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8 毫秒
1.
目的:探讨家族性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为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胃部肿瘤科2003年3月至2007年10月收治的91例家族性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同期293例散发性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家族性胃癌患者肿瘤直径小于或等于5 cm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散发性胃癌患者[65.9%(60/91)比52.6%(154/293),P=0.025],低分化者所占比例高于散发性胃癌患者[68.1%(62/91)比55.6%(163/293), P=0.034]。家族性胃癌患者术后5年总体生存率明显低于散发性胃癌患者(25.6%比38.9%,P=0.001);进一步分层分析,T4期家族性胃癌与散发性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14.5%和30.5%;N3期患者分别为10.4%和1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其他T分期和N分期5年生存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肿瘤部位、病理类型、手术方式、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与家族性胃癌患者预后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HR=2.271)、病理类型(HR=1.449)、浸润深度(HR=1.748)及淋巴结转移(HR=1.487)是影响家族性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与散发性胃癌比较,家族性胃癌患者具有肿瘤分化差和预后不佳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我国南方家族性胃癌家系的发病特点和预后,及其家系中发生相关肿瘤的特点,探讨我国家族性胃癌的诊断和筛选方法.方法 通过家系调查,收集8个符合国际遗传性胃癌协作组制定的遗传性胃癌(ICG-HGC)家系和4个可疑ICG-HGC家系,绘制其家系图谱,分析其发病的病理特点及预后,同时了解其家族成员发生相关肿瘤的特点.结果 ICG-HGC家系和4个可疑ICG-HGC家系中共有肿瘤患者45例,发病年龄29~65岁,共有肿瘤病灶58个(包括1例多源癌),有胃癌病灶41个,其中胃病灶30个,以胃窦、体部为主,病理类型为中低分化腺癌;胃外肿瘤17个,其中结直肠肿瘤6个.11例先证者中根治术后4例生存时间大于3年,最长超过10年.结论 中国南方家族性胃癌表现为发病年龄轻,病理分化差,进展期胃癌常发生在远端胃,常伴发肠道肿瘤.遴选ICG-HGC家系时应注意与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家系区分. 相似文献
3.
家族性IgA肾病--777例中国IgA肾病回顾性调查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报道中国家族性IgA肾病(FIgAN)发生情况以及临床病理特征,提高对家族性IgA肾病的认识。方法利用肾脏疾病数据库IgA肾病子库中我院1988~2001年收集的777例IgA肾病患者,进行家族史调查,以及部分家庭成员中行尿常规肾功能检查确定FIgAN发病情况,比较家族性与家族史阴性的IgA肾病患者临床表型的差异。结果(1)在调查的777例IgA肾病患者中,35例患者同时合并薄基底膜肾病,另外742例患者中,65例IgA肾病患者家族史阳性,占8.7%,其中10例(1.3%)患者为FIgAN,55例(7.4%)为可疑家族性IgA肾病。(2)与家族史阴性的患者相比,FIgAN患者在发病年龄、性别、肾穿时的血压、血尿、蛋白尿、肾功能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FIgAN在中国人并非少见,加强家系调查特别是在IgA肾病患者亲属中常规进行尿检查将有助于发现该病。家族性IgA肾病诊断应强调同时电镜检查以除外薄基底膜肾病和早期Alport综合征。初步研究提示,本组患者与家族史阴性的IgAN患者相比,其临床病理表现不具有特征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利用cDNA表达谱芯片分析肝部分切除+定容失血性休克前和休克后24小时大鼠肝脏差异基因,并初步分析差异基因信号通路和网络调控. 方法 11只大鼠接受肝左外叶切除和2.5ml/100g体重定容失血性休克,选其中3只存活大鼠麻醉后失血前切除肝左外叶(A组),对于存活24小时的大鼠再次取肝脏(B组)行cDNA表达谱芯片(含21793个基因)分析.对差异基因行Pathway、Go、Network分析.使用RT-PCR对两组中基因Aldh1a1、Aldh1a7、Aoc3、Cyp26a1、Hdc1、Ephx2和Beta-actin进行分析,验证cDNA芯片的准确性. 结果 4只大鼠存活24小时,表达谱芯片筛查出两组差异表达下调基因634个,表达上调基因513个.差异基因涉及主要信号通路包括胆固醇代谢、细胞外刺激反应、甾醇代谢、激素刺激反应、甾体类激素刺激反应、类固醇代谢、内源性刺激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有机物质反应、脂肪酸代谢.结论 氧化还原和脂代谢信号通路在创伤失血性休克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家族性甲状腺非髓样癌指家族一级亲属中有2人或2人以上患有甲状腺非髓样癌,并排除其它已知的家族遗传性肿瘤综合征(如Gardner综合征、Cowden病、Carney联合体、Werner综合征等)和共同的甲状腺癌危险因素暴露史,危险因素包括颈部辐射和碘缺乏等.虽然一些研究已经发现了几个遗传异质性较高的易感基因位点,但是家族性甲状腺非髓样癌在基因水平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大多数研究表明,与散发病例相比,家族性甲状腺非髓样癌具有发病年龄早、多病灶、易腺体外侵犯、淋巴结转移率高、复发率高、生存率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家族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家族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诊治情况:3例系父亲、长子、次女,均为B型血,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点;均有“心慌、头晕、易出汗”典型二联征,也符合家族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临床症状的典型特点。均行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结果:父亲为前期治疗患者,死亡;长子也为前期治疗患者,术后定期复查未见肾上腺新发肿瘤;次女为新近治疗患者,术后1周康复出院。结论:对青少年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特别是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肿瘤患者,注意其有家族性倾向的可能,对其家系进行随访普查。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全面掌握相关患者病史及家族史,完善定位和定性等相关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家族性息肉病两种手术方式对术后排便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总结采用全结肠切除、回直肠吻合术(ileorectal anastomosis,IRA)和回结直肠切除、回肠J形贮袋成形、回肠肛管吻合术(ileal pouch anal anastomosis,IPAA)治疗38例家族性息肉病的资料.结果 两种手术方式半年后的排便次数无明显差异,且随着时间的延长,排便次数均明显减少,综合排便功能也基本相似.IPAA组治疗更为彻底,有效减少术后息肉的复发.结论 IPAA是治疗家族性息肉病比较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诊断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2例 FAP 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男5例,女7例,平均32岁。良性5例,平均25岁。恶性7例,平均37岁。8例有家族史,其中4个家系中有7人死于大肠癌。病史2~20年,息肉数均>100个,最多达3~7个/cm~2,7例癌变。全部病例均施行了全结肠切除,并分别采用回肠造口、回肠储袋及保肛手术。未癌变者均存活。癌变者有3例术后半年内出现脑、肝或腹腔转移。结论 FAP 易癌变,且癌变发生早,应争取在癌变前行结直肠全切除。手术以直肠粘膜剥脱,回肠储袋,回肠肛管吻合术为首选。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患者血清蛋白质的变化,建立灵敏度和特异度高的FAP诊断模型。方法利用SELDI-TOFMS技术对9例FAP术前患者和18例FAP术后患者血清蛋白质分别进行检测.构建诊断模型.并用同样方法对9例FAP恶变术前组和12例FAP恶变术后组进行检测并构建诊断模型。结果M8514.89蛋白质组成的模型可将2组准确分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89%(8/9)和100%(18/18):同时对9例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恶变术前组患者和12例恶变术后组患者血清进行分析,M6332.21蛋白质组成的模型可将2组准确分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9/9)和91.67%(11/12)。结论SELDI-TOF MS技术可将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术前、术后及恶变前后正确分组,可应用于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诊断、鉴别和手术时机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家族性ACTH-非依赖性双侧肾上腺大结节增生(AIMAH)的临床表型及遗传学特征.方法:以4例AIMAH患者为先证进行家族调查.4个家族直系成员74人中,接受筛查者44人,发现AIMAH患者15例(含先证者),除家族1有3例外,余3个家族均有4例.男4例,女11例,平均年龄53岁.绘制系谱图,并对其临床和遗传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15例家族性AIMAH患者中,典型库欣综合征3例,12例(80%)表现为高血压和(或)糖尿病等亚临床库欣症状.4个家系中有连续2代以上垂直传递发病,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模式.结论:AIMAH有家族性倾向,并呈现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点,遗传因素可能为其重要致病原因.因筛查早期发现之故,临床表型以亚临床库欣综合征为特点. 相似文献
11.
Detection of gene expression pattern in the early stage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by gene chip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pinalcordinjury (SCI )isamultifactorpathological process ,whichdeterminesthecomplexityinitsevolutionandthedifficultyintherapy ,sothisiswhywecannotexpectsatisfactoryresultifonlyafewfactorsareconsidered .Genechip(DNAmicroarray)isanewlydevelopedtechniquechar… 相似文献
12.
实验骨关节炎大鼠退变软骨基因表达谱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鼠骨关节炎模型与正常对照组软骨退变基因表达差异,从基因网络角度探讨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方法通过切断大鼠右膝交叉韧带、内侧副韧带,建立骨关节炎动物模型,采用代表28000个不同基因的Genomic Instrumentation Services公司芯片检测骨关节炎和正常大鼠右膝关节软骨的基因表达,对差异基因表达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大鼠骨关节炎软骨退变有显著差异表达的基因406个,其中305个基因上调,101个基因下调。差异表达基因涉及生长因子、发育、肥胖、能量代谢、信号传导、免疫等方面的基因群。结论骨关节炎软骨退变基因表达谱存在软骨细胞凋亡相关的基因表达异常,信号传导过程异常、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下调、多个转录因子的普遍上调等特征,为研究骨关节炎在基因水平上的病理变化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基因芯片检测人脑胶质瘤恶性进展的分子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胶质瘤恶性进展过程中的分子变化 ,为进一步研究胶质瘤的分子亚型作准备。方法 收集同一患者低级别向高级别发展过程中 3次手术标本及远离病灶的正常脑组织 ,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分子生物信息学分析、优筛表达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有进一步研究价值的基因 ;再用半定量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链 (RT PCR)验证其在不同患者、不同级别手术标本中的表达。结果 在基因芯片中 ,4份标本两两对比后获得差异表达 2倍和 3倍以上的基因分别有 2 0 5 3条和489条 ,他们分布在 15类功能不同的基因组中 ,有些是不同级别特有的表达差异基因。筛选到与胶质瘤恶性进展相关的 4条基因 (X5 43 0 4、NM 19896、AI2 64 2 16、NM 15 962 ) ,在 2 2例临床标本中 ,经半定量RT PCR检测表明 ,其表达量随恶性程度增高而增加或减少。结论 胶质瘤基因芯片和RT PCR结合测得的与恶性程度相关的基因 ,可为进一步研究胶质瘤的分子病理亚型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应用结肠癌基因表达谱数据整合分析筛选肿瘤相关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结肠癌基因表达谱数据整合分析筛选肿瘤相关基因.方法 基因芯片技术构建的结肠癌基因表达谱与转录组公共数据库SAGE DGED信息相结合,筛选肿瘤相关基因.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验证基因差异表达.组织芯片(腺癌22例、腺瘤20例、正常8例)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基因蛋白表达.结果 119条基因(上调17条、下调102条)在基因芯片与SAGEDGED中表达变化结果一致.定量PCR检测TGFBI、NME1、IFITM3、FCGBP和TSPAN1基因表达,结果与基因表达谱数据一致.IFITM3蛋白表达在结肠腺瘤(20%,4/20)和腺癌(55%,12/22)中表达较正常结肠组织(0,0/8)明显升高(P<0.05).结论 基因芯片数据和SAGE DGED相结合,可快速、准确筛选结肠癌肿瘤相关基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人重度积水肾与正常肾组织中表达差异的基因,探讨重度积水后人肾组织发生纤维化病变的分子机制.方法 收集临床重度肾积水新鲜标本12例(积水组)、正常肾组织标本6例(对照组),包括组织切片及核素肾动态显像(SPECT)检测结果.分别提取总RNA并纯化,选择转化生长因子(TGF)-β/骨形成蛋白(BMP)信号通路聚合酶链反应(PCR)芯片,采用比较阈值(AACt)法分析两组基因的表达差异.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两组标本中左右不对称发育因子(LEFTY)1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积水组肾组织结构破坏严重,表现为广泛的纤维化样改变.SPECT提示积水组患肾肾小球滤过率(GFR)为(8.7±3.5)ml/min,而对照组GFR为(46.7±6.9)ml/min.PCR芯片筛查提示,积水组表达显著性上调的基因25个,包括BMP3、I型胶原α1链(COI α1)、Nodal、GSC、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等;下调24个,包括LEFTY-1、BMV]、BMP2和骨形成蛋白内皮结合调节因子(BMPER)等.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发现,积水组肾组织中LEFTYA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约为正常肾组织的(23.37~29.46)%.结论 LEFTY基因和蛋白在重度积水肾组织中的极低表达,提示LEFTY可能具有延缓纤维化形成并促进胶原降解的"双效应"作用,延缓肾积水-肾纤维化改变. 相似文献
16.
CatSper基因家族在人和小鼠组织中的表达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CatSper基因家族在人和小鼠组织中的分布特点。方法将不同发育阶段的小鼠睾丸组织cDNA与Affymetrix全基因组芯片探针进行杂交,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CatSper基因家族。RT—PCR验证差异表达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的小鼠睾丸组织的表达特征,及其在人和小鼠不同组织中的分布。结果基因芯片分析发现CatSper1、CatSper2和CatSper3在小鼠睾丸的表达呈阶段特异性。RT-PCR结果表明该基因家族在睾丸的表达丰度明显高于其它组织;CatSper1和CatSper4在人体睾丸组织中特异性表达。结论CatSper基因家族在人和小鼠中呈现睾丸特异性表达或高表达,可能在精子发生中发挥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内膜修整后所取得的内膜组织按妊娠结果的不同分组进行分子水平的分析和检测,寻找合适的内膜发育分子标志物,早期预测辅助生殖技术(ART)患者的妊娠结果。方法随机选择10例接受增殖期子宫内膜修整术患者,其B超及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内膜处于相同发育阶段,按妊娠结果分为妊娠组与未妊娠组,抽提每例的子宫内膜组织总RNA,4例妊娠患者和3例未妊娠患者的内膜组织RNA符合芯片检测要求,使用Affymetrix U133 plus 2.0基因芯片进行表达谱分析。结果妊娠组与未妊娠组子宫内膜组织具有218个差异表达基因(≥2倍),其中177个基因在未妊娠组高表达,41个基因在妊娠组高表达。差异基因主要涉及代谢、细胞通讯和胞内过程调控等生物学过程,参与离子结合、信号传导和物质转运等重要功能。结论妊娠组与未妊娠组的增殖期子宫内膜细胞表达在转录组水平上差异明显,某些重要差异表达基因(LAMA4i、ntegrinα6和MMP1)有可能成为便利的早期预测ART患者妊娠结果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8.
Prostate cancer is the second most frequently diagnosed cancer and the sixth leading cause of cancer death in males worldwide. Although great progress has been made,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prostate cancer are far from being fully understood and treatment of this disease remains palliative. In this study, we sought to explore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prostate cancer and then identify biologically active small molecules capable of targeting prostate cancer using a computational bioinformatics analysis of gene expression. A total of 3068 genes, involved in cell communication, development, localisation and cell proliferation, were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in prostate cancer samples compared with normal controls. Pathways associated with signal transduction, immune response and tumorigenesis were dysfunctional. Further, we identified a group of small molecules capable of reversing prostate cancer. These candidate agents may provide the groundwork for a combination therapy approach for prostate cancer. However, further evaluation for their potential use in the treatment of prostate cancer is still needed.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DD3基因不同外显子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特异性表达。方法 根据基因库所收录的DD3 mRNA序列,设计跨越不同外显子的3对DD3 mRNA序列特异的引物,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61例前列腺组织和70例前列腺外的其他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进行DD3 mRNA检测,并对前列腺癌组织DD3 mRNA进行全序列分析。结果 跨越DD3 mRNA外显子1与3、外显子1与4及外显子3与4之间设计的引物所检测DD3 mRNA结果完全一致,21例前列腺癌组织与1例前列腺上皮内肿瘤组织中DD3 mRNA均为阳性,39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和70例其他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中DD3 mRNA均为阴性。21例前列腺癌组织DD3 mRNA序列之间完全一致(GenBank登陆号为AY894120),与国外报道序列(AF103907)之间有99.8%同源。结论 DD3 mRNA仅在前列腺癌中特异性表达,外显子3和外显子4均可作为DD3 mRNA特异的外显子。 相似文献
20.
随着老龄化时代的到来,骨质疏松症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而Runx2基因作为一种成骨分化特异性转录因子,参与多种信号通路调控成骨分化的过程。本文仅就Runx2基因参与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BMPs)通路、Notch信号通路及Wnt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