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后第3、5和7天血清ALT水平均低于术后第1天,两组术后第5和7天血清ALT水平均低于术后第3天,非出血组术后第7天血清ALT水平低于术后第5天(P均<0.05)。 结论肝移植前是否存在上消化道出血史对肝移植治疗肝硬化PHT受者移植术后早期肝功能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