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重指数与高血压患者脂肪肝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体重指数与高血压患者脂肪肝的关系。方法:对202例高血压患者行B超检查及生化检测,根据超声诊断为脂肪肝组(98例)和非脂肪肝组(104例),行一般检查和生化检测比较两组间差异。结果:1.高血压合并脂肪肝组体重指数(28.52±3.91)kg/m^2,合并非脂肪肝组体重指数(26.20±4.41)kg/m^2,有统计学差异;2.随体重指数增高,脂肪肝检出率呈增高趋势;3.多元Logistic回归,经诸多生化检测因素校正,相关因素中甘油三脂、空腹血糖、血尿酸、体重指数是高血压患者脂肪肝独立危险因素,肥胖组体重指数比数比(4.937)较超重组(2.073)成倍增长。结论:体重指数可能和高血压患者脂肪肝发置相关。  相似文献   

2.
脂肪肝与体重指数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脂肪肝与体重指数之间相关性.方法 依据脂肪肝的超声诊断标准,对健康体检中被诊断为脂肪肝者与其体重指数(BMI)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在1801例体检者中,脂肪肝检出率12.04%,其中超重者(24>BMI<28)检出率24.9%;肥胖者(BMI>28)检出率42.3%,脂肪肝检出率随着体重指数增加而增高.经统计学分析有非常显著意义.结论 控制体重指数是防止脂肪肝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脂肪肝的发生与患者肥胖体重指数之间的关系。方法:2000年3月—2002年3月期间于本院门诊随机选择肥胖体形的患者进行肥胖体重指数(BMI)计算、肝脏B超检查和血脂分析,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肥胖体重指数不向的患者,脂肪肝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肥胖体重指数越高,脂肪肝的发生率越高。结论:在临床上可以根据患者的肥胖体重指数、腹围,指导其防治脂肪肝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体重指数、血脂与脂肪肝的关系,选择1293名健康体检者,经过人体学指标测量身高、体重、腰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计算体重指数(BMI);测定血糖、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腹部B超检查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本组脂肪肝的检出率为18.48%,男性高于女性(P<0.005);单纯TG升高组脂肪肝的检出率高于TC升高组(P<0.05);随BMI指数的增长脂肪肝检出率有所上升。BMI、TG在脂肪肝组明显高于非脂肪肝组(P<0.001)。高血脂、高体质指数与脂肪肝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脂肪肝与体重指数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在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1256人,其中280人通过彩超诊断患有脂肪肝,并进行有关脂肪肝的分级,统计调查体重指数与脂肪肝的关系。结果随着体重指数的增加,脂肪肝的检出率明显增加,并且脂肪肝的严重程度也在增加,超重及肥胖者与正常体重者比较在中、重度脂肪肝的发病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脂肪肝的发生与体重指数密切相关,控制体重有利于减少脂肪肝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老年高血压体检人群体重指数(BMI)与脂肪肝、血脂的相关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4年9月在我院行健康体检的840例中老年高血压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参检人群的BMI分为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分析BMI与脂肪肝、血脂的关系。结果 1肥胖组脂肪肝患病率(85.40%)显著高于超重组(63.27%)和正常组(39.17%),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2肥胖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高于超重组和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组与正常组之间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超重组和肥胖组的TG、TC、LDL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TC水平稍高于超重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TG、LDL水平均明显高于超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老年高血压健康体检人群中,其BMI与脂肪肝、血脂存在一定的关系,BMI越大,脂肪肝患病率越高。应加强中老年人群的护理工作,从而大大提升他们的身体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体重指数与脂肪肝的关系。方法:应用体重指数的判断标准与脂肪肝的超声诊断标准,对检出的脂肪肝与体重指数进行分析。结果:1031例中检出脂肪肝287例,占27.84%,其中男251例,女36例,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P<0.01),超重及肥胖男性人数高于女性,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脂肪肝发病率与体重指数、年龄有直接的相关性,脂肪肝发病率随体重指数的增高而增加,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结论:体重指数与脂肪肝的相关性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体重指数与高血压、血脂异常、脂肪肝、糖尿病等因素的关系。方法 对在我院参加健康体检的 6532人,应用体重指数的判断标准,BMI=体重(kg)/身高^2(m^2),正常18.5〈BMI≤24,超重24〈BMI〈28,肥胖≥28,消瘦BMI≤18.5。统计学方法。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1)计算体重指数与高血压、血脂异常、脂肪肝、糖尿病等因素的相关性。(2)对体重指数与高血压、血脂异常、脂肪肝、糖尿病等因素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体重指数与餐后血糖、空腹血糖、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收缩压、舒张压、血尿酸、谷丙酶、r-谷胺酰转移酶均有关,与冠心病、心电图异常及尿素氮无关;以标准偏回归系数分析可以看出,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肪肝、血尿酸均对体重指数有贡献,以脂肪肝的贡献最大。结论 积极控制体重对降低脂肪肝、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尿酸偏高、肝功异常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笔者对2001年干部健康体检资料完整的695例进行综合分析,分别观察不同年龄组超重和肥胖的发生情况,及体重指数(BMI)与脂质代谢和高血压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陕西省人群体重指数(BMI)与高血压的关系,为人群高血压在BMI超过正常水平时的防治提供相应的依据.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对陕西省目标人群共14649人进行相关问卷的调查以及基本指标测量,比较不同水平的BMI人群高血压患病率的差异,采取Logistic回归分析,了解不同水平的BMI以及参照性别、年...  相似文献   

11.
脂肪肝与体重指数、血脂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脂肪肝与体重指数、血脂之间的关系,旨在指导病人如何防治脂肪肝和避免脂肪肝所带来的危害。方法通过对2233例脂肪肝与非脂肪肝的体重指数、血脂的关系的对照分析。结果脂肪肝与体重指数、血脂水平呈正相关,且与非脂肪肝组比较有明显差异性(P<0.001)。结论体重指数大于25、高脂血症是脂肪肝的主要原因。戒酒、控制饮食及加强有氧运动是防治脂肪肝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体重指数及血脂甘油三酯与脂肪肝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脂肪肝与体重指数、血脂的关系,为进一步预防和诊治脂肪性肝病奠定基础.方法:对我科1005例体检人员测量身高和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并对肝脏进行B超检查及血脂检查.结果:1005例受检者中共检出脂肪肝301例,检出率为29.95%;随BMI的增加,脂肪肝检出率有明显增高趋势,其中肥胖组脂肪肝检出率明显高于非肥胖组(P<0.0001);脂肪肝组的高甘油三酯血症及混合型高脂血症的检出率明显高于非脂肪肝组(P<0.0001).结论:肥胖和以甘油三酯升高为主的高脂蛋白血症与脂肪肝的发生呈正相关.控制体重和降低血脂水平对防治脂肪肝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林  陈小凤 《四川医学》2012,33(1):38-40
目的 探讨脂肪肝与高血压病、糖尿病、体重指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28896例在我院行健康体检B超检查确诊脂肪肝的受检者,根据高血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及体重指数的划分,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 ①本次体检者中脂肪肝的检出率为11.42%,男性患病率是女性的4倍,不同性别脂肪肝患病率差异显著;脂肪肝患者中伴发有高血压病、糖尿病的患病率分别为25.93%、42.16%,非脂肪肝患者中检出患有高血压病、糖尿病的患病率分别为11.61%、5.78%,脂肪肝与非脂肪肝患者中高血压痛、糖尿病的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脂肪肝患者中糖尿病的患病率明显高于高血压的患病率,而非脂肪肝受检者中,高血压的患病率高于糖尿病.检出脂肪肝与非脂肪肝的受检者中,体重超过正常体重范围的患者分别是正常体重人数的2.7倍及0.25倍.脂肪肝与非脂肪肝患者中体重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①男性是脂肪肝的主要好发人群;②脂肪肝患者同时患有高血压及糖尿病的患病率明显高于非脂肪肝患者,脂肪肝与高血压及糖尿病有着一定的相关性;③脂肪肝与糖尿病的相关性较高血压更密切;④体重指教与脂肪肝具有显著相关性.脂肪肝的防治不仅是注意肥胖的控制,还应注意高血压、糖尿病等相关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为适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实现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战略目标,针对我国目前人口逐渐进入老龄化,深入社区为60岁以上老年人做健康调查,办理急救医疗卡,建立健康档案,进行健康教育、医疗咨询等工作,同时为研究老年人健康收集了有益资料.本文将重点探讨社区老年人体重指数(BMI)与高血压患病率的关系,为有效防治老年高血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233例军队干部体重指数与高脂血症及脂肪肝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我校233名师以上军队干部体检结果进行分析,旨在探讨体重指数(BMI)与脂肪肝、高脂血症之间的关系。一、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233例体检者均为男性军队干部,年龄37~87岁,平均(63±11)岁。根据体检者BMI分为3组,Ⅰ组(正常体重组),BMI20~23;Ⅱ组(超重组),BMI24~27;Ⅲ组(肥胖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是衡量人体胖瘦程度的有效指标,脂肪肝与肥胖、糖尿病等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文中旨在探讨脂肪肝患者BMI与血脂、肝酶及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对B超诊断为脂肪肝的患者测量体重、身高,空腹抽静脉血检测血脂、肝酶、血糖、胰岛素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脂肪肝患者体重正常、超重、肥胖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γ-谷氨酰转移酶(gamma-glutamyl,γ-GT)、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HO)、三酰甘油(triglycerides,TG)、IR、年龄均高于BMI正常无脂肪肝组(P<0.01);女性脂肪肝患者超重、肥胖组年龄高于BMI正常组(P<0.01),ALT值高于BMI正常组(P<0.05),但AST、γ-GT无统计学差异;男性脂肪肝患者肥胖组ALT、AST、γ-GT值高于BMI正常组(P<0.05);体重正常、超重、肥胖脂肪肝组TG、IR值分别高于相同BMI无脂肪肝组(P<0.05),IR、TG值随BMI增加增高。结论脂肪肝患者存在明显的高TG血症、胰岛素抵抗及肝酶异常,与BMI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农村居民高血压患病情况及其与体重指数(BMI)的关系.方法 对广州市某农村602名≥15岁村民进行问卷调查及身高、体重和血压的测量.资料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调查人群高血压的总患病率为18.91%,其中男性为20.10%,女性为18.39%,男性与女性高血压患病率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BMI与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存在显著正相关.肥胖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但是女性血压与BMI的相关性高于男性,特别是在肥胖组(BMI≥25).在低体重组(BMI<18.5),血压与BMI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广州农村≥15岁人群高血压患病率较高,且肥胖与高血压患病正相关,BMI控制在正常范围对控制高血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人群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探讨与体重指数、血脂的关系,为中西医结合防治NAFLD提供客观理论依据。方法:以2011年1~6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健康体检人群中符合NAFLD诊断标准的602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不同分型与体重指数、血脂的关系。结果:NAFLD人群从中医各证型分布来看,以肝郁脾虚证最多见,肝肾亏虚证最少;痰瘀互结型和湿热内蕴型的肥胖率最高,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血脂指标统计来看,各组TG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以痰瘀互结型升高显著;TC亦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以肝肾亏虚型升高显著;LDL-C的升高主要集中在肝郁脾虚组中;HDL-C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NAFLD辨证分型与体重指数关系密切,与TG、TC、LDL-C关系亦密切,此可为中西医结合防治NAFLD提供客观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年龄、性别、血脂、血糖、体重指数(BMI)与脂肪肝的关系。方法:从2003年~2004年两年期间新疆昌吉市机关事业单位健康体检人群中整群抽取完整资料1412例,经B超证实的脂肪肝患者370例,对不同年龄、性别、血脂、血糖、体重指数组别进行脂肪肝检出率比较,进行分析。结果:脂肪肝的发生率中,中老年组明显高于青年组,其组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P〈0.01),高血脂组别高于无高血脂组别(P〈0.01);其中甘油三脂水平越高的组别脂肪肝的检出率越高(P〈0.01);高血糖组别高于无高血糖组别(P〈0.01),且随着BMI的增加,脂肪肝的检出率增加(P〈0.01)。结论:脂肪肝与年龄、性别、血脂、血糖、体重指数正相关,脂肪肝的形成与甘油三脂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体重指数与动态血压指标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指标与体重指数的关系。方法:依据体重指数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行动态血压监测者分为正常体重组(79例)、超重组(75例)和肥胖组(22例)。分析体重指数与动态血压指标及血压昼夜节律的关系。结果:超重组及肥胖组患者24小时、白昼和夜间的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夜间平均脉压水平以及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发生率均高于正常体重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结论:动态血压指标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体重指数之间有密切的关系;超重及肥胖的高血压患者应用动态血压监测和判定其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