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CML)属于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源于造血干细胞克隆异常,具有特异性的 Ph 染色体和(或)BCR/ABL融合基因. 常以中性粒细胞增多起病,可分为慢性期、 加速期和急变期.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miR-34a在Ⅱ-Ⅲ期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根治术后3年内复发转移与未复发的Ⅱ~Ⅲ期结直肠癌新鲜手术标本各40例.采用反转录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miR-34a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结果肿瘤组织中miR-34a的表达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脉管癌栓和病理分化程度无关(P〉0.05)。有复发转移患者miR-34a的表达水平低于无复发者(P=0.039)。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miR-34a低表达与患者根治术后无病生存时间缩短有关(P=0.010),且在Ⅲ期患者中这种趋势更加明显(P=0.003)。40例复发患者中,miR-34a低表达者(14例)中位无病生存时间为13.4个月,低于高表达者(26例)的18.4个月(P=0.037)。Cox模型多因素分析miR-34a低表达是影响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无病生存时间的独立因素(RR=0.397.95%CI=0.205~0.768.P=0.006)。结论miR-34a表达水平下降与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无病生存时间缩短有关.miR-34a可作为预测结盲肠痛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一个分子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复发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05年1月收治的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复发的16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诊断复发时患者有或无临床症状及体征,分为症状复发组和无症状复发组。结果症状复发组72例.无症状复发组91例。两组患者的淋巴结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症状复发组中位总体生存期为19.8个月,显著长于症状复发组的15.7个月(P〈0.05);无症状复发组复发后中位生存期为9.5个月,显著长于症状复发组的4.8个月(P〈0.01)。症状复发组的中位无复发间期为10.0个月.长于无症状复发组的9.2个月(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胃癌术后化疗(P〈0.05)、复发类型(P〈0.01)、临床分期(P〈0.01)、无复发间期(P〈0.05)和复发后手术(P〈0.01)是影响胃癌复发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P〈0.01)、复发类型(P〈0.01)、无复发间期(P〈0.05)和复发后手术(P〈0.05)是影响胃癌复发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胃癌复发患者的预后较差.胃癌术后2年内是检测随访的重点,积极行再手术治疗有助于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直肠癌新辅助强化治疗后患者肿瘤的降期情况及与术后无病生存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2年间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新辅助治疗的135例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放疗总剂量为50Gy,分25次完成;化疗采用氟尿嘧啶或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的方案,放疗结束后4-8周接受手术。通过术后病理分期(ypTNM)与术前临床分期(uTNM)的对比,研究肿瘤T分期、N分期和TNM分期的变化及与患者无病生存率(DFS)的关系。结果135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37.1(12~87)月,3年DFS为85.2%。其中T分期降期患者(76例)3年DFS为90.8%,明显优于无变化者(48例)的75.0%(P=0.040);N分期降期患者(54例)3年DFS为98.1%,明显优于无变化者(53例)的77.4%和进展者(16例)的75.0%(P=0.009)。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N分期下降在肿瘤预后判断方面更有意义(HR=0.793,95%CI:0.626.1.004.P=0.054)。结论直肠癌新辅助强化治疗后能达到T分期、N分期和TNM分期下降的患者具有一定的生存优势;N分期降期可能是一个独立的预后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5.
恶性血液病血清肿瘤细胞特异性生长因子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肿瘤细胞特异性生长因子(tumor specific growth factor,TSGF)在恶性血液病(malignant hemoblastosis,MH)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TSGF专用试剂盒检测MH患者86例,结果,MH患者血清TSG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 <0.001),恶性淋巴瘤(M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组TSGF明显高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P<0.010),慢性白血病(慢淋<CLL>,慢粒<CML>恶化/加速/急变期血清TSGF水平明显高于慢性期(P<0.0005),急性白血病<AL>,完全缓解期(CR),骨髓纤维化(BMF),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患者血清TSGF水平基本正常(P<0.050),结论:血清TSGF水平与患者体内恶性肿瘤细胞的增残潜能及负荷量呈正相关关系,可以作为判断预后,观察疗效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伊马替尼联合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复发的效果.方法 3例CML(慢性期)患者,在接受预处理后,例1接受其胞妹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例2接受其胞兄的骨髓移植,例3接受其胞弟的骨髓与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联合移植.例1移植后采用环孢素A(CsA)和霉酚酸酯(MMF)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例2采用CsA、短程甲氨蝶呤(MTX)、抗胸腺细胞球蛋白及抗CD25单克隆抗体预防GVHD,例3应用CsA、MTX和MMF预防GVHD.采用细胞遗传学及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动态监测治疗效果.移植后发生血液学复发时,给予伊马替尼口服,并行DLI.结果 例1移植后30 d行DLI,输注CD3+T淋巴细胞0.5×107 /kg,移植后50 d和70 d,再次行DLI,分别输注CD3+ T淋巴细胞1.0 × 107 /kg和2.0×107 /kg,短串联重复序列(STR)检测提示为完全供者嵌合(DC).移植后120 d,疾病进展,给予伊马替尼400 mg/d,同时输注供者CD3+ T淋巴细胞2.5 × 107/kg.移植后180 d,STR检查提示仍为DC.患者最终于移植后17个月因髓外复发死亡.例2的染色体核型于移植后35 d转变为46,XY,XY为100%,BCR-ABL融合基因阴性.移植后100 d,原发病复发.停用免疫抑制剂,输入供者CD3+ T淋巴细胞3.9×107 /kg,同时口服伊马替尼500 mg/d.DLI联合伊马替尼治疗后30 d,患者的染色体核型为46,XY,XY为100%,BCR-ABL融合基因阴性,患者至今无病存活53个月.例3移植后5 d造血功能获得重建,移植后60 d,染色体核型为46,XY.移植后120 d,确诊CML复发,遂给予伊马替尼400 mg/d,并行DLI,共输注供者CD3+ T淋巴细胞8×107 /kg,1个月后,患者的染色体核型再次转为46,XY,患者至今无病存活50个月.结论 伊马替尼联合DLI对造血干细胞移植后CML复发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亚叶酸钙方案(mFOLFOX7)在进展期胃癌综合治疗中的作用。方法:48例进展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24例采用外科手术加辅助化疗,综合治疗组24例采用mFOLFOX7的新辅助化疗-手术-术后辅助化疗,观察新辅助化疗对进展期胃癌的作用和毒性反应并比较2组无肿瘤残留(R0)切除率,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和无病生存率。结果:综合治疗组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14例(58.3%)完成了R0切除;常规治疗组中7例(29.2%)完成了R0切除。2组患者R0切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病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mFOLFOX7新辅助化疗方案毒性反应较低,能提高进展期胃癌R0切除率,不增加手术并发症,但未能提高进展期胃癌患者的无病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膀胱肿瘤复发及进展评分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收集自2006年7月~2010年3月于我院接受腔内治疗的248例T0和T1期膀胱肿瘤患者临床资料,记录肿瘤数量、肿瘤大小、肿瘤临床分期、病理级别、既往有无肿瘤复发及有无伴随原位癌等相关资料,以EORTC(The 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肿瘤风险评分表对患者评分,随访术后患者肿瘤复发及进展情况。结果:本组肿瘤复发危险评分为O~15分,平均(4.37±2.93)分;肿瘤进展危险得分为0~23分。平均(5.21±3.95)分。随访3~60个月,平均(25.8±18.5)个月,共有123例(49.6%)肿瘤复发,平均(11.4±6.5)个月。87例(70.7%)于1年内肿瘤复发,36例(29.3%)复发超过1年。24例(19.5%)肿瘤进展[平均(9.8±6.2)个月]。复发评分0~2分者肿瘤复发不足20%,进展评分0~2分者肿瘤无进展。3分者肿瘤进展率为6.1%。肿瘤数量是肿瘤复发与进展的首要危险因素,相对危险度分别为2.229和5.246。结论:肿瘤复发及进展评分可简便准确地判断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患者预后,但仍有修改与完善的必要。  相似文献   

9.
文献中对前列腺癌患者治疗前的睾酮水平和预后的关系存有争论。作者阐述了临床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根治术前总睾酮水平和病理分期以及疾病进展的关系。作者回顾分析了1990年1月至2003年6月间接受前列腺癌根治术的临床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资料,共有326例术前检测睾酮水平的患者符合分析条件。术后PSA升高且超过0.4ng/ml被定义为生化复发(BCR),41例患者出现生化复发,没有患者接受过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伏立康唑联合小剂量高三尖杉酯碱和格列卫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转变为急性白血病(急变期CML)合并肺曲霉菌感染(IPA)的疗效。方法选取CML急变期合并肺曲霉菌感染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两组均给予小剂量高三尖杉酯碱(HHT)和格列卫治疗;对照组加用氟康唑,观察组加用伏立康唑。结果恶性血液病疗效方面,观察组患者有效率为95.92%,对照组有效率为91.8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52,P〉0.05);IPA感染疗效方面,观察组患者有效率为81.63%,对照组有效率为65.31%,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37,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5.10%和57.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37,P〉0.05)。结论伏立康唑联合小剂量的HHT和格列卫可作为治疗急变期CML合并IPA感染者一线用药方案,高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Hippo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对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7月至2009年9月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105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施行同种异体肝移植、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肝细胞癌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肿瘤数目、肿瘤直径、肿瘤侵犯血管情况、术前AFP水平、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等临床病理资料。通过门诊、信件和电话等方式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肝移植术后1个月内每周随访1次,半年内每个月随访1次,1年后每3个月随访1次。随访时间截至2012年12月,以首次观察到患者肿瘤复发为终点,无瘤生存时间以手术日期至发现患者肿瘤复发为终点。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肝癌组织中YAP和磷酸化YAP蛋白、Hippo信号通路核心蛋白(Latsl/2、磷酸化Latsl/2、Mstl、磷酸化Mstl/2)的表达。计数资料采用Ⅳ。检验,连续资料采用Studentt检验,对影响肝癌肝移植术后患者无瘤生存时间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分析患者无瘤生存情况。结果YAP和磷酸化YAP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核及细胞质,Latsl/2、磷酸化Latsl/2、Mstl、磷酸化Mstl/2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质。YAP和磷酸化YAP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1.43%(54/105)和55.24%(58/105),Latsl/2、磷酸化Latsl/2、Mstl、磷酸化Mstl/2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71%(48/105)、9.52%(10/105)、64.76%(68/105)和20.00%(21/105)。YAP蛋白阳性表达与肿瘤直径、静脉大血管侵犯及肝癌AJCC分期有关(χ^2=4.173,9.611,7.233,P〈0.05);Latsl/2蛋白阳性表达与肿瘤直径及肝癌AJCC分期有关(χ^2=14.413,7.969,P〈0.05);Mstl蛋白阳性表达与肿瘤直径有关(χ^2=4.129,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YAP蛋白表达、Latsl/2蛋白表达、磷酸化Mstl/2蛋白表达、年龄、肿瘤直径、组织分化程度、术前AFP水平、静脉大血管侵犯、肝癌AJCC分期是影响患者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HR=2.603,0.502,1.802,0.955,3.559,2.395,2.414,2.915,2.086,95%可信区间:1.452~4.666,0.287~0.880,1.040~3.123,0.931—0.981,1.921—6.595,1.475—3.889,1.313~4.337,1.604~5.229,1.370~3.176,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YAP蛋白阳性表达、肿瘤直径〉5em、组织低分化、肝癌AJCCⅢ期是影响患者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HR=2.011,2.176,2.390,1.574,95%可信区间:1.115~3.628,1.125—4.206,1.448~3.945,1.041~2.381,P〈0.05)。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13.0个月(1.0~96.0个月),失访8例,54例患者肿瘤复发,复发时间为1.0~41.0个月,平均复发时间为6.7个月。YAP蛋白阳性表达者与YAP蛋白阴性表达者比较肝移植术后无瘤生存时间明显缩短(Log—rank值=12.890,P〈0.05)。结论YAP和磷酸化YAP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核及细胞质,Lats1/2、磷酸化Lats1/2、Mst1、磷酸化Mst1/2蛋白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质。Hippo信号通路中,只有YAP蛋白阳性表达是肝癌患者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D4+T淋巴细胞内三磷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含量与原发性肝癌(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的关系。方法 64例次肝癌肝移植,56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纳入该研究。采集外周血标本,用ImmuKnowTM免疫细胞功能测定试剂盒检测CD4+T淋巴细胞内ATP值。根据样本采集时肝癌肝移植患者是否发生肝癌复发,将采集的64份全血标本分为非复发组(51份)和复发组(13份)。结果健康对照组、非复发组、复发组的CD4+T淋巴细胞内ATP含量分别为(459±121)ng/ml、(308±101)ng/ml、(138±97)ng/ml,复发组的ATP值明显低于非复发组和对照组。ATP值降低(147ng/ml)时肝癌复发的风险明显增加,与肝癌复发存在良好的相关性。结论 CD4+T淋巴细胞内ATP含量与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具有良好相关性,监测肝癌肝移植术后患者的上述指标对评估其免疫状态、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布-加综合征(B-CS)合并下腔静脉(IVC)血栓病人介入开通后的复发情况,并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介入治疗的79例B-CS合并IVC血栓病人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使用Kaplan-Meier法计算术后复发率并绘制复发曲线,对影响复发的危险因素进行Cox回归分析。结果 42例病人于首次术后出现复发,6个月、1年、2年、3年、5年的累积复发率分别为24.3%、32.5%、51.0%、56.5%、69.7%。36例复发病人再次接受了介入治疗,其中14例IVC阻塞病人二次术后6个月、1年、2年的累积复发率分别为7.1%、15.6%、26.1%;另外22例合并血栓形成的病人二次术后累计复发率为14.3%、33.3%、38.9%。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IVC阻塞段长度、A类副肝静脉数目、口服抗凝药类别、血小板计数、血清白蛋白、New Clichy指数是病人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1)。结论 B-CS合并IVC血栓的介入术后复发率较高并受多种因素影响,定期复查、尽早干预能够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14.
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治疗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aroxysmal nocturnal hemoglobinuria,PNH)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女性PNH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成功进行allo-HSCT病例的临床资料,患者经药物治疗无效后行allo-HSCT.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术前采用清髓性预处理方案.供者为其胞弟,分两次采得单个核细胞数7.8×108/kg、6.9×108/kg并输入患者体内.观察术后疗效,及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allo-HSCT术后30 d,骨髓象示增生活跃.术后36 d,血常规示血红蛋白 110 g/L,白细胞 5.54×109/L,血小板 171×109/L.术后40 d,蔗糖溶血试验、酸溶血试验均阴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的红细胞、中性粒细胞的细胞膜上CD55、CD59表达均在正常范围.术后30 d,受者原女性染色体变为46,XY[11];术后132 d,受者ABO血型由B型转为O型(供者型),表明移植成功.受者未出现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术后60 d出现眼干、分泌物增多等症状,加用甲泼尼龙治疗后好转.随访10个月,血常规、骨髓象、CD55及CD59测定均正常,肝、肾功能正常,受者健康生存.结论 难治性PNH可考虑行allo-HSCT治疗予以根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及其对患者移植后6个月生存率的影响。 方法 应用RIFLE标准对93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清髓性异基因HSCT后肾脏功能的变化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清髓性异基因HSCT后100 d内有39例(41.9%)患者发生AKI,其中AKI危险(AKI-R)24例(25.8%),AKI损伤(AKI-I)10例(10.8%),AKI功能衰竭(AKI-F)5例(5.4%),中位时间为干细胞回输后40 d(1~96 d)。移植后发生≥Ⅲ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患者与<Ⅲ度aGVHD患者100 d内AKI发生率分别为(81.82±11.63)%和(36.59±5.32)%(P = 0.0037)。移植后出现总胆红素增高患者与无增高患者100 d内AKI发生率分别为(72.73±13.43)%和(37.04±5.37)%(P = 0.0192)。移植后发生≥Ⅲ度aGVHD是患者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其相对危险度(RR)为2.773[95%可信区间(CI)(1.073~7.167),P = 0.035];并且移植后发生≥Ⅲ度aGVHD患者发生AKI-I和AKI-F的RR为6.320[95%CI(1.464~27.291),P = 0.013]。移植后发生AKI患者100 d内病死率与无AKI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移植后发生AKI-R、AKI-I和AKI-F的患者6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86.96±7.02)%、(70.0±14.49)%和0(P = 0.000)。 结论 AKI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清髓性异基因HSCT后的重要并发症。移植后出现≥Ⅲ度aGVHD和总胆红素增高是发生AKI的影响因素。出现≥Ⅲ度aGVHD的患者易发生较重的AKI。移植后发生AKI程度越严重,患者6个月的生存率越低。RIFLE标准能提高早期诊断AKI的敏感性,并可监测肾功能进展情况,预测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肝癌患者肝癌切除术后肝癌复发行补救性肝移植术的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治疗组自2000年4月至2008年6月间实施的88例肝癌切除术后复发行补救性肝移植术病例,分析该组病例手术特征、生存状况、病理因素对预后影响.结果 肝癌切除术后复发行补救性肝移植病例平均年龄为52.4±9.2岁(26....  相似文献   

17.
Granzyme B is known to be a serine protease contained in granules of cytotoxic T cells. We have previously reported an influence of granzyme B expression in T regulatory cells (Tregs) on the risk of acute 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 (GVHD) onset. However, it is still unknown if conventional T cells (Tcon) use the granzyme B pathway as a mechanism of alloimmunity. We hypothesized that granzyme B in Tcon may affect recurrence within the first 6 months after allogeneic transplantation (allo-HSCT). A total of 65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hematological malignancies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Bloo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on day +30 after allo-HSCT. The percentage of granzyme B positive conventional T cells in patients who developed relapse in the first 6 months after allo-HSCT was 11.3 (4.5–35.3) compared to the others in continuous complete remission—1.3 (3.65–9.7), р = 0.011. The risk of relapse after allo-HSCT was in 3.9 times higher in patients with an increased percentage of granzyme B positive conventional T cells. The findings demonstrated that the percentage of granzyme B positive conventional T cells on day +30 after allo-HSCT could be a predictable marker of relapse within the first 6 months after allo-HSCT.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新辅助介入化疗联合腔内手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1例确诊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T2~4/G1~3)的患者行新辅助性介入化疗,先经股动脉入髂内动脉,尽可能到达供应肿瘤血管,给予丝裂霉素10 mg,吉西他宾1.0/m2,顺铂90 mg,明胶海绵暂时性封堵后拔管,1周后行经尿道膀胱肿瘤汽化电切术,术后即刻用丝裂霉素200 mg或吡柔比星40 mg膀胱灌注.结果 21例治疗1次,7例治疗2次(间隔1个月),3例治疗3次(间隔1~2个月).31例随访4个月~4年,平均36个月,2例术后6、10个月复发,再次重复治疗,1例因盆腔转移治疗2次后拒绝治疗,半年后死于肺转移,其余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对于局限浸润性膀胱癌的患者,采用新辅助性经髂内动脉插管介入化疗联合腔内手术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