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抗菌药物、消毒剂耐药基因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了解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ABA)11簇β-内酰胺酶、3簇金属β-内酰胺酶、4簇OXA类碳青烯酶、2簇AmpC酶、6簇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和消毒剂耐药基因携带状况。方法采用PCR检测203株多重耐药的ABA菌耐药基因。结果203株中ADC阳性186株(91.6%)、TEM阳性124株(61.1%)、OXA-23cluster阳性66株(32.5%)、SHV阳性18株(8.9%)、PER阳性6株(3.0%)、DHA阳性1株t(0.5%);ant(3”)-I阳性189株(93.1%)、aac(6’)一Ib阳性118株(58_3%)、aac(3)-I阳性114株(56.2%)、aac(6’)-II阳性13株(6.4%)、ant(2”)-I阳性13株(6.4%)、aac(3)-II阳性10株(4.9%);qacE△1阳性164株(80.8%)。结论多重耐药的ABA菌β-内酰胺酶、OXA类碳青烯酶、AmpC酶、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携带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酶相关耐药基因及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方法采用MicroScan40微生物全自动鉴定系统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菌株的耐药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β-内酰胺酶基因型及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型。结果 32株铜绿假单胞菌除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替卡西林/克拉维酸耐药率分别为75.9%和93.1%外,对其余抗菌药物耐药率均为100%。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检出30株(93.7%),aac(3)-Ⅰ、aac(3)-Ⅱ、aac(6)-Ⅰ、aac(6)-Ⅱ、ant(3)-Ⅰ和ant(2)-Ⅰ基因阳性率分别为9.3%、90.6%、12.5%、90.6%、90.6%和0,检出β-内酰胺酶基因28株(87.5%),TEM、DHA、OXA和IMP基因阳性率分别为62.5%、43.7、21.8%和3.1%,未检出VIM、SHV和CTX-M-9,检出OprD2基因缺失23株(71.8%)。结论广州地区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携带多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和β-内酰胺酶基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临床分离的阴沟肠杆菌对β内酰胺类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及其耐药基因。方法采用ATB药敏试验板微量肉汤法,对20株临床分离的阴沟肠杆菌进行抗生素敏感试验,PCR方法检测TEM、SHV、CTX-M、OXA-1群、PER、VEB、GES、DHA、M IR等9种BLAs基因与aac(3)-Ⅰ、aac(3)-Ⅱ、aac(6′)-Ⅰ、aac(6′)-Ⅱ、ant(3″)-Ⅰ、ant(2″)-Ⅰ等6种AMEs基因。结果该20株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均敏感,对其他抗生素的耐药率在50.0%~85.0%之间。M IR、DHA和TEM基因的阳性率分别为70.0%、45.0%和55.0%,而其余BLAs基因均阴性。19株(95.0%)检出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nt(6′)-Ⅰ、ant(3″)-Ⅰ、ant(2″)-Ⅰ、ant(6′)-Ⅱ、aac(3)-Ⅱ基因的阳性率分别为50.0%、15.0%、10.0%、5.0%、5.0%,而anc(3)-Ⅰ基因均阴性。结论临床分离的阴沟肠杆菌多重耐药严重,其β内酰胺酶基因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携带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肠球菌耐药机制和耐药基因流行状况。方法 对20株肠球菌的β内酰胺酶TEM基因、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ac(6′/aph(2″)和aph(3′)-Ⅲ基因进行检测。结果 20株肠球菌中有9株表型为青霉素/阿莫西林耐药并均检出TEM基因;12株对高浓度庆大霉素耐药并均检出aac(6′/aph(2″)和/或aph(3′)-Ⅲ基因。结论 国内产β内酰胺酶、产氨基糖苷类修饰酶的肠球菌比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80株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及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80株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及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MEs)基因的存在状况。方法:采用MH平板法测试14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PCR技术检测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结果:80株大肠埃希菌呈现多重耐药,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在57.5%-80%之间,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ac(3)-I、aac(3)-Ⅱ、aac(6’)-I、ant(3”)-I基因的阳性率分别为20%、30%、32.5%、20%。携带1种或1种以上基因的菌株有65株(81.25%)。结论: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多重耐药严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携带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临床分离的阴沟肠杆菌耐药性及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耐药基因的携带状况。方法采用ATB药敏试验板微量肉汤法,对33株临床分离的阴沟肠杆菌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aac(3)-Ⅰ、aac(3)-Ⅱ、aac(3)-Ⅲ、aac(3)-Ⅳ、aac(6′)-Ⅰ、aac(6′)-Ⅱ、ant(3″)-Ⅰ、ant(2″)-Ⅰ、aph(3′)Ⅵ9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结果 33株阴沟肠杆菌株呈现多重耐药,亚胺培南和厄它培南均敏感,对头孢唑啉全部耐药,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替坦耐药率均在90%以上。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3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分别为33.3%、63.6%、81.8%。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的阳性率分别为aac(6′)-Ⅰ87.8%(29/33)、ant(3″)-Ⅰ63.6%(21/33)、aac(3-)II 54.5%(18/33)、ant(2″)-Ⅰ45.4%(15/33)及aph(3′)-Ⅵ24.2%(8/33)。aac(3)-Ⅰ、aac(3)-Ⅲ、aac(3-)IV、aac(6′-)II未检出。携带1种或1种以上基因的菌株有32株(97%)。结论临床分离的阴沟肠杆菌多重耐药严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携带率非常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基因存在状况和遗传学背景。方法聚合酶链反应法对多重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进行β-内酰胺酶基因、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质粒AmpC酶基因、qacE△1-sull耐消毒剂和磺胺基因、整合子遗传标记(整合酶基因)、Tn21/Tn501转座子遗传标记(汞离子还原酶基因)检测。结果TEM、SHV型β-内酰胺酶基因,DHA型质粒AmpC酶基因,aac(6’)-I型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qacE△1-sull耐消毒剂和磺胺基因,整合子遗传标记(intIl整合酶基因),Tn21/Tn501转座子遗传标记(merA汞离子还原酶基因)检测阳性。结论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存在多种耐药基因和I类整合子、Tn21/Tn501转座子。  相似文献   

8.
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相关基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的存在状况。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06年10月住院病人标本中分离并筛选出20株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20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PCR法检测15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结果:20株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奈替米星及阿米卡星耐药率分别为75%、80%、65%和60%,其中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ac(3)-Ⅱ基因阳性15株,aac(6’)-I b基因阳性1株,ant(3”)-I基因阳性16株,aph(3’)-I基因阳性3株,ant(2”)-I基因阳性1株。结论: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是aac(3)-Ⅱ、aac(6’)-I b、ant(3”)-I、aph(3’)-I和ant(2”)-I等5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的存在;从肺炎克雷伯菌中检出aac(6’)-I b-Cr型和aph(3’)-I均为国内首次。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的阴沟肠杆菌的耐药性和其对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VITEK2型全自动微生物检测系统鉴定临床分离的细菌,用K—B法测定阴沟肠杆菌对25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耐环丙沙星的阴沟肠杆菌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基因,包括qnrS、qnrA、qnrB、qepA和aac(6’)-Ib,并对阳性的aac(6’)-Ib结果进行测序分析。结果71株阴沟肠杆菌对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46.5%和40.8%,对第一、二、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耐药率在50%以上,对青霉素类药物的耐药率在70%以上,对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物的耐药率在50%以上,对氨基糖苷类药物(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的耐药率在46.5%以上,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敏感性最好,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0。37株耐环丙沙星的阴沟肠杆菌中1株检出qnrA基因(2.7%),4株检出qnrS基因(10.8%),qnrB基因全阴性,qnr基因的总阳性率为13.5%。2株检出qepA基因(5.4%)。25株捡出aac(6’)-Ib基因(67.6%),经测序证实其中5株为aac(6’)-Ib—cr(13.5%)。1株菌同时携带qnrs和aac(6’)-Ib—cr基因。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基因的总携带率为29.7%。结论临床分离的耐喹诺酮类药物的阴沟肠杆菌携带qnrA、qnrS、qepA和aac(6’)-Ib—cr基因,未检出qnrB。qnr、qepA和aac(6’)-Ib—cr基因引起质粒介导的阴沟肠杆菌对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耐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泛耐恶臭假单胞菌40种耐药机制。方法应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的API鉴定条/PSE5.0药敏条和美国BD公司的Phoenix NMIC/ID-109鉴定/药敏板鉴定和细菌药敏试验,应用PCR法检测1株泛耐恶臭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30种β-内酰胺酶基因、6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MEs)、消毒剂/磺胺耐药基(qacE△1-sul1)、整合子(int)1、2、3等40种耐药基因,分析其分布情况。结果在本株菌,8种耐药基因阳性(二种β-内酰胺酶基(b1aCARB、b1aVIM)、4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ac(6′)-Ⅰb、aac(3)-Ⅱ、ant(3″)-Ⅰ、ant(2″)-Ⅰ)和二种整合子基因(qacE△1-sul1、intⅠ1),其它28种β-内酰胺酶基因、2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ac(6′)-Ⅱ、aac(3)-Ⅰ)和二种整合子基因(intⅠ2、intⅠ3)均为阴性。结论本株泛耐菌耐药机制为多重机制,主要与b1aCARB、b1aVIM、AMEs和Ⅰ类整合子有关。经检索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和medline数据库,本研究是泛耐恶臭假单胞菌检测耐药基因最多的报道,也是第一篇从恶臭假单胞菌检出β-内酰胺酶b1aCARB和aac(3)-Ⅱ、aac(6′)-Ⅰb、ant(3″)-Ⅰ、ant(2″)-Ⅰ)耐药基因的报道。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肠道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及其耐药基因。方法选取16株临床分离的肠道杆菌,用纸片扩散法检测其对14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PCR法检测TEM型β-内酰胺酶基因、DHA和ACT-1型AmpC酶基因、aac(6′)-Ⅰb型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qacEΔ1-sul1耐消毒剂和磺胺基因。结果多重耐药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噻吩全部耐药,其余药物显示不同程度的耐药。TEM型β-内酰胺酶基因检测均为阳性。对卡那霉素耐药的志贺菌和大肠埃希菌aac(6′)-Ⅰb基因检测阳性,大肠埃希菌qacEΔ1-sul1基因检测均为阳性而志贺菌均为阴性。AmpC酶基因检测结果有2株菌ACT-1阳性而DHA全阴。结论多重耐药细菌存在多种耐药基因。  相似文献   

12.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存在新的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机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目的了解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A)是否存在新的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机制。方法采用PCR检测30株MDR—ABA菌12种16SrRNA甲基化酶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结果9株检出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30.0%),29株检出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96.7%)。结论MDR—ABA菌存在新的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机制。  相似文献   

13.
阴沟肠杆菌连续分离株菌株亲缘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的阴沟肠杆菌耐药基因研究存在状况和菌株的亲缘性。方法自临床分离44株阴沟肠杆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耐药基因(14种)。结果 44株阴沟肠杆菌中TEM阳性24株(54.5%)、DHA阳性5株(11.4%)、ACT-1阳性35株(79.5%)、aac(3)-Ⅱ阳性11株(25.0%)、aac(6’)-Ⅰ阳性31株(70.5%)、ant(3”)-Ⅰ阳性15株(34.1%)、dfrA17阳性20株(45.5%)、qacE△1-sulⅠ阳性36株(81.8%)、intⅠ1阳性38株(86.4%),其余基因均阴性。存在克隆传播现象。结论 临床分离的阴沟肠杆菌TEM、DHA、ACT-1、aac(3)-Ⅱ、aac(6’)-Ⅰ、ant(3”).Ⅰ、dfrA17、qacE△l-sulⅠ、intⅠ1基因携带率高。阴沟肠杆菌可导致克隆传播医院内感染,并存在暴发性流行。  相似文献   

14.
大肠埃希菌氨基糖苷酰基转移酶基因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大肠埃希菌的耐药谱、氨基糖苷酰基转移酶基因(aac)的分布规律及其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的相关性。方法:琼脂稀释法测定无菌体液分离的44株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等12种抗生素的耐药性,聚合酶联反应(PCR)法测定酰基转移酶基因型aac(3)-Ⅰ、Ⅱ和aac(6’)-Ⅰ。结果:大肠埃希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发生率为45.45%(20/44),对亚胺培南(IPM)、关罗培南(MEM)的耐药率为0,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的耐药率较低(〈20%),对左氟沙星、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较高(〉60%),对氨基糖苷类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18.18%、56.82%、61.36%。氨基糖苷类耐药模式TG(妥布霉素、庆大霉素)〉TGA(妥布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T(妥布霉素)〉G(庆大霉素),分别占36.36%、18.189/5、6.82%、2.27%。氨基糖苷酰基转移酶基因检出以aac(3)-Ⅱ最高,占52.27%(23/44),aac(6')-Ⅰ次之,占29.55%(13/44),aac(3)-Ⅱ和aac(6’)-Ⅰ同时检出者占15.91%(7/44),未检出aac(3)-Ⅰ。ESBLs阳性株的aac(3)-Ⅱ、aac(6’)-Ⅰ检出率分别为60%、50%,高于ESBLs阴性株的45.81%、12.51%。TG模式与其耐药基因aac(3)-Ⅱ符合率较高为93.75%(15/16)。结论:本地分离大肠埃希菌氨基糖苷类耐药模式以TG为主,酰基转移酶基因以aac(3)-Ⅱ为主,aac(6’)-Ⅰ次之,aac(3)-Ⅰ罕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的阴沟肠杆菌耐药基因存在状况。方法 对临床分离74株阴沟肠杆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耐药基因(14种)。结果 74株中TEM、OXA-1 group、DHA、ACT-1、aac(3)-Ⅱ、aac(6’)-Ⅰ、ant(3”)-Ⅰ、qnr、sul Ⅰ、dfrA1和dfrA17阳性率分别为58.1%、2.7%、27.0%、64.9%、16.2%、64.9%、28.4%、4.1%、74-3%、2.7%和27.0%,其余基因均阴性。结论 临床分离的阴沟肠杆菌TEM、ACT-1、aac(6’)-Ⅰ、sul Ⅰ基因携带率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及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进行研究,以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K-B琼脂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PCR法检测8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并对PCR产物进行测序。结果:70株ABA对13种药物的耐药率均在65%以上,仅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美洛培南的敏感率较高。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总检出率为64.29%(45/70),其中aac(6’)-Ⅰ检出率最高为41.40%,其次为基因aae(3)-Ⅱ,aac(3)-Ⅰ和ant(3’)-Ⅰ,检出率分别为34.29%,31.435%和25.71%;未检出aac(6’)-Ⅱ,ant(2’)-Ⅰ,aph(3’)-Ⅰ及aph(3’)-Ⅱ基因。结论: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ac(6’)-Ⅰ、aac(3)-Ⅱ、aac(3)-Ⅰ及ant(3’)-Ⅰ为本地区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我院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氨基糖苷类修饰酶编码基因及耐消毒剂基因的存在状况。方法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对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进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MEs)基因、qacE△1-sul1耐消毒剂基因的检测。结果本组7株多重耐药的Pa菌分别检出aac(6’)-Ⅰ、aac(6’)-Ⅱ、ant(3″)-Ⅰ和ant(2″)-Ⅰ等4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和qacE△1-sul1型耐消毒剂基因。结论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存在多重耐药基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临床常见病原菌药物钝化酶基因及其优势基因携带模式,抗生素诱导药物钝化酶基因表达上调的作 用及其与细菌组氨酸激酶的关系。 方法:采用PCR和测序法,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临床菌株携带的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钝化酶基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了解抗生素诱导及组氨酸激酶阻断剂氯氰碘柳胺抑制药物钝化酶基因表达的作用。 结果:63株大肠埃希菌中检出4种β-内酰胺类、2种氨基糖苷类和1种大环内酯类钝化酶基因,优势基因携带模式为[TEM+CTX-M]+aac(3)-Ⅱ+mphA 16株(25.4%)和[TEM+CTX-M]+aac(6′)-Ⅰb 13株(20.6%)。24株金黄色葡 萄球菌中检出2种β-内酰胺类、3种氨基糖苷类钝化酶基因,优势基因携带模式为aph(3′)(41.7%)或aac(6)-Ⅰe- aph(2)-Ⅰa(25.0%)。28株肺炎克雷伯菌中检出4种β-内酰胺酶、2种氨基糖苷类钝化酶基因,优势基因携带模式为 [TEM+SHV]+[aac(6′)-Ⅰb+aac(3)-Ⅱ](28.6%)和[TEM+SHV]+[aac(6′)-Ⅰb+aac(3)-Ⅱ]+mph(17.8%)。鲍曼不动杆菌和阴沟肠杆菌也以携带两类或三类药物钝化酶基因为优势模式。1/4 MIC青霉素、头胞噻肟和链霉素,能诱导3种β-内酰胺类和4种氨基糖苷类钝化酶基因表达显著上调(P<0.05),该诱导作用可被氯氰碘柳胺 所抑制(P<0.05)。 结论:上述临床常见病原菌多携带多类药物钝化酶基因并存在不同的优势基因携带模式。低浓度抗生素可能诱导药物钝化酶基因表达上调,但可被组氨酸激酶阻断剂所抑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基因谱及其遗传学特征。方法:对35株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aac(3)-Ⅰ,aac(3)-Ⅱ,aac(6′)-Ⅱ,ant(3″)-Ⅰ,ant(2″)-Ⅰ,aac(6′)-Ⅰ,aac(6′)-Ⅰb等7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TEM,SHV,LEN,OKP,CTXM-1,CTXM-2,CTXM-9,GES,PER,VEB,OXA-10,OXA-1,OXA-2,DHA,ACT-1等15种β-内酰胺酶基因,intI1,intI2,intI3等3种整合子基因,tnpA(TnA转座子标记),merA(Tn21/Tn501转座子标记),qacEΔ1-sul1消毒剂耐药基因,qnr喹诺酮类耐药基因,共检测29种耐药基因并对部分产物进行测序。结果:35株肺炎克雷伯菌中检出β-内酰胺酶基因22株,阳性率62.9%。整合子基因阳性22株,阳性率62.9%。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阳性26株,阳性率74.3%。tnpA全部阴性。merA阳性2株,阳性率5.7%。qacEΔ1-sul1阳性13株,阳性率37.1%。qnr全部阴性。在测序中发现一种新的基因型,并以aac(6′)-Ⅰb-Suzhou型命名,登录于美国NCBI(登录号:EF375621)。结论: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基因及耐消毒剂基因的携带率非常高,耐药基因谱及其遗传学特征非常复杂。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本地产ESBLs大肠埃希菌氨基糖苷类钝化酶基因携带状况,为探讨其耐药机制提供信息。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对临床分离的62株产ESBLs并耐庆大霉素的大肠埃希菌,进行aac(6')-Ib’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检测。结果62株菌中被检出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ac(6')-Ib’阳性17株,阳性率27.4%,同时耐阿米卡星的3株中,阳性1株。结论本研究样本菌株中部分菌株的氨基糖苷类耐药性可能与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AC(6')-Ib’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