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心血管损害25例,其中72%为年轻女性,64%为心肌炎。文中分析了几种主要心血管损害的临床表现及其心电图、X线、超声心动图对SLE心脏损害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妊娠时机的选择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1年7月我院收治的33例SLE合并妊娠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妊娠时机分为孕前持续缓解期(A组)和活动期(B组),比较两组孕期并发症及母婴结局.结果 A组20例中,孕期发生严重并发症者6例(30.0%),足月终止妊娠10例,早产7例,治疗性引产2例,胎死宫内1例,无孕产妇死亡,无新生儿畸形;B组13例中,孕期发生严重并发症11例(84.6%),早产8例,治疗性引产3例,胎死宫内2例.B组孕期发生严重并发症几率增加,妊娠丢失率及早产率高,早产新生儿体重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LE患者选择病情持续稳定期计划妊娠,孕期严格监测、合理调整用药、适时终止妊娠是减少SLE患者孕期并发症以及改善母婴结局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弥漫结缔组织病(diffuse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 dCTD)患者的心血管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和预后,以提高临床医生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总结和分析1994年到2007年间所有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住院、并发心血管病的181例dCTD患者的心血管病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同时,对比分析dCTD患者各亚组的临床资料和随访情况。结果:因并发心血管病住院列前两位的dCTD为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和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共占67.9%(123/181),dCTD患者最常见的心血管并发症为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和冠心病。并发心血管病的dCTD患者最常见的超声心动图异常依次为瓣膜返流、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左心房增大、肺动脉高压和心包积液(分别为57.8%、50.6%、33.7%、21.7%和19.3%)。与RA亚组相比,SLE亚组的高血压病、冠心病和高脂血症的平均发病年龄均显著偏小(P<0.001,P=0.011,P=0.012),心包积液和左心室增大的发生率显著增高(P<0.001,P=0.03),而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发生率显著降低(P<0.001)。合并心血管病的dCTD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9.8年。结论:RA和SLE是因并发心血管病住院最常见的弥漫结缔组织病,dCTD患者最常见的心血管并发症为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和冠心病。弥漫结缔组织病合并心血管病患者预后差。SLE发生心血管病较年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相关性。方法:测定90例SLE患者身高、体重、血压等一般情况及血清CRP、高密度脂蛋白(HDL),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平均动脉压(MAP)和SLE活动指数评分(SLEDAI),分析CRP与SLE病情活动性及其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CRP与SLEDAI之间无明显相关(P>0.05),而与BM(IP<0.05)和MAP(P<0.05)之间呈正相关,与HDL(P<0.05)呈负相关。结论:CRP与SLE的病情活动无相关,与SLE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心血管系统损害的临床特点,减少以心脏损害为主要表现的系统性红斑狼疮误诊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3年至2005年收治的385例SLE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SLE的心脏损害的临床特点。结果:SLE心血管系统的症状、体征、实验室异常216例(56.1%)。结论:SLE心血管系统累及发病率高,是SLE主要致死原因之一,临床上应重视。  相似文献   

6.
宋爱华  朱福 《甘肃医药》1994,13(4):185-187
本文对确诊的96例结缔组织病(CTD)中52例心血管异常者(54.0%)进行分析;以往有高血压、糖尿病或其它心脏疾患者不列入本组。据临床表现、心电图、二维超声心动图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血流显像(CDFI)检测心脏异常:其中心包积液9例(17.3%),心肌炎22例(42.3%),心肌病3例(5.7%),瓣膜病变7例(13.3%)。二尖瓣脱垂4例(7.6%),冠状动脉病变1例(1.9%),心律失常22例(42.3%),心力衰竭7例(13.3%)。对7例无瓣膜功能不全或收缩功能不全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以CDFI检测其左室舒张功能,结果IVRT延长(80±14 ms),A峰升高(66.3±6cm/s),E峰降低(65.1±8.0cm/s)及A/E>1.02±1.012者共5例,提示左室舒张功能不全,且发生于收缩功能不全之前。对3例CTD以CWD法,用简化Bernoulli公式p=4V~2+10计测肺动脉压,与右心导管检查结果肺动脉平均压各为4.7 kPa、5.8 kPa、6.7 kPa相符,分别诊为SLE、MCTD并发肺动脉高压。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N-终端脑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的水平变化,探讨其在SLE患者早期心血管损害及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诊断为SLE的32例患者,并以30例健康体检成人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的NT-pro-BNP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对NT-pro-BNP与传统的心血管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SLE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132.75±90.33)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59.97±19.59)pg/mL](t=8.31,P<0.01)。相关性分析发现NT-pro-BNP与左室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s,EF)呈负相关(r=-0.33,P<0.01),与左心房内径(left atrial diameter,LAD)呈正相关(r=0.67,P<0.01),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损伤指数(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damage index,SDI)呈正相关(r=0.64,P<0.01)。结论:NT-pro-BNP对SLE患者早期心血管损害及预后的评估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狼疮性肾炎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1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兹将肾脏被累及的情况简介如下: 215例SLE侵犯肾脏110例,患病率51.1%;男性13例、女性97例;受害年龄以15~45岁育龄组居多,为97例(占88.1%)。临床表现肾炎型81例(73.6%)、肾病型23例(21.9%)。肾炎及肾病型伴感染包括尿路感染32例;演变成尿毒症42例,患病率38.1%,死亡22例,死亡率10.2%。本组110例SLE肾炎均据王海燕氏诊断标准:“凡系SLE病人,尿蛋白持续(+)以上,有血尿、管型尿或出现肾功  相似文献   

9.
2008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1 10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对死亡的33例进行分析,增强对SLE死因的认识,提高生存率.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搜集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死亡原因.本组总死亡率为3%,死因依次为:感染,SLE疾病活动,心血管事件,脑血管事件,肝硬化.感染为SLE死亡的首因,非SLE疾病活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和探讨肝移植术后近期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其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佑安医院外一病房2004年6月-2006年1月间121例次肝移植病例术后近期(术后2周内)各种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其护理资料。结果 121肝移植病例中有30例(24.8%)患者发生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其中术后高血压11例(9.1%),心力衰竭9例(7.4%),心肌缺血性疾病(包括心绞痛和心肌梗死)7例(5.8%),心律失常12例(9.9%),其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3例(2.5%),室性心动过速3例(2.5%),严重窦性心动过缓6例(4.9%)。由心血管并发症引起的死亡为4例(3.3%)。心力衰竭的发生率主要同既往有无心脏病史有明显关系(χ2=20.56,P<0.01);与术后液体出入量亦有明显关系(χ2=17.14,P<0.01)。结论心血管系统并发症是肝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可导致死亡。加强具有心血管危险因素患者的术前评估,术后观察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护理措施,如控制液体输入量及输液速度等可以降低心血管并发症和相关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发心脏损害的临床特点,探讨SLE心脏受累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血清学检查对239例SLE患者的心脏损害进行评估,并对有无并发心脏损害SLE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39例SLE患者中有114例(47.7%)存在心脏损害,其中31例(27.2%)具有临床心脏病相关症状,心包积液44例(38.6%),心肌损害32例(28.1%),瓣膜病变14例(12.3%),心脏传导阻滞19例(16.7%),其他心脏损害13例(11.9%)。与从无心脏损害患者中随机选择的64例患者对照分析,并发心脏损害者在年龄、性别比、病程、SLE病情活动指数(SLEDAI)积分、自身抗体、补体水平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存在心包炎和心肌损害者SLEDAI积分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补体C3水平则明显降低(P〈0.05),而并发瓣膜病变的患者病程较长。结论SLE并发心脏损害常见,活动性和病情较重患者易于并发心包炎和心肌损害,而病程较长则易发生瓣膜病变。  相似文献   

12.
系统性红斑狼疮瓣膜性心脏病外科治疗的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国外有关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瓣膜性心脏病外科治疗的文献进行系统分析,探讨其外科治疗方法。方法检索1979年~2004年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94年~2004年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1966年~2004年Pubmed数据库中有关SLE心脏瓣膜病外科治疗的文献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国内数据库中未检索到相关文献,Pubmed数据库中检索到相关文献57篇,共计81例。资料显示瓣膜病变累及二尖瓣58例,累及主动脉瓣32例,同时累及到上述两个瓣膜共11例,单纯累及三尖瓣1例。大多数病例术前使用过类固醇治疗,术前心功能为3或4级。外科治疗方法包括机械瓣膜置换术(29例)、生物瓣膜置换术(19例)、瓣膜成形术(10例)、同种组织瓣膜置换术(2例)。生物瓣膜置换术后发生瓣膜穿孔2例、瓣周漏2例;瓣膜成形术后再手术5例。术后患者心功能恢复良好,30 d死亡率9.9%。结论SLE病变瓣膜主要为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多表现为单一瓣膜,类固醇治疗可能引起SLE心脏瓣膜损害。因瓣膜损害而使血液动力学显著改变时可进行手术治疗,手术较为安全,术后效果良好。手术方式主要为瓣膜置换和成形术。瓣膜成形术后易再发瓣膜炎,生物瓣膜置换术后可再发瓣膜炎致瓣膜穿孔、瓣周漏而需要再次手术。机械瓣膜置换术对于SLE瓣膜性心脏病患者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13.
系统性红斑狼疮心脏损害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心脏损害的临床特征。方法 分析 169例伴有心脏损害SLE患者临床资料 ,并与 3 96例无心脏损害SLE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有明显临床症状者只占 2 5 .4%,超声心动图检出率占 66.8%,以心包炎多见 ,心电图异常者占 80 .4%,以ST -T异常最为常见 ;SLE患者心脏外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对SLE心脏损害无特殊诊断价值。结论 SLE心脏损害临床表现不明显 ,对SLE患者常规作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检查 ,有助于提高心脏病变检出率。  相似文献   

14.
本文探讨了147例SLE病人的心脏表现特点及其与抗dsDNA抗体间的关系。结果表明,SLE有心脏损害的占59%(87╱147)。血清中抗dsDNA抗体水平(25.10)显著高于无心脏损害的SLE病人(17.20),p<0.001。前者抗dsDNA抗体结合率>20%的占55%,后者占36%,P<0.05。我们推论,SLE病人半数以上有不同程度的心脏损害,免疫因素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营养状况,分析SLE患者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本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120例SLE患者,根据全球领导人营养不良倡议(GLIM)对SLE患者进行营养评定,分为非营养不良组(n=63)和营养不良组(n=57),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人体组分数据和SLEDAI 2000评分,Logistic回归分析预测SLE患者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 ① SLE营养不良组患者的身高、体重、血红蛋白、血白蛋白、补体C3、补体C4水平均明显低于非营养不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营养不良组的SLEDAI 2000评分中位数为6.5, 明显高于非营养不良组(1.0,P<0.001)。② SLE营养不良组的全身相位角、身体总水分、蛋白质量、骨骼肌量、身体细胞量、细胞内水分等人体成分明显低于非营养不良组(P<0.05)。③ 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全身相位角(OR:0.364,95% CI:0.180~0.737,P=0.005),蛋白质量(OR:0.195,95% CI:0.042~0.892,P=0.035)是SLE患者营养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运用人体组分对SLE患者进行营养评定,可全面、准确地了解患者营养状况,为整体改善SLE患者临床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的 Th1/Th2是否存在失衡状况。方法收集 SLE 患者(SLE 组)、SLE 合并冠心病患者(合并组)及健康对照者(对照组)外周血,real-time PCR 法检测外周血 Th1/Th2细胞转录因子 T-bet/GATA-3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 Th1/Th2细胞内 IFN-γ及 IL-4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外周血清中 IFN-γ及 IL-4水平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SLE 组患者外周血 Th1细胞转录因子 T-bet 表达水平、CD4+ T 细胞内 IFN-γ分泌水平及血清 IFN-γ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合并组患者外周血 Th1细胞转录因子 T-bet 表达水平、CD4+ T 细胞内 IFN-γ分泌水平及血清 IFN-γ水平均明显高于 SLE 组患者及对照组(P<0.05);合并组患者外周血 Th2细胞转录因子 GATA-3表达水平、CD4+ T 细胞胞内 IL-4分泌水平及血清 IL-4水平均明显低于 SLE 组患者及对照组( P <0.05)。结论 SLE合并冠心病患者存在 Th1优势活化的 Th1/Th2失衡状态,这种失衡状态可能与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7.
方凯华 《中国热带医学》2006,6(6):1014-1016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心脏受累表现,并分析年龄、性别、病程及抗心磷脂抗体(ACL)与SLE心脏损害的相关性. 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1998年1月~2005年6月诊断为SLE的入院病人91例. 结果 91例SLE病人中47例(51.6%)具有心脏损害,3例病人具有心脏病相关症状(6.38%).心脏损害包括心电图(ECG)ST-T异常20例(42.6%),心包积液20例(42.6%),肺动脉高压8例(17.0%),心肌损害7例(14.9%),心律失常7例(14.9%),瓣膜病6例(12.8%).心脏损害组与无心脏损害组之间年龄、性别差异无显著性(P>0.05),病程差异有显著性(P<0.01).ACL阳性组与阴性组瓣膜损害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 结论 SLE可以累及心脏各个部分,其中以ECG ST-T缺血性改变和心包受累最为常见.SLE累及心脏时多属无症状型.SLE心脏损害与病程有关,抗心磷脂抗体与心脏瓣膜损害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心脏病变的发生情况、临床表现以及心电图等检查在心脏病变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光明新区公明人民医院自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诊治的109例SLE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一般情况、心脏病变临床表现与体征,相关检查情况进行调查,统计相关数据,得出相应结论。结果:109例SLE有心脏病变的患者共62例,主要的临床表现有:心慌55例(50.46%),气急38例(34.86%),胸闷24例(22.02%),心前区不适19例(17.43%),心前区疼痛11例(10.09%),心衰2例(1.83%),心肌梗死1例(0.92%)。所有患者中有99例患者进行过心电图检查,其中有58例存在异常,占53.21%。其中T波改变47例(43.12%),窦性心动过速41例(37.61%)最为常见;109例病例中有75例进行过心脏超声和/或胸部X线检查,其中有29例显示异常,占26.61%,所提示的异常依次为:心包积液18例(16.51%),心包粘连5例(4.59%),心脏增大15例(13.76%),二尖瓣轻度脱垂2例(1.83%)、二尖瓣轻度返流1例(0.92%)。结论:SLE患者心脏病变较常见,心脏超声/胸片可发现部分心脏异常,虽然这些常规检查特异性有限,但可作为无创伤性检查反复进行,以尽早发现可能的心脏病变。有关心脏病变与SLE之间的关系尚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死原因的认识,从而指导临床治疗工作,降低病死率。方法对我院56例病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死因为心功能衰竭16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4例,感染10例。狼疮脑病4例,心脑血管疾病6例,其它6例。死亡多发生在诊断后的第1年。结论SLE死因主要是心功能衰竭,而感染是主要的诱发因素,应该积极控制感染,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发生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3、RIBA-3及PCR检测134例SLE患者和200名正常献血者的HCV感染情况,并分析临床与免疫学其特征。结果15名SLE患者(13 %)和2名正常对照(1%)HCV抗体阳性(P<0.001)。与未合并HCV感染的SLE患者相比,合并HCV感染的SLE患者皮肤表现、dsDNA抗体阳性发生率低(P=0.01,P<0.001),肝脏损害、低补体血症、冷球蛋白血症发生率高(P<0.001,P<0.05,P=0.03)。结论SLE患者合并HCV感染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HCV抗体阳性SLE患者显示出特异的临床和免疫学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