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常见的急危重症,传统的治疗方法虽经不断改进,但其病死率仍在50%左右,死亡原因主要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1].2009年6月,我院ICU收治1例SAP合并MODS患者,用传统治疗加中药治疗的同时行ICU床旁连续性血液净化(CRRT)治疗,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情景教学法结合思维导图培训专科护士对重症监护病房(ICU)血液净化治疗患者治疗时间的影响.方法 建立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危重医学科血液净化准入制度,选择专科护士及高年执行层护士共12人成立小组,应用情景教学方法结合思维导图进行血液净化基础知识、操作技能及报警处理知识技能培训,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  相似文献   

3.
血液净化(blood purification)技术指各种连续或间断清除体内过多水分、溶质方法的总称,该技术是在肾脏替代治疗技术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而来。目前,血液净化技术在急诊、危重症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已经成为了急诊、ICU治疗急危重症患者的重要技术。为进一步规范血液净化治疗技术在急诊的应用,国内部分专家基于国内外临床证据,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制定《血液净化急诊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相似文献   

4.
急诊患者血液净化治疗过程的监护与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诊血液净化是处理急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功能衰竭有紧急透析指征以及外源性毒物急性中毒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往往因原发病因、继发症状以及治疗因素等影响,患者在血液净化转流中发生意外的机率较高。笔者通过对2000年1月~2002年6月期间在本院急诊行血液净化治疗患者与同期行常规血液净化治疗患者进行比较分析,探讨急诊患者血液净化治疗的监护与处理要点。  相似文献   

5.
小儿血液净化中快速建立临时血管通路的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快速建立临时血管通路的方法,方法 对16例急诊血液净化小儿,46次应用股静脉套管针或颈内静脉双腔导管置管进行血液净化。结果 14例用套管针经皮股静脉和周围静脉直接穿刺置管建立血管通路,其中股静脉置管35次,股动脉置管1次,外周静脉置管8次,血流速度150-200ml/min。结论 股一胸脉套管针置管,既简单,快捷又经济,适合小儿急诊血液净化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快速建立临时血管通路的方法.方法对16例急诊血液净化小儿,46次应用股静脉套管针或颈内静脉双腔导管置管进行血液净化.结果14例用套管针经皮股静脉和周围静脉直接穿刺置管建立血管通路,其中股静脉置管35次,股动脉置管1次,外周静脉置管8次.血流速度150~200ml/min.结论股静脉套管针置管,既简单、快捷又经济,适合小儿急诊血液净化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成人综合ICU患者重症血液净化应用情况,为血液净化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2017-01—2018-12期间我院成人ICU血液净化6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疾病种类、血液净化模式、抗凝方式,并讨论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①61例血液净化患者中,男35例,女26例,平均年龄(55.8±19.5)岁;②血液净化病种前5位分别为急性中毒(13例,21.3%)、急性肾功能衰竭(13例,21.3%)、脓毒症(12例,19.7%)、心功能衰竭(10例,16.4%)、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5例,8.2%);③血液净化模式:持续静脉血液滤过及透析(CVVHDF)40例(65.6%)、血液灌流(HP)12例(19.7%)、持续静脉血液滤过(CVVH)5例(8.2%)、组合式3例(4.9%)、血浆置换(PE)1例(1.7%);④抗凝方式:持续普通肝素抗凝28例(45.9%)、无肝素16例(26.2%)、间断普通肝素13例(21.3%)、枸橼酸抗凝4例(6.6%);⑤死亡患者年龄、APACHEⅡ评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机械通气、院内感染发生率与抢救成功患者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重症血液净化是ICU危重患者的重要抢救手段,广泛用于跨学科及多病种患者的救治;②患者预后与年龄、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机械通气、合并院内感染、APACHEⅡ评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冯芙卉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2):8055-8056
目的通过加强床旁血液净化治疗的监测及护理,探讨床旁血液净化中血管通路的护理方法,监测内容及相关并发症的护理对策。方法观察2008-09-2010-09进行过床旁血液净化治疗的108例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从护理角度,对床旁血液净化的治疗效果和相关并发症进行观察。结果所有患者静脉导管均未出现脱落、阻塞及明显感染情况。出现渗血9例,体外凝血112例次,低血压43例次,低体温59例次,低血糖14例次。结论加强床旁血液净化治疗的监测和护理,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提高了救治成功率,减少了静脉导管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9例急性铊中毒病例的分析,评价血液净化治疗对急性铊中毒患者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我院2010年10-12月住院的9例急性铊中毒患者(年龄最小者2岁,平均25.5岁)。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及早行血液灌流、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流、床旁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床旁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串联血液灌流的不同血液净化方式,观察其对血铊、尿铊下降幅度的影响。结果:在不同血液净化方式中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流治疗可显著降低血铊及尿铊浓度,降低血铊及尿铊浓度速度最快,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治疗过程中未观察到其他副作用。结论:血液净化治疗对降低铊中毒患者血铊及尿铊浓度迅速且效果显著,配合基础治疗安全有效,此方法可成为铊中毒的首选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黄春 《全科护理》2014,(5):422-423
[目的]探讨急诊血液净化治疗小儿急性毒鼠强中毒的护理效果。[方法]对100例小儿急性毒鼠强中毒患儿采用急诊血液净化治疗后给予有效护理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0例小儿急性毒鼠强中毒患儿经过急诊血液净化治疗及护理后,治愈98例,治愈率98%,死亡2例,主要是因为脑水肿或者呼吸衰竭导致。[结论]给予小儿急性毒鼠强中毒患儿急诊血液净化治疗辅助有效的护理效果显著,能够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液净化治疗在急性药物或毒物中毒中的应用时机和方法。方法:2008年至2010年符合急性重度药物或毒物中毒诊断标准的患者65例。根据病情选择血液灌流、血液透析、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或床旁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评估Glasgow评分,机械通气使用率,住院天数,治愈率,死亡率,以及血液净化治疗的不良反应。结果:首诊时Glasgow评分为5.4±2.2。血液净化治疗开始的时间为首诊后2.3±0.8h。平均血液净化治疗的次数为2.7±0.5次。患者痊愈出院50例(76.9%),自动出院7例(10.7%),死亡8例(12.3%)。平均住院天数5.6±2.2d。结论:在常规内科对症对因治疗的同时,尽早、综合、大胆应用血液净化治疗,显著提高急性重度中毒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减少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12.
床旁血液净化技术只需简易的血液净化治疗机器,不需要水处理系统,材料便于携带,不受设备和地点限制,能随时带到现场参加抢救,可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危重患者抢救的重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06年广西血液净化中心运用床旁血液净化技术参与当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重病紧急救援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陕西省(以下简称我省)ICU开展重症血液净化技术的现状。 方法2021年8月31至9月10日,采用方便抽样法通过网络调查形式向我省境内各级医院ICU医护人员发放调查问卷,收集我省ICU重症血液净化开展现状信息数据,分析其潜在影响因素。 结果本研究共收集到146份调查问卷,剔除10份存在逻辑性错误的问卷,最终136份问卷纳入研究分析;本研究涵盖我省陕南、关中及陕北三个地域,涉及11个不同城市或区域。调查结果表明,我省重症血液净化主要在三级医院ICU开展,三级甲等医院占比50.70%,三级乙等医院占比11.27%,二级甲等医院占比38.03%。重症血液净化技术在医院级别、开展年限、科室床位数、机器保有量、月均治疗例数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Spearman检验,P<0.05)。调查结果还显示科室自配置换液为主要构成(50.00%);治疗病种主要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急性肾损伤(AKI)及脓毒症休克(18.20%,17.38%,16.56%);常见重症血液净化模式为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DF)、血浆置换(PE)(28.18%,21.95%,15.96%);置管方法主要依靠解剖定位,常见部位为右股静脉(41.91%)。全身肝素抗凝与局部枸橼酸抗凝均为常见抗凝方式。出血与管路凝血仍为重症血液净化过程中最主要的并发症。 结论我省ICU重症血液净化技术开展存在不均衡现状,基层医院开展重症血液净化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本研究结果将为我省重症血液净化技术的推动发展和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相关的政策及培训制度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总结股静脉置管在床旁血液滤过中的应用及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包括观察血流量、导管留置时间及相关并发症,并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认为股静脉置管应用于床旁血液净化,能保证充分的血流量,与导管相关的并发症少,是建立急诊血液净化理想的临时性血管通路。  相似文献   

15.
床边血液净化的监测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连续性血液净化(continuousblood purification,CBP)技术的发展,CBP治疗技术在ICU得到广泛应用,使许多危重病人转危为安[1].我科从2003年12月~2004年12月,根据病人不同情况开展床边血液净化技术23例51次,通过护士正确操作与监护,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床旁血液净化在危重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血液净化技术作为一种急救技术除用在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治疗上以外 ,在多种危重病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多器官衰竭 (MOF)等也已被广泛应用。特别是CBPT技术是最有效的床旁血液净化技术 ,它已是危重病急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血液净化方式1.血液透析 :需有透析液系统 ,应用血液透析机 ,主要清除血中小分子溶质及电解质、可透性药物和毒物 ,且可利用超滤系统清除血浆中的水分。主要用于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可析性药物及毒物中毒及严重电解质紊乱的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中毒常见原因及不同血液净化方法对急性中毒的治疗效果。方法总结45例小儿急性中毒的病因、治疗方法及转归。结果45例患儿男25例,女20例,平均5.7岁。毒鼠强中毒10例,均采用血液灌流(HP),灌流次数3~7次,平均4.5次,2例患者因病情危重自动出院,8例患者好转。毒蕈中毒7例,血浆置换3例,联合血液净化4例,死亡1例,因病情危重放弃治疗3例,好转3例。百草枯中毒6例,血液灌流2~6次。死亡1例,放弃治疗1例,好转4例。1例灭多威中毒患儿死亡,余21例中毒经血液透析和(或)血液灌流治疗,好转或治愈。结论学龄前儿童是小儿急性中毒的好发年龄,中毒毒物种类繁多,以毒鼠强、毒蕈、百草枯为最多见,血液净化方法应根据毒物性质和患者情况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对于合并多脏器受损的患儿应及早采取联合血液净化方法。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连续血液净化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98例在ICU行连续血液净化患者的病历资料,对影响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ICU行连续血液净化的398例患者中,共有57例(14.32%)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培养出61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34株,占55.74%|革兰阴性菌21株,占34.43%|真菌6株,占9.84%。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ICU住院时间≥14 d、导管留置时间≥10 d、APACHE II评分数值≥10分以及使用免疫抑制剂等是ICU连续血液净化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 ICU连续血液净化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但革兰阴性菌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较高,与多种因素关系较为密切,应引起临床医务工作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床旁血液净化30例的护理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床旁血液净化进行管理,保证机器的正常运行,防止院内感染及交叉感染。方法:将移动水处理机、血液透析机搬至患者床旁进行治疗。结果:30例患者床旁血液净化治疗,机器运行良好,无1例发生院内感染及交叉感染。结论:加强床旁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的环节控制和管理,能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提高抢救、治疗成功率,有效避免医疗纠纷和差错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床旁护理查房流程管理在血液净化室中的应用,为提高护士的业务能力和护理质量,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按照流程管理的理论,改进床旁护理查房流程,制定实施方案,有效培训,监督实施,比较流程改进前后2014年和2015年护士主动发现透析急性并发症,护理质量,护士满意度,患者满意度的情况,评价流程管理的作用。结果:床旁护理查房流程显著提高了护士主动发现透析急性并发症的能力和血液净化室的护理质量,提高了护士和患者的满意度,流程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床旁护理查房流程管理在血液净化室的实践,提高了护理质量,护理人员专业能力提升,护患沟通交流加强,可以为临床的护理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