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目的:比较前路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3年9月至2018年9月手术治疗的46例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不同的手术方法将患者分为3组,其中经皮前路椎间孔镜下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anterior percutanousendomic cervical dissection,APECD)组23例,男8例,女15例,年龄(47±3)岁,突出节段C3,41例,C4,56例,C5,616例;颈椎间盘置换术(cervical disc replacement,CDR)组10例,男4例,女6例,年龄(46±3)岁,突出节段C3,41例,C4,56例,C5,63例;经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 fusion,ACDF)组13例,男8例,女5例,年龄(53±2)岁,突出节段C3,41例,C4,53例,C5,69例。对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进行比较;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价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4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17.57±3.15)个月。APECD,CDR,ACDF组随访时间分别为(17.30±3.25),(17.80±3.16),(17.85±2.88)个月,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分别为(95.48±13.85),(58.50±7.09),(76.00±15.72)min,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分别(80.00±20.22),(82.60±7.20),(121.54±18.75)ml,CDR组和ACDF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住院时间分别为(6.95±1.50),(6.60±0.80),(6.54±0.75)d,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VAS评分APECD组从术前的6.78±0.83降到2.57±0.65;CDR组从术前的5.70±0.78降到2.00±0.45;ACDF组从术前的6.77±0.42降低到1.38±0.49;JOA评分APECD组从术前的8.91±0.97增加到13.04±1.40,改善率(65±15)%;CDR从术前的11.50±1.20增加到14.90±1.14,改善率(76±19)%;ACDF组从术前的8.54±0.93增加到14.00±0.96,改善率(74±8)%。各组改善率之间两两比较APECD组和C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APECD组和CDR组责任节段活动度均良好保留,并有所改善(P<0.05)。APECD组在中期随访(术后4和6个月)中出现2例症状复发,其中1例严格保守治疗后好转;另1例二次行ACDF手术,术后随访疗效满意。结论:3种前路手术方式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CDR改善率及保留责任节段活动度优于其他两种术式,APECD有复发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个性化手术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SM)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22例CSM患者依据压迫部位、退变范围、颈椎矢状位序列、手术史及合并症等综合因素制订个性化手术: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CDF)组32例,ACDF联合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ACCF)组48例,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微型钛板内固定术(ODLF)组42例。通过疼痛VAS评分、JOA评分及颈椎曲度指数(CCI)进行疗效分析。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0~19个月。ODLF组手术时间较短,失血量较多,与ACDF组和ACDF+ACCF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ACDF组和ACDF+ACCF组的手术时间和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VAS、JOA评分:3组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 0. 05),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CCI:ACDF组、ACDF+ACCF组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ODLF组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ODLF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ACDF组和ACDF+ACC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个性化手术治疗多节段CSM能取得较好疗效,手术方式对CSM疗效无影响。前路手术时间略长,失血量少,ODLF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分析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ACCF)和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CADR)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4-01—2012-01行ACDF、ACCF和CADR手术治疗的79例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ACDF组44例,ACCF组22例,CADR组13例。比较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6、60个月VAS评分、JOA评分、NDI指数、SF-12评分及颈椎曲度。结果 79例均获得61~88(69.8±12.7)个月随访。ACDF组与ACCF组植骨融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ACCF组JOA评分均高于ACDF组及CADR组,ACDF组与ACCF组颈椎曲度优于CA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组VAS评分、NDI指数和SF-12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0个月时,ACDF组与CADR组VAS评分、NDI指数低于ACCF组,而SF-12评分高于ACCF组;ACDF组颈椎曲度优于ACCF组与CADR组,且CADR组优于ACC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组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CF在短期内神经功能恢复优于ACDF和CADR,但在随访中期ACCF在症状缓解、生活质量改善及颈椎曲度的维持方面却差于ACDF和CADR。  相似文献   

4.
背景: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CDF)能够为有症状的颈椎病患者提供较好的治疗效果,但颈椎融合可导致相邻节段椎间盘内部应力增加,加速邻近节段椎间盘的退变。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ACDR)作为最具代表性的颈椎前路非融合技术,为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提供了另外一种外科手段。目的:比较ACDR和ACDF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1月至2012年2月,61例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接受Discover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手术(置换组,26例)或ACDF手术(融合组,35例)。分别在术前,术后1周,术后3、6、12及24个月对患者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及影像学评估,同时记录患者并发症及二次手术情况。结果:最终,52例患者(融合组29例,置换组23例)获得平均15.3个月(12-24个月)随访。两组患者术后各随访时间点的颈痛、上肢痛VAS和JOA评分,较术前均有改善(P〈0.05),但两组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置换组术后手术节段及邻近节段屈伸活动度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融合组融合成功率为90.5%。置换组中2例患者术后6个月时假体有〈3 mm的前移,l例术后发生脑脊液漏。融合组中1例患者发生邻椎病并接受二次手术治疗。结论:单节段Discover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和ACDF均可明显缓解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症状。间盘置换还能减少手术邻近节段代偿活动度的增加,有望预防相邻节段退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19):1740-1744
[目的]探讨显微镜辅助下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with fusion,ACDF)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12年10月手术治疗的60例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标准ACDF组(A组)和显微镜辅助ACDF组(B组),A组30例,其中C_(4、5)14例,C_(5、6)8例C_(6、7)8例;B组30例,其中C_(4、5)12例,C_(5、6)10例、C_(6、7)8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前VAS评分、术后VAS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以JOA评分(17分法)及其改善率评价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手术时间A组为(66.40±10.8)min;B组为(81.35±10.3)min,t检验P值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出血量A组为(74±14.7)ml;B组为(59±12.5)ml,t检验P值=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VAS评分术前为(8.05±1.3),术后为(1.80±1.0),t检验P值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VAS评分术前为(8.50±1.3),术后为(1.45±0.8),t检验P值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JOA评分术前(10.65±1.35)分,术后12个月(15.60±0.88)分,改善率:(78.8±11.2)%;B组JOA评分术前(10.20±1.40)分;术后12个月(15.95±0.76)分,改善率:(85.2±10.1)%;A组和B组改善率t检验P值=0.0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2例术后症状未见明显改善,B组所有患者术后症状明显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A组出现2例脑脊液漏,B组无脑脊液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结论]标准ACDF和显微镜辅助ACDF是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有效的方法,但显微镜辅助ACDF可有效止血,减少出血量和并发症,是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优先选择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两种颈前路术式治疗双节段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4年52例双节段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29例(ACCF组),颈前路双节段椎间盘切除减压+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23例(ACDF组)。t检验比较两组平均失血量、平均手术时间、NDI评分。方差分析法比较术后JOA评分改善率、内固定沉降率。[结果]ACCF组平均随访时间(25±2.3)个月,ACDF组为(26±1.9)个月。两组患者神经症状均较术前明显改善,JOA评分及术后2年植骨沉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中平均失血量、平均手术时间、术后2年NDI评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平均失血量:ACCF组为(176±28.2)ml,ACDF组(65.7±16.7)ml,P=0.015;平均手术时间:ACCF组为(70±11.2)min,ACDF组(99±15.6)min,P=0.023;术后2年NDI评分:ACCF组为(9.3±3.3),ACDF组(5.2±1.1),P=0.019。[结论]除非出现病椎平面后方较大致压物,双节段ACDF组不能彻底减压的情况,双节段ACDF术式较单节段ACCF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CDF)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融合术(ACCF)治疗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3例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ACDF组23例,ACCF组2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JOA评分、植骨融合率和颈椎生理曲度改善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5~46个月。手术时间ACDF组为(106±23)min,ACCF组为(142±35)min;术中出血量ACDF组为(121±76)ml,ACCF组为(208±125)ml;两组两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植骨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JOA评分ACDF组从术前(10.32±1.47)分增加到(14.55±1.65)分,改善率62.82%±12.58%;ACCF组从术前(10.21±1.53)分增加到(14.39±1.76)分,改善率59.91%±13.2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颈椎生理曲度均得到明显改善,但ACDF组优于ACC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DF和ACCF治疗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均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ACDF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创伤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前路椎间盘减压融合术(ACDF)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ACCF)对多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多节段颈椎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CDF组和ACCF组,每组31例,记录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采用颈椎活动度、颈椎曲度C值、颈椎前柱高度、JOA评分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均随访24个月。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ACDF组均少于ACCF组(P 0. 05)。术后3、6、12个月,颈椎活动度、颈椎曲度C值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颈椎前柱高度ACDF组高于ACCF组(P 0. 05)。术后12个月JOA评分ACDF组高于ACCF组(P 0. 05)。结论 ACDF和ACCF均能有效恢复脊柱形态,减轻脊髓神经压迫,最大限度恢复患者感觉、运动功能,但ACDF创伤更小、术后功能恢复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颈前路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和Zero-p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5—2019-05诊治的55例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26例采用颈前路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观察组),29例采用Zero-p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邻近节段退变数,比较2组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JOA评分、NDI指数、伤椎Cobb角、C_(2~7)活动度、C_(2~7)颈椎曲度、手术节段活动度、上位相邻节段活动度、下位相邻节段活动度。结果 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至少24个月的随访。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出现邻近节段退变数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2组疼痛VAS评分、JOA评分、NDI指数、伤椎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_(2~7)活动度、C_(2~7)颈椎曲度、手术节段活动度、上位相邻节段活动度、下位相邻节段活动度较对照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前路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和Zero-p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均能改善脊髓功能,增加颈椎活动度,颈前路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在维持颈椎活动度、减少术后相邻节段退变等方面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obi-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cervical artificial disc replacement,CADR)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3-12-2016-12收治的51例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51例患者分为CADR组23例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组28例。统计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和临床疗效,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两组术后均未见神经血管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4)。术后1周,两组的上肢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其中CADR组颈部VAS评分及NDI指数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而ACDF组降低不明显(P0.05)。另外,CADR组患者术后1周的颈部VAS评分、NDI指数均明显低于ACDF组(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的SF-36评分、颈部VAS评分及NDI指数均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 Mobi-C CADR术后早期即可明显见效,可促进患者恢复正常的活动,明显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Cloward术式治疗脊髓型颈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报告Cloward颈椎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间盘突出症疗效 ,分析术前各种因素对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 用核磁共振 (MRI)测量术前椎管矢状径、受累节段脊髓矢状径与横径比值、最小横断面积。结合手术前后神经功能评分 ,分析术前因素对手术疗效的影响。结果 单节段受累术后神经功能恢复优于多节段 (P <0 0 1)。年龄、椎管矢径、脊髓矢状径与横径比值 ,对术后疗效无明显影响 (P >0 0 5 ) ,临床病程、综合征类型、受累节段横断面积 ,对术后疗效有显著性影响 (P <0 0 1)。结论 Cloward颈椎前路手术对单节段受累脊髓型颈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疗效好 ,减压较彻底 ,术后并发症轻。临床病程长、受累节段多、脊髓明显变形的脊髓型颈椎间盘突出症 ,手术疗效较差 ;脊髓型颈椎间盘突出症应尽早手术。建议对二个个节段以上受累的脊髓颈椎间盘突出症 ,行次全椎体切除术 ,或后路颈椎管成形  相似文献   

12.
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前后路手术疗效比较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 比较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前后路手术疗效。 方法 回顾性总结 1999年以来治疗的 5 6例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病例 ,其中前路手术组 37例 ,采用摘除病变椎间盘、选择性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及前路钢板固定 ;后路手术组 19例 ,采用全椎板减压、侧块钢板固定。 结果 前路手术者术后随访 6个月~ 4年 5个月 ,平均 2年 10个月 ;后路手术者随访 1年 5个月~ 5年 1个月 ,平均 3年 8个月。两组 JOA评分及硬脊膜囊矢状径比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 5 ) ,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 1) ,前路手术组高于后路手术组 ;术后改善率前路手术组高于后路手术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 1) ;并发症例数前路手术组略多于后路手术组。 结论 前路手术组疗效明显优于后路手术组。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固定术是治疗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探讨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器+钛板内固定治疗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采用前路手术对我科2008-03-2011-03收治的30例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均获得平均15个月的随访,根据术后摄片及JOA评分判断疗效。结果在随访过程中,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临床并发症,术后摄片显示均获得骨性融合,依据JOA评分标准:优(改善率大于75%)20例,良(改善率50~75%)8例,好转(改善率25~50%)2例。结论该方法治疗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可达到充分减压、重建颈椎生理曲度、恢复椎间隙高度、椎体间高融合率、颈椎牢固固定的作用。而且该术式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并发症少,是治疗急性颈椎间盘突出一种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4.
刘刚  田野  沈晓龙  曹鹏  袁文 《脊柱外科杂志》2020,18(4):243-247,252
目的比较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中采用零切迹椎间融合器(Zero-P)与钉板系统(PCC)治疗单节段颈椎椎间盘突出症对术后颈椎曲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8年3月在本院接受ACDF治疗的136例单节段颈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资料,其中71例术中采用Zero-P(Zero-P组),65例采用PCC(PCC组)。记录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及术后1、6、12和24个月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C_(2~7)颈椎曲度、手术节段Cobb角及邻近椎体高度,术后植骨融合及内固定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Zero-P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PC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术后JOA评分、VAS评分、C_(2~7)颈椎曲度、手术节段Cobb角及邻近椎体高度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24个月,Zero-P组C_(2~7)颈椎曲度、手术节段Cobb角和邻近椎体高度较术后1个月降低,与PCC组相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ACDF术中采用PCC可获得与Zero-P相同的临床效果,虽然PCC在控制手术时间方面不如Zero-P组,但可更好地维持颈椎曲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系统评价颈椎间盘置换术(TDR)与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术(ACDF)治疗相邻两个节段颈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疗效。方法: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等数据库,筛选应用两种手术方式治疗相邻两个节段颈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各研究中观察组术式为TDR(TDR组),对照组术式为ACDF(ACDF组);两组病例数均不少于10例;随访时间均不少于2年;术后疗效评价指标至少包括以下指标中的一项:颈痛及上肢痛VAS评分(VAS),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DI),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SF-36),术后不良事件(AE)等指标。采用Doowns-Black评分及NOS评分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结果:共纳入5篇英文文献,2篇为随机对照研究(RCT),3篇为前瞻性队列研究,研究质量Doowns-Black评分均在18分及以上,NOS评价前瞻性队列研究质量均为6星。共纳入593例患者,其中TDR组314例,ACDF组279例。经Meta分析合并效应指标,末次随访时颈痛VAS评分标准化均数差(SMD)及不良事件发生相对危险度(RR)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TDR组上肢痛VAS评分、NDI评分、邻近上节段和下节段屈伸ROM、邻近节段退变低于ACDF组(P0.05),SF36-PCS躯体健康评分及手术节段屈伸ROM SMD高于ACDF组(P0.05)。结论 :相邻两个节段颈椎间盘退变性疾病行TDR的疗效较ACDF具有优势,安全性较高,但需要更多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以及更长时间的随访结果来验证。  相似文献   

16.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23):2129-2133
[目的]比较颈椎前路两种内固定方式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1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颈椎零切迹椎间融合内固定患者68例,采用颈椎前路钛板联合Cage融合器患者48例,观察分析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前后JOA评分、植骨融合率、椎体间高度及吞咽困难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两组均未见切口感染、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Zero-P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第2 d,术后3、6个月的JO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内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末次随访改善率和3个月的植骨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Zero-P组术后第2 d、术后1周,术后3、6个月吞咽困难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Zero-P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可取得与传统颈前路钢板联合Cage融合器相近的治疗效果,且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供较好的早期稳定性,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颈前路减压cage与zero-p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3—2018-03诊治的120例单节段颈椎病,60例采用颈前路减压zero-p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zero-p组),60例采用颈前路减压cage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cage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现吞咽困难数,比较2组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上肢疼痛VAS评分、JOA评分、C_(2~7)颈椎曲度、病椎Cobb角、邻近椎体高度,比较2组末次随访时Eck植骨融合等级。结果 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至少2年的随访。zero-p组手术时间较cage组短,术后出现吞咽困难数较cage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2组颈部及上肢疼痛VAS评分、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2组C_(2~7)颈椎曲度、病椎Cobb角、邻近椎体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zero-p组C_(2~7)颈椎曲度、病椎Cobb角、邻近椎体高度较cage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2组Eck植骨融合等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前路减压cage与zero-p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疗效相当,而颈前路减压zero-p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时间较短,术后吞咽困难的发生率较低,但维持椎间高度与颈椎曲度的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切口前路减压治疗单间隙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回顾性研究了我院因颈椎间盘突出症行颈椎小切口前路减压手术治疗的64例患者。对其手术前后的JOA评分(均数)进行分析。结果:手术患者的JOA评分(均数)均较术前有明显提高。经随机分组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α水准为0.05)P〈0.05。有显著差异。术后随访患者的JOA评分(均数)呈逐渐上升之势,但各组间评分P〉0.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小切口颈椎前路减压是治疗脊随型颈椎病的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损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值得推广。但术前需仔细研究影像学资料,结合患者的临床体检特点,选择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CDF)与颈后路椎板切除单开门减压术(CLF)治疗艾滋病患者多节段(≥3个间隙)脊髓型颈椎病(CSM)的效果。方法收集2015-01—2019-01间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38例CSM的艾滋病患者,将接受ACDF术的20例作为ACDF组,将实施CLF术的18例作为CLF组。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JOA的评分和手术节段融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2组NRS、SAS、SDS、JOA评分均显著优于术前,ACDF组的NRS、SAS、SDS评分优于CL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CSM的艾滋病患者行ACDF和CDF治疗,均有理想的疗效;ACDF减压彻底,CLF操作相对简单。可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手术指征予以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颈前路减压两种术式(椎间盘切除植骨内固定术和椎体次全切植骨内固定术)治疗2或3节段颈椎病的优缺点,以确定哪种术式更适用于治疗2或3节段颈椎病.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6年7月~2011年7月行颈前路减压手术治疗2或3节段颈椎病70例,其中行颈椎间盘切除植骨内固定术(ACDF)者38例,椎体次全切植骨内固定术(ACCF)者32例.结果 ACDF组和ACCF组平均随访(15±5.2)、(13±6.2)个月,平均节段失血量ACDF组少于ACCF组(分别80±18.5 ml和193±67.2 ml,P =0.001);平均节段手术时间ACDF组少于ACCF组(分别61.7±16.9 min和83.4±28.2 min,P =0.026);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分别15.8%和12.5%)和随访期间不良情况发生率(分别5.3%和9.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颈前路手术治疗2或3节段颈椎病,如椎体中部后方无致压物,建议选择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