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和正常对照者的客观睡眠特征及差异。方法:对3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38例抑郁症患者和20名正常对照者进行多导睡眠监测(PSG)。并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分别对精神分裂症组和抑郁症组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结果:精神分裂症组和抑郁症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的总睡眠时间减少(F=4.808,P=0.010),睡眠潜伏期延长(F=4.481,P=0.014),睡眠效率降低(F=9.934,P=0.000),慢波睡眠减少(F=11.309,P=0.000),快速动眼睡眠潜伏期(REML)缩短(F=7.407,P=0.001),更多的觉醒次数(F=10.772,P=0.000)和觉醒时间(F=7.965,P=0.001),而精神分裂症组慢波睡眠时间减少更显著(P=0.022),抑郁症组REML缩短(P=0.006)及REM时间延长(P=0.011)更加显著;抑郁症组REML和REM时间(r=-0.415,0.347;P=0.010,0.033)与其抑郁症状严重程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结论: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患者在各睡眠指标上存在一定的特征性表现。精神分裂症患者有更显著的慢波睡眠减少,抑郁症患者在REML缩短和REM时间延长上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睡眠多导图(PSG)客观评价米氮平治疗早期抑郁症伴失眠患者睡眠结构的影响及改善睡眠的疗效.方法 入组25例抑郁症伴失眠患者,在进行基线量表评估和PSG监测后开始服药,米氮平起始剂量每天15 mg,3 d后增至每天30 mg,睡前1 h服用;7 d后再次进行量表评估和PSG监测;观察治疗后失眠、焦虑抑郁症状、PSG的变化.结果 25例抑郁症伴失眠患者在米氮平治疗7 d后分别进行量表评分,显示各量表减分值分别为Athens失眠量表(7.92±3.86,t=10.255,P=0.000)、汉密尔顿抑郁量表(9.80±4.41,t=12.132,P=0.000)、汉密尔顿焦虑量表(6.84±5.57,t=6.137,P=0.000);PSG结果显示治疗总睡眠时间(min)延长(402.46±80.75,t=-2.990,P=0.006)、睡眠觉醒时间(min)缩短(80.38±48.02,t=2.972,P=0.007)、睡眠效率明显提高(76.17%±10.65%,t=-2.750,P=0.011),深睡眠比例显著增加(19.66%±11.43%,t=3.236,P=0.004),而入睡潜伏期和睡眠中清醒次数、快速眼动睡眠潜伏期、比例及出现次数无差异.结论 单一使用米氮平治疗抑郁症伴失眠患者起效快,同时能增加总睡眠时间、缩短睡眠觉醒时间、提高睡眠效率、增加深睡眠比例等,达到有效改善失眠.  相似文献   

3.
目的 使用临床评估量表和多导睡眠检测技术研究镇静催眠药物右佐匹克隆治疗适应性失眠患者的有效性及其对睡眠结构的影响.方法 采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设计,比较适应性失眠患者使用右佐匹克隆治疗前后的睡眠结构变化及评估其药物疗效.纳入对象为上海长征医院神经内科睡眠障碍门诊中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共32例,其中女性20例,男性12例,平均年龄36.2岁.患者接受连续3d药物治疗(每次3 mg右佐匹克隆),观察指标为服药前及服药第3天睡眠相关的主观与客观检查(量表评估和多导睡眠图检查),记录并分析患者的总卧床时间、总睡眠时间、觉醒时间、入睡潜伏期、睡眠效率、非快速眼动(NREM)睡眠各期时间百分比、快速眼动(REM)睡眠时间百分比等,并使用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 ISI)和MMSE评价患者的失眠严重程度和药物对于患者日间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 右佐匹克隆能够缩短入睡潜伏期[治疗前( 52.92±11.71) min,治疗后(28.2±10.11)min;t=-4.376,P<0.01]、延长总睡眠时间[治疗前(365.22±30.13) min,治疗后(429.18±26.93)min;t=4.102,P<0.01]、减少觉醒次数[治疗前(5.00±1.92)次,治疗后(2.73±0.91)次;t=-4.592,P<0.01]、提高睡眠效率(治疗前72.69%±6.32%,治疗后82.67%±4.16%;t=3.371,P<0.01)、缩短觉醒时间[治疗前(88.51±17.48) min,治疗后(65.93±21.10) min;t=-5.863,P<0.01]、降低NREM 1期时间百分比(治疗前12.54%±2.10%,治疗后7.30%±2.90%;t=-3.155,P<0.01)、增加慢波睡眠时间百分比(治疗前8.03%±5.37%,治疗后9.31%±5.29%;t=4.228,P<0.01),而对NREM 2期睡眠时间百分比、REM睡眠时间百分比无明显影响.右佐匹克隆能够提高患者对睡眠质量的主观评价(ISI评分降低,t=-2.551,P<0.05),且服药后对患者次日清晨的认知功能无明显影响(MMSE评分未见降低).结论 右佐匹克隆能够正性调节急性失眠患者的睡眠结构,提高患者的主观睡眠质量,对日间认知功能无明显影响,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分析失眠症患者主、客观睡眠状况及睡眠质量。方法采用睡眠状况自评量表和多导睡眠图监测仪对27例失眠症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组分别进行睡眠质量评定和整夜多导睡眠图描记,次日晨完成早晨问卷。结果失眠症组睡眠问题多于对照组(P<0.01)。失眠症组总睡眠时间(TST),睡眠效率、REM睡眠时间、睡眠维持率、N3时间、N3%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睡后觉醒时间、觉醒次数、N2%、觉睡比、微觉醒总时间均高于对照组(P<0.01)。失眠症组入睡困难因子与睡眠维持率负相关(r=-0.44,P<0.05),与微觉醒总时间正相关(r=0.49,P<0.05);服药情况因子与觉醒次数、睡眠潜伏期、REM潜伏期、N2时间及N2%正相关(r=0.41~0.66,P<0.05或0.01),与REM睡眠时间及比例、N3时间及N3%负相关(r=-0.53~-0.41,P<0.05或0.01)。SRSS总分与N2%正相关(r=0.47,P<0.05),与睡眠维持率负相关(r=-0.41,P<0.05)。失眠症组的主观睡眠潜伏期大于客观睡眠潜伏期(P<0.01),主观总睡眠时间少于客观睡眠时间(P<0.01),而对照组主客观睡眠潜伏期、睡眠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失眠症患者的睡眠质量比较差,存在入睡过长、频繁觉醒、深睡眠及REM睡眠减少等睡眠问题。同时对自身睡眠状况的评价存在主、客观的不平衡,失眠症患者有过分估计自己失眠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与血浆增食欲素A的关系,以期为抑郁症睡眠障碍的干预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67例抑郁症患者行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定,根据睡眠情况分为睡眠障碍组(研究组,n=37)及非睡眠障碍组(阳性对照组,n =30),多导睡眠图检测睡眠情况,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增食欲素-A水平,并与26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对比(阴性对照组).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及非睡眠障碍组比较,抑郁症睡眠障碍组患者HAMD抑郁量表评分及血浆Orexin-A水平均明显增加(P< 0.05,P<0.01);总睡眠时间减少,睡眠潜伏期长,觉醒次数及时间增多,睡眠效率及维持率明显下降,浅睡(S1期睡眠)增加而深睡(S3、S4期睡眠)减少(P<0.05,P< 0.01);REM潜伏期缩短,REM睡眠时间增多,REM活动度、强度及密度明显增强(P<0.05,P<0.01);相关性分析表明,血浆Orexin-A水平与睡眠潜伏期、觉醒时间、觉醒次数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447、0.591、0.670,P<0.01),与S3%+S4%呈负相关(r=-0.872).结论 睡眠障碍者抑郁程度较非睡眠障碍者更高,血浆Orexin-A水平升高可能是引起抑郁症睡眠障碍的一项重要因素,其机制可能与其促进觉醒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奎硫平对酒依赖患者稽延性戒断症状的治疗效果及睡眠质量和睡眠结构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酒依赖患者急性期戒酒治疗后随机分为奎硫平治疗组(研究组)和维生素治疗组(对照组),研究组给予200~400 mg/d奎硫平治疗,对照组给予维生素治疗。采用宾西法尼亚酒精渴求量表(PACS)、视觉模拟渴求量表(VAS)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分别于入组时和治疗4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同时接受多导睡眠图(PSG)检测。结果:治疗前两组PACS、VAS和HAMD、HA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PACS、VAS和HAMD、HAMA总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PSG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觉醒次数(AN)减少[(5.93±1.53)vs(6.91±1.60),t=2.559,P=0.000],睡眠效率(SE)升高[(68.3±4.17)vs(60.8±4.20),t=7.316,P=0.000],总睡眠时间(TST)增加[(292.5±25.9)vs(271.7±23.3),t=3.451,P=0.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睡眠潜伏期(SL)、快眼动睡眠(REM)百分比及REM睡眠潜伏期(RL)等指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奎硫平可改善酒依赖患者急性戒断后的心理渴求、焦虑、抑郁等稽延性戒断症状,提高部分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睡眠脑电图改变与抑郁症患者之间的差异。方法分别对27例脑卒中抑郁患者和27例抑郁症患者进行多导睡眠图描记,并与21例对照组比较。结果脑卒中抑郁患者和抑郁症比较主要是在慢波睡眠(%)、REM时间(分)、REM睡眠(%)、REM潜伏期、REM强度和REM活动度上有差异。结论 REM睡眠参数改变对PSD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因此可将REM睡眠参数作为PSD诊断的辅助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激相关失眠易感性与失眠症患者睡眠感知的关系。方法:136例失眠症患者,依据福特应激失眠反应量表(FIRST)评分,分为高分组(FIRST 17分) 72例及低分组(FIRST≤17分) 64例,采用多导睡眠监测仪(PSG)评估患者夜间客观睡眠质量,利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中的条目评定患者监测后晨起的主观睡眠感受,利用主客观睡眠时间计算睡眠感知程度。结果:在客观睡眠方面,高分组较低分组睡眠效率下降(t=-2. 775,P=0. 010)、入睡后清醒时间增多(t=3. 367,P=0. 002);在主观睡眠方面,高分组较低分组睡眠总时间缩短(t=-4. 451,P=0. 000)、入睡潜伏期延迟(t=2. 097,P=0. 044)、睡眠效率下降(t=-4. 706,P=0. 000)、睡眠感知降低(t=-5. 071,P=0. 000)。失眠症患者的睡眠感知与FIRST分值、客观入睡后清醒时间、主观入睡潜伏期呈显著负相关(r=-0. 673,r=-0. 627,r=-0. 566; P均0. 01);与客观睡眠效率、主观总睡眠时间呈显著正相关(r=0. 598,r=0. 949; P 0. 01)。结论:与非应激失眠易感性失眠症患者相比,高易感性失眠症患者的睡眠质量及睡眠感知更差;睡眠感知程度与应激相关失眠易感性程度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细胞免疫调节功能及REM睡眠结构。方法选择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单相抑郁发作诊断标准的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和非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各30例。采用汉密尔顿焦虑(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分别评定焦虑、抑郁症状。测定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皮质醇,采用多导睡眠记录仪监测整夜睡眠。结果1难治性抑郁症共病焦虑、重度抑郁组血清皮质醇、IL-6、TNF-α高于非难治性抑郁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2IL-6浓度与HAMD总评分、认识障碍因子分、HAMA总评分、躯体性焦虑因子分呈正相关(r=0.395~0.635,P0.05或0.01),TNF-α浓度与HAMA总评分、躯体性焦虑因子分呈正相关(r=0.522、0.563,P0.01)。3难治性抑郁症组REM睡眠密度增加,持续时间、周期缩短(P0.05或0.01),与抑郁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492,P0.01)。结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异常和细胞免疫调节紊乱可能参与难治性抑郁症的发病机制。REM睡眠密度可能提示难治性抑郁症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海洛因依赖者美沙酮替代治疗早期的主客观睡眠特征. 方法:选择20例美沙酮替代治疗早期的海洛因依赖者(海洛因依赖组)和20名正常人为对照(对照组),进行全夜多导睡眠图(PSG)的监测,以评估受试者的客观睡眠状况;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鼍指数问卷(PSQI)、爱泼沃斯嗜睡评分量表(ESS)评估受试者的主观睡眠状况.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海洛因依赖组主客观睡眠时间缩短,睡眠效率降低,主观入睡潜伏期延长(P<0.01);主观睡眠时间、入睡潜伏期、睡眠效率与PSG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海洛因依赖组PSQI及ES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ESS评分与慢波睡眠的减少呈显著负相关(r=-0.614,P=0.004). 结论:海洛因依赖者美沙酮替代治疗早期睡眠质量差,主客观睡眠评估不一致,患者白天困倦感与慢波睡眠减少相关.  相似文献   

11.
研究背景 睡眠障碍是帕金森病患者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之一,其评价方法包括主观量表和客观检查。目前我国对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的研究主要以单一主观量表观察或多导睡眠图监测的客观方法为主,不能全面反映患者病情。本研究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与多导睡眠图监测相结合的方法评价帕金森病患者睡眠情况,以分析其临床特点,探讨主观量表评价方法与客观检查方法之间的差异性及一致性。方法 选择116例帕金森病患者,进行PSQI评分及多导睡眠图监测,于病情"开"期进行统一帕金森病评价量表(UPDRS)评分及HoehnYahr分级,以及抑郁症状[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项)]、认知功能[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MoCA,北京版)]和嗜睡症状[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价。结果 根据PSQI评分,选择有睡眠障碍(PSQI≥7分)和无睡眠障碍(PSQI<7分)患者各58例(50%)。与无睡眠障碍组相比,睡眠障碍组患者MoCA评分降低(23.34±3.50对24.89±3.52;t=2.377,P=0.019),UPDRSⅠ[4.00(2.00,5.00)对3.00(2.00,5.00);U=2.306,P=0.021]和Ⅱ评分[12.00(9.00,16.00)对10.00(6.00,13.00);U=1.995,P=0.046]增加,左旋多巴日等效剂量增加[(508.14±335.85)对(394.06±236.42)mg/d;t=2.115,P=0.037)];虽然UPDRSⅢ评分及HoehnYahr分级亦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导睡眠图监测显示,睡眠障碍组患者总睡眠时间减少、睡眠效率降低、睡眠潜伏期延长、非快速眼动睡眠期Ⅱ期时间减少(均P<0.05);但两组患者快速眼动睡眠潜伏期、觉醒次数、非快速眼动睡眠期Ⅰ期时间和比例、慢波睡眠比例、快速眼动睡眠期时间和比例、睡眠中周期性肢体运动指数、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发生率、氧减指数、最低血氧饱和度及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SQI评分分别与ESS(r=0.200,P=0.032)、HAMD(r=0.202,P=0.030)、UPDRSⅠ(rs=0.266,P=0.004)和Ⅱ评分(rs=0.254,P=0.007)、左旋多巴日等效剂量(r=0.213,P=0.022)及睡眠潜伏期(rs=0.211,P=0.023)等因素呈正相关;而与总睡眠时间(r=0.231,P=0.003)、睡眠效率(r=0.192,P=0.039)、MoCA评分(r=0.236,P=0.011)呈负相关。结论 当帕金森病患者出现睡眠障碍时,其认知损害加剧、思维和情绪障碍常见、左旋多巴日等效剂量增大,多项客观睡眠参数呈病理性改变,且睡眠障碍程度与这些因素均有关联性。无论是主观或客观评价方法评价帕金森病患者总体睡眠质量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但了解睡眠结构紊乱程度及筛查其他睡眠障碍性疾病仍需进行多导睡眠图监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睡眠个人信念及态度与主观睡眠和客观睡眠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入组48例就诊于深圳市康宁医院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的失眠症患者,采用睡眠个人信念与态度量表(DBAS-16)测评其睡眠信念与态度,采用阿森斯失眠量表(AIS)、Epworth嗜睡量表(ESS)及睡眠问卷(SQ)测评其睡眠质量和嗜睡状况等主观睡眠,采用多导睡眠监测仪监测客观睡眠,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DBAS-16评分与患者主观睡眠总时间呈正相关(r=0.347,P0.05),与AIS评分呈负相关(r=-0.508,P0.01),与客观睡眠总时间无线性相关(P0.05);失眠恐惧评分与N1期睡眠时间呈正相关(r=0.360,P0.05),害怕失眠后果评分与N3期睡眠时间呈正相关(r=0.366,P0.05),失眠恐惧评分与微觉醒(r=-0.354,P0.05)和微觉醒指数(r=-0.338,P0.05)呈负相关。结论错误的睡眠个人信念及态度与主观总睡眠时间减少、日间嗜睡增加、客观微觉醒增多相关,但与客观睡眠总时间无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抑郁症住院患者适应性睡眠改变的情况。方法 连续两晚测量 14例抑郁症住院患者的多导睡眠图 ,比较其两晚的睡眠参数。结果 患者的睡眠总时间、睡眠潜伏期、醒起时间、运动觉醒时间、醒觉次数、睡眠效率、睡眠结构、快动眼 (REM)睡眠潜伏期、REM强度、REM密度、REM时间、REM周期数等指标 ,第 1晚与第 2晚的差异均无显著性 (P均 >0 0 5 )。结论 抑郁症住院患者存在适应性睡眠改变的相对缺乏 ,其第 1晚的睡眠资料不应轻易地丢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对抑郁症患者的快动眼(REM)睡眠肌张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年龄和性别匹配的接受SSRIs治疗的抑郁患者(治疗组,21例)、未接受SSRIs治疗的抑郁患者(未治疗组,21例)和正常对照组(21例),根据Lapierre和Montplaisir的标准重新评估每组患者每个REM睡眠包含的张力性和位相性肌电活动.结果 (1)REM睡眠张力性:治疗组[(10.1±9.4)%]与未治疗组[(3.3±3.7)%]和正常对照组[(2.8±3.4)%]比较,REM睡眠张力性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位相性肌电活动:治疗组[(11.5±6.8)%]与未治疗组[(6.3±4.1)%]和正常对照组[(5.0±3.7)%]比较,颌肌位相性肌电活动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18.8±13.2)%]与未治疗组[(10.3±7.2)%]和正常对照组[(9.8±5.5)%]比较,胫骨前肌位相性肌电活动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REM睡眠的张力性和位相性肌电活动均与REM潜伏期呈正相关(γ=4.475,γ=0.397,γ=0.402),与REM比例呈负相关(γ=-0.353,γ=-0.511,γ=-0.463).结论 SSRIs阻碍了抑郁症患者REM睡眠肌张力消失.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状态患者的睡眠图异常改变及与抑郁症之间的差异。方法:采用多导睡眠图对62例脑卒中和30例抑郁症患者进行整夜睡眠描记,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卒中后抑郁组与对照组和非抑郁组比较多项睡眠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01);卒中后抑郁组的REM睡眠时间和密度明显低于抑郁症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卒中后抑郁状态病人除具有睡眠障碍在多导睡眠图改变外,REM睡眠时间和密度是一个较为特征性的改变。卒中后抑郁状态的发生可能与脑内5-TH递质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理应激性失眠患者的主、客观睡眠特征及其差异,为心理应激性失眠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及睡眠自评量表(SRSS)对43例心理应激性失眠患者的主观睡眠质量进行评估,同时通过多导睡眠监测(PSG)对患者的客观睡眠质量进行评定。结果:心理应激性失眠患者PSQI和SRSS分别为(14.0±3.2)分和(32.4±5.0)分,均显著高于我国常模7分和(22.1±5.5)分。与PSG睡眠参数常模比较,总睡眠时间(TST)、睡眠潜伏期(SL)、各睡眠时相、睡眠结构短觉醒次数均在正常范围内,但长觉醒次数(9.7±4.7)次较常模5次明显增多;主观SL(55.7±52.7)min,较客观SL(18.8±20.0)min显著为长(t=-4.619,P=0.001);主观TST(306.3±113.1)min,较客观TST(376.8±46.7)min显著为短(t=-3.764,P<0.001)。结论:心理应激性失眠患者存在睡眠状态感知不良,具有高估SL,低估TST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不安腿综合征(RLS)患者的主、客观睡眠质量,以及RLS严重程度量表评分与睡眠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0例RLS患者(RLS组)和30名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正常人(对照组),通过BECK抑郁量表、BECK焦虑量表、Chalder疲惫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Epworth嗜睡量表、RLS生活质量量表评估RLS患者主观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运用多导睡眠图分析患者客观睡眠质量情况。对RLS严重程度与睡眠质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RLS组抑郁量表评分、Chalder疲惫量表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均增高。RLS严重程度量表评分(IRLS)与Chalder疲惫量表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及RLS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具有显著相关性。多导睡眠图检测:RLS组总睡眠时间减少,睡眠效率下降;N1期睡眠比例、入睡后清醒时间及微觉醒指数增高;RLS组睡眠期周期性肢体运动(PLMS)指数显著增高(P0.001)。IRLS评分与PLMS指数具有相关性(r=0.371,P=0.044),而与其他客观睡眠参数无相关性。结论 RLS显著影响患者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且主观睡眠质量、生活质量及PLMS指数与IRLS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患者睡眠脑电图及P300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患者睡眠脑电图的差异及其与事件相关诱发电位P300关系.方法对31例抑郁症、20例焦虑症、20例强迫症患者进行多导睡眠脑电图和P300测定,将3组的多导睡眠脑电图结果与P300各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1)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3组睡眠进程各个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与焦虑症组和强迫症组比较,抑郁症组快速眼动(REM)睡眠的活动量小、强度低、睡眠时间少,睡眠周期数少、睡眠结构中REM睡眠比率均低,而睡眠结构的第1阶段比率高(P<0.01和<0.05);焦虑症组与强迫症组间睡眠脑电图各项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各组睡眠脑电图的各项指标与P300存在不同的相关性.结论抑郁症与焦虑症、强迫症睡眠结构比率和REM睡眠的特点不同,关注睡眠特别是REM睡眠的神经机制可能会进一步认识认知功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伴失眠的缓解期抑郁症患者客观睡眠质量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 在北京回龙观医院筛选缓解期抑郁症患者47例,采用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ISI)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前四项计算的睡眠效率对患者进行分组,最终伴失眠组22例,不伴失眠组25例。通过多导睡眠监测(PSG)评定患者客观睡眠情况,采用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评定患者认知功能。建立回归模型探究伴失眠的缓解期抑郁症患者客观睡眠质量与认知功能的关系。结果伴失眠与不伴失眠的缓解期抑郁症患者RBANS即刻记忆因子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02,P<0.05)。伴失眠组的睡眠效率(Z=-2.113,P<0.05)、N3期占比(Z=-3.175,P<0.01)和N3期持续时间(Z=-3.196,P<0.01)均小于不伴失眠组,夜间总清醒时间(Z=-2.058,P<0.05)、N1期占比(Z=-2.399,P<0.05)和N1期持续时间(Z=-2.463,P<0.05)均多于不伴失眠组。伴失眠组REM期占比增加与注意功能的改善相关(β=0.953,95%CI:0...  相似文献   

20.
卒中后抑郁单胺类递质与睡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卒中后抑郁患者单胺类递质和睡眠结构的变化,以及二者的关系.方法 对46例卒中后抑郁患者和30例正常人进行血浆单胺类递质的测定以及多导睡眠图描记,将所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浆中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5-羟吲哚乙酸、高香草酸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卒中后抑郁组与对照组相比,睡眠潜伏期及S1(%)时间延长,s3 S4(%)、REM、REM时间及潜伏期缩短,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浆NE、5-HT与REM、REM latency(%)均呈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 卒中后抑郁存在单胺类神经递质及睡眠结构的改变,且睡眠障碍与单胺类神经递质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