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加强对布鲁杆菌性脊柱炎临床特点的认识,减少误诊、误治的发生。 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32例布鲁杆菌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 结果32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脊柱受累表现,且均以腰痛为主,少数可同时累及2~3个椎体。MRI影像特点为:受累椎体正常结构消失,骨质破坏,椎体边缘骨质增生明显,21例病例形成骨桥,14例病例椎体旁可见脓肿形成,但均无死骨,并可见椎间盘膨出及脊髓压迫等表现。确诊的32例布鲁杆菌性脊柱炎的患者按照规范的疗程,给予有效的抗菌药物联合抗菌治疗,均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结论由于布鲁杆菌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临床症状多不典型,布鲁杆菌性脊柱炎常被误诊、误治,因此加强对布鲁杆菌性脊柱炎临床特点的认知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
<正>布鲁菌病是全球最常见的细菌性人畜共患疾病,2020年我国布鲁菌病发病率为3.37/10万人[1]。布鲁菌可导致全身感染,表现为发热、多汗、乏力等;部分患者有局部感染,累及骨关节最常见,表现为骶髂关节、髋、膝肩关节的游走性疼痛,也可表现为脊柱炎、周围关节炎、骨髓炎等[2]。国内外肩关节布鲁菌病的相关报告罕见,尚无合并肩袖损伤的病例,因此本文报告1例肩关节布鲁菌病合并肩袖损伤的病例。  相似文献   

3.
布鲁杆菌病脊柱炎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外科综合治疗布鲁杆菌病脊柱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手术治疗布鲁杆菌病脊柱炎26例,采用前方或后方入路进行一期病灶清除,同时根据需要进行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术前抗布鲁杆菌药物治疗2~4周,术后常规抗布鲁杆菌治疗至少3个月,血沉和C-反应蛋白定期检查监测.结果 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未见副损伤;发热疼痛等症状明显减轻,患者均顺利出院.随访时间6~24(10±2)个月.无复发及严重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X线片均显示植骨融合良好,内固定无移位.结论 在长期、足量、联合应用抗布鲁杆菌药物同时,对有手术指征的布鲁杆菌病脊柱炎进行外科手术治疗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神经型布鲁菌病(NB)的临床及实验室诊断过程,为提高临床和实验室对该病的认识和早期诊疗提供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确诊的12例神经型布鲁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资料及脑脊液(CSF)培养等病原学检查、影像学表现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并与非神经型布鲁菌病患者比较平均发病年龄,CSF白细胞数、蛋白含量、氯化物、葡萄糖水平等。 结果12例神经型布鲁菌病患者中男性9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为(43 ± 14)岁;10例患者来自流行地区,9例有明确的流行病学接触史,其中3例既往诊断布鲁菌病;12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发热,6例有头痛伴脑膜刺激征表现;3例患者表现为复视、视力下降;伴有听力减退伴步态不稳,肢体麻木无力,精神状态改变者各4例。血清布鲁杆菌凝集试验阳性(100%)较CSF凝集阳性率(58.3%)和CSF培养阳性率(46.1%)对临床诊断神经型布鲁菌病价值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52.68、P = 0.005,χ2 = 73.79、P = 0.005);12例NB患者CSF白细胞数(单核为主)和蛋白均不同程度升高,葡萄糖、氯化物正常或减低,与非NB感染者相比,CSF葡萄糖检测具有重要价值(P均< 0.05)。给予多西环素或米诺环素+利福平+头孢曲松治疗后12例患者均预后良好。 结论神经型布鲁菌病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或漏诊,非疫区医务人员应重视CSF血瓶培养及布鲁杆菌凝集,加强多学科协作交流以及早确诊及早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神经型布鲁菌病的临床特点、诊断标准及抗菌药物联合治疗方案。 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2008年9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10例神经型布鲁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神经型布鲁菌病以青壮年男性为主,均有明确的流行病学史,临床多表现为脑膜炎和脑膜脑炎等。所有患者血清布鲁杆菌凝集试验阳性,6例患者行脑脊液布鲁杆菌凝集试验,其中4例阳性。所有患者均行腰椎穿刺检查,7例患者脑脊液压力升高,9例白细胞数升高(以单核细胞升高为主),9例患者蛋白升高,5例糖减低。全部病例给予多西环素和利福平基础上联合三代头孢、氨基糖苷类、复方新诺明、喹诺酮类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三联或四联初始抗病原治疗,序贯长疗程口服抗菌药物,平均疗程> 6个月。 结论神经型布鲁氏菌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可留有后遗症。治疗上不同药理学机制的抗菌药物联合、足量、长疗程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6.
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的临床影像学表现及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与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21例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患者进行临床、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并采用药物、经皮置管引流和手术病灶清除术进行治疗。结果病灶多分布于腰椎,L4发病率最高。21例血清试管凝集法检查滴度均大于1:160,虎红平板凝集试验阳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查特异性抗体IgM、IgG阳性,14例病原学检查阳性。18例患者入院前临床、X线及CT检查均误诊为脊柱结核,误诊率85.71%;经MR检查误诊8例,误诊率66.67%。14例患者经药物治疗无效,5例采用经皮置管引流术,9例采用手术病灶清除术治疗,病理均符合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的细胞学表现。17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年,痊愈15例,好转2例,愈后无复发。结论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临床与影像学具有特征性表现。无论是非手术还是手术治疗,长期、足量、联合、多途径敏感抗生素的应用是治疗和防治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复发的最主要和最可靠方法。对具有手术指征者,正确选择手术方法可以控制病变部位发展,缓解疼痛,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布鲁杆菌(Brucella)是一类革兰阴性短小杆菌,易感染牛、羊、猪等家畜,常引起母畜传染性流产,人类与病畜接触或食用病畜肉、乳及乳制品后,也可引起感染,表现为反复波浪式热型,逐渐转为慢性,从而引起关节和神经系统症状,称此病为布鲁杆菌病(Brucellosis)。  相似文献   

8.
布鲁杆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系统性变态反应性传染病。布鲁杆菌病易侵袭骨与关节引起感染性病变,当侵袭椎间盘引发椎间隙感染时称为布鲁杆菌病感染性脊柱炎或布鲁杆菌病脊柱炎,  相似文献   

9.
布鲁杆菌性脊柱炎4例诊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布鲁杆菌病是由布鲁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又称马耳他热、波状热及地中海弛张热等[1]。当布鲁杆菌引发椎间盘感染时称为布鲁杆菌性脊柱炎[2],临床较少见,而处于沿海地区的广东则更加少见,易造成临床误诊。本院2013年2月—2014年10月收治布鲁杆菌性脊柱炎患者4例,均经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确认,经药物治疗疗效满意。现将本病的诊疗过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0.
布鲁菌病是一种全球性分布的人畜共患病,可表现为全身多系统损害,其中布鲁杆菌性骨关节炎为布鲁菌病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本文旨在对布鲁杆菌性骨关节炎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目前国内外文献中报道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药物治疗国外普遍试行WHO推荐的药物治疗方案,而我国遵循的为2012年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制定的《布鲁氏菌病诊疗指南(试行)》药物治疗方案,主要包括多西环素、利福平、链霉素类、喹诺酮类和头孢类。对于布鲁杆菌性骨关节炎,早期诊断以及早期、足量、足疗程药物治疗可取得良好的疗效,而对于存在严重脊柱、关节破坏的布鲁杆菌性骨关节炎则应采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1.
布鲁菌病是由布鲁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性传染病,又称地中海弛张热、马尔他热、波浪热或波状热,属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以牛、羊、猪为传染源,人主要是接触病畜而感染。布鲁菌病临床表现复杂,病情轻重不一,可侵犯全身多个系统,常表现为发热、乏力、多汗、关节痛、肝脾肿大等,但症状缺乏典型性。该病一般在内蒙古等北方牧区流行,南方地区很少有该病流行。我们分析了浙江省金华市6例布鲁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治疗等情况,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布鲁菌病(brucellosis)是由布鲁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性疾病。该病传染性强,传播范围广,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可对多器官产生影响。布鲁菌可经消化道、皮肤黏膜、呼吸道等多种途径侵入人体而引起感染或致病。该病的临床症状主要为发热、多汗、全身乏力及关节疼痛等,侵袭脊柱时可引发脊柱炎。布鲁菌性脊柱炎(brucellarspondylitis)是布鲁菌病在骨关节系统的表现之一,据统计在布鲁菌病中约占10.4%。现结合我院近3年收治的26例布鲁菌性脊柱炎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布鲁杆菌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30例布鲁杆菌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实验室检查情况、诊断过程、治疗方法.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12个月.初次准确诊断24例,6例误诊为脊柱结核.9例临床仅表现为腰痛,无明显脊髓神经根症状,给予多西环素及链霉素联合用药治疗2~3个月;21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布鲁杆菌感染的诊断方法、临床特征和感染指标,为布鲁菌病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零医院收治的187例布鲁杆菌病患者病例资料,分析患者的诊断方法、基础疾病和并发症。以200例非细菌感染者作为阴性对照,对187例布鲁杆菌病患者感染指标[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和中心粒细胞百分比(N%)]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187例布鲁杆菌病患者中男性152例,女性55例;患者年龄中位数为(49.00±12.23)岁,本地区年发病率为36/100000。诊断方法中病原菌培养、血清学诊断和临床诊断分别为27%(51/187)、44.92%(84/187)和40.46%(76/187),病原菌培养以血培养为主24.6%(47/187),平均培养时间为(80.86±20.46)h,且血培养阳性瓶全部为需氧瓶。入组187例布鲁菌病患者常见基础疾病有糖尿病(8.57%、16/187)、乙型肝炎(9.09%、17/187)和胆囊炎(12.83%、24/187);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腰椎病变(49.20%、92/187)、颈椎病变(10.70%、20/187)和膝关节病变(8.02%、15/187)。感染组与对照组比较,WBC、NEU%、PCT和CRP 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403、0.444、0.414和0.703;当CRP≥1.965 mg/ml时,敏感性为0.589,特异性为0.676。结论布鲁杆菌感染多发生于中老年男性,可通过临床特征、微生物学培养、血清学检测和CRP检测等手段诊断,常并发骨关节病变,需避免漏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腰椎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将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本科室收治的36例腰椎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患者进行流行病学、临床、影像学、实验室和病理学检查,并采用药物和手术病灶清除术进行治疗。对治疗后3、6和12个月临床疗效进行评价。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结果本组36例患者入院前行腰椎X线、CT及MRI检查均被误诊,其中32例被X线和CT误诊为脊柱结核,误诊率为88.88%;24例MRI误诊为脊柱结核,误诊率为66.66%。所有患者入院后经流行病调查均有布鲁杆菌病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符合感染性脊柱炎,实验室检查RBPT或SAT、CFT、Coomb’s阳性,CT及MRI影像学具有特征性表现,病原学检查结果显示7例阳性,11例组织活检镜下符合布鲁杆菌病病理学表现。入组患者中20例(A组)选择药物治疗,其余16例(B组)伴有马尾、神经根受压症状、腰椎不稳定和腰大肌或椎旁脓肿者行手术治疗。本组3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平均18个月;20例非手术治疗者全身症状和局部症状消失或改善明显,疗效好,无药物不良反应及肝肾功能异常发生;16例手术患者关节突间和(或)横突问植骨均愈合,脊柱稳定,无复发。临床疗效评价显示各组后1个时间点的治愈率与前1个时间点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相同时间点A组和B组治愈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x^2=159.874,P〈0.05)。结论腰椎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影像学、检验学及病理学具有特征性表现,可作出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正确的掌握非手术和手术治疗适应证均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布鲁菌病误诊、误治的常见疾病,以增加临床对布鲁菌病的认知度。 方法通过对布鲁菌病误诊个例的文献复习,将误诊疾病按系统进行分类分析。 结果布鲁菌病累及呼吸系统可被误诊为重感冒、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支原体肺炎、结核性胸膜炎或胸膜间皮瘤,累及循环系统可被误诊为病毒性心肌炎或风湿性心脏病,累及消化系统可被误诊为药物性肝炎、肝硬化或胆道蛔虫病,累及血液系统可被误诊为恶性淋巴瘤,累及神经系统可被误诊为脊髓炎,累及运动系统可被误诊为痛风性关节炎、髋关节滑膜炎、腰椎骨折、腰椎间盘突出或腰椎结核,累及生殖系统可被误诊为睾丸炎、附件炎或先兆早产,其他也可被误诊为成人Still病。 结论布鲁菌病可被误诊为多系统、多器官疾病。详细追问患者的流行病学史、常规进行试管凝集试验(SAT)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检测是减少布鲁菌病误诊误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布鲁菌病(Brucellosis)属自然疫源性疾病,是由布鲁杆菌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和畜牧业发展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具有多种传播途径。临床表现多样化,多脏器受累,主要流行于内蒙、东北、西北及青藏高原,牛、羊、猪为主要的传染源。  相似文献   

18.
布鲁杆菌病性脊柱炎的诊断与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布鲁杆菌病性脊柱炎的临床、实验室、影像学特点及手术疗效。方法2000年9月至2010年12月共手术治疗布鲁杆菌病性脊柱炎患者27例,男18例,女9例;年龄23~57岁,平均32.8岁。颈椎3例,胸腰椎8例,腰骶椎16例。17例以野脊柱结核冶收治,2例以野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冶收治。根据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及血清学检查等,明确诊断为布鲁杆菌病性脊柱炎。8例行后路病灶清除、自体骨植骨内固定术;19例采用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骨植骨内固定术。24例术中病灶局部放置链霉素粉剂(余3例链霉素皮试阳性)。术后支具外固定4~6周,口服药物1.5~3.0个月。临床疗效评价包括临床治愈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及植骨融合率。结果27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4年,平均19.7个月。根据布鲁杆菌病性脊柱炎疗效评定标准:痊愈24例,有效3例。3例腰椎病变者因切口渗出、窦道形成,给予清创缝合或病灶清除内固定调整术后痊愈,愈后无复发。结论颈、胸、腰背部疼痛伴间歇性波浪热,结合影像学检查和特异性的血清凝集试验阳性可确诊布鲁杆菌病性脊柱炎。对于顽固腰痛保守治疗无效,椎体、椎间盘严重破坏造成椎体间不稳,脊髓、神经根受压,或伴较大难以吸收的椎旁脓肿或腰大肌脓肿者,彻底的病灶清除、自体骨植骨内固定手术,联合抗菌药物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正>布鲁杆菌感染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人类感染布鲁杆菌后临床表现多样,全身任意器官或系统均可受累,其中,心血管系统受累可表现为心内膜炎、血管炎等,主动脉受累时通常表现为动脉夹层、动脉瘤甚至动脉破裂,所以需要积极进行手术干预[1]。本文报道1例因布鲁杆菌感染导致腹主动脉瘤患者,控制感染后对其进行了腹主动脉瘤支架腔内隔绝术。1病历资料患者男性,70岁,发现上腹部搏动性肿物约1年,无疼痛不适,未进行规范诊治。近日出现无明显诱因上腹部阵发性疼痛,疼痛与活动、进食无关,夜间加重,持续约15 d,2022年4月13日就诊于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主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 tomography,CT)示腹主动脉瘤伴附壁血栓形成,累及双侧肾动脉及肠系膜下动脉,病变累及长度约7.9 cm,最大内径约3.9 cm,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非牧区儿童布鲁菌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为非牧区儿童布鲁菌病的诊断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西安市儿童医院确诊的45例非牧区布鲁菌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3~9月份为非牧区儿童布鲁菌病发病高峰期,且2014年至2018年儿童布鲁菌病发病呈逐年增多趋势。45例布鲁菌病患儿中,男19例、女26例,0~3岁儿童为非牧区儿童布鲁菌病主要发病人群(53.3%、24/45),传播途径以消化道传播(64.4%、29/45)为主;临床表现多样,发热为最主要的临床表现(82.2%、37/45),其次为关节肿痛(40.0%、18/45)和肝肿大(28.9%、13/45),但多汗(11.1%、5/45)和乏力(6.7%、3/45)较少见。实验室检查以炎症指标异常为主,降钙素原升高者30例(66.7%),红细胞沉降率者(ESR)增快者10例(22.2%),C-反应蛋白(CRP)升高者7例(15.6%);血常规检查中无全血细胞数下降的患儿;45例患儿血培养布鲁杆菌阳性者35例(77.8%),另外10例(22.2%)试管凝集试验阳性。45例患儿中4例(8.9%)出现神经系统受累症状,且其脑脊液均培养出布鲁杆菌。 结论儿童布鲁菌病临床表现复杂,非牧区儿童存在长期发热、关节肿痛或肝脏肿大等症状时,儿科医师应高度怀疑布鲁菌病,以尽早诊断和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