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因多态性研究与遗传性疾病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人类基因组是一个高度变异的体系 ,人类基因组序列草图仅仅基于少数个体的序列 ,它反映了基因组结构稳定的一面 ,但未反映其变异的一面。这就是说 ,它并未反映不同群体和个体间的多态性 ,而这种多态性正是遗传学家和医生特别关注之处 ,也是个体化治疗与用药的基础。人类基因组序列草图的完成标志着基因组多态性研究及其应用即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可以预见 ,群体的多态性研究将继续增多 ,并发现愈来愈多的多态性标记 ,尤其是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 ;而特别受到关注的是那些疾病相关基因的多态性。医生们除了把这些标记用于基因诊断外 ,还将作为…  相似文献   

2.
人类疾病的临床表现及转归在不同个体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而药物的治疗反映,对环境因素的易感性在不同个体间也是千差万别。人类基因组的研究为我们从人类基因多态性来揭示上述临床表型多样化的本质提供了基础。基因多态性的研究不仅提  相似文献   

3.
短串联重复序列 (shorttandemrepeat,STR)属微卫星DNA序列 ,重复单位 2 7bp。STR位点在人类基因组中含量丰富 ,它不仅是绘制基因组物理图谱和遗传连锁分析的理想标记 ,也是法医遗传高信息基因座的丰富来源。D16S310短串联重复序列在人类自然群体的基因频率分布尚不清楚 ,为了解大陆人群D16S310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 ,作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olymerasechainreaction ,PCR)技术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 ,并结合银染的方法 ,对中国河北省 2 0 9名汉族无关个体进行了调查 ,首次获得…  相似文献   

4.
人类基因组的基因及基因外区域含有的二碱基、三碱基及四碱基的短串联重复序列 (shorttandemrepeat,STR) ,能提供大量的遗传标记 (geneticmarker ,GM) [1,2 ] ,可用于构建基因连锁图 ,诊断遗传性疾病 ,以及解决法医学实践中生物物证的个人识别及亲子鉴定等问题。STR基因座的DNA多态性可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polymerasechainreaction ,PCR)、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polyacrylamidegelelectrophoresis ,PAGE)及硝酸银染色法检测 ,通过待…  相似文献   

5.
基因多态性研究的临床应用及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长期以来 ,临床上就认识到不同的个体对同一种疾病的易感性存在着差异。而患同一种疾病的患者其临床表现、对治疗的反应及预后在不同个体间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例如 ,同样是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发生心脑血管合并症的机会悬殊很大 ;在糖尿病患者中只有 4 0 %左右发生糖尿病肾病 ;IgA肾病不仅临床表现多样 ,而且预后相差悬殊。在对药物的治疗反应上 ,个体之间也存在很大差异。现在已经了解 ,人类基因多态性 (genepolymorphism)在阐明人体对疾病、毒物的易感性与耐受性、疾病临床表现的多样性 (clinicalphenot…  相似文献   

6.
微卫星序列是指广泛分布于染色体基因组中具高度多态性的简单串联重复序列,重复单位仅为2~6个核苷酸,重复次数可达10~50次.真核细胞最常见的微卫星序列是(CA)n,约有5×104~7×105(CA)n重复散在于整个基因组.微卫星序列的重复单位可以是完全相同、可以是具有间隔的重复单位或部分完全相同、部分具有间隔的重复单位,微卫星不稳定性是指重复单位的数目出现增加或减少,这种不稳定性反映在人类多种疾病中.  相似文献   

7.
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或多或少都与基因的异常表达及其相互作用有关 ,研究各种疾病的特异性和差异表达基因 ,可以使我们深入了解疾病表型差异的遗传背景 ,对疾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 (humange nomeproject,HGP)的迅速进展和后基因组时代 (post genomeera)的到来 ,疾病基因克隆及其功能鉴定成为当前最具有魅力的课题 ,但由于人类基因组核苷酸数量浩大 ,选择合适、高效的策略方法是基因鉴定工作的基础。疾病基因克隆有两种不同的途径 ,即基因型研究法 (genomicap…  相似文献   

8.
DNA微小卫星序列具有高度的长度多态性和很高的信息含量 ,其检测方法简便易行 ,是基因筛选、定位的有力工具。它在研究肿瘤发生机制、早期诊断以及判断预后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并有其应用前景。1 DNA微小卫星序列的定义及特性80年代初 ,人们发现细胞内含有大量碱基重复序列 ,其中 1 4bp (碱基对 )串联重复称为DNA微小卫星序列(microsatellitesequences ,MS) ,最常见的是双核苷酸重复 ,即 (AC)n和 (TG)n[1] 。MS散在分布于细胞整个基因组中 ,约占基因组的 5 % ,以 (AC/GT)n重复序列最为多…  相似文献   

9.
基因治疗是当前医学界发展迅猛的前沿技术 ,许多疾病都在尝试应用此技术进行根本性治疗 ,目前临床上对心律失常基本用药物或介入方法治疗 ,为了反映心律失常治疗方法的发展及基因治疗知识 ,现将心律失常基因治疗研究进展报告如下。1 基因表型人类基因组包括DNA多态性序列 ,多数为单核酸多态性 (SNPs或Snips) ,SNPs可能是非功能性的 ,发生在改变基因表达的调节区域 ,导致编码蛋白顺序改变。在病理情况下 ,则改变基因型表达 (即心肌缺血 )和 或直接改变蛋白的功能。人类基因组可能包括 >30 0 0 0 0 0SNPs。鉴定DNA变异是必须的 ,变异…  相似文献   

10.
1.河南汉族群体中短串联重复序列的遗传多态性研究及应用:人类基因组是一个结构十分稳定的体系,同时又是一个变异的体系。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基因组DNA的序列不断地发生变异,导致了不同种族、群体和个体间基因组的差异和多态性。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检测基因组DNA多态性已成为可能。河南地处中原,人口众多,河南汉族群体  相似文献   

11.
一、基础医学研究 1.河南汉族群体中短串联重复序列的遗传多态性研究及应用:人类基因组是一个结构十分稳定的体系,同时又是一个变异的体系。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基因组DNA的序列不断地发生变异,导致了不同种族、群体和个体间基因组的差异和多态性。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检测基因组DNA多态性已成为可能。河南地处中原,人口众多,河南汉族群体的遗传学特征对中国北方汉族人群有较好的代表性。河南省  相似文献   

12.
短串联重复序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1 STR的概况生物界乃至人类个体间之所以千差万别 ,其物质基础在于基因组DNA的差异。人们对于这些差异的认识首先开始于其表达产物性状上的差异 ,如HLA是迄今发现的最复杂的抗原分子 ,仅HLA DRB1位点就存在 10 6个等位基因。此外 ,DNA序列上非编码区及没有重要调节功能的区域也存在着差异。这主要是由于该区域发生了中立突变 ,而构成DNA的多态性[1 ] 。而对于DNA多态性研究的发展可把它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Wyman和White首先报道人类染色体 14号上限制性片段的多态性 (restrictionfra…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遗传性痉挛性截瘫(HSP)SPG3A基因组结构,探讨部分正常人群SPG3A的基因多态性。方法:应用DNA序列测定对110个年龄大于60岁的正常人进行SPG3A/Atlastin基因多态分析。结果:在外显子2和外显子3的编码序列中有两处基因多态;内含子3,内含子4和内含子6上分别发现了一处基因多态。结论:正常个体的等位基因中发现只有2个编码序列多态性且为高度保留序列,其余3个均位于内含子上。对序列变异、多态性相对频率及SPG3A基因组结构的分析将有助于遗传性痉挛性截瘫疾病和其它轴突变性神经疾病的遗传分析。  相似文献   

14.
基因芯片技术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盛敬  苏建家  李瑗 《医学综述》2002,8(6):315-317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 (HGP)即全部核苷酸测序的完成 ,人类基因组研究的重心逐渐进入功能基因组时代。通过对个体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或不同生理状态下大量基因表达的平行分析 ,研究基因在生物体内的功能 ,阐明不同基因协同作用的机制 ,进而在人类重大疾病如癌症等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和药物开发等方面的研究将发挥巨大的作用。基因芯片又称DNA微阵列 (DNAmicroarray)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项DNA分析技术 ,一般包括寡核苷酸芯片和cDNA芯片 2种 ,其基本原理是将成千上万个代表不同基因的寡核苷酸或cDNA“探针” ,密…  相似文献   

15.
温度调控高效液相色谱法 (temperature modu lated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 ,TmH PLC) ,又称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 (denaturing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 ,DHPLC ) ,最早由美国Stanford大学Oefner等[1] 报道。它通过比较异源双链与同源双链的洗脱峰形差异 ,而非逐个样品直接测序 ,可以敏感而快速地发现DNA变异 ,是一种新的高速筛选DNA序列多态性的技术 ,是探索人类基因组DNA…  相似文献   

16.
人们对酿酒酵母 (saccharomycescerevisiae)分子遗传学方面的认识最早。最先完全了解的基因组序列也是酿酒酵母基因组序列。基因组工程接下来的工作就是阐明酵母基因表达模式和其基因产物的功能。为了得到精确有效的结果 ,必须寻找一种既系统又全面的方法 ,来解释酵母细胞中基因表达的模式和产物的功能以及产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生物高技术———DNA芯片技术提供了这种可能。DNA芯片是运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光刻技术以及生物分子的自组装技术 ,在一微小芯片上组装成千上万个不同的DNA或cDN…  相似文献   

1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全身性的慢性进行性疾病,与异常的炎症反应及环境因素有关,其所带来的社会经济负担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COPD的发病与遗传因素关系密切.随着基因组学的深入研究及人类基因组全序列测定的完成,在人类基因变异的基础上可确定疾病的易感状态.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是这一领域的一个有利工具,是指在染色体基因组水平上单个核苷酸的变异引起的DNA序列多态性,而其中最少一种等位基因在群体中的频率不小于1%.  相似文献   

18.
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化学药物治疗在肿瘤的二大治疗方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肿瘤化疗药物在肿瘤患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药物效应、毒性方面均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人类基因组计划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个体的DNA99.9%是一样的,仅存在1%的差异。这些差异大部分是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cnuclcotidc polymorphism,SNP)。药理遗传学研究发现,这种基因组序列上的微小差异可显著影响不同个体对药物治疗的敏感性及毒性14.5,61。  相似文献   

19.
DNA分型技术 ,又称DNA指纹技术 ,是对人类基因组中具有多态性的重复序列进行基因分型的技术。该技术首先出现在 2 0世纪 80年代中期 ,它的出现使法医学实验室根据一个人的体液进行个体识别的能力有了划时代的进步 ,从而摆脱以前依赖于血型、血清酶型和HLA等技术而无法对个体识别做出肯定结论的尴尬境况。在过去的 16年里 ,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法医遗传学中的应用使个体识别和亲权鉴定技术得到飞速发展 ,现在分析样本所需DNA的量仅为 1985年英国遗传学家AlecJeffreys进行第一次DNA分型所需量的 1/2 5~ 1/10 0 ;…  相似文献   

20.
认识自我 ,揭开人类的奥秘 ,追求健康 ,战胜疾病 ,是人类有史以来最重要的行为之一。美国科学家于 1985年率先提出“人类基因组计划 (Humangenomeproject ,HGP)”[1 ] ,旨在阐明人类基因组 3× 10 9bp的序列 ,发现所有人类基因并阐明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破译人类全部遗传信息 ,使得人类第一次在分子水平上全面认识自我。而基因鉴定最能反映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科学、社会与经济意义。通过基因鉴定 ,弄清各种疾病中遗传因素 (即基因 )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不但有利于揭示疾病的病因、理解非遗传的环境因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