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4 毫秒
1.
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能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改善关节功能,目前许多研究报道TKA术后10~15年的患者满意度及假体生存率均高于90%。但是仍有部分患者术后早期效果不令人满意,术后2~5年内即出现失败,需要进行翻修手术。TKA术后早期失败原因中,  相似文献   

2.
人工膝关节术后感染的诊断和二期翻修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对人工膝关节(TKA)术后感染接受二次翻修术的膝关节进行评估。方法:1996年1月~2002年1月实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353膝,其中5个膝关节在术后出现感染,行二期翻修术即一期手术取出原假体,彻底清创,置入抗生素骨水泥间隙垫,术后使用6周以上的敏感抗生素,二期手术作假体翻修术。结果:平均随访2年,无1例翻修的膝关节发生感染或无菌性松动。最近一次随访时平均膝关节功能评分从翻修术前的0分增加到术后的58分(20~100分),平均膝关节疼痛评分从术前的38分(24~50分)增加到术后的93分(87—100分)。结论:应该尽量采用二期翻修术处理TKA术后感染,以彻底的清除感染灶,使病人获得良好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生物材料和生物力学的不断发展,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已成为一种治疗多种膝关节疾病的有效方法,可以彻底缓解患者疼痛,最大限度恢复关节功能。术后感染是TKA最严重的并发症,术后感染使膝关节内解剖结构改变、骨缺损、软组织挛缩等,增大了膝关节翻修手术的难度,治疗十分棘手。TKA术后感染率在1%~3%[1],往往要经历长期的抗生素治疗、  相似文献   

4.
背景:人工膝关节翻修术后的关节线位置是影响术后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目的:探讨人工膝关节翻修手术技术对关节线位置改变的影响及其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行人工膝关节翻修手术的31例患者的X线片资料及临床资料,测量术前、术后关节线的位置,分析关节线位置改变情况与股骨前后径变化和是否使用股骨远端金属加强垫块的关系。结果:本组患者人工膝关节翻修术后关节线位置较术前平均改变(1.2±3.4)mm(-4.0~8.7 mm);关节线位置改变情况与股骨前后径变化呈线性相关;使用与未使用股骨远端金属加强垫块患者的关节线位置较术前平均改变(-0.54±2.39)mm和(2.59±3.55)mm,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使用股骨远端金属加强垫块能更精确重建关节线。结论:目前,人工膝关节翻修手术技术可以重建膝关节关节线,但需要注意股骨大小的重建和骨缺损的处理。  相似文献   

5.
Pu-YI  SHENG  LIISA  KONTTINEN  MATTI  LEHTO  DAISUKE  OGINO  ESA  JAMSEN  JuHA  NEVALAINEN  JORMA  PAJAMAKI  PEKKA  HALONEN  YRJO  T  KONTTINEN  徐卫东 《骨科动态》2006,2(4):193-197
背景:采用国家和地区的关节置换登记系统资料研究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结果。该研究的目的是提供全膝关节翻修术的治疗结果,并以再次翻修为终点评估假体生存的预测指标。方法:从1990至2002年芬兰国家关节置换登记系统资料共包括全膝关节翻修术2637例,以再次翻修为终点对术后全膝关节翻修的假体生存状态进行分析。生存状态分析包括单变量和多变量统计及适合的诊断模型,以评价相对危险假设。结果:全膝关节翻修术后假体2年生存率为95%(1874膝)(95%可信区间,94%-96%),5年为89%(944膝)(95%可信区间,88%-90%),10年为79%(141膝)(95%可信区间,78%-81%)。多变量回归分析表明,假体生存最显著的预测指标是患者的年龄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使用时间(即初次与翻修手术间隔的时间)。第一次翻修的年份和翻修原因也是预测生存率的重要指标。结论.70岁以上的患者、初次关节置换术后5年或以上施行翻修以及无髌骨半脱位的患者,预示全膝关节翻修术后假体生存率较好。随着年龄的增长、疾病的加重(骨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以及降低治疗(初次全膝关节置换),均可以减少活动量,加上医生可能不愿对老年患者施行手术,使老年患者的再翻修率降低。 可信水平:预测性研究,Ⅱ级。进一步可信度参见作者介绍。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应用单一翻修假体系统行膝关节置换翻修术的骨性关节炎与炎症性关节炎的临床材料进行汇总分析、对比。方法1994至2000年间,共69例患者71膝在芬兰坦配雷大学医学院医院应用翻修假体TCⅢ行全膝关节置换翻修术。56膝为女性,16膝为男性,平均年龄69.1岁(36~85岁),平均随访时间为5.9年(3.0—10.2年);16膝为炎症性关节炎,55膝为骨性关节炎,初次手术和翻修术的时间间隔平均为6.8年。临床评估参照KSS评分系统,再次翻修、截肢和死亡视为随访终止。结果所有患者术后1年和最终随访时的膝关节总评分、功能评分、活动范围、疼痛评分、行走评分及上楼评分等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尽管23例假体周围有无症状性骨吸收线,但是关节均无明显结构上的松脱。并发症包括4例术后感染,1例髌骨疼痛综合症,1例髌腱断裂。以再次翻修作为终点,假体5年生存率为95%,8年生存率为94%。最终随访时,骨性关节炎患者的各项数据比炎症性关节炎患者稍好,但统计学分析结果示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尽管炎症性关节炎会导致患者韧带松弛,容易感染,骨质破坏,一般情况较差,但是其行全膝关节置换翻修术的疗效与骨关节炎相接近。  相似文献   

7.
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新观点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经济的发展,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和全膝关节置换翻修术(RTKA)治疗膝关节疾病日益增多。人工全膝关节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现复习国外近年文献,对TKA、RTKA的新观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膝关节假体设计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屈曲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施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knee arthroplasty,TKA)旨在使严重膝关节疾患者缓解疼痛并改善功能水平。在衡量TKA术后功能的众多因素中,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一直是一个须着重考虑的问题,同时也是绝大多数膝关节评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TKA术后膝关节105°~110°的屈曲度即可以满足患者日常生活的需要,绝大多数文献报道的术后远期屈曲度也保持在100°~115°之间。[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腰椎退行性疾病(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 LDD)与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术后翻修率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9月在本院接受TKA手术治疗的532例膝骨关节炎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术后2年内的TKA翻修率,观察LDD和其他临床资料与翻修率的相关性。结果 术后2年内有47例患者行翻修术,翻修率为8.83%。LDD组翻修率显著高于非LDD患者(P<0.05)。翻修组和非翻修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饮酒、体质量指数、术前阿片类药物、膝外翻畸形程度、术前HSS评分等资料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多因素分析显示,LDD、体质量指数≥28kg/m2是术后翻修的风险因素(P<0.05)。结论 LDD是初次TKA手术后2年内翻修的风险因素,应引起临床医师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按摩疗法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拟行单膝 TKA 患者 142 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71 例。对照组患者 TKA 术后行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患者 TKA 术后在常规术后护理基础上行按摩疗法。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 6、12、18 和 24 h 疼痛评分和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12 和24 h 焦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12 和24 h 吗啡用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按摩疗法可显著降低 TKA 术后患者疼痛和焦虑感,减少患者镇痛药物使用,提高患者术后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何新庄 《中国骨伤》2024,37(2):191-195
目的:评估对侧膝关节疼痛程度对骨性关节炎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1年手术侧关节功能障碍及治疗满意度的影响。方法:2019年3月至2021年1月行TKA的635例患者,男296例,女339例;年龄(69.33±9.38)岁,病程(1.15±0.44)年。根据术后对侧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分为轻度或无疼痛(VAS 0~3分)423例,中度疼痛(VAS 4~6分)105例,重度疼痛(VAS 7~10分)107例。分析比较对侧膝关节不同疼痛程度对术后12个月膝关节功能及满意度评分的影响。结果:对侧膝关节疼痛VAS在TKA术后明显降低,年龄大、身体质量指数高、术后手术侧膝关节WOMAC评分高、对侧膝关节中、重度疼痛是患者不满意的危险因素(P<0.05),OR分别为1.285、1.665、2.319、1.863。手术侧膝关节疼痛度高、居家环境为步梯房是患者出院1年后WOMAC评分高的危险因素(P<0.05);出院后坚持锻炼、功能性训练是患者出院1年后WOMAC评分高的保护因素(P...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结构性植骨在膝关节翻修术中大块骨缺损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和意义。方法1994~2001年芬兰坦佩雷大学医院应用单一翻修假体及同种异体骨结构性植骨治疗膝关节置换术大块骨缺损患者10例(膝),男1例,女9例,平均年龄70岁(61—77岁),平均随访5年(1~8年),所有手术均由两名高年资专科医师执行,采取KSS评分评估术前术后膝关节功能。结果最后随访时,患者膝关节KS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39分(4~51分)提高至81分(28—102分;P〈0.05);疼痛评分由术前的18分(0—30分)提高至42分(10—50分;P〈0.05)。2例出现假体周围透亮线(〈1mm),但没有任何松动症状;所有结构性植骨均获得满意的愈合,最后随访时没有出现吸收征象,1例患者术后出现膝前疼痛,经髌骨表面置换后症状消失。结论同种异体骨结构性植骨应用在膝关节翻修术中大块骨缺损中可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重建下肢力线、第三代骨水泥技术的应用及有由专科医师实施手术是获得良好临床效果的保证。  相似文献   

13.
随着假体设计、制造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手术技术的改进,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knee arthroplasty,TKA)假体使用寿命逐渐延长,术后并发症逐渐减少,手术优良率达90%左右,翻修率不足3%~4%。然而,由于髌股关节负荷大、关节接触面小、瞬间接触点不断变化及其特殊的软组织平衡结构,髌骨运动轨迹易受复杂的静力性和动力性因素的影响;因此,TKA术后髌股关节并发症仍不容忽视。从临床报道来看,髌股关节的并发症仍然是TKA手术失败并导致施行翻修手术的首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的普及推广已经快20年了,随着TKA数量的上升,膝关节翻修(revision)手术已不可避免地摆在每个关节外科医师面前。记得20年前,当笔者做到100多个TKA手术时,曾暗自庆幸手术的感染率没有文献里描述的那么高。今天,当自己的TKA手术数量超过4200例时,不得不服气地感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悬吊运动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法将72例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采用悬吊运动进行功能锻炼,对照组采用持续被动运动进行功能锻炼。比较两组膝关节屈曲度,疼痛情况,股四头肌肌力。结果 术后不同时间观察组膝关节屈曲度、疼痛评分及股四头肌肌力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悬吊运动可以有效提高TKA术后患者膝关节屈曲度,缓解TKA术后患者疼痛情况,提高股四头肌肌力,有利于促进TKA术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抗生素骨水泥间隔器二期翻修治疗人工膝关节感染的疗效。方法:对24例初次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患者行52.期翻修手术。所有患者一期手术取出假体并彻底清创,置入使用甲万古霉素lg与骨水泥20g的抗生素骨水泥间隔器。平均间隔11周(6~16周)后二期置换。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行HSS评分。结果:一期处理后所有伤口均愈合,24例均获随访,时间12~31(16.4~5.9)个月。术后无感染复发,随访期间无脱位、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HSS评分72~91(81±6.8)分,较术前23—53(39±8.1)分平均提高(42±1.7)分。优4例,良16例,可4例。无差病例。结论:彻底清创,采用抗生素骨水泥间隔器为局部提供高浓度抗生素的二期翻修术是控制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正>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是目前治疗膝关节疾病最有效的方式之一,疗效确切,术后膝关节功能良好,适用于各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关节重度病变。TKA后常见的并发症有假体松动、感染、假体周围骨折、假体磨损、膝关节活动受限等,其中假体周围骨折尤其是股骨髁上骨折是术后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约为0.3%~2.5%[1]。股骨髁上骨折的手术治疗方式很多,对于较为严重的病例,肿瘤式假体翻修已成为重要的手术方法,本科室收治1例假体周围骨折病例,应用肿瘤式假体翻修治疗,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影响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活动度的因素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对于严重的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来说,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是一种疗效肯定、效果优良的治疗措施。TKA手术目的是缓解膝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TKA术后膝关节活动度是骨科医师和患者非常关心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9.
JESSH.  LONNER  JEFF  G.  JASKO  ROBERT  E.  BOOTH  JR.  关振鹏 《骨科动态》2007,3(2):78-83
背景:髌股关节置换术对于仅侵犯膝关节前间室的单发性关节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当其需要行翻修手术时,是否会影响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结果仍不明确。本研究旨在回顾先期行髌股关节置换术后再进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结果。 方法:我们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对10例患者共12膝失败的髌股关节置换进行了翻修,翻修原因,包括单发的进行性胫股关节炎(6膝)、单发的髌股关节轧住和轨迹不良(3膝)以及两者同时存在(3膝)。这些患者在髌股关节置换术后进行翻修术的平均时间为4年,每个膝关节均使用了后稳定型假体,未使用加长柄、填充垫或结构性骨移植物。术后对这些患者进行了临床及影像学随访,其中包括美国膝关节学会临床及功能评分(KSS)。术前我们就对这些失败的髌股关节置换术进行了评估,并获得了术前KSS评分。 结果: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3.1年,平均KSS临床评分和功能评分从术前的57分和51分分别增加至术后的96分和91分。在最近的随访中,没有临床和影像学证据表明这些患者存在髌股关节轨迹不良、松动和磨损。 结论:基于我们对本组患者的小样本短期随访经验,髌股关节置换失败后进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翻修术不会影响其结果。 可信水平:治疗性研究,Ⅳ级。进一步可信度参见作者介绍。  相似文献   

20.
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是治疗终末期膝关节病的有效方法,术后疗效显著,但有部分患者对术后疗效不满意,如何提高患者术后满意度是临床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影响患者TKA 术后满意度的因素有术前患者因素、手术因素、围手术期镇痛与康复、术后膝关节功能等。近年研究表明,TKA术后疗效达到患者期望值、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术后并发症减少能改善患者术后满意度。该文就近年TKA术后患者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