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地震后转伤员前接分类的做法与体会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级大地震,随着救治工作的进一步推进,部分符合后送条件的地震伤员向后方医院转移。在地震后转伤员的收治工作中,前接是后方医院接收地震伤员的第一个环节。做好前接工作必须完善应急预案,统一指挥,科学制定计划,合理抽组人员,统筹协调,有序实施前接分类,及时指导院内收容,实现接治结合,为整个收治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在战争、灾害、事故等“医疗资源稀缺的环境”中,医疗资源不能满足所有伤员的需要,急救原则首先是救护那些急需治疗并且救治后存活率高的伤员。因此,有必要对伤员进行分类,尽可能地挽救最大数量伤员的生命,通过有效地使用人力、物力,更好地处理大批伤员现场(MCI),使多数伤员受益。  相似文献   

3.
战时伤员分类方法的评价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回顾5.12汶川地震后伤员的具体伤情、救治过程和结果,并查询相关资料,总结经验和失误。  相似文献   

5.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11):42-42
确保微循环的改善和休克的纠正等是处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伤员分类救治的伦理学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分类是现代急救医疗体系的重要组织工作之一,尤其是对成批伤病员抢救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分类的速度与准确性的关系、分类时轻伤员与重伤员的关系、分类时伤员转运的先后顺序和分类医务人员的选择及培训四个方面,从伦理学角度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四川汶川地震灾区伤员大批量的省外转运,是继1976年唐山大地震之后我国又一次从灾区转运伤员的大行动。这次地震伤员转运人数之多,动用列车数量之大,均远远超过唐山大地震转运伤员的规模。2008年5月20日,我院接到上级命令,医院转运救护队将赶赴四川地震重灾区德阳,转运100名伤员至贵州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继续治疗。  相似文献   

8.
叶春  李德群  李燕 《西部医学》2009,21(1):124-125
本文对“5.12”四川汶川地震后大批伤员向就近医院转运过程中的护理工作进行了总结,认为转运前充分准备,对现场的伤员伤情进行评估和分类,合理分工,分组抢救,转运途中加强监护,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保证伤员顺利、安全地转运至目的地。  相似文献   

9.
目的 回顾性总结汶川大地震中送达本校两所医院273例伤员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及护理.方法 统计本校两所医院所收治地震伤员的临床资料.结果 收治前3位损伤依次为骨折(72.2%),胸腹部伤(27.5%),颅脑伤(含头面部外伤)(6.9%).发生并发症者55例(20.1%).所有伤员经过积极的治疗,严密观察及处理并发症,无1例死亡;无1例截肢.结论 严密观察与积极预防处理并发症是提高地震伤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伤残程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探讨心理干预对于地震伤员围手术期的重要性,并就心理干预、合理情绪疗法、放松技术等心理护理方法以及心理护理应遵循的原则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检伤分类在印尼海啸危重伤员转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检伤分类在地震、海啸灾区转运危重伤员中的作用。方法在印尼亚齐地震海啸灾区救援中,运用检伤分类筛选危重伤员并航空转运到亚齐机场,机场多国联合转运中心对危重伤员采取急救医疗措施并依据检伤分类结果确定后送次序。结果共计对217名伤员进行检伤分类、快速处置并转运后送。结论检伤分类可有效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最大限度救治危重伤员。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危机管理在地震伤员急救护理中的应用,使地震灾害事件发生后医院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为伤员提供最快捷、有效的急救。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08年"5.12"汶川地震大型急救工作,进行灾前危机管理、地震灾害危机应对和地震灾害灾后危机恢复情况。结果共救治地震伤员539例,其中成功抢救537例,严重多发伤死亡2例,救治成功率为99.6%。安全转运123例伤员到省外继续治疗。结论重视危机管理,有利于地震灾害事件和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有效应对。  相似文献   

13.
汶川地震后送伤员并发相关感染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地震伤员伤口感染及并发气性坏疽的规律以及诊治方法.方法 分析汶川地震后送伤员的受伤部位、程度、合并症、并发症、诊断、治疗方法及结果等.结果 本组震后送伤员147例,其中骨折117例,占79.6%,包括多发性骨折49例,开放性骨折12例;合并多发性软组织挫裂伤31例,挤压伤9例.进行伤口分泌物涂片镜检、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41例,发现有细菌生长的感染共27例,其中软组织挫裂伤清创术后感染13例,开放性骨折术后感染7例,截肢术后感染3例,筋膜切开减压术后感染3例(气性坏疽1例),原发性气性坏疽1例.2例气性坏疽伤员均行截肢术以救治生命.术后所有伤口均痊愈.入院后截肢2例,无死亡者.结论 地震伤具有战伤的多数特点,应按战伤分类处理.骨折伤员占地震伤的大多数,其中开放性骨折感染率高,现场急救应以清创为主,保持伤口开放引流,以利后期救治.  相似文献   

14.
田伟  马娟 《中国病案》2009,10(6):44-45
目的回顾性分析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1,604例汶川地震住院伤员的救治情况,为建立自然灾害医疗救援应急体系提供决策参考。方法收集并分析5·12以来5个月(震后153天)已出院且诊断明确的地震伤员情况。统计分析采用、M进行描述,Х^2检验等方法。结果纳入研究的地震伤员中男性818例(51.00%),女性784例(48.88%)。男性平均年龄(42.00±21.03)岁,女性平均年龄(44.60±22.66)岁。入院时间集中在震后2周内(81.17%)。地震伤员主要来自都江堰市、阿坝州和德阳市。经Х^2检验,不同性别地震伤员手术(Х^2=0.484,P=0.487)和转归(Х^2=0.877,P=0.928)的构成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医疗机构在面对类似自然灾害时应尽快启动医疗应急救援预案。各医院应该尽快组织医务人员做好救援工作,以便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Background  On the afternoon of May 12, 2008, a 8.0-magnitude earthquake hit Sichuan Province, a mountainous region in Western China, killing about 70 000 people and leaving over 18 000 missing. What about the survivors motor functions and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 capacity, especially for fractures? We need the data to guide the rehabilitation for the seismic wounded and it’s important to collect the data for the future. We study the survivors to understand the motor functions and ADL capacity of patients with fractures sustained in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to provide a basis for rehabilitation and treatment.
Methods  We used the Manual Muscle Testing method to evaluate muscle strength, the joint angle scale to measure joint range of motion (ROM), and the Barthel index to evaluate the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status. SPSS 13.0 software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data and the results were tested using 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 (ANOVA).
Results  The number of seismic wounded amounted to 487; 81.1% of patients had fractures. Most of the injured had fractures in multiple regions (53.9% of all fracture patients), followed by fractures of the upper limb (34.0% of patients); cranial fractures were rare (2.3%). Totally 82.0% had restricted range of motion, 23.5% had decreased muscle force, and 72.2% of the patients had restricted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capacities. With time the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capacity of female increased (P <0.05), compared with the male fracture patients who did not show any relative improvement (P >0.05).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patients’ ages and ADL capacities did not reac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0.05), nor was there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ir ages and the numbers of days in hospital (P >0.05).
Conclusions  Fractures were the main issue in the seismic wounded, many of them had reductions in the ROM, muscle force and ADL capacities. The physicians involved in rehabilitation should pay greater attention to muscle force exercises, joint mobilization, and occupational therapy during the early phases post disaster.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青海玉树地震伤员伤情特点及其早期救治。方法收集2010年4月16日至5月18日收治的26例地震伤员资料,分析伤情特点和早期救治、积极防治并发症及多学科协同治疗的体会。结果 26例伤员中,年龄15~68岁,平均42.6岁。共有44处损伤。直接砸、压、埋所致多发伤24例(92.3%)。骨折24例(92.3%)。发病部位多在四肢(10例,41.7%),脊柱(3例,12.5%),骨盆(3例,12.5%),和肋、锁骨(8例,33.3%)。术后合并创面感染致感染性休克1例,合并其他伤病包括胸腔积液2例,肺部感染1例,脑震荡1例,完全性截瘫1例,褥疮1例,贫血6例,明显心因性反应6例。转入ICU治疗2例,共实施院内会诊8次,省内专家组会诊4次,卫生部专家组会诊1次。先后有骨科、胸外、急诊、呼吸及心内多学科协助治疗。通过正确处理伤口尽早闭合创面,运用综合措施合理处理骨折,进行肢体术后的早期康复锻炼,积极防治并发症,多学科协同治疗,加强护理,注重心理疏导和亲情关爱,26例伤员全部康复出院。结论地震灾难救援中,救治速度是关键,多学科协同治疗、中西医结合疗法可挽救更多伤员的生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地震掩埋伤患者的麻醉处理及注意事项.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6例掩埋伤患者的19例次麻醉情况、特殊患者的处理以及术中监测和麻醉管理要点.结果 除个别危重患者(长时间掩埋)术中出现与容量和麻醉深度无关的血压、心率波动外,麻醉效果满意,所有全身麻醉患者术后顺利拔管,无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地震掩埋伤患者、尤其是长时间掩埋伤员适当的术前准备和麻醉选择非常重要,麻醉中加强心肺等重要脏器功能监测和维护是麻醉成功的重要环节,危重患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可能与强烈应激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18.
复合伤员流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通过对信息化战争条件下战场伤员宏观流动与卫勤物资资源与信息资源的系统分析,定性研究伤员流动与卫勤物资资源和信息资源的相互关系.方法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基于物流理论和信息论,对以往战争战场伤员医疗后送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提出"复合伤员流"概念,阐述了"伤员流"、"物资流"和"信息流"的内涵.结论"物资流"是"伤员流"的物质基础,"信息流"对伤员流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信息"是"伤员流"流动的动力的观点,这一概念的提出对研究信息化战争条件下医疗后送保障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谭艳  李开秀 《四川医学》2009,30(4):604-605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地震伤员气性坏疽的护理疗效。方法19例地震伤员气性坏疽患者经外科综合治疗后采用高压氧治疗,实施针对性护理。结果19例无1例死亡,17例已行截肢患者仅2例行第2次截肢术。无气压伤、氧中毒及交叉感染发生。结论高压氧治疗地震伤员气性坏疽,最大限度地缩小组织坏死范围,保存肢体并降低截肢率,已行截肢者可避免再次截肢的可能。实施针对性护理可防止高压氧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卢燕  周璟  赵平 《重庆医学》2012,41(3):266-268,302
目的制定儿科急诊分级分诊标准并使用该标准对急诊患儿进行分诊,在急诊患儿中识别出危重患者,使其得到及时的诊治,以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方法对2010年6月1日至2011年5月31日在夜间急诊使用分级分诊标准进行分诊的患儿进行统计分析,并对部分患儿家属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分诊患儿34 459例,其中Ⅰ、Ⅱ类患儿分别占2.1%和5.7%。对57例心跳、呼吸骤停的患儿均立即进行了心肺复苏,抢救成功27例;533例惊厥患者均在1min内开始进行抢救,成功率为100%;29例休克患者均在2min内开始进行抢救,成功28例。结论分级分诊制度的实施,充分保证了有严重危险情况的Ⅰ、Ⅱ类患儿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降低了医疗风险,保证了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