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孙又吉 《苏州医学院学报》1998,18(10):1047-1047
分析112例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的关系,结果: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患者中HP感染率为70.54%,其中经度肠化生组HP感染率69.8%,中度肠化生组为75%,重度肠化组为63.6%,结论:HP感染对萎缩性胃炎肠化生的发生有显著的关系,而与肠化的程度无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2.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很早就被认为是胃癌的癌前疾病或癌前状态(Preca-ncerous Condition)。伴肠化生(IM)更具有癌前意义。但CAG若能及早识别和治疗 这些病变,可以得到有效的防治。因此作者对72例CAG伴IM的患者做长期的随访观察。同时将慢性线表性胃炎(CSG)伴IM和CAG患者(无肠化生)作对照观察。以探讨CAG  相似文献   

3.
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乔月琴  王青 《铁道医学》2000,28(3):207-207
  相似文献   

4.
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等被认为是一种癌前状态。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幽门螺杆菌(Hp)感染在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以及不典型增生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维生素也与其发病有密切关系。我们用抗菌三联疗法加叶酸治疗感染Hp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取得较好疗效。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经胃镜检查病理组织学报告为萎缩性胃炎(伴或不伴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采用Giemsa染色和快速尿素酶试验,两项均阳性者定为Hp感染,共观察74例,男56例,女18例,年龄20~66岁,平均38岁。1.2 方法 口服枸橼酸铋钾胶囊110mg,每日4次,…  相似文献   

5.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CAG)伴肠腺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 IM)作为临床常见消化系统疾病,被列为癌前状态,引起广泛关注。中医药在逆转肠化生方面优势明显,国医大师王晞星教授在长期临床中总结经验,分期施治,中西医结合,早期宜调和寒热,中期重在疏肝和胃,后期补气活血,结合多因素辨证分析,坚守抗癌解毒,保护胃黏膜,逆转肠化生,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肠化方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给予肠化方辨证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胃复春片治疗,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生存质量、胃黏膜病理组织学的改善情况。结果:①治疗组和对照组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43%和65.71%,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者的胃脘疼痛、胃脘痞闷、嗳气、疲乏、失眠等症状均显著改善(P〈0.05),对照组患者仅嗳气症状显著改善(P〈0.05)。②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量表总积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总积分较对照组降低更加显著(P〈0.01)。③两组患者的胃黏膜病理总积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加显著(P〈0.01);治疗组患者的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程度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1)。结论:肠化方加减治疗能有效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存质量,改善患者的胃黏膜萎缩、肠化生等病理形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慢性胃炎主要是由H.Pylori感染所引起的胃粘膜慢性炎症,多数是以胃窦为主的全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为常见胃粘膜屏障损害疾病,胃粘膜萎缩而被肠的上皮细胞取代即肠化生,炎症继续演变则细胞生长不典型,甚至癌变.本文通过病例分析,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例中胃黏膜肠化生及不典型增生与不同年龄组、性别、HP感染等病理变化及相关临床症状,提供临床治疗参考.方法通过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胃粘膜肠化生及不典型增生病例胃镜检查结果、病理标本分析、症状对照,进行临床分析.结果表明CAG以中老年多见,青中年组中女性多于男性(P<0.01),萎缩程度、肠化生率中老年组尤其是老年组偏高(P<0.01).HP感染时胃粘膜萎缩和肠化生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无HP感染者(P<0.01和P<0.05),但与胃粘膜不典型增生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8.
马先槎 《浙江实用医学》2005,10(1):12-12,21
目的为进一步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相关胃炎与胃粘膜肠上皮化生的关系.方法对2118例各类型慢性胃炎的Hp感染与肠上皮化生检出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糜烂性胃炎Hp感染检出率为87.50%,萎缩性胃炎71.72%,浅表性胃炎62.38%,相互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Hp感染的胃炎发生肠化生:萎缩性胃炎58.2%明显高于浅表性胃炎30.54%,糜烂性胃炎28.57%(P<0.01),浅表性胃炎的肠化生与糜烂性胃炎的肠化生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Hp感染胃炎的肠化生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60岁尤为显著68.15%(P<0.01).结论萎缩性胃炎Hp感染可致胃粘膜肠上皮化生并且与年龄可能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的相关性。方法230例患者均经胃镜和病理检查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和黏膜组织Giemsa染色法进行Hp检测。根据Hp感染情况分组,比较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在Hp阳性组与Hp阴性组之间的差异。结果Hp阳性组129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中黏膜腺体轻度萎缩84例(65.1%),中重度45例(34.9%);轻度肠上皮化生48例(37.2%),中重度23例(17.8%);轻度异型增生31例(24.0%),重度6例(4.6%)。与Hp阴性组比较,Hp阳性组胃黏膜中重度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及重度异型增生的发生率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萎缩性胃炎黏膜腺体中重度萎缩、肠上皮化生及重度异型增生等癌前病变的关系较为密切。  相似文献   

10.
孙立伟 《当代医学》2011,17(19):105-106
目的观察西药联合中药胃舒煎剂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肠腺化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有肠上皮化生的患者做为治疗组,克拉霉素、奥美拉唑和替硝唑,联合中药胃舒煎剂治疗,另选2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有肠上皮化生的患者做为对照组,单纯予西药予克拉霉素、奥美拉唑和替硝唑,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治疗后胃黏膜组织病理变化情况、胃镜疗效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胃镜、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7.5%和79.2%,对照组分别为58.3%、54.2%;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后Hp感染情况及胃黏膜组织病理均有明显改善(P〈0.05),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舒煎剂联合西药克拉霉素、奥美拉唑和替硝唑可以明显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肠腺化生患者的临床症状,抑制且改善胃黏膜的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HP感染与胃粘膜肠化中CDX2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 正常的胃粘膜8例、浅表性胃炎11例、萎缩性胃炎18例、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30例,应用Warthin-Starry硝酸银染色检测HP,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DX2蛋白。结果 8例正常胃粘膜内未检测出HP,CDX2蛋白无表达。HP在萎缩性胃炎组和肠上皮化生组的阳性率分别为77.78%、63.33%,显著高于浅表性胃炎组18.18%(P〈0.01,P〈0.05)。CDX2蛋白在浅表性胃炎组无表达,在肠上皮化生组的阳性率为83.33%,显著高于萎缩性胃炎组(P〈0.01)。CDX2蛋白在肠上皮化生组HP阳性者中的表达显著高于HP阴性者(P〈0.01)。结论 HP感染、CDX2蛋白异常表达与胃粘膜肠化有关,HP引起胃粘膜肠化的途径之一可能是启动CDX2基因的异常表达。  相似文献   

12.
《素问·举痛论》曰:"百病皆生于气。"中医认为气之在人,贵在调和,阴阳二气应调和,升降出入应调和。因此,邢凤池主任医师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医40余年,在治疗脾胃病的经验上,就特别注重气机的通畅。  相似文献   

13.
柴平汤加味治疗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清除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凌云 《河北医学》1997,3(4):35-36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lylori,,HP)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在有胃病症状的患者中HP的感染率明显高于无症状者,[1]并与胃粘膜病变密切相关.[2]清除HP可以减轻胃炎的炎症程度,从而有可能使萎缩性胃炎、异型增生等可疑癌前病变逆转,达到预防恶变的目的。我们对32例HP阳性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分2组药物治疗,现报道如下。1材料和方法1.1病例选择有上腹隐痛、腹胀等症状,持续1个月以上的患者,经胃镜在冒窦及胃体部各取材二块,由细菌学检查证实为HP阳性,由病理学证实有腺体萎缩的胃炎患者32人做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2例,…  相似文献   

15.
16.
唐建林 《华夏医学》2012,25(1):19-21
目的: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200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探讨其病因、诊断及治疗方式。方法:对我院确诊的20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患者资料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Ⅰ级57例,占28.5%;Ⅱ级108例,占54%;Ⅲ级35例,占17.5%。200例患者中重度Hp感染者12例,轻、中度Hp感染者188例。本组93例可见腺体萎缩,占46.5%;77例为不典型增生,占38.5%;30例为肠上皮化生,占15.0%。临床治愈95例,占47.5%;显效77例,占38.5%;好转10例,占5.0%;未愈18例,占9.0%;总有效率为91.0%。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与多因素相关;胃镜检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是本病的主要诊断手段。根本性治疗应该是阻止腺体的进一步萎缩,同时促进胃黏膜和腺体的生长和再生。对本病应该要早诊断,早治疗,提高其治愈率。  相似文献   

17.
18.
19.
顾文显 《大家健康》2014,(10):63-63
编辑同志:我爷爷今年79岁,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多年,2013年5月做胃镜检查,医生说我爷爷的病又发展了,其诊断结论为胃(体)幽门型黏膜性萎缩性胃炎(中度),伴肠上皮化生;(贲门)胃体型黏膜性炎,淋巴组织增生;幽门螺杆菌DPMII3,HP(+)。  相似文献   

20.
胡晨旻 《现代实用医学》2014,26(11):1343-1344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与儿童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胃镜活检组织病理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5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Hp阳性组16例,Hp阴性组39例;按年龄分为0~8岁组(10例)及9~14岁(45例)组。分别观察胃腺体萎缩、肠化情况。结果 55例患儿,年龄0~14岁,平均(9.6±2.8)岁;男25例,女30例;胃镜下表现为单纯慢性浅表性胃炎、胃窦炎45例(81.8%),胆汁反流8例(20%);伴消化性溃疡13例(23.6%);萎缩性胃炎2例(3.6%)。组织病理提示腺体萎缩:轻度42例(76.4%),中度13例(23.6%);活动期9例(16.4%),伴肠上皮化生8例(14.5%)。0~8岁和9~14岁患儿萎缩性胃炎发生率、萎缩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伴肠上皮化生发生率及处于活动期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基础治疗及抗幽门螺杆菌(Hp)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消失,胃纳好转。16例抗Hp治疗的患儿停质子泵抑制剂后4周门诊行胃镜检查及病理、Hp检测,发现正规抗Hp治疗后,仍有4例Hp未转阴,但Hp数量较前减少,Hp检出率下降为25%。病理提示轻度萎缩4例,未见中度萎缩,余均提示浅表性胃炎。结论 Hp感染与儿童慢性萎缩性胃炎有一定的关系,根除Hp对预后有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