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156例HIV/TB患者的治疗转归情况及死亡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156例HIV/TB患者,入组时已接受抗病毒治疗者继续维持抗病毒治疗并联合抗结核治疗,未接受抗病毒治疗者先抗结核治疗2周以后启动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方案:替诺福韦+拉米夫定+依非韦伦;抗结核治疗方案根据患者情况确定,其中单纯肺结核患者采用2HRZE/4HR方案,总疗程6个月;合并肺外结核者采用2HRZE/10HRE方案,总疗程12个月,记录治疗转归。进行追踪随访,根据死亡情况将患者分为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2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抗病毒治疗情况、药敏试验、CT表现、HIV病程、HIV感染途径、肺结核类型、合并肺外结核、服药情况、CD~+_4T淋巴细胞计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肺结核合并艾滋病患者抗结核治疗后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156例患者中治愈79例、完成疗程38例、治疗失败10例、死亡29例,治疗成功率75.00%、死亡率18.59%。最终死亡组29例、存活组127例。死亡组抗结核治疗开始前的CD~+_4T淋巴细胞计数150个/μL、静脉吸毒感染HIV、涂阳肺结核、有过中断服药患者的占比(79.31%,58.62%,65.52%,24.14%)明显高于存活组(48.03%,35.43%,37.01%,8.66%),接受抗病毒治疗患者的占比(34.48%)低于存活组(57.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CD~+_4T淋巴细胞计数150个/μL、静脉吸毒感染HIV、涂阳肺结核、中断服药是肺结核合并艾滋病患者抗结核治疗后死亡的危险因素,接受抗病毒治疗则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 CD~+_4T淋巴细胞计数150个/μL、静脉吸毒感染HIV、涂阳肺结核、中断服药是肺结核合并艾滋病患者抗结核治疗后死亡的危险因素,接受抗病毒治疗则是保护因素,应重视双重感染患者的抗病毒治疗,并加强服药的追踪管理,尽最大可能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以期改善双重感染患者的抗结核治疗预后,降低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联合顺铂注射液胸腔灌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2014年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予以顺铂注射液胸腔灌注治疗,治疗组患者予以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联合顺铂注射液胸腔灌注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生活质量、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自然杀伤(NK)细胞分数、T细胞亚群(CD~+_3细胞分数、CD~+_4细胞分数、CD~+_8细胞分数及CD~+_4/CD~+_8细胞比值)〕及毒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K细胞分数、CD~+_3细胞分数、CD~+_4细胞分数、CD~+_8细胞分数及CD~+_4/CD~+_8细胞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NK细胞分数、CD~+_3细胞分数、CD~+_4细胞分数及CD~+_4/CD~+_8细胞比值高于对照组,CD~+_8细胞分数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发热、恶心呕吐、乏力、白细胞和/或血小板计数减少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联合顺铂注射液胸腔灌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广西艾滋病(HIV/AIDS)合并结核病(TB)双重感染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广西某传染病医院就诊的1 086例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HIV/TB双重感染情况,运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TB/HIV双重感染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1 086例艾滋病患者中,HIV/TB双重感染527例(48.53%)。其中单纯肺结核245例(46.49%),肺结核合并肺外结核197例(37.38%),单纯肺外结核85例(16.1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患者(OR=1.472,95%CI=1.056~2.054)、50岁者(OR=1.477,95%CI=1.111~1.964)、CD4+T淋巴细胞计数低者(OR=1.347,95%CI=1.022~1.776)及血小板计数较高者(OR=2.079,95%CI=1.360~3.179)更易感染TB。结论广西HIV/AIDS患者TB的感染率较高,性别、年龄、血小板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是其感染TB的危险因素,应根据患者的不同临床特征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阴道微生物菌群、宫颈局部免疫功能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CIN患者102例为研究组。根据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及活检病理检查,CINⅠ级36例,CINⅡ级45,CINⅢ级21例。随机选取同期于本院进行阴道分泌物检查的女性100例为对照组。收集入组对象阴道分泌物和宫颈组织标本,检测阴道菌群及宫颈局部T细胞亚群,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阴道微生物菌群、宫颈局部免疫功能对CIN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IN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组HPV阳性率和细菌性阴道病患病率及CD~+_8T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乳酸杆菌阳性率、CD~+_4T水平及CD~+_4/CD~+_8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研究组患者随CIN分级增加,细菌性阴道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乳酸杆菌阳性率呈下降趋势。CINⅢ级患者细菌性阴道病患病率显著高于CINⅠ级患者(P0.01),乳酸杆菌阳性率显著低于CINⅠ级患者(P0.01);CINⅠ—Ⅲ级患者CD~+_4T水平、CD~+_4/CD~+_8值依次呈下降趋势(P0.05或P0.01)。阴道菌群、CD~+_4/CD~+_8值预测CIN发生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74(95%CI:0.605~0.739)、0.818(95%CI:0.758~0.869);二者联合预测CIN发生的曲线下面积为0.864(95%CI:0.809~0.908),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35%和78.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PV感染、细菌性阴道病及CD~+_4/CD~+_8值是CI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或P0.01)。结论阴道菌群失调(包括HPV感染),宫颈局部免疫功能低下是CI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检测上述指标对诊断CIN的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两指标联合诊断的效能更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结核分枝杆菌复合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患者Th1/Th2型炎症标志物水平。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30例结核分枝杆菌复合HIV感染患者(TB+HIV组),选择同时期同年龄段的30例肺结核患者(TB组)、HIV感染患者(HIV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四组患者外周血Th1、Th2型炎症标志物水平以及Th1/Th2细胞活性间的差异。结果 TB组、HIV组和TB+HIV组患者的IL-2、IL-12和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B+HIV组患者的IL-2、IL-12、IFN-γ和TNF-α的水平明显低于TB组(P0.05)。TB组和TB+HIV组患者的IL-4、IL-6和IL-10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B+HIV组患者的IL-4、IL-6、IL-8和IL-10的水平明显高于HIV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TB组、HIV组和TB+HIV组的INF-γ/IL-10比值较低(P0.05),其中TB+HIV组明显低于TB组和HIV组(P0.05)。TB+HIV组患者HIV病毒载量的对数值与INF-γ/IL-10比值具有较高的相关性(r=-0.844,P0.001)。结论结核分枝杆菌复合HIV感染患者存在明显的Th1/Th2型炎症标志物紊乱,IFN-γ/IL-10比值与患者HIV病毒载量高度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GDM患者30例为观察组,健康孕妇30例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孕中期感染及总感染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在孕妇外周血中,观察组CD~+_4、CD~+_4/CD~+_8、CD~+_(16)CD~+_(56)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CD+8表达水平明显明细提高,(P0.05);观察组IgE水平较对照组明显提高,IgG水平明显降低,(P0.05);在脐静脉血中,观察组CD~+_3、CD~+_4、CD~+_4/CD~+_8、CD~+_(16)CD~+_(56)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IgM、IgE、IgG水平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将增加感染发生率,扰乱体液免疫细胞及免疫功能,还将损伤新生儿出生时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新住院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的结核病(TB)筛查及确诊,对HIV/AIDS合并耐多药结核病例的临床分析,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云南省传染病专科医院感染一科2014年11月至2016年9月新入院HIV/AIDS病人结核病筛查及耐药结核病确诊病例临床资料及特征。结果所有701例HIV/AIDS病人中最终诊断结核病153人,包括确诊HIV/AIDS合并耐多药结核病人6例。确诊TB/HIV双重感染病人中,Xpert MTB/RIF阳性率为25.56%(23/90),TB/HIV诊断效力最优。住院HIV/AIDS病人中,结核病患病率21.83%(153/701),TB/HIV病人中,6例(3.92%)耐多药结核病患者均为男性,CD4+T淋巴细胞计数9~113个/μL;常见临床症状及实验室异常为消瘦、超过两周的发热、血沉增快。2例病人接受规范耐多药结核病治疗方案,临床显效。结论应加强应用以Xpert RIF/MTB为核心的新的结核病诊断技术,并进一步规范HIV/AIDS病人合并耐多药结核病的筛查、确诊和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检测在老年性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感染科及结核病科住院的老年HIV/AI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合并结核病者41例(试验组),未合并结核者56例(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T-spot.TB检测,分析其对老年性HIV/AIDS合并结核病的诊断价值。结果试验组35例(85.25%)T-spot.TB检测阳性;而对照组T-spot.TB检测阳性5例,阳性率8.9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08,P0.05)。T-spot.TB对老年HIV/AIDS患者合并结核病的灵敏度为86.9%,特异度为91.1%,阳性预测值为87.5%,阴性预测值为89.5%。结论 T-spot.TB试验可用于诊断老年HIV/AIDS患者是否合并结核病,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探索结核病(TB)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死亡病例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住院的TB合并HIV(TB-HIV)感染的死亡病例43例作为病例组,同时收集同期的非TB-HIV感染死亡病例67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人口学资料、临床特点、放射学特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病例组中肺外TB、合并真菌感染、CD4+细胞≤200个/μL等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年龄、体重、痰TB菌涂片和痰TB菌培养阳性率、耐多药率、肺内存在空洞等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阳性率均高于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阳性率(P<0.05),两组IGRA阳性率和TST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TB-HIV感染的死亡病例中肺外TB多见、合并真菌感染多见、CD4+细胞≤200个/μL多见、空洞少见、痰结核杆菌阳性率低为其主要特征,耐多药问题还不是目前TB-HIV感染病死病例的主要问题;无论TB患者是否合并HIV感染,在重症患者中,均有必要考虑应用IGRA代替TST进行TB感染的检测。  相似文献   

10.
HIV/AIDS患者结核病的预防和治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艾滋病病毒 (HIV) /艾滋病 (AIDS)患者结核菌素纯蛋白衍化物 (PPD)试验反应状况及与免疫系统受损程度的联系 ,并探讨其在HIV/AIDS患者中结核病 (TB)预防和治疗研究的意义。方法 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对 2 0 2例健康者及 5 5例经蛋白印迹试验 (WB)确证的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做PPD试验 ,CD4、CD8淋巴细胞计数及分组服药 ,对照观察胸部病变情况。结果 HIV/AIDS患者PPD试验阳性率为 10 0 % ,健康者PPD试验阳性率 2 8 2 % ,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χ2 =7 17,P <0 0 1)。 13例CD4细胞计数 <2 0 0 /mm3 的HIV/AIDS病例 ,PPD试验均无反应 (0× 0mm)。当CD4细胞计数升高时 ,其PPD试验反应增强。病例服药组经化学药物预防治疗后 ,其肺部病变异常率为 30 8% ,低于病例对照组的异常率 4 1 7%。结论 HIV/AIDS患者PPD试验阳性率非常显著地低于健康人。对HIV/AIDS患者使用化学药物预防和治疗TB是有效的 ,这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冷冻术联合局部给药对气管支气管结核患者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在呼吸内科住院部和门诊部收治的气管支气管结核患者13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方案,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冷冻术联合局部给药。在治疗前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痰菌转阴率和实验室指标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各时段痰菌阴转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TNF-α、CRP、CD~+_3T、CD~+_4T、CD~+_8T、CD~+_4T/CD~+_8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NF-α、CRP、CD~+_8T明显低于治疗前,CD~+_4T明显高于治疗前,研究组CD~+_3T和CD~+_4T/CD~+_8T明显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TNF-α、CRP、CD~+_8T明显低于对照组,CD~+_4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冷冻术联合局部给药对气管支气管结核患者具有重要的辅助治疗作用,可能有效减轻炎症程度,改善免疫功能,且治疗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合并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的结核病(tuberculosis,TB)患者中结核分枝杆菌血培养阳性率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6年8月间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和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感染科收治的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住院病例,统计其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分别以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结核分枝杆菌血培养的影响因素。结果共90例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纳入分析。男性占81.1%(266/328),平均年龄41.9±12.4(岁)。血培养阳性率17.7%(58/328);单因素分析显示发热、发热时体温、发病后体重下降程度、CD_4~+计数高低、是否贫血及低白蛋白血症对患者血液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率有显著影响(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发热时体温、发病后体重下降程度及是否低蛋白血症对血培养阳性率有明显影响(p0.05)。结论在HIV/TB合并感染者中,血液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对诊断结核病是一种有效的辅助诊断工具;发热时体温越高、体重下降越明显、白蛋白越低,HIV/TB合并感染者的分枝杆菌血培养阳性率越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对肝硬化腹水患者的治疗效果,探究此法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6月接受治疗的96例肝硬化腹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各48例。通过观察患者细胞免疫T细胞亚群(CD~+_4、CD~+_8、CD~+_4/CD~+_8)水平、肝功能指标、临床症状与体征变化、综合疗效及复发率等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CD~+_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CD~+_4、CD~+_4/CD~+_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肝功能指标TBil、ALT、AST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体重、腹围、24h尿量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综合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对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改善其肝功能及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较高,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T淋巴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和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两种方法在艾滋病高流行地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中诊断潜伏性结核感染的价值。方法以经HIV抗体确证试验确定为HIV感染的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272例彝族感染者为研究对象,询问临床症状,进行X线胸片检查,收集痰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采集5 mL外周血进行T-SPOT.TB检测,并对其中205人进行结核菌素皮肤试验。采用Pearson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McNemar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272例HIV感染人群中,活动性结核患者(HIV/TB)有45例,HIV/TB患者的T-SPOT.TB阳性率22/45,TST阳性率12/3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数200个/μL的HIV/TB患者的T-SPOT.TB阳性率4/6,而TST阳性率为0/5。227例无活动性结核的HIV感染者T-SPOT.TB阳性率高于TST阳性率,分别为24.9%(42/169)和18.3%(31/16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T-SPOT.TB和TST两方法诊断HIV感染者潜伏性结核感染的方法一致性中等,Kappa值为0.427;不同CD4细胞水平对T-SPOT.TB阳性率无影响(P 0.05);当CD4细胞计数200个/μL时,TST阳性率低于T-SPOT.TB阳性率,分别3/30和8/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艾滋病高流行地区,T-SPOT.TB应用于HIV感染人群诊断潜伏性结核感染和活动性结核较TST更具优势,其敏感性更高,且在严重免疫缺陷时仍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序贯抗结核治疗(antituberculosis therapy,ATT)中ART启动时间对结核病(tuberculosis,TB)/HIV患者CD4+T、CD8+T细胞计数及CD4/CD8比值的影响.方法 收集云南省传染病医院2014年1月—2017年12月间收治入院的TB/HIV患者病历资料.根据ART启动时间分为A组(ART基础上启动ATT)、B组(ATT 8周内启动ART)、C组(ATT 8周后启动ART).分析比较48周随访期内3组的免疫学指标差异.结果 共收集TB/HIV患者193例,分为A组90例、B组77例和C组26例.基线时B组的CD4+T细胞计数低于A组和C组(P均<0.05).3组患者在48周随访期内CD4+T细胞计数、CD4/CD8比值均呈不同程度上升趋势(P均<0.05).A组和B组的CD4+T细胞计数在序贯治疗后开始上升(P均<0.05),而C组则延迟至24周开始上升(P<0.05).24周、48周时3组的CD4+T细胞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B组的CD4+T细胞计数增幅高于A组和C组(P均<0.05).48周时,3组中仅少数患者的CD4+T细胞计数恢复至≥500 cells/μl,以B组恢复最为明显(12.99%).24周和48周时,CD4+T细胞计数≥500 cells/μl患者所占比例在3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尚未开始ART的TB/HIV患者应尽早接受ART,以恢复免疫功能,ATT 8周内启动ART,免疫重建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序贯抗结核治疗(antituberculosis therapy,ATT)中ART启动时间对结核病(tuberculosis,TB)/HIV患者CD4+T、CD8+T细胞计数及CD4/CD8比值的影响.方法 收集云南省传染病医院2014年1月—2017年12月间收治入院的TB/HIV患者病历资料.根据ART启动时间分为A组(ART基础上启动ATT)、B组(ATT 8周内启动ART)、C组(ATT 8周后启动ART).分析比较48周随访期内3组的免疫学指标差异.结果 共收集TB/HIV患者193例,分为A组90例、B组77例和C组26例.基线时B组的CD4+T细胞计数低于A组和C组(P均<0.05).3组患者在48周随访期内CD4+T细胞计数、CD4/CD8比值均呈不同程度上升趋势(P均<0.05).A组和B组的CD4+T细胞计数在序贯治疗后开始上升(P均<0.05),而C组则延迟至24周开始上升(P<0.05).24周、48周时3组的CD4+T细胞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B组的CD4+T细胞计数增幅高于A组和C组(P均<0.05).48周时,3组中仅少数患者的CD4+T细胞计数恢复至≥500 cells/μl,以B组恢复最为明显(12.99%).24周和48周时,CD4+T细胞计数≥500 cells/μl患者所占比例在3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尚未开始ART的TB/HIV患者应尽早接受ART,以恢复免疫功能,ATT 8周内启动ART,免疫重建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影响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检测结果的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共1537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以《临床诊疗指南:结核病分册》的标准将患者分为临床诊断结核病组(1159例)和临床诊断非结核病组(378例);再经病原学诊断及随访排除不能做出最终诊断的39例患者后,将患者分为结核病组(1103例;包括经分枝杆菌培养及菌种鉴定确诊的229例和最终临床诊断的874例)和非结核病组(395例;包括既往有结核病史或肺部存在陈旧性病灶者94例,无病史者301例);1103例结核病组患者中,肺结核557例,结核性胸膜炎107例,淋巴结结核16例,骨关节结核51例,脑结核7例,多组织器官结核363例,其他肺外结核2例;395例非结核病组患者中,经分枝杆菌培养及菌种鉴定确诊的非结核分枝杆菌(NTM)感染患者93例。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断结核病组和结核病组患者T-SPOT.TB检测结果的敏感度、特异度,结核病组与非结核病组患者T-SPOT.TB检测反应强度,不同结核病类型T-SPOT.TB检测阳性率,以及NTM感染患者与结核病患者的年龄差异。结果 (1)临床诊断结核病组T-SPOT.TB检测的敏感度为81.97% (950/1159)、特异度为53.44%(202/378);结核病组T-SPOT.TB检测的敏感度为83.77%(924/1103)、特异度为54.43%(215/395);结核病组中抗酸染色阳性患者T-SPOT.TB检测阳性率为90.73%(235/259);培养阳性患者T-SPOT.TB检测阳性率为92.58%(212/229)。(2)非结核病组有结核病史或肺部显示陈旧性结核病灶的患者与无病史者T-SPOT.TB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69.15%(65/94)和38.21%(115/30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27.65,P=0.000)。(3)结核病组与非结核病组T-SPOT.TB检测结果以斑点计数表示反应强度,结核病组对A、B抗原刺激出现阳性反应(斑点数≥1)的患者中,明显阳性及超强阳性(斑点数≥11)的比率分别为69.81%(652/934)和69.67%(627/900),明显高于非结核病组[分别为46.83%(96/205)和46.63%(83/178)];经曼-惠特尼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14.20、-14.63,P值均<0.01)。(4)1103例结核病组患者中,T-SPOT.TB检测阳性率以淋巴结结核(87.50%,14/16)为最高,随后依次为多组织器官结核(87.33%,317/363)、肺结核(86.54%,482/557)、结核性胸膜炎(74.77%,80/107),脑结核(57.14%,4/7)和骨关节结核(50.98%,26/51)相对较低。(5)T-SPOT.TB检测阳性的NTM感染患者的平均年龄[(53.61±18.43)岁]较T-SPOT.TB检测阳性的确诊结核病患者[(44.98±18.88)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3,P=0.009)。结论 T-SPOT.TB检测结果受结核病诊断依据、痰菌量、既往结核病史或肺部陈旧性结核病灶、NTM感染、结核病灶存在的部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T-SPOT.TB检测用于指导结核病诊断时,需综合考虑各项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尼日利亚结核病与结核病/艾滋病病毒(TB/HIV)双重感染的负担和结核病综合防治措施的落实情况,以确定尼日利亚结核病防控所面临的挑战,为尼日利亚消除结核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2010—2020年世界卫生组织的全球结核病报告数据描述尼日利亚的结核病与TB/HIV双重感染负担趋势。结果: 尼日利亚是结核病与TB/HIV双重感染高负担国家,HIV感染者结核病发病率从2010年的54/10万下降至2020年的17/10万;2020年结核病确诊患者数为13.5万例,估计发病例数为45.2万,结核病治疗覆盖率仅为30%;TB/HIV双重感染患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覆盖率从2010年的6.9%增加至2020年的26.0%;结核病成功治疗率从2010年的81%提高至2019年的88%,TB/HIV双重感染患者成功治疗率从2012年的78.9%提高至2019年的81.1%;尼日利亚结核病资金总量增加,TB/HIV项目资金变化小,从2010年的450万美元增长至2020年的540万美元。结论: 尼日利亚与2020年“终止结核病战略”的目标有很大的差距。尼日利亚要减轻并消除结核病和TB/HIV双重感染负担,必须优先考虑落实结核病综合防治措施,增加必要的结核病防治资源和经费,提高结核病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艾滋病合并结核病(HIV/TB)患者在标准化抗结核治疗中肝损伤的发生情况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361例HIV/TB患者在抗结核治疗最初2月内(强化期)肝损伤发生率、程度、预后情况进行总结,并随机抽取382例抗HIV阴性结核病患者做对照.结果 HIV/TB组肝损伤总发生率为40.2%,严重肝损伤发生率为10.8%,因肝损伤更改抗结核方案为14.4%,治疗失败率为7.8%;HIV阴性组肝损伤总发生率为21.7%、严重肝损伤率为4.5%、更改抗结核方案者为5.2%、治疗失败率为0.8%,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IDS/TB患者抗结核治疗中易发生肝损伤,严重肝损伤患者增多,需更改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干扰素α-2b雾化吸入对病毒性肺炎患儿血浆细胞因子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8月—2019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病毒性肺炎患儿150例,随机分为干扰素α2b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对照组,高剂量组给予干扰素α2b每次20万U/kg雾化吸入,低剂量组给予每次10万U/kg雾化吸入,对照组给予0.9%生理盐水2 mL雾化吸入。对比治疗前后肺功能、白细胞、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和生长停滞特异性基因产物6(GAS6)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高剂量组(82.00%)和低剂量组(74.00%)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54.00%)(P0.05),高、低剂量组总有效率无差异(P0.05)。治疗后3组VPTEF/VE、 VT/kg、WBC、CD~+_3、CD~+_4、CD~+_4/CD~+_8较治疗前升高(P0.01),呼吸频率、AA、GAS6、CD~+_8降低(P0.01),两两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P0.05)。结论雾化吸入干扰素α-2b能有效改善病毒性肺炎患儿SAA和GAS6水平,缓解炎症损伤,恢复气道功能,增强免疫功能,改善预后,与10万U/kg剂量相比,每次20万U/kg雾化吸入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