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陈峰  沈霞平  边林莉 《中国肿瘤》2013,22(11):926-930
[目的]对比分析多西他赛联合表柔比星加/不加环磷酰胺(TEC/TE)两种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09年收治的Ⅱ~Ⅲ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患者108例的临床病理资料,分别术前接受新辅助化疗的TE方案(n=62)及TEC方案(n=46),两组患者均在术前接受2~4个周期化疗。TE方案:多西他赛75mg/m2,第1天静脉滴注;表柔比星(EPI)60mg/m2,第1天静脉滴注。[结果]全组108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CR 10例(9.25%),PR 75例(69.44%)。TE组有效率为75.81%,而TEC组有效率为82.61%,两组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χ2=0.729,P=0.392)。Ⅱ期患者28例均生存。Ⅲ期患者80例3年生存率为82.4%,其中TE组44例3年生存率为74.6%;而TEC组36例3年生存率为9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49,P=0.042)。[结论]在Ⅱ~Ⅲ期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中,TE与TEC方案近期疗效相似,TEC组3年生存率较佳,有待于进一步加大样本量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陈登峰 《肿瘤学杂志》2010,16(3):184-186
[目的]评价CEF方案序贯多西他赛在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中的疗效与毒副反应。[方法]90例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术后分为两组,分别给予CEF方案(A组)和CEF方案序贯多西他赛(B组)进行辅助化疗。随访时间38~48个月。[结果]A组3年无病生存率(DFS)57.8%,3年总生存率(OS)为75.6%。B组3年DFS为84.4%(38/45),3年OS为91.1%(41/4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值均〈0.005)。在绝经后、淋巴结转移4~9枚,T3期以及ER阴性患者中B组的3年无病生存率高于A组。多因素分析治疗方法、肿块大小及受体状况等方面与3年DFS及3年OS均相关。[结论]CEF方案序贯多西他赛的化疗方案在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中比CEF方案得到更高的3年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特别是对肿块相对较小、受体阴性的患者而言获益更大。  相似文献   

3.
TEC方案在可手术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TEC方案在可手术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临床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68例经活检组织学确诊的可手术乳腺癌患者在术前接受新辅助化疗,设置FEC方案为对照组。TEC组34例:多西他赛(艾素)75mg/m^2,静脉滴入,d1;Epi—ADM(艾达生)90mg/m^2,静脉滴入,d1;CTX500mg/m^2,静脉滴入,d1.FEC组34例:CTX500mg/m^2,静脉滴入,d1;Epi—ADM90mg/m^2,静脉滴入,d1;5-FU500mg/m^2,静脉滴入,d1。两组每21d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结果:TEC组cCR11例,pCR5例,PR17例,RR为70.59%,降期率38.24%(13/34)。FEC组cCR5例,pCR1例,PR15例,RR58.82%,降期率44.12%(15/34)。FEC组29例与TEC组31例化疗前肿大腋窝淋巴结细针穿刺活检阳性的患者中淋巴结阴转率分别为34.48%和32.26%。毒副反应上TEc组与FEC组除在Ⅲ~Ⅳ度白细胞毒性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外,其他副反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EC在可手术乳腺癌治疗中疗效显著且耐受性良好。是优于FEC的新辅助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多西他赛联合吡柔比星(THP)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的近期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48例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接受多西他赛75mg/m2,静滴,第1天;THP40mg/m2,第1天,静滴。21d为1个周期,完成3个周期。结果总有效率(CR PR)为79.2%。主要不良反应有骨髓抑制和脱发(发生率分别为95.8%和97.9%)。结论多西他赛联合THP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可耐受,是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5.
6.
秦雪 《实用癌症杂志》2018,(1):127-129,133
目的比较TEC方案与EC-T序贯化疗方案的治疗乳腺癌的疗效及对白细胞水平的影响作用。方法收集乳腺癌患者52例接受TEC化疗方案,54例接受EC-T序贯化疗方案,随访比较两种化疗方案的完成情况及复发、转移情况等;对比两组方案治疗前后白细胞水平变化。结果 TEC组颈部淋巴结转移、骨转移和脏器转移的发生率分别为1.92%,3.85%和5.77%,均高于EC-T组,P<0.05。TEC方案组随访发现1例乳腺癌病情进展死亡病例,EC-T组未见进展死亡病例。Recist疗效评价标准和WHO评价标准下EC-T方案组患者完全缓解率以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TEC组,而病情进展的患者比例显著低于TEC方案组。化疗后白细胞计数低于2.0×109/L的病例数,两组分别为34例和20例,P<0.05。结论短期疗效以EC-T方案稍优,且骨髓抑制作用相对较小,长期疗效需要更长时间的随访更多患者得出。  相似文献   

7.
表柔比星加紫杉醇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表柔比星加紫杉醇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用TE方案(紫杉醇加表柔比星)对Ⅱ、Ⅲ期的20例乳腺癌进行新辅助化疗,3-4周为1个周期,患者完成2-4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并以VE方案(长春瑞滨加表柔比星)作对照组进行比较,TE方案:表柔比星(EPI)60 mg/m2,第1天,静脉注射;紫杉醇(TAX)150mg/m2,第2天,静脉点滴;3周为1个周期。VE方案:EPI 60mg/m2,第1天,静脉注射;长春瑞滨(VNR)30mg/m2,第1、8天,静脉注射;4周为1个周期。结果:TE组有效率为80%,其中临床完全缓解(cCR)3例,部分缓解(PR)13例,无变化(NC)4例,病理完全缓解(pCR)2例;VE组有效率为80%,其中cCR 3例,PR 13例,NC 4例,pCR2例。两组均无进展(PD)者。进行4周期新辅助化疗患者有效率高于2周期患者。两组白细胞下降、胃肠道反应、面色潮红和静脉炎等毒副反应相似,VE组乏力、脱发、神经毒性程度比TE组显著(P<0.05),而在关节头痛方面TE组显著(P<0.05)。结论:两组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近期有效率较高,疗效相当;VE组毒副反应较TE组高,但均可耐受。  相似文献   

8.
不同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本研究对比观察多西他赛联合表柔比星加/不加环磷酰胺 (TE/TEC) 两种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09年3月间本院收治的174例Ⅱ、 Ⅲ期的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依据患者术前接受新辅助化疗的方案将其分为TE组及TEC组, 两组患者均在术前接受2~4个周期化疗, 并在术后完成剩余化疗周期。TE方案: 多西他赛 (DOC) 75 mg/m2, 第1天静脉滴注, 表柔比星 (EPI) 60 mg/m2, 第1天静脉滴注; TEC方案: 多西他赛 (DOC) 75 mg/m2, 第1天静脉滴注, 表柔比星 (EPI) 60 mg/m2, 第1天静脉滴注, 环磷酰胺 (CTX) 600 mg/m2, 第1天静脉滴注。以上方案均21天一个周期。结果: 全组总有效率80.5 %, 其中TE组有效率77.4 %, 低于TEC组 (84.0 %),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278)。TE组pCR为6.5 %, 低于TEC组7.4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804)。TE组和TEC组主要不良反应均为中性粒细胞减少、 脱发、 恶心呕吐、贫血、 肝功能异常、 心脏毒性。TEC组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明显高于TE组, 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26)。结论: 在Ⅱ、Ⅲ期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中, TE与TEC的3周方案近期疗效相近。但两组在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方面有显著性差异,TEC方案的发生率明显高于TE方案。  相似文献   

9.
郑琳 《肿瘤学杂志》2009,15(3):222-224
[目的]观察多两紫杉醇联合表柔比星(TE)新辅助化疗治疗老年局部晚期乳腺癌(LABC)的客观缓解率、手术切除率及毒副反应。[方法]2005年10月至2008年8月,30例经空芯针活检组织学诊断证实的老年LABC行TE方案新辅助化疗,Ⅲa期17例,Ⅲb期11例,Ⅲc期2例,中位年龄74岁;化疗剂量为:多西紫杉醇75mg/m2,d1静滴,表柔比星60mg/m2,d1静滴,每3周为1个周期:2个周期TE方案之后对病灶进行首次评估,以决定是否再给予1~2个周期TE后再接受手术或放射治疗.[结果]30例患者接受2~4个周期TE方案的新辅助化疗,25例降低了临床分期,降期率为75.0%(25/30):临床完全缓解率(CCR)及临床部分缓解率(CPR)分别为23.3%(7/30)、53.3%(16/30);手术切除率为96.7%(29/30)。常见毒副反应有: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轻中度脱发、恶心、呕吐、体液潴留、肌肉关节疼痛等。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分别为23.3%(7/30)和3.3%(1/30)。[结论]TE方案新辅助化疗治疗老年LABC患者是安全有效的,可以降低临床分期,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多西他赛+吡柔比星+环磷酰胺(TAC方案)治疗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疗效和生存情况.方法 乳腺癌患者51例,三阴组:26例三阴性乳腺癌,Ⅱ期16期,Ⅲ期10例,非三阴组:25例非三阴性乳腺癌,Ⅱ期14期,Ⅲ期11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多西他赛联合吡柔比星化疗,多西他赛75 mg/m2,静脉滴注,第1天;吡柔比星4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环磷酰胺500 mg/m2,第1天,21d重复.51例患者中位治疗周期数为4个周期.分析乳腺癌患者的疗效和生存情况.结果 三阴组术前临床完全缓解(cCR)9例(34.62%),临床部分缓解(cPR) 14例(53.85%),总有效率88.46%.术后病理完全缓解(pCR)7例(26.92%),非三阴组:术前cCR 6例(24.00%),cPR 8例(32.00%),总有效率56.00%,术后pCR 4例(16.00%),两组3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73.08%、88.00%,显示三阴性乳腺癌有较差的预后,达pCR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88.89%)高于未达到pCR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47.06%).结论 TAC方案对局部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有较高缓解率和降期效果,可提高三阴性乳腺癌的疗效,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1.
 肿瘤微环境对于肿瘤发生、发展的作用以及对于辅助化疗、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研究表明乳腺癌微环境尤其是肿瘤间质纤维母细胞(CAF)及其合成的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和胶原,可对新辅助化疗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老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新辅助化疗疗效及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本院收治的75例年龄≥65岁且接受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采用×^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检验分析不同临床病理因素与老年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进行预后单因素分析,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75例患者临床总有效率(ORR)为86.67% (65/75),pCR为18.67%(14/75).单因素分析发现原发肿瘤直径是老年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达pCR的影响因素(×^2=4.08,P=0.043).老年乳腺癌患者5年DFS率和OS率分别为70.90%、81.30%.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老年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因素包括合并疾病、TNM分期、病理类型、激素受体状态、不同新辅助化疗方案及pCR(×^2=4.18、3.92、6.50、13.04、6.29、7.18,P=0.041、0.048、0.011、0.000、0.043、0.007).多因素分析显示,激素受体阴性是影响老年乳腺癌患者DFS的独立危险因素(OR=3.51,95% CI:1.19 ~ 10.29,P=0.022),合并疾病是OS的独立影响因素(OR=0.14,95% CI:0.04~0.44,P=0.001).结论 老年乳腺癌患者具有特殊的临床特征和独立的预后因素,应综合评价病情,实现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3.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方法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家豪  何劲松  倪勇  王先明 《癌症》2010,29(2):240-244
随着新辅助化疗在乳腺癌临床治疗中的广泛应用,新辅助化疗已成为乳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一直缺乏较为及时、准确、有效的方法,常规的体格检查已不能满足临床疗效评价的需要.不断发展的影像学技术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中起重要作用.但只能检测肿瘤形态学改变,存在一定局限性.乳腺血氧功能检测是新近发展的一项新技术,在评估化疗疗效方面有其独到之处,肿瘤生物学标志物因其肿瘤的特异性,在评价新辅助化疗疗效中也越来越重要.本文综述各种方法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中的原理及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接受新辅助化疗和辅助化疗后的预后差异。 方法本回顾性研究纳入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陆军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乳腺外科收治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共214例,其中,行新辅助化疗114例,行辅助化疗100例。患者中位随访78.0个月(52.0~89.0个月),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 结果辅助化疗组患者的DFS为65.8个月(40.6~91.9个月),新辅助化疗组为62.1个月(35.2~89.1个月),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07,P=0.476);辅助化疗组患者的OS为70.5个月(45.1~96.0个月),新辅助化疗组为67.3个月(43.9~91.1个月),2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χ2=1.587, P=0.208)。在新辅助化疗组的114例患者中,达到pCR的人数为21例(18.4%),未达到pCR的人数为93例(81.6%)。pCR组与非pCR组的年龄、淋巴结阳性数目、手术方式、T分期和临床分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37、0.137、0.037;Z=0.528、0.468,P均>0.050)。pCR组患者的DFS为69.4个月(50.4~88.3个月),高于非pCR组的54.7个月(21.6~87.8个月)(χ2=3.915,P=0.048);pCR组患者的中位OS为69.4个月(53.1~95.7个月),也高于非pCR组的63.8个月(37.7~89.9个月)(χ2=4.632,P=0.031)。 结论在三阴性乳腺癌中,新辅助化疗的预后可能与辅助化疗相似,新辅助化疗后达到pCR的患者预后比未达到pCR患者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HER-2阳性乳腺癌对含紫杉类新辅助化疗的敏感性。方法回顾分析159例HER-2阳性的进展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采用X2检验比较蒽环类为主化疗方案(蒽环组)和紫杉类为主化疗方案(紫杉组)病理完全缓解率和化疗有效率的差异。结果葸环组和紫杉组的病理完全缓解率分别为7.4%和25.6%,紫杉组明显高于葸环组(X2=9.658,P=0.002);化疗有效率分别为85.2%和80.8%,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50,P=0.458)。结论HER-2阳性的进展期乳腺癌患者选择含紫杉类药物联合化疗方案可取得更好的病理完全缓解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营养状况与化疗不良反应的关系。方法 选取 2014 年 1 月 1 日至2015年 12月31日本院收治的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107例,行AC-T方案化疗;化疗前采用营养风险筛查 2002 (NRS 2002)评分、体质指数 (body mass index,BMI) 评定患者营养风险、营养不足情况,观察化疗不良反应、化疗住院天数、化疗不良事件与营养状况的关系。结果 100例患者纳入研究,营养不足发生率为7%,营养风险发生率为44%。35%和63%的患者出现Ⅲ~Ⅳ级消化道和血液毒性反应,13%的患者出现粒细胞减少性发热。有营养风险组Ⅲ~Ⅳ级血液毒性反应发生率高于无营养风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不足组与有营养风险组粒细胞减少性发热的发生率高于无营养不足组及无营养风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营养风险组平均住院时间长于无营养风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不足组与有营养风险组化疗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无营养不足组及无营养风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营养不足和有营养风险的乳腺癌患者可能面临更高的术后化疗风险,导致更多不良反应发生,延长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

This phase III clinical study was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whether 6 cycles of epirubicin plus docetaxel (ED) is more effective than 4 cycles of ED as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NC) in patients with stage II or III breast cancer.

Patients and methods

Women with breast cancer that had tumors larger than 3 cm were prospectively randomized to receive 4 or 6 cycles of epirubicin 75 mg/m2 and docetaxel 75 mg/m2 every 3 weeks. The primary end point was the clinical response to NC.

Results

A total of 176 patient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and 150 patients were assessable for efficacy and toxicity. Groups were well balanced for clinicopathologic parameters. The median age was 42 years (range 30–58). Overall clinical response was observed in 72% with ED4 and 82% with ED6. pCR was observed in 11% with ED4 and in 24% with ED6 (p = 0.047). 47% of the ED4 group underwent breast conserving surgery (BCS) whereas 58% of ED6 group underwent BCS. Grade 3/4 neutropenia was observed in 27% in ED4 and 31% in ED6. Febrile neutropenia occurred in 17% with ED4 and 19% with ED6. Grade 3 mucositis was observed in 8% with ED4 and in 6% with ED6.

Conclusion

Six cycles of ED enhanced the rates of pCR and BCS compared with 4 cycles without increasing treatment-related toxicities.  相似文献   

18.
乳腺癌是全身性疾病,通过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等综合治疗可提高疗效。近年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CT)引起了肿瘤学界极大的兴趣,一系列的临床研究都希望这一疗法不但能提高保乳,而且能延长总生存期。现就NCT在乳腺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是乳腺癌标准化治疗方法之一,因此,新辅助治疗后的病理评估以及评估的标准化非常重要。不同病理评估标准的主要区别在于pCR的定义不同。现阶段一般把ypT0/is ypN0定义为pCR,即化疗后乳腺内可残留DCIS,但腋窝淋巴结内无癌细胞残留。笔者将着重介绍日本乳腺癌学会所采用的病理评估标准,并把该标准与美国MD Anderson癌症中心的残余肿瘤量(Residual Cancer Burden)系统、英国的Millar和Payne法,以及天津市肿瘤医院推荐的病理评估标准等进行比较。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pCR者相比非pCR者,其DFS率和OS率均有明显提高。但是,pCR对于各种乳腺癌亚型的意义不尽相同,而pCR可能不是新辅助化疗的唯一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