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比较单纯内固定与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在治疗高能量闭合性pilon骨折中的临床效果,评估两种术式在治疗高能量闭合性Pilon骨折中的优劣。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2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42例高能量闭合性Pilon骨折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A组26例,行切开复位单纯内固定手术(ORIF);B组16例,行切开复位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手术(LORIF+ EX)。分析术后两组患者感染、骨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测量术后8个月患者关节活动度并根据AOFAS评分标准评价其踝足功能。 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骨折分型、受伤至手术时间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随访8~109月个月,平均 37.6个月,两种治疗方法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关节活动度及AOFAS评分并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对于高能量闭合性pilon骨折的治疗,切开复位内固定和切开复位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临床疗效相当,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别,均可作为其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彭昊  覃巍  廉凯 《骨科》2015,6(6):310-313
目的 研究延期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对高能量Pilon骨折患者关节功能与软组织损伤的影响。方法 将2012年4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高能量Pilon骨折患者90例纳入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接受延期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观察组)和接受急诊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关节功能、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6、9和12个月时,观察组Baird踝关节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软组织肿胀消退时间、影像学完全愈合时间、完全负重下地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并发症发生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4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994,P<0.01)。结论 延期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有助于减少软组织损伤,促进骨折愈合,改善关节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分阶段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严重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03年12月至2008年2月收治23例高能量损伤pilon骨折患者,根据Rüedi-Allgower分型:Ⅱ型9例,Ⅲ型14例.所有患者急诊行腓骨切开复位内固定,内侧超踝关节支架临时外固定.7~10 d(平均8 d)后拆除外固定支架,行胫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 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3~34个月,平均2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8~30周,平均18周,按照Teeny和Wiss等踝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分:优13例,良7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6.9%.2例术后出现局部软组织并发症,包括1例皮肤坏死,1例切口浅表感染,通过换药后治愈. 结论 分阶段治疗严重pilon骨折能有效降低软组织并发症,提高关节面的复位质量.  相似文献   

4.
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   总被引:125,自引:2,他引:123  
目的:介绍应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19例高能量Pilon骨折的经验,并对本方法的治疗结果进行评估。方法:1993~1996年间有19例患者接受该方法治疗,其中男性14例,女性5例,致伤原因以高空坠落伤及车祸为主。该手术采用踝正中切口,暴露胫骨远端关节面,以螺钉或克氏针固定,“T”型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的近侧螺钉置于胫骨骨折近端,远侧螺钉置于跟骨上,术后每天放松远侧万向关节两次,活动踝关节。结果:术后有16例获得优良关节面复位(84.2%),17例肢体力线恢复良好(89.4%)。临床评分(Philips&Shwart踝关节评分)55~92分(平均为76分),随访时间12~38个月(平均29个月)。结论: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Pilon骨折有效地避免了伤口并发症及骨不连,更好地恢复关节面的解剖,且固定更为确切、牢固,有利于恢复关节间隙及关节活动恢复正常,是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Ⅲ、Ⅳ、Ⅴ型)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应用AO内侧解剖型锁定钢板固定结合注射植入硫酸钙骨粉治疗高能量胫骨pilon骨折的可行性与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9月至2008年10月共收治22例高能量损伤所致胫骨pilon骨折患者,男15例,女7例;年龄22~56岁,平均32.6岁.按AO/OTA分型:43-B3型7例,43-C2型9例,43-C3型6例;其中腓骨简单骨折3例,粉碎性骨折5例.所有患者均采用骨折切开复位AO内侧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结合注射植入硫酸钙骨粉填充骨缺损.结果 22例患者术后获6~28个月(平均12.4个月)随访.按Tometta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9例,良10例,可3例,优良率达86.4%.患者术后骨折均获愈合,未见骨与软组织感染.术后遗留创伤性关节炎4例.结论 应用AO内侧解剖型锁定钢板固定结合注射植入硫酸钙骨粉是治疗高能量胫骨pilon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可获得良好疗效,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吴泉州  张菁  兰树华 《中国骨伤》2011,24(2):146-148
目的:比较弹性髓内针与外固定支架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2002年9月至2008年8月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共67例,使用弹性髓内针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36例,男23例,女13例,年龄5~11岁,平均(7.1±1.6)岁;外固定支架治疗31例,男19例,女12例,年龄3~12岁,平均(6.5±2.3)岁。所有病例均为闭合复位,对两种不同内固定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均获随访,时间9~24个月,平均(12±3)个月。弹性随内针组治疗小儿股骨骨折在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和骨性愈合时间均短于外固定支架组(P〈0.05)。外固定支架组,继发钉道感染5例,骨折延迟愈合3例,再骨折2例,螺钉断裂1例;弹性髓内针组钉尾激惹3例。结论:弹性髓内针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有很大优势,而对高能量骨折及多发伤的病例外固定支架则不失为一种良好的选择,股骨近端和远端骨折尽量避免使用弹性髓内针固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Hybrid外固定支架治疗高能量损伤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Hybrid外固定支架治疗15例高能量损伤致胫骨远端骨折患者。结果 15例均获随访,时间12-30个月。骨折愈合时间4-22(5.7±2.1)个月。其中1例因骨不连二期改用钢板内固定加自体髂骨植骨后愈合。根据AOFAS踝关节和后足评分为52-100(88±14)分。结论 Hybrid外固定支架治疗高能量损伤的胫骨远端骨折能有效维持骨折稳定性,软组织愈合佳。  相似文献   

8.
背景:C型pilon骨折多为高能量损伤造成,治疗困难。正确地选择手术入路至关重要。目的:比较前内侧与前外侧入路内固定治疗C型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5月至2011年9月在我院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C型pilon骨折43例的病例资料。男28例,女15例;年龄18-64岁,平均35.3岁。采用前内侧入路26例,前外侧入路17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机、骨折愈合时间、Burwell-Charnley复位学放射学评价、Tornetta踝关节功能评价结果。结果:两组的手术时机、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即刻Burwell-Charnley复位解剖学评分、术后12个月Tornetta踝关节功能评分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ilon骨折前外侧及前内侧入路手术在手术时机、骨折愈合时间、骨折复位效果及踝关节功能恢复方面并无差别。C型pilon骨折应依据骨折块的大小、位置及骨折断端的走向、移位和皮肤软组织条件选择手术径路。  相似文献   

9.
超关节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讨论超关节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切开内固定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3年9月至2011年4月应用超关节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36例高能量损伤的Pilon骨折患者.男25例,女11例;年龄16~72岁,平均38岁.患者术前可以通过常规X线检查或行三维螺旋CT检查明确诊断.术后采用AOFAS评分标准对疗效进行评定.对于骨折断端是粉碎的、不平整的,可以用螺钉、克氏针或钢丝固定,无须剥离骨膜,可以使骨折断端和骨折块之间相互靠拢以增强稳定性,然后超关节外固定支架固定.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4~27个月,平均13个月.32例伤口Ⅰ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2~6个月,平均3个月.踝关节活动度和骨折愈合按AOFAS评分标准进行评定,总分88.2±3.6;优13例,良20例,可3例.12例发生针孔感染,5例出现针孔处疼痛,1例因过度负重导致固定针断裂,经处理均获得痊愈.无神经、血管损伤及骨髓炎等并发症.结论:超关节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切开内固定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固定确切、操作简单、符合生物力学固定原则,有利于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0.
杨勇  陈维毅  易兴彪 《骨科》2016,7(1):40-44
目的:探讨有限内固定联合支架外固定术治疗复杂性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复杂性胫骨Pilon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联合固定组(40例)采用有限内固定联合支架外固定治疗,单纯内固定组(40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采用Burwell?Charnley骨折复位放射学评分评价复位情况,Tornetta等Pilon骨折临床治疗结果评价标准评价治疗结果,并比较两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随访时间3~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4.2个月。术后1周时,联合固定组22例达解剖复位,12例复位可,6例复位差;单纯内固定组19例达解剖复位,16例复位可,5例复位差,两组关节面复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82,P=0.643)。术后3个月,联合固定组临床治疗优良率为92.5%,显著优于单纯内固定组的80.0%(χ2=4.114,P=0.043);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5%和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3,P=0.644)。结论有限内固定联合支架外固定是治疗复杂性Pilon骨折的有效方法,可使损伤关节面达到解剖复位,有效恢复患者的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足跟后方联合跗骨窦入路小切口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闭合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云浮市人民医院骨科一区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采用足跟后方联合跗骨窦入路小切口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治疗的20例(25足)跟骨闭合性骨折患者。男16例,女4例;年龄16~60岁,平均41.8岁;骨折按Sanders分型:Ⅱ型3例,Ⅲ型15例,Ⅳ型2例。采用牵引、挤压、撬拨及跗骨窦窗直视下对骨折进行复位,足跟后方小切口置入接骨板,闭合拧入螺钉固定。术后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及跟骨长度、宽度、高度、Böhler角、Gissane角及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的改善情况。结果单足骨折手术时间45~70 min,平均64.5 min;术中单足透视3~6次,平均4.5次。术后1例1足局部出现约0.5 cm×0.3 cm的皮肤坏死,经换药处理后愈合,其余患者均未出现伤口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7.3个月。骨折愈合,骨痂塑形好,后关节面平整,骨折愈合时间4~6个月。末次随访时跟骨长度(80.5±4.2)mm、宽度(44.8±5.2)mm、高度(44.4±3.0)mm、Böhler角25.0°±5.1°、Gissane角113.8°±8.6°较均术前[(79.4±4.5)mm、(50.5±6.3)mm、(40.0±4.5)mm、12.0°±13.8°、107.0°±13.3°]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部功能恢复按AOFAS的踝-后足评分评价:优20足,良3足,可2足,优良率为92.0%。结论足跟后方联合跗骨窦入路小切口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闭合性骨折,具有切口小、骨折复位好等优点,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Weber A型腓骨远端骨折的内固定选择及临床疗效。方法对48例Weber A型腓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克氏针张力带、Herbert螺钉、腓骨钩钢板3种内固定方法治疗。术后通过临床查体、影像学检查、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评价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0~26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及皮肤坏死。骨折均顺利愈合,未出现骨折复位丢失和内固定松动、断裂。末次随访根据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判定踝关节功能:优20例,良27例,可1例。踝关节活动度:背伸8°~19°,跖屈28°~46°。3种内固定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Weber A型腓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治疗中,根据骨折块大小和形态、骨质特点和局部皮肤软组织情况综合考虑,合理选择内固定方式,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动力型外固定架结合经皮穿针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效果。方法对15例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采用闭合复位、动力型外固定架结合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结果 15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1~24个月。末次随访X线检查显示:掌倾角8°~16°(13.2°±4.1°),尺偏角20°~29°(24.7°±5.1°)。腕关节活动度:背伸32°~50°(38.11°±16.01°),掌屈38°~59°(45.62°±12.67°),桡偏12°~17°(14.05°±4.23°),尺偏20°~28°(24.76°±6.34°)。按Dienst标准评价:优10例,良4例,可1例。1例出现针道浅表感染,经治疗后好转。结论动力型外固定架结合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复位满意,并发症少,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与钢板在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及其疗效.[方法]2007年1月~2011年1月从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中选取58例,男38例,女20例;年龄19~ 54岁,平均(42.7±8.9)岁,按Schatzker分型:Ⅳ型17例,Ⅴ型31例,Ⅵ10例,其中外支架组31例,钢板内固定组27例,术后随访6~17个月,平均14.1个月.[结果]有限内固定结合外支架固定组平均手术时间(57.4±12.1)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61.3±17.0) ml,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12.4±1.5)周,切口感染率为6%,针道感染率为9%,Lysholm评分:优21例,占67%,良8例,占25%,差2例.钢板内固定治疗组平均手术时间(105.4±23.8)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252.4±28.9)ml,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15.5±2.5)周,切口感染率为4%,Lyshol评分:优16例,占60%,良10例,占37%,差1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评分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切口感染率、Lysholm评分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两种方法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功能恢复佳,疗效满意,外固定架是目前治疗胫骨平台开放性骨折较为理想的治疗方式,尤其适用于胫骨平台骨折合并有严重的软组织损伤与缺损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闭合复位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20例跟骨骨折患者。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患者骨折均愈合,无伤口并发症。跟骨Bhler角由术前5.2°±3.7°恢复至末次随访时的20.4°±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16,P0.01);Gissane角由术前92.9°±4.8°恢复至末次随访时的122.5°±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84,P0.01)。Maryland足部评分:优10例,良8例,可2例。结论闭合复位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和跟骨结节横形骨折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顺行克氏针髓内固定结合转棒技术治疗第5掌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7年10月新疆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骨科采用闭合复位顺行克氏针髓内固定结合转棒技术治疗26例第5掌骨颈骨折患者资料。男23例,女3例;年龄12~53岁,平均25.2岁。所有患者均采用末端预弯成10°~15°的克氏针作为髓内钉从第5掌骨基底部穿入髓腔,闭合手法复位,透视确认骨折复位满意后,髓内钉穿过骨折端进入掌骨头,再利用克氏针转棒技术进一步复位固定骨折。术后石膏外固定2周,去除石膏后开始功能锻炼。术后10~16周X线片提示骨折愈合后门诊局麻下拔除克氏针。记录手术时间、患侧第5掌骨头干角、掌指关节主动活动度及末次随访时手部功能采用总主动活动度(TAM)评定。结果手术时间平均21 min(12~35 min)。23例患者骨折获解剖复位,3例未达到解剖复位,但掌骨头干角明显改善且对位良好。所有患者术后获6~29个月(平均15.8个月)随访,均达到骨折牢固愈合,无感染等发生。第5掌骨头干角从术前的61.2°±11.2°改善为术后的14.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头干角与健侧(14.6°±1.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侧掌指关节主动活动度(89.3°±4.2°)与健侧(90.7°±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依据TAM评定疗效:优22例,良3例,可1例。结论闭合复位顺行克氏针髓内固定结合转棒技术治疗第5掌骨颈骨折,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费用低、能实现二次复位、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18.
经伤椎与跨节段固定治疗无脊髓损伤的胸腰段A3型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经伤椎固定与跨节段固定治疗无脊髓损伤胸腰段A3型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无脊髓损伤的AO分型为A3型的52例胸腰段单椎体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按固定方法不同分为A、B两组.A组23例为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采用后路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的患者,其中男性18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35.3±8.3)岁;伤椎分布:T_(11)1例、T_(12)9例、L_111例、L_2 2例.B组29例为1999年1月至2004年12月采用传统后路跨节段经椎弓根固定的患者,其中男性20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37.3±6.8)岁;伤椎分布:T_(11)1例、T_(12)7例、L_120例、L_2 1例.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术后2年对患者临床疗效与影像学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84个月,平均(37.4±10.9)个月.A、B两组比较,术前、术后即刻、术后2年JOA、VAS平均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即刻Cobb角平均矫正度分别为13.7°±7.7°、8.8°±5.0°,术后2年平均矫正丢失度分别为2.9°±1.5°、5.0°±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即刻伤椎前缘高度平均矫正度分别为(29.4±6.0)%、(21.7±6.9)%,术后2年平均矫正丢失度分别为(3.1±0.8)%、(6.6±3.0)%,而术后即刻伤椎后缘高度平均矫正度分别为(8.5±3.2)%、(6.1±1.8)%.术后2年平均矫正丢失度分别为(2.0±0.8)%、(3.4±1.0)%,两组伤椎前、后缘高度术后即刻平均矫正度及术后2年平均丢失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术后即刻CT显示11例(47.8%)椎管内骨折块完全复位、12例(52.2%)复位后矢状径狭窄<1/3,复位效果优于B组(P<0.01).术后未出现神经损伤及与伤椎置钉有关的并发症.B组出现2例螺钉断裂.结论 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A3型骨折能获得更好的初期复位,术后2年矫正丢失较跨节段固定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