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何杰金淋巴瘤95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rom 1961 through 1986, 95 cases of Hodgkin's disease were biopsied in our hospital. Sex distribution: male 70, female 25. Age incidence: 27% were under 20 years and 75% under 40. 93% of lesions had originated from the lymph nodes. Clinical stage: I 14, II 37, III 25 and IV 19 cases. 20 patients were treated by chemotherapy, 26 by radiotherapy and 49 by combined chemotherapy and radiotherapy. The CR + PR rate was 86.2% and the 1-, 3-, 5- and 10-year survival rates were 83.2% (79/95), 57.6% (53/92), 46.4% (32/69) and 31.3% (15/48),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4 pathological types (LP, NS, MC, LD) and 10 subtypes (D,N in LP; LP, MC, LD in NS; LP, MC, LD in MC; R, DF in LD) and the predominance of reticulum cells (S-R cells, HD cells, histiocytes, lymphocytes, fibrosis, collagenous changes) in the tumor were all irrelevant to the prognosis (P greater than 0.05). However, the clinical stage, immediate response and the method of treatment were very prognostic (P less than 0.05) The authors believe that intensive chemotherapy combined with radiotherapy and intensive radiotherapy could lead to long survival.  相似文献   

2.
1 病例介绍患者,男,57岁,农民。因颈部淋巴结肿大伴咽部不适4月入院。患者自1996年9月无任何诱因出现颈部右侧淋巴结肿大伴吞咽时咽部右侧不适、疼痛,否认畏寒、发热、盗汗及体重减轻等症状。于1997年1月入院。查体:皮肤无黄染,颈部右侧胸锁乳突肌前缘及深部可触及肿大淋巴结3粒,约3cm×2cm,余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右软腭部充血,可见3.5cm×2.5cm肿物,呈哑铃状,挤压悬雍垂向左偏斜,未见扁桃体,  作者单位:解放军二五二医院 071000 河北省保定市心肺未发现异常,肝脾在肋下未触及。1…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何杰金氏病行选择性脾切除后作放疗的意义。材料与方法 :1979年 5月~ 1988年6月间 ,对 36例何杰金氏病选择性脾切除 ,全淋巴结照射及化疗 (COPP方案 )。结果 :手术证实了当淋巴造影阳性或脾肿大的 11例 BMC的病人中有 9例脾侵犯。在用放射治疗的 B病人中 ,切脾组 (14例 )的平均白血球下降百分率低于不切脾组 (12例 ) (P<0 .0 1)。用放射治疗及放疗前后均用 3个疗程化疗的 B病人中 ,切脾组 (17例 ) 5年生存率为 6 4.7% ,,不切脾组 (2 6例 )为 2 3.1% P<0 .0 1)。结论 :选择性脾切除增加了周围血象对放疗和化疗的耐受性 ,对治疗何杰金淋巴瘤 B、 BS的病人是有一定临床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患者程某,男性,54岁。以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10天收住我院。患者于10天前发现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呈串状排列,大小约1.0×1.5cm~2,质韧无压痛,活动度可,不伴发热,无搔痒,无盗汗,消瘦及出血倾向。查体:颈部可扪及大小约1.0×2.0cm~2之肿大淋巴结,质韧,无压痛;左耳前可扪及一扁圆形肿大淋巴结1.5×1.5cm~2,腋下淋巴结不大。胸骨无压痛,心肺无异常,肝脾未扪及。CT检查: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B超:肝、脾、胰、双肾未见异常。血常规:血红蛋白105g/L,红细胞3.45×10~(12)/L,白细胞17.0×10~9/L。分类:原粒占20%,早幼粒占32%,杆状核占6%,分叶核占7%,淋巴占31%,单核占4%,血小板123×10~9/L。骨体检查:骨髓增生明显活跃,原粒占80%,早幼粒占  相似文献   

5.
6.
患者男,29岁,农民,自1995年1月出现左上腹不规律疼痛、泛酸伴腹胀,经对症治疗效果差:1996年7月底上述症状加重,纤维胃镜检查发现:胃窦部小弯侧有一个约2.5cm×2.0cm大小的溃疡面,溃疡周围环行隆起,质较脆,触之易出血,病理诊断:胃窦部中分化腺癌:于1996年9月行胃大部切除、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诊断:胃小弯溃疡型中度分化腺癌,侵及肌层,两断端未见肿瘤侵犯,淋巴结转移4/13。术后2月开始化疗采用FAM方案(5-氟脲嘧啶、阿霉素、丝裂霉素)联合化疗3疗程共9周期,患者一般情况好,饮食尚可,以后未行任何治疗。至1999年3月出现头昏、乏力,面色苍白,活动后心悸等症状,症状逐渐加重,于1999年5月出现发热,体温达39℃以上,轻度牙龈出血,皮肤瘀斑,血常规:Hb61g/l,WBC15.9×10~9/L,PLT29×10~9/L;骨髓象:增生极度活跃,原始粒细胞占NEC的92%,红系、淋巴系明显受抑,全片见巨核细胞3个,血小板少见,POX阳性。诊断:急性髓性白血病M_1,采用HA方案(高三尖衫酯碱、阿糖胞苷)联合化疗2疗程,患者自觉症状明显改善,血常规恢复正常,骨髓象完全缓解,以后曾间断巩固治疗,1999年10月病情复发死亡。  相似文献   

7.
第二肿瘤发生的因素往往是多方面的,除化疗、放疗外,原发肿瘤的细胞类型、生物学特征,均是影响第二肿瘤发生的主要因素,恶性淋巴瘤较易合并白血病,而缓解期白血病合并恶性淋巴瘤者临床罕见,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恶性淋巴瘤合并白塞氏综合症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女,53岁。因咳嗽,胸闷,右锁骨上肿块10天来诊。于1997年4月5日入院。患者于2年前不明原因出现口腔及大小阴唇痛性溃疡,伴不规则低热,关节疼痛,皮肤红斑,继之出现畏光,视力膜糊。  相似文献   

9.
 腮腺恶性淋巴瘤合并白血病1例李方明,汪声恒,袁早庭,钱世德患者男性,21岁。右腮腺区无痛性肿物逐渐长大4个月,伴发热、盗汗3个月。经抗炎治疗无效,在当地医院经病理证实为腮腺恶性淋巴瘤。近日来出现胸骨及左胫骨疼痛。否认药物化疗和放射治疗。于1992年1…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浆母细胞淋巴瘤(PBL)的诊治及其合并重复癌的可能机制.方法 报道1例PBL合并胃癌患者的诊治经过,并复习国内外文献.结果 该患者为老年男性,因头晕伴食欲减退、消瘦入院,经胃镜、骨髓穿刺活组织检查,胃体黏膜及骨髓病理检查示PBL,化疗4个疗程后PET-CT检查示淋巴瘤完全缓解,复查胃镜发现早期胃癌,化疗7个疗程后复查胃镜示胃癌病灶扩大,转消化科行胃镜下肿瘤切除.结论 PBL是一种罕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合并重复癌鲜见报道,目前没有标准治疗方案,预后差,长期生存率低.  相似文献   

11.
“中线恶网”与非何杰金淋巴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越香  傅慈熹等 《肿瘤》1993,13(1):30-31
“鼻和面部破坏性病变”首先由McBride(1897年)报告。由于对其病变性质不明,故用“坏死性肉芽肿”“致死性肉芽肿”、“恶性肉芽肿”等不同名称来描述这类病变。1969年Kassel等提出,在除外炎症、未分化癌后,认为可包括三个临床病理单元,即“中线恶网”,Wegener肉芽肿及恶性淋巴瘤。1978年WHO将“中线恶网”定义为“进行性破坏  相似文献   

12.
1 病例介绍患者男性 ,5 7岁。因反复胸闷、气促 4个月 ,加重 4天并伴有黑便、头晕 ,于 2 0 0 3年 6月 2 6日入院。体检 :重度贫血貌 ,巩膜轻度黄染 ,左侧锁骨上黄豆大小淋巴结 3枚 ;心肺无异常 ;腹平软 ,未触及包块 ,肝脾肋下未触及 ,腹部移动性浊音阴性。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白细胞 9.0G /L ,分类正常 ,红细胞 1.5 5T /L ,血红蛋白 5 3 g/L ;总胆红素 3 4.1μmol/L ,间接胆红素 2 8.5μmol/L ,ALT、AST正常 ,大便潜血 ( ) ,尿潜血 ( ) ,尿素氮 19.6mmol/L ,肌酐 13 9.0mmol/L ,网织红细胞17.6% ,Coomb′s试验阴性 ,血沉 10 .0…  相似文献   

13.
14.
1 病案摘要患者男性 ,6 1岁 ,农民。因全身淋巴结肿大 ,喉腔溃烂 5月余入院。入院查体 :体温 36 5℃ ,血压 110 / 70mmHg ,消瘦、全身有数个蚕豆大小肿大的淋巴结 ,饱满、质中等 ,无活动及压痛 ,口腔恶臭 ,喉腔大面积溃疡 ,表面覆盖白色分泌物 ,底面充血水肿。血常规检查 :白细胞总数 6 5× 10 9/L、中性 0 0 7、淋巴 0 0 3,红细胞 35 5× 10 12 /L、血色素 75 g/L、血小板 10 9× 10 9/L ,喉腔白色分泌物涂片检查发现大量滴虫 ,胸部X线片、腹部B超报告正常。对肿大的淋巴结活检病理报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拒绝进行化疗…  相似文献   

15.
卵巢肿瘤是妇科的常见病之一,其中卵巢恶性肿瘤占卵巢肿瘤的9.3~20.7%~(1-5),但卵巢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却极少见,合并妊娠者国内还未见有报道。本文报告1例,并结合文献复习,略加讨论。病例报告患者女,24岁,农民,因停经7个月,左下腹疼痛20天,加重2天,于1982年1月21日入院。腹痛为持续钝痛,阵发性加剧,腹胀厉害,神倦、纳差。患者怀孕4~ 月出现胎动,发病后感胎动次数减少、减弱。既往身体健康。月经末经  相似文献   

16.
1病案摘要患者男性,54岁。因"上腹部疼痛6个月,阵发性双上肢震颤伴反应迟钝、计算力下降7天"入院。患者于2011年2月无明显诱因始出现上腹部疼痛,无规律性,无反酸,无恶心、呕吐,伴有饱胀感、消瘦。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二院行上  相似文献   

17.
引言血小板增多症(Thrombocythemia)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原因不明,多见于成人,血小板计数常在800×109/L~1000×109/L以上且形态功能异常,有出血倾向和栓塞症状。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原因很多:病毒、细菌感染、外伤、出血、营养缺乏、肾病、肿瘤与遗传性疾病等[1]。我院收治1例胰腺癌肝转移患者合并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9岁,因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7个月伴发热3周,于2005年7月26日收入院。患者2004年12月9日因“右上腹疼痛伴皮肤巩膜黄染4周”于我院诊断为胰头癌,2004年12月16日于全麻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中见胰腺头增大,可扪及大小约5.5cm×5.0cm×3.0cm质硬肿物,侵犯肠系膜上静脉,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胰头中分化腺癌Ⅲ期(T3N1M0),肿物无明显包膜,呈浸润性生长,破坏胰头大部分胰腺组织,肿物穿透胰腺被膜与十二指肠粘连,穿透十二指肠肌层达粘膜下层。术后给予4个周期化疗,方案为GCF(吉西他滨1000mg/m2+5Fu500mg/m2+甲酰四氢叶酸钙200mg用静脉注射),每周1次,连续3周,...  相似文献   

18.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合并胃癌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血病合并实体瘤多由治疗相关性放疗、化疗引起,而两种肿瘤同时发生较为罕见。本院血液科2003年收治1例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同时合并胃癌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患者 ,男性 ,5 7岁 ,因上腹部胀痛 1个半月 ,于 2 0 0 2年12月 10日入院。查体 :颈部、锁骨上、双腋下、双腹股沟均未见肿大淋巴结。血常规 :白细胞 5 .1× 10 9g L ;红细胞 5 .0× 10 1 2 g L ,血红蛋白 14 6g L ,中性粒细胞 4 8.7% ,淋巴细胞32 .2 %。胸片回报 :肺、心、膈未见异常。彩超检查 :肝、胰、脾无异常 ,腹腔未发现肿大淋巴结。胃镜检查 :以胃角为中心波及胃窦前壁见不规则溃疡型肿物 ,大小约 5 .0cm× 6 .0cm周围粘膜呈堤样隆起 ,表面凸凹不平 ,质脆易出血 ,局部胃壁僵硬 ,蠕动消失 ,镜检诊断 :胃癌 ,病理为腺癌。临床诊断为…  相似文献   

20.
傅磊  李亮  左金曼 《肿瘤学杂志》2020,26(4):365-367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ET)是一种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引起外周血血小板计数(PLT)明显升高,骨髓中巨核细胞增殖旺盛,约50%~70%的患者有JAK2/V617F基因突变[1],另有一部分患者有MPL及CALR等基因突变。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把ET和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同时划为BCR-ABL融合基因阴性的骨髓增殖性肿瘤(MP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