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小板平均体积联合APACHEⅡ评分对肺栓塞病情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0年7月至2017年11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为肺栓塞并住院的患者共171例,其中高危组(50例)、中危组(59例)和低危组(62例),根据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147例)与死亡组(24例)。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MPV值,计算患者APACHEⅡ评分的得分。比较不同组间血MPV值和APACHEⅡ评分之间的差异,评价MPV水平和APACHEⅡ评分用于肺栓塞患者病情严程度及预后的临床价值。结果随着肺栓塞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APACHEⅡ评分指标水平逐渐升高(P<0.05);对于患者预后而言,死亡组患者有着更高的APACHEⅡ得分(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当APACHEⅡ评分=22分为最佳临界值,其曲线下面积为0.8715(95%CI 0.814~0.928),预测患者不良预后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0%和67.0%。相关性分析显示,血MPV值与APACHEⅡ评分并无相关性。血MPV值与肺栓塞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无统计学关系(P=0.6547 vs P=0.3279)。结论APACHEⅡ评分可以用于肺栓塞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而血MPV值与肺栓塞患者的病情无明确相关性,两者联合并不能提高对肺栓塞病情及预后的评估效能。  相似文献   

2.
肺栓塞临床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肺栓塞的临床特点、诊断程序、治疗措施和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我院1995~ 2 0 0 3年确诊的 38例肺栓塞病例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肺栓塞患者以 4 0~ 6 0岁年龄段所占比例最高。肺栓塞易患因素居前 2位的分别为心血管疾病和静脉血管病。肺栓塞的常见症状有呼吸困难、咳嗽、心悸、胸痛、咯血、晕厥等。实验室检查 ,D -二聚体阳性者占 77.8% ,肺核素扫描显示肺段灌注缺损的敏感性为 10 0 %。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 ,死亡率为 2 3.1% ,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 ,死亡率为 38.5 %。发现收缩压 <90mmHg、PaO2 <6 5mmHg、PaCO2 <2 5mmHg、P(A-a)O2 较高及受累肺段数较多等是肺栓塞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论 :肺栓塞的临床表现多样 ,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的中老年患者 ,当出现呼吸系统症状时要警惕肺栓塞的可能 ,应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制定相关的检查和治疗方案。对于存在预后不良影响因素的肺栓塞患者 ,要高度警惕 ,加强监测 ,积极治疗 ,争取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两种评分系统在急性肺栓塞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方法:对2012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进行接治的100例疑似急性肺栓塞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的诊断结果分为急性肺栓塞组和非急性肺栓塞组,根据PESI评分与WELLS评分患者的入院情况以及预后进行记录分析,对两组评分系统对急性肺栓塞的诊断与预后评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肺栓组患者的WELLS评分明显高于非肺栓组(P<0.05),急性肺栓塞组与非肺栓塞组的WELLS等级存在明显差异(P<0.05),不同WELLS等级的急性肺栓塞患者的存活时间并无明显差异(P>0.05),患者的生存时间随着PESI等级的增高而明显缩短(P<0.05)。 结论:WELLS评分对急性肺栓塞的诊断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对患者的预后并无指导意义,PESI评分对患者的预后有良好的指导作用,患者的生存时间随着PESI等级的增高而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超声心动图对急性肺栓塞(APE)患者肺动脉压力进行估测,探讨肺动脉高压在急性肺栓塞患者危险分层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0-2014年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急性肺栓塞的患者7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肺动脉高压组(30 mm Hg)及肺动脉高压正常组(≤30mm Hg),其中肺动脉高压组40例,肺动脉压力正常组37例,对两组间危险因素、危险分层、临床表现、血生化指标、预后进行比较;结果肺动脉高压组与肺动脉压力正常组相比,年龄偏大,危险因素中基础疾病相对较多,P0.05;肺动脉高压与危险分层之间密切相关,P0.01;肺动脉高压的程度与肺栓塞面积相关,P0.05;肺动脉高压组比肺动脉压力正常组NT-pro BNP及D-二聚体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Pa O2和Pa CO2低于肺动脉压正常组,P0.05;心电图改变中肺动脉高压组出现T波倒置及右束支传导阻滞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肺动脉压正常组,P0.05;肺动脉高压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以及临床症状中出现咯血、晕厥的概率明显高于肺动脉压正常组,P0.05;结论肺动脉高压在急性肺栓塞中与年龄、基础疾病、肺栓塞面积有关系,它在急性肺栓塞严重程度、危险分层及预后评估中有一定的价值,可以作为一项有意义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肺动脉栓塞指数(PAOI)和PESI评分对急性肺栓塞预后评价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01月至2017年12月就诊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确诊为急性肺栓塞患者的资料,其中符合纳入标准的共有48例患者,应用χ~2检验比较PAOI、PESI评分系统不同分值患者间死亡率的差异;患者30天预后作为临床观察终点,以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来分析两种评分系统对急性肺栓塞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 48例急性肺栓塞患者中死亡12例,非死亡36例。通过统计分析发现:两种评分系统中死亡组评分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且随着评分数值升高,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ROC曲线显示,PAOI和PESI评分对疾病预测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7)。结论 PAOI、PESI均可用于肺栓塞预后评价,且两种评分无明显优劣。  相似文献   

6.
对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如何更准确地识别出猝死高危人群并进行相应预防,对改善患者预后,合理使用医疗资源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指南推荐依据左室射血分数进行猝死风险评估并指导心脏转复除颤器使用;但从临床试验结果看,这些患者心脏复律除颤器植入后恰当放电治疗率很低,提示基于左室射血分数进行猝死风险评估存在一定局限性。故对近年来包括心肌纤维化、遗传、心电学等指标在猝死评估中的进展进行了综述。由于猝死发生通常是遗传及环境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将左室射血分数与其他组织学、遗传学、心电学指标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评估,可能有利于提高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猝死评估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急性肺栓塞患者血浆心肌酶的变化及其对预后的评估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由于急性肺栓塞右室功能不全患者病死率较高,因而超声心动图检查被作为肺栓塞危险分层和预后评估的手段。由于许多医院不具备床旁超声心动图的检测条件,寻找一个能简单评估肺栓塞危险分层和预后的指标十分必要。本研究观察了急性肺栓塞患者血浆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CK-MB)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分析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与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转归,探讨NLR对肺栓塞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将135例肺栓塞患者分为发生临床不良事件组(A组)及未发生临床不良事件组(B组),对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血气分析、血细胞分析、肾功、血脂、心肌酶、心肌损伤标记物、心脏超声等部分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WBC、N、NLR、cTNT-hs、Pro-BNP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o-BNP、c TNT-hs、CK-MB的ROC曲线下面积位于0.50-0.70之间,有较低准确性,WBC、N、NLR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0.81、0.87,有一定准确性,NLR最优,最佳临界值为4.87。结论 NLR对肺栓塞患者的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价值,可能作为评估肺栓塞患者病情进展的常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正>肺栓塞(PE)是指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阻塞肺动脉主干或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但长期以来由于对该病的防治缺乏足够重视,患者的短期死亡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仍然很高,住院费用高。因此有必要探讨影响PE患者30d预后情况的危险因素,以明确患者的短期预后情况、给予患者最佳的治疗方案,以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本文将从PE患者的  相似文献   

10.
肺血栓栓塞症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肺栓塞的易患因素、临床特点、诊断方法、治疗和预后,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呼吸困难是最主要的首发症状,胸部增强CT是主要的确诊检查,抗凝和溶栓治疗均有效。结论提高正确诊断率、减少误诊是促进肺栓塞患者早期康复、降低死亡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探讨两种评分系统在急性肺栓塞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4例确诊为急性肺栓塞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临床资料,追踪患者结局。分析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症状,使用Ordinal回归分析Wells评分系统和PESI评分系统对急性肺栓塞患者预后判断的指导作用。结果急性肺栓塞患者的危险因素有外科手术、慢阻肺、冠心病、脑血管病、静脉血栓病史、恶性肿瘤;常见临床症状为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咯血;常见体征为心率加快、呼吸频率加快;Wells分级低度危险、中度危险和高度危险的患者分别为4例,28例,12例,各组生存时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PESI分级,1级、2级、3级、4级、5级患者分别为9例、13例、7例、6例、9例,各组患者生存时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肺栓塞患者危险因素较多,临床症状和体征无特异性;Wells评分对患者的预后判断无明显意义,PESI评分可较好判断患者病情,分级越高,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2.
《肝脏》2020,(1)
正营养不良是肝硬化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营养不良可以增加患者死亡率、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并影响肝移植术后的疗效,国内外指南及共识意见均指出营养不良及营养支持与疾病预后的关系~([1-2])。因此,正确的评估肝硬化患者的营养状况,并予以营养支持,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减少患者死亡率及住院天数,降低肝脏移植风险至关重要。目前在肝硬化患者的营养评估方面尚无统一的金标准,评估肝硬化患者营养和代谢紊乱的方法目前仅基于实践指南、已发表的文献和临床经验相结合~([3]),现就常用于肝硬化患者营养评估的指标及工具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肺栓塞的治疗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肺栓塞具有误诊率高、漏诊率高和死亡率高三大特点 ,是严重危害身体健康的常见疾病 ,近年来肺栓塞的诊断和治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以往的统计显示肺栓塞的死亡率可高达 2 0 %~ 30 %,经治疗的肺栓塞比未经治疗的肺栓塞死亡率低 5~ 6倍 ,由此可见选择正确而及时的治疗对于肺栓塞患者的生存和预后都至关重要。本文将针对肺栓塞治疗中的主要问题进行概述。一、肺栓塞的支持治疗急性大面积肺栓塞的病人多伴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并可因右室缺血及左室舒张功能障碍 ,最终可导致左室衰竭。许多大面积肺栓塞的病人在出现症状后数小时即死亡…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探讨脑脊液中乳酸联合血肌钙蛋白I (cTnI)、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80 例aSAH患者,检测并记录患者发病后第1、3、7天脑脊液乳酸浓度,收集患者血常规、肝肾功能、心肌酶、血气分析等指标。3个月后对患者进行随访,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2组患者以上指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脑脊液乳酸联合血cTnI、NT-proBNP对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80例患者中预后良好45例,预后不良35例。预后良好组第1、3天脑脊液乳酸浓度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ROC 曲线分析显示第1天脑脊液乳酸浓度对aSAH预后的评估效能优于第3天、第7天,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2、0.657、0.533。预后良好组患者血尿素氮、血糖、pH、cTnI、NT-proBNP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P均<0.05),ROC 曲线分析显示第1天脑脊液乳酸浓度联合血cTnI、NT-proBNP对预后的评估效能最高,AUC为0.94,灵敏度88.6%,特异性88.9%,优于尿素氮、血糖、pH及单项cTnI和NT-proBNP。结论:脑脊液中乳酸浓度联合血cTnI、NT-proBNP水平对aSAH预后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5.
肺动脉血栓栓塞的治疗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肺动脉血栓栓塞 (肺栓塞 )是临床医师经常遇到并需及时处理的急症之一 ,治疗是否得当 ,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正确治疗者病死率仅为 8% ,而治疗不当者病死率竟高达2 5 %~ 30 %。说明对肺栓塞 ,特别是急性患者及时予以正确处理非常重要。本文仅就近年国内外有关肺栓塞治疗的一些进展和临床医师所关注的一些实际问题作一简要介绍。1 诊断肺栓塞有效治疗的前提是正确的诊断 ,包括确诊的方法和依据。评估肺栓塞发生的时间、性质、程度、范围、病因、诱因、临床类型和血流动力学状态 ,以及有无深静脉血栓形成或血栓性静脉炎等 ,并要了解既往诊断…  相似文献   

16.
急性肺栓塞(APE)的病情严重程度影响患者的预后和死亡风险,依据病情进行风险评估可以指导临床决策。初始危险分层是根据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的,这些症状和体征可反映APE早期的高死亡风险。在血流动力学稳定的APE患者中,需要进一步进行(高级)风险评估,细化的危险分层和预后评估可以协助临床更合理和精准地管理患者。2018-04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联合发布的《肺血栓栓塞症诊治与预防指南》以及2019年欧洲呼吸学会(ERS)和欧洲心脏学会(ESC)联合发布的《急性肺栓塞诊断和管理指南》,进一步确定了危险分层在临床实践中的决策作用。该文基于上述指南和相关研究进展,对危险分层和预后评估在肺栓塞临床决策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正>肺栓塞(PE)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为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的总称,其中肺血栓栓塞症(PTE)为肺栓塞的最常见类型[1]。急性肺栓塞可发生猝死,而长期慢性肺栓塞最终可能导致慢性右心衰竭,严重影响患者的后期生活质量。因其症状与体征不典型,临床上存在一定漏诊及误诊率。因此,及早评估肺栓塞严重程度并判断其预后,对于筛选不同危险分层的患者、给予相应治疗、改善预后、降低其经济负担至关重要。本文将主要从临床评分及实验室指标两方面,对  相似文献   

18.
心室壁张力的改变可引起血中脑钠素(BNP)浓度的改变,故BNP浓度可间接反映心室壁张力的变化.肺栓塞时,血栓或异物阻塞肺动脉血流、体液因子的释放和缺氧引起肺血管收缩,可引起肺动脉压和右心室壁张力增加,导致BNP释放增加,血中BNP浓度升高.已有多项研究证实BNP水平与急性肺栓塞不良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可用于判断预后;慢性肺栓塞患者的BNP与肺血管阻力呈正相关,BNP水平变化可用于评价病情和治疗效果等.故BNP浓度可作为一个较方便的无创指标,用于指导肺栓塞的诊断评估和治疗.  相似文献   

19.
肺栓塞严重程度评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肺栓塞是临床相对多见的心血管急症.肺栓塞诊疗指南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然而,肺栓塞的发生率及病死率仍偏高,尤其是合并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及右心功能不全时.因此,新指南建议依据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和实验室指标进行危险分层指导治疗.在肺栓塞的诊疗中,评估其严重程度及预后是关键所在,有助于提高肺栓塞的诊疗效果,降低病死率.现对肺栓塞严重程度的主要评估方法做一综述,包括肺栓塞的危险分层、临床评分、超声和螺旋CT以及实验室参数等.  相似文献   

20.
脑钠素在肺栓塞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室壁张力的改变可引起血中脑钠素(BNP)浓度的改变,故BNP浓度可间接反映心室壁张力的变化.肺栓塞时,血栓或异物阻塞肺动脉血流、体液因子的释放和缺氧引起肺血管收缩,可引起肺动脉压和右心室壁张力增加,导致BNP释放增加,血中BNP浓度升高.已有多项研究证实:BNP水平与急性肺栓塞不良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可用于判断预后;慢性肺栓塞患者的BNP与肺血管阻力呈正相关,BNP水平变化可用于评价病情和治疗效果等.故BNP浓度可作为一个较方便的无创指标,用于指导肺栓塞的诊断评估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