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体外光分离置换疗法(extracorporeal photopheresis,ECP)最早是由Edelson等[1]于1987年提出的针对传统疗法难治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cutaneous T-cell lymphoma,CTCL)的一种新治疗方法。该法以白细胞分离术为基础,先从患者外周血中分离白细胞,而后在体外经过补骨脂素长波紫外线(psoralen ultraviolet A,PUVA)处理,最后将处理后的白细胞回输至患者体内。ECP作为CTCL的一线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对光照疗法在器官移植后排斥反应防治中的最新应用进展做一综述。光照疗法是以白细胞分离为基础, 主要作用于免疫系统中T淋巴细胞的一种免疫调节治疗方法。随着近年来国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实体器官移植数量迅速增加, 移植后排斥反应成为影响受者生存期及生存质量的重要原因。光照疗法对于移植后排斥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肝移植术后处于不同免疫状态的移植肝脏的病变特点,为明确受体所处的免疫学状态提供鉴别方法。方法建立大鼠同种同基因肝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自发免疫耐受和肝移植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疾病(acute graft-versus-host disease following liver transplanta-tion,LTx-aGVHD)模型,观察移植术后受体一般生存状态和大体表现,检测移植术后不同时间点受体外周血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和移植肝脏的病理学变化。结果在同种同基因大鼠肝脏移植、自发免疫耐受和LTx-aGVHD模型组,术后外周血血清ALT、AST值出现短暂升高,随之逐渐恢复,在相同时间点三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并且肝脏病理变化表现相似,汇管区及肝窦内未出现明显的炎症细胞的浸润。在急性排斥反应组,受体的外周血血清ALT、AST值呈现渐进性升高趋势,术后8d、12d、16d的ALT、AST值均明显高于以上三组(均为P0.05),并且其移植肝脏的汇管区、肝窦内出现明显炎症细胞浸润现象。结论通过分析移植后肝脏的病变特点和大体表现,有助于正确判断受体所处的免疫学状态,为临床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诱导对移植物的特异性耐受是解决器官移植中排斥反应的理想方法之一,本文综述了器官移植中免疫耐受的机制及诱导和维持免疫耐受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魏玉香  石炳毅 《器官移植》2019,10(5):608-611
体外光化学疗法(ECP)是以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技术为基础,通过加入光敏剂和紫外线处理,再回输入患者体内的一种免疫治疗方法。ECP首先应用于治疗皮肤T细胞淋巴瘤,并取得成功。后来又被先后应用于治疗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器官移植排斥反应。ECP利用凋亡细胞被受者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吞噬后,可以抑制树突状细胞(DC)成熟的原理,进而诱导负向免疫调节。ECP作为一种新的细胞免疫疗法,在不增加移植受者感染发生率的基础上可明显减轻免疫抑制剂的不良反应,其使用安全性高且应用范围广泛,在临床应用中有广阔的前景。本文就ECP的原理、ECP在器官移植排斥反应中的应用及ECP的分子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器官移植面临的最大难题是移植排斥,免疫抑制剂仍是目前减轻移植排斥的常用方法,但由于免疫抑制剂本身的毒副作用,加之长期使用引起的全身免疫功能低下,常导致严重的并发症,诱导移植耐受则是消除排斥的理想措施,本文就诱导移植耐受的方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在器官移植领域,如何抑制排斥反应,使移植物长期健康存活,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长期以来,应用免疫抑制剂来抗排斥反应是保持移植物存活的重要手段,但伴随而来的是患者感染机会的增加,恶性肿瘤发病率的升高。如何使机体在对移植物无反应的同时,又最大限度的保留机体免疫能力是科研和临床工作者极力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卢荣标 《器官移植》2012,3(3):175-180
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是指供体移植物中的免疫活性细胞对宿主组织产生不相容的免疫攻击所致的临床综合征。GVHD常累及皮肤、肝脏、胃肠道等多个器官,其中以皮肤受累最常见,皮疹在病程早期出现,临床表现多样化,其在GVHD的早期诊治中起着关键作用。本文就GVHD的皮肤表现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免疫耐受是器官移植领域中重要课题,本文各种免疫耐受现象、机理、诱导方法和临床应用情况进行简述。  相似文献   

10.
器官移植面临的最大难题是移植排斥,免疫抑制剂仍是目前减轻移植排斥的常用方法,但由于免疫抑制剂本身的毒副作用,加之长期使用引起的全身免疫功能低下,常导致严重的并发症,诱导移植耐受则是消除排斥的理想措施,本文就诱导移植耐受的方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大鼠肝移植后的排斥反应与吲哚胺2,3双加氧酶基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基因在大鼠肝移植后移植肝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先行大鼠原位肝移植,一组供、受者均为近交系SD大鼠(近交系移植组),另一组为同种移植组,SD大鼠接受Wistar大鼠供肝移植。分别于术后第2、5、7、14d处死受者,取出移植肝,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印迹法及免疫组化法,检测移植肝组织中IDO mRNA表达、IDO蛋白的水平以及IDO在移植肝细胞中的表达。结果近交系移植组IDO mRNA的表达高峰出现在术后第5d,至第14d基本无表达;同种移植组IDO mRNA的表达明显增强,高峰出现在第7d,持续2周以上。两个组移植肝组织中IDO蛋白的表达与各自的IDO mRNA变化相一致。术后第5、7、14d,同种移植组IDO阳性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近交系移植组(P〈0.01),强阳性染色主要见于汇管区单个核细胞,以胞浆内染色为主。结论急性排斥反应时IDO基因表达明显增强,IDO的表达水平与急性排斥反应的严重程度一致。  相似文献   

12.
再次肾移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影响再次肾移植效果的因素。方法 对再次肾移植的43例患者按术后用药方案的不同分2个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急性排斥反应(AR)的发生率为27.9%急性肾小管坏死(ATN)的发生率为23.3%,移植后人/肾、1、3、5年存活率分别为82.4%/64.7%、78.3%/60.9%、66.7%/55.5%。环孢素A(CsA)组和抗淋巴细胞球蛋白组人/肾1年存活率分别为77.8%/55.6%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人β趋化因子同源物MC148在腺病毒重组体的表达以及对趋化因子MCP-1的拮抗作用。方法从传染性软疣病毒(MCV)基因组中克隆MC148 DNA片段,通过同源重组构建Ad-MC148腺病毒重组体。重组体Ad-MC148转染293细胞,从上清中提纯重组蛋白MC148P。通过趋化抑制实验,研究MC148P是否具有拮抗MCP-1趋化单核细胞的作用。结果成功克隆MC148基因,经测序证明与GenBank中报道的完全相同;构建了复制缺陷型腺病毒重组体Ad-MC148;重组蛋白MC148P终浓度分别为:0μg/L、10μg/L、20μg/L、50μg/L时。MCP-1对单核细胞的趋化指数分别为:100%、46.25%、32.57%、6.67%。结论MC148P蛋白具有拮抗和抑制趋化因子MCP-1对单核细胞的趋化作用,属于一种趋化因子拮抗剂,并且这种拮抗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4.
尽管器官移植在过去的50余年中取得了明显进步,但免疫抑制剂应用带来的相关不良反应是影响移植受体长期存活的因素之一,免疫耐受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近年来,临床上发现部分器官移植受体发生了临床免疫耐受.研究发现,外周血中调节性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数量和部分基因表达在肾移植免疫耐受者有明显差异;外周血中调节性T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γδTCR+T淋巴细胞数量和部分基因表达在肝移植免疫耐受者有明显差异,提示上述指标作为器官移植免疫耐受标志物的潜在价值.MicroRNA由于其在免疫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初步研究提示其可作为潜在的免疫耐受标志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吲哚亚甲基异烟腙(Tju103)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性抗原4免疫球蛋白(CTLA4-Ig)联合应用,对主要组织相容复合物(MHC)半相合小鼠骨髓移植的植入以及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移植物抗白血病(GVL)和抗感染的影响;探索一条既能降低GVHD能保留GVL和抗感染能力的移植途径。方法体外以受者(正常CB6F1鼠,H-2^bd)抗原为特异性免疫耐受诱导原,MHC半相合的供者(C57BL/6鼠,H-2^b)T淋巴细胞经和Tju103、CTLA4-Ig共育后,与供者骨髓细胞混合输入经预处理的受者体内。观察Tju103和CTLA4-Ig联合作用对移植后造血重建、GVHD、GVL和抗感染的影响。结果单纯照射组(A组):全部(10只)白血病小鼠于照射后11d内死于造血功能衰竭,大部分(8只)死于照射后4~7d。环磷酰胺(CTX)治疗组(B组):全部(10只)小鼠于接种白血病细胞后16~23d(移植后11~18d)死于白血病,但CTX治疗延长了白血病小鼠存活期。单纯移植组(C组):全部(10只)小鼠于移植后21d内死亡,均死于GVHD。CsA预防组(D组):4只小鼠于移植后8~22d内死亡,其中1只死于白血病,2只死于感染,1只死于GVHD;6只存活超过30d。Tju103处理组(E组):4只小鼠于移植后9~26d内死亡,其中1只死于白血病,1只死于感染,2只死于GVHD;6只存活超过30d。CTLA4-Ig处理组(F组):3只小鼠于移植后14~23d内死亡,其中1只死于感染,2只死于GVHD;7只存活超过30d。Tju103 CTLA4-Ig处理组(G组):仅1只小鼠于移植后第19d死于GVHD;9只存活超过30d。结论CsA、Tju103或CTLA4-Ig单独处理均可以明显延长小鼠移植后生存期,降低GVHD的发生和程度;CTLA4-Ig有抗感染和GVL作用,而Tju103和CsA则没有此作用;CTLA4-Ig和Tju103两者联合处理供者T淋巴细胞对延长受者生存期和降低GVHD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16.
Extracorporeal photophoresis (ECP) is an increasingly used therapy to address chronic lung allograft dysfunction (CLAD) following lung transplantation. In 2008, we reported the first single‐center experience showing that ECP not only reduces lung function decline in patients with bronchiolitis obliterans syndrome (BOS) but results in stabilization of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acute cellular rejection (ACR). In this study, the original cohort was followed up further 5 years. In addition, patients with CLAD were retrospectively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recently published phenotypes. The current cohort included 21 of the original 24 patients, of which nine were initially treated for CLAD, 12 were initially treated for recurrent ACR. Our results show that survival of patients treated with ECP for CLAD was inferior to patients treated for recurrent ACR (66% vs. 82% survival rate). Long‐term survivors in the CLAD subgroup were mostly classified as BOS 1 at time of ECP initiation. These long‐term data show that patients started on ECP at early BOS stages have better long‐term outcome. The subgroup of ECP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ACR has an overall superior survival. To assist prediction of therapy response, we agree with other authors that patients with CLAD should be aimed to be phenotyped and evaluated for an early treatment with ECP.  相似文献   

17.
器官移植后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具有一系列毒副作用,影响患者和移植物的长期存活.对于患者和器官移植医生而言,诱导免疫耐受是最终极的研究目标.然而,目前对此临床尚缺少有效的实验方案、合适的免疫检测手段,对于完全停药面临的一些伦理和安全问题亦缺乏成熟的建议,因此器官移植”可控耐受”在临床上很难实现.尽管面临种种困难,目前仍然有一些中心谨慎构建了以长期存活为目标的诱导器官移植免疫耐受的处理方案,并取得部分成功.本文对目前临床成功诱导器官移植免疫耐受的方案进行简要综述,包括主动逐渐停药诱导移植免疫耐受,通过混合嵌合诱导器官移植免疫耐受以及调节性T细胞在临床免疫耐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免疫耐受在移植领域的应用前景,建立猪节段性小肠移植免疫耐受模型。方法 12只幼猪为受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另选体重相近的异性猪为供者,实验组用供者骨髓细胞预处理,2周后行节段性小肠移植,术后不使用免疫抑制剂;对照组不作预处理。结果 实验组部分移植小肠获长期存活,T细胞亚群明显下降,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L-6均无明显变化,外周血白细胞发现嵌合现象,病理表现为轻度急性排异和慢性排异或无  相似文献   

19.
急性排斥反应时Fractalkine及其受体在移植心脏中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Gu X  Tang XD  Gu SY  Yang SQ  Zhou PJ  Tan JM 《中华外科杂志》2003,41(2):139-142
目的 探讨急性排斥反应过程中Fractalkine(FKN)及其受体CX3CR1在移植心脏局部表达的意义及环孢素A(CsA)对它们的影响。 方法 施行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术 ,移植大鼠分为 3组 ,每组 45只 ,对照组 5只。SD大鼠间的移植为同系移植组 (A组 ) ,Wistar至SD大鼠的移植分为未用CsA干预组 (B组 )及CsA干预组 (C组 ) ,健康SD大鼠为对照组。采用RT PCR方法检测排斥反应中移植心脏局部FKNmRNA的表达水平 ,免疫组化方法检测FKN和CX3CR1的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FKNmRNA与蛋白在A组各时间点和对照组均呈低水平表达 ;在B组的表达变化与急性排斥反应的进程相关 ,术后第 7天FKNmRNA表达上调至峰值 (0 8± 0 2 6) ;C组应用CsA后 ,FKNmRNA表达峰值显著低于B组 (t=2 3 90 ,P <0 0 5 )。FKN和CX3CR1蛋白分别定位于移植心脏血管内皮细胞及间质浸润的单个核细胞中。 结论 急性排斥反应过程中 ,FKN及其受体CX3CR1表达上调 ,与移植物间质单个核细胞浸润密切相关 ;抑制FKN CX3CR1通路的活化可能是CsA发挥作用的又一分子免疫学机制  相似文献   

20.
心肺移植3例     
目的 总结3例心肺移植的经验.方法 2003年7月至2012年8月,3例终末期心肺疾病患者施行心肺移植手术.1例先天性房间隔缺损伴艾森曼格综合征,心功能Ⅳ级;1例扩张性心肌病伴中重度肺动脉高压,心功能Ⅲ~Ⅳ级;1例左心室双出口合并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主干及左、右分支狭窄,心功能Ⅲ~Ⅳ级.心肌保护液均为UW液;肺保护液均加入前列腺素E1,Euro-Collin液1例,低钾右旋糖酐液2例.术前给予赛尼派或巴利昔单抗、术中甲基泼尼松龙、术后环孢素/他克莫司+泼尼松+骁悉抗排斥治疗.术中严密止血.移植术后严格消毒、隔离,加强呼吸道护理.例2患者术毕至术后31天胸液量14 640ml,术后40天内应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13次,同时使用广谱抗生素及抗真菌药物控制感染.结果 3例患者全部痊愈出院.1例术后4年10个月因慢性排异反应引起的阻塞性支气管炎、肺功能衰竭死亡;1例术后68天因突发脑血管意外死亡;1例目前健在,已生存1年余.结论 妥善保护心肺功能,术中认真止血,手术操作精细,术后加强防治感染,重视应用纤维支气管镜和合理的抗排斥治疗是心肺移植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