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临床资料6 0例均为女性 ,35~ 70岁 ,平均 4 8岁。嵌顿疝 10例 ,难复性疝 4 2例 ,可复性疝 8例。疝内容物为网膜者 38例 ,附件 18例 ,腹膜外脂肪 3例 ,小肠 1例。2 手术方法硬膜外麻醉或局麻。手术经腹股沟韧带上入路。切开腹股沟管后 ,打开腹横筋膜即进入股环的疝囊。可复性疝将疝囊拉出切开 ,还纳内容物后高位结扎。难复性疝或嵌顿疝则需在靠近疝囊颈处切开腹膜 ,在助手的协助下 (卵圆窝处加压 )使疝内容物环纳 ,必要时可靠近陷窝韧带处切断腹股沟韧带 ,疝复位后再将其断端与陷窝韧带及耻骨结节骨膜缝合修复。对于单纯的腹膜外脂肪经…  相似文献   

2.
腹股沟疝的腹腔镜手术主要有完全腹膜外疝修补(totally extraperitoneal hernia repair,TEP)和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 hernia repair,TAPP)2种。TAPP有良好的手术视野,术中有效处理疝囊及疝内容物,是治疗腹股沟疝的标准术式 [1] 。但对进入阴囊的斜/直疝、嵌顿疝等疝囊内粘连严重者,通过腹股沟区小切口前入路处理疝囊及疝内容物,可以减少单纯TAPP牵拉嵌顿内容物所致的副损伤 [2,3] ,基于此,我们针对这些特殊类型腹股沟疝增加腹股沟小切口,使远端疝囊处理简单、安全。我院2020年5月~2021年6月行TAPP联合腹股沟小切口治疗腹股沟疝26例,包括进入阴囊的斜/直疝12例,股疝8例,难复性疝3例,嵌顿疝3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DCT)及后处理重建技术在腹股沟疝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经手术证实为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 MDCT结合后处理重建诊断腹股沟斜疝32例共38疝,腹股沟直疝14例,疝囊直径为2.6~10.8cm,疝环直径为1.5~4.1cm,MDCT诊断与手术所见符合率为100%。腹股沟斜疝32例38个疝的疝囊均位于腹壁下动脉外侧和精索或圆韧带前侧,经深环进入腹股沟管,疝囊内容物为小肠肠袢25疝,大网膜及肠系膜13疝;14例腹股沟直疝的疝囊位于耻骨结节外上方,疝囊颈位于腹壁下动脉和精索或子宫圆韧带的内侧,疝囊内容物均为肠管及肠系膜样结构。32例斜疝中,嵌顿性疝合并肠梗阻8例,合并睾丸鞘膜积液的9例。结论 MDCT扫描结合后处理重建技术能清晰显示腹股沟疝的类型、疝囊部位、大小、疝内容物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能为腹股沟疝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疝修补术提供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疝内容物复位加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嵌顿疝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应用腹腔镜下疝内容物复位加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46例嵌顿性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麻后有11例疝内容物自行回纳,腹腔镜下探查疝内容物均为小肠,其中1例小肠坏死,行部分小肠切除术。余35例患者成功行腹腔镜下疝内容物复位,其中2例大网膜坏死行部分大网膜切除术。所有患者腹腔渗出液WBC为1.32×10~9/L~78.81×10~9/L,平均(25.34±11.03)×10~9/L,疝囊周围渗液WBC为0.18×10~9/L~2.31×10~9/L,平均(0.42±0.28)×10~9/L。所有患者疝囊外周渗液涂片未找到脓细胞。术中腹腔镜探查发现合并对侧隐匿疝(斜疝)5例,予行疝环缝扎术,脂肪肝7例,肝囊肿14例,空肠憩室1例。全部病例顺利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手术时间75~110 min,平均87.4 min。住院时间5~7 d,平均6.7 d。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15~36 h,平均20.4 h。术后5例出现血清肿、3例出现暂时性神经感觉异常。1例出现腹股沟区伤口脂肪液化坏死,加强伤口消毒、换药后伤口逐渐愈合。余病例无并发症。随访时间4个月至40个月,平均22.8个月,无术后疝复发。结论腹腔镜下疝内容物复位加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具有探查全面、及时复位、一期修补的优点,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5.
无张力疝修补术11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无张力疝修补术被誉为疝手术的里程碑。我们 1997~2 0 0 1年采用GORE -TEX公司生产的Mycromesh补片及美国Bard公司生产的Bardmesh补片行疝修补术 115例 ,取得显著效果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本组 115例 ,男 63例 ,女 5 2例 ,平均年龄5 6.8岁。其中 2 0例巨大腹股沟斜疝 ,8例巨大腹股沟直疝 ,依据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最近提出的腹股沟疝的分型 ,本组巨大腹股沟疝为Ⅲ型 ,即疝环缺损最大直径超过 2 .5cm ,疝环周围组织不完整 ,腹股沟管后壁缺损者。 3 7例为切口疝 ,5 0例复发疝 ,包括腹股沟复发疝 3 2例和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残端疝囊剥离联合腹股沟管引流对巨大腹股沟斜疝术后相关阴囊并发症的影响及残端疝囊剥离的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成都军区总医院收治的巨大腹股沟斜疝患者20例临床资料,疝囊直径≥10cm,进入同侧阴囊。术中均完整剥离残端疝囊并在腹股沟管内放置血浆引流管引流。结果手术均取得成功,剥离残端疝囊时间为3~7min,平均4.6min。剥离残端疝囊出血量:出血量≤2ml12例,出血量~5ml 8例,术后住院时间1~3d,平均1.6d。术后阴囊无明显肿胀,无积液积血。患者无阴囊下坠等不适。结论精细解剖和分离疝外组织,完整剥离疝囊,彻底止血并联合腹股沟管内引流,可减少腹股沟疝术后阴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腹股沟疝是普通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目前应用较多的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是腹股沟疝合理的手术方式 ,但修补材料是进口的配套产品 ,价格较为昂贵 (每套 2 0 0 0元左右 )。我们将聚丙烯平片自制成补片及充填物应用临床 ,其手术效果相同 ,但费用大大降低 (每套 5 0 0元左右 )。同时 ,可根据病人疝环大小裁制充填物 ,符合腹股沟疝治疗的个体化原则。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本组 73例 ,男 5 0例 ,女 2 3例。年龄 3 7~ 72岁 ,平均 62 .5岁。其中单侧腹股沟斜疝 65例 (包括复发疝 3例 ,嵌顿疝 1例 )单侧腹股沟直疝 5例 ,双侧腹股沟斜疝 2例 …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腹壁疝诊治中的价值与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河北省玉田县医院收集的经手术证实的腹壁疝患者25例。术前均进行螺旋CT检查。观察腹壁疝的部位、疝囊大小、疝内容物。结果本组25例腹壁疝患者中,切口疝例3,腹股沟斜疝14例,腹股沟直疝6例,造口疝2例。疝囊直径-5 cm 11例,-10 cm 9例,>10 cm 5例。疝内容物多为大网膜、肠管与邻近组织器官。结论多层螺旋CT可清楚显示腹壁疝的部位、大小与疝内容物,是诊断腹壁疝的有效检测方法,为开展手术治疗提供准确依据,保障手术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
我们采用自身疝囊补片修补腹股沟疝 7例获成功 ,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9年 2月 - 2 0 0 2年 5月我们收治的巨大疝和 (或 )难复性疝 ,复发疝和 (或 )腹股沟后壁缺损严重者共 7例。本组病例全部为男性 ,年龄 4 2 - 86岁 ,平均年龄 5 2 .5岁 ,其中巨大疝和 (或 )难复性疝斜疝 3例 ,复发疝 1例 ,直疝 1例 ,易复性疝伴腹股沟后壁缺损严重 2例。伴发病血糖增高糖尿病Ⅱ型 4例 ,心电图心肌缺血 4例 ,均无心绞痛史 ,高血压病 2例 ,不同程度的前列腺增生 4例 ,有症状 2例 ;慢支炎和 (或 )肺气肿 2例。1.2 手术方法  全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不同类型腹股沟疝患者中的鉴别价值及与精索腹壁下动脉的关系。 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21年6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收治疑似腹股沟疝患者116例为对象,均采用高频超声检查,以手术为腹股沟疝确诊及分类分型的"金标准",分析高频超声在腹股沟疝中的检出率、鉴别效能及不同类型腹股沟疝超声特点,比较不同类型腹股沟疝疝环直径及与精索腹壁下动脉的关系。 结果116例疑似腹股沟疝患者经手术检查确诊67例,确诊率为57.76%。腹股沟疝患者中排在前两位的分别为:易复性疝或难复性疝与直疝;高频超声检查确诊62例,检查准确度为82.63%(P>0.05);诊断灵敏度为82.09%、特异度为85.71%;高频超声在直疝、易复性疝或难复性疝、嵌顿性疝及绞窄性疝中的检出率与手术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高频超声下直疝、易复性疝、绞窄性疝疝环直径略高于手术检查,而难复性疝及嵌顿性疝疝环直径略低于手术检查,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 结论高频超声用于腹股沟疝患者中具有较高的检出率,能实现不同类型腹股沟疝鉴别,且与精索腹壁下动脉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
1 临床资料本组 8例 ,年龄 8个月~ 10岁 ,均为单侧 ;右侧 6例 ,左侧2例。 2例腹股沟斜疝 ,4例交通性鞘膜积液 ,2例为交通性鞘膜积液并发腹股沟斜疝 ,疝内容物均为大网膜。手术经腹股沟皮肤皱褶处作横切口 ,长约 1.5cm~ 2 .0cm ,切开腹壁浅筋膜 ,暴露腹外斜肌腱膜 ,沿腱膜纹理切开。注意保护下方的髂腹下神经和髂腹股沟神经。然后将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稍向上钝性分离 ,不必切断 ,游离精索 ,用 8号导尿管轻轻提起 ,在精索前上方分开提睾肌找出疝囊。剪开疝囊 ,回纳疝内容物 ,常规行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 8例患者创口均采用 6 0Dexon线内…  相似文献   

12.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后复发疝的再手术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赵渝  时德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6,21(7):517-518,522
目的探讨疝环充填式疝修补术后疝复发原因及再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疝环充填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术后复发的病例资料,探讨预防的方法,全组均为男性。前次手术时21例均为腹股沟斜疝,Ⅱ型2例,Ⅲ型15例,Ⅳ型4例。复发入院时临床检查腹股沟斜疝13例,直疝8例。复发时间术后5d至24个月。结果再次手术发现网塞自疝环口下滑7例;疝内容物自网塞旁疝环口脱出2例;疝内容物通过2个网塞间自疝环口脱出2例;网片位置过高,疝内容物自网片下方脱出3例;网片卷曲和移位,疝内容物自网片下方脱出5例;疝内容物从自制网塞圆椎体中央脱出1例;复发原因不明1例。结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是手术操作不当,规范的手术方法能减少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13.
改良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股疝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例 1 男 ,66岁。因发现左侧腹股沟区无痛性肿块 1年入院。查体 :左腹股沟区有一 4.0cm×4.0cm大半球形肿块 ,无触痛 ,质软 ,活动度较大。B超检查示左腹股沟韧带下方有一3.5cm×3.7cm大小、以实性为主的液实混合性团块 ,增减腹压团块无明显移动。遂以“左腹股沟难复性股疝 ?”行左腹股沟肿块探查术。取左腹股沟斜切口解剖显露疝囊 ,术中证实为股疝 ,疝内容物为腹膜外脂、腹膜和腹腔内液体 ,疝囊为腹横筋膜。松解、回纳疝囊 ,切除相应腹膜外脂 ,打开成为疝内容物的腹膜并高位结扎之 ,此处置入PerFix充填物并固定 ,修剪Mar…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38岁。因左腹股沟区可复性肿物2年余入院。体查:左腹股沟区有约5cm×4cm×3cm大小肿物,可推入腹腔指压外环口咳嗽有冲击感。诊断:左腹股沟斜疝。行手术治疗,术中打开疝囊发现疝内容物为小肠,推入腹腔后发现疝囊左侧壁为褐色囊性肿物,约直径3cm,压之不缩小,穿刺抽出褐色液体,打开囊肿,放出液体,彻底游离,完全切除,缝合结扎疝囊颈部,常规修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股沟直疝突入阴囊的可能原因及其手术修补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5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35:3例次腹股沟直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53例次腹股沟直疝患者,发生疝囊突入阴囊12例次,发生率为3.4%。与未突入阴囊组比较,突入阴囊组患者的年龄大、病程长、疝环口及疝囊大,且多伴有慢性支气管炎、便秘等导致慢性腹内压增高的疾患。12例次中采用“疝环充填+平片”修补术1例次,其余11例次均采用腹膜前修补术。术后随访6~60个月,平均37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腹股沟直疝在少数情况下可以突入阴囊,宜选择腹膜前间隙疝无张力修补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报告利用疝囊修补腹股沟管后壁缺损的方法和体会。方法:本组男17例,女性1例,年龄35~64岁。对18例易复性斜疝患者手术,将切下的疝囊重新整合成至少3层的“疝囊膜”,在精索后把疝囊膜与腹横筋膜、联合肌腱、腹股沟韧带及耻骨梳韧带缝合以加强腹股沟管后壁。结果:均治愈,随访0.5~4.5年无复发。结论:该术式取材方便,缝合修补无张力,具有可行性和临床价值。远期效果还有待于继续随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不同类型腹股沟疝患者的超声声像特征,分析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在腹股沟疝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期间万宁市人民医院超声科收治的65例腹股沟疝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55例,女性10例;年龄5~78岁,平均年龄(52.35±8.24)岁。所有患者均于术前行高频超声及CDFI检查,并与手术病理检查对照。 结果65例腹股沟疝患者中,直疝5例,易复性疝50例,难复性疝3例,嵌顿性疝5例,绞窄性疝2例。超声声像图显示,直疝患者局部腹壁无明显变化,层次清晰囊内可见少量液性暗区,经CDFI可见少量血流信号;易复性疝、难复性疝患者腹股沟管扩张,内可见肠管、大网膜回声,肠壁层次清晰,无增厚,大网膜网格状囊实性相间杂乱回声或不均匀实性回声,经CDFI可见多个长条状和(或)短棒状的彩色血流信号;嵌顿性疝患者腹股沟、阴囊、大阴唇内可见实性类圆形回声团块,边界清晰,肠壁增厚,回声减低,经CDFI可见血流信号明显减少,团块内可见少许散在的点状血流信号;绞窄性疝患者疝囊内可见渗出的液性暗区,肠壁明显增厚,回声极低,经CDFI可见血流信号急剧减少或消失。以手术病理检查为"金标准",超声诊断腹股沟疝的灵敏度为96.72%(59/61),特异度为75.00%(3/4),准确率为95.38%(62/65),误诊率为3.08%(2/65),漏诊率为1.54%(1/65);诊断直疝、易复性疝、难复性疝、嵌顿性疝和绞窄性疝的符合率分别为80.00%(4/5)、100%(50/50)、66.67%(2/3)、80.00%(4/5)和100.00%(2/2)。超声测量直疝、易复性疝、难复性疝、嵌顿性疝、绞窄性疝的疝环内径与手术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36,1.435,0.878,0.376,0.784;P>0.05)。 结论高频超声及CDFI检查对诊断不明确的腹股沟疝患者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作为临床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复发原因探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探讨疝环充填式疝修补术后的复发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疝环充填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术后复发病例。全组均为男性。前次手术时13例皆为斜疝,9例为Ⅲ型,4例Ⅳ型。复发入院时表现为腹股沟斜疝8例,腹股沟直疝5例。复发时间自术后5d至6个月不等。结果:网塞自疝环口下滑5例;疝内容物自网塞旁脱出1例;疝内容物自两网塞间脱出1例;网片位置过高,疝内容物自网片下方脱出2例;网片卷曲,移位,疝内容物自网片下方脱出3例;疝内容物从自制网塞圆体中央脱出1例。结论:疝环充填术属无张力疝修补,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是操作失当所致,正确招待手术方法是避免术后复发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青少年腹股沟疝术后复发的手术方式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0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9例青少年(13~18岁)腹股沟疝行手术治疗后复发病人的资料。主要收集病人前次手术方式、再次手术方式、疝环口大小、术后主要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 170 例行腹股沟疝手术治疗的青少年病人中,有9例青少年复发性腹股沟斜疝(前次手术方式均为内环口高位结扎术)病例,其中2例行开放手术,7例行腹腔镜手术。9例病人中,3例为多次复发,6例为首次复发。术中见疝环口大小0.3~3.0 cm。手术方式,4例行腹腔镜内环口缝扎术,疝环口大小0.3~2.0 cm;5例行腹腔镜腹股沟疝补片修补术(3例为多次复发病人),疝环口大小1.5~3.0 cm。随访6个月至10年,无伤口或补片感染,其中3例病人术后近期出现腹股沟区隐痛不适,行补片修补2例,行内环口高位结扎1例;1例出现血清肿,为补片修补;复发1例,为补片修补。结论 青少年复发性腹股沟疝再次手术方式应根据前次手术方式、复发次数及是否存在大的内环缺损或腹横筋膜缺损进行选择。初次复发、内环口缺损≤2 cm者,建议行腹腔镜内环口高位结扎。多次复发或内环口缺损大者,建议使用补片修补。  相似文献   

20.
成人脐疝无张力修补术15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蔡伟  康骅 《临床外科杂志》2006,14(5):326-327
应用补片的无张力修补术在腹股沟疝的治疗中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在脐疝的治疗中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我院普外科自2002年5月至2005年3月,对收治的15例脐疝患者进行了无张力修补术,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15例患者中,男5例,女10例。年龄43~81岁,平均60岁。病史最短半年,最长24年。疝环大小2~6cm,伴有嵌顿者4例。2.手术方法:麻醉成功后,脐下半弧形绕脐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分离疝囊,距疝环一定距离(根据疝环大小)切开疝囊,将疝内容物还纳。如疝内容物为大网膜且有粘连,可将部分大网膜切除,同时切除多余的疝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