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ICU获得性肺炎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由于ICU的环境特殊,收治的对象特殊和经常采用特殊性的诊疗护理操作,使ICU获得性肺炎成为常见的院内感染之一,可导致患菌血症、败血症、呼吸衰竭,最终导致抢救失败。现将ICU获得性肺炎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ICU医院获得性肺炎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研究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发病危险因素,为制定护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某"三甲"医院RICU收治2天以上的192例患者的病历记录进行查阅。结果:192例患者中,发生HAP者52例(27.1%),未发生HAP者140例(72.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ICU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有:高龄、APACHEⅡ评分15、机械通气、联合使用2种以上抗生素。结论:RICU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应针对不同的影响因素及时实施全面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外科ICU获得性肺炎的易感因素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外科ICU获得性肺炎的临床资料。结果:病人机体防御功能障碍、呼吸道分泌物的潴留、菌群失调、环境和空气污染、致病菌的逆行感染、护理技术操作不严格是主要的易感因素。结论:术后入住外科ICU的病人存在多种获得性肺炎的易感因素,加强呼吸道护理、基础护理、严格SICU的感染管理、避免二重感染是减少获得性肺炎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分类管理对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发病率的影响.方法 将2005-2011年入住ICU且时间>48 h的2 077例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2组,2005-2009年未实施ICU患者分类管理的患者(1471例)为第1组,2010-2011年实施ICU患者分类管理后的患者(606例)为第2组.对2005-2011年ICU HAP发病率和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比较2组HAP发病率与多重耐药菌感染率.结果 第2组HAP发病率及多重耐药菌感染率均较第1组明显下降(均P<0.01).结论 实施ICU患者分类管理可有效地降低HAP发病率及多重耐药菌感染率.  相似文献   

6.
脑卒中患者医院内获得性肺炎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医院内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我院2003-01-01~2004-12-31 1832例脑卒中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医院内获得性肺炎感染率为5.57%,其中脑出血、脑梗死患者感染率分别为7.72%(24/311)和5.13%(78/1521)。Logistic多因素分析提示,发生医院内获得性肺炎OR的大小依次是预防应用抗生素、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昏迷、应用H2受体阻滞剂、糖尿病、住院天数、吞咽困难、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鼻饲胃管。结论住院天数、气管切开、气管插管、鼻饲胃管、糖尿病、COPD、昏迷、吞咽困难、应用H2受体阻滞剂和预防应用抗生素等10个因素为脑卒中患者医院内获得性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提示在临床工作中应予重视并加强防护,减少医院内获得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老年患者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和防止措施。方法对本院2004年1月~2009年12月381例神经内科老年患者获得性肺炎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血管病、痴呆、帕金森病在神经科老年患者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比例高,临床特点不典型。381例患者并发HAP 78例,感染率20.5%;感染组死亡37例,死亡率47.43%,非感染组死亡64例,占非感染组21.10%;痰培养分离出的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前5种主要病原菌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且对多种抗菌素存在耐药。结论神经内科老年患者获得性肺炎的临床表现不典型,感染率和死亡率高,要控制感染危险因素,监测病原菌,重视药物的选择和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对ICU人工气道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66例ICU人工气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给予对照组一般护理,观察组则实行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ICU住院时间(15.21±5.23)d、机械通气时间(9.10±2.88)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23.54±8.51)d、(14.03±5.12)d(均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3.03%,低于对照组的18.18%(P0.05)。结论在ICU患者护理中,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有助于机械通气疗效的改善和提升,将住院治疗时间缩短,降低不良事件出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医院内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HAP)是指患人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感染潜伏期,而于人院48h后发生肺实质的感染。ICU是医院内感染的高发区。近年来,随着有创性诊疗技术的广泛开展,各种新型抗生素的广泛应用,HAP的致病菌及其耐药性发生了较大变化,耐药问题日益严重,对ICU内HAP的控制面临新的挑战。现就ICU内HAP的发病概况,危险因素,病原学特点对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上海市三甲医院ICU护士人工气道湿化护理现况,为制定针对性改进对策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上海市5所三甲医院282名ICU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ICU护士对人工气道湿化临床实践及操作规范描述不一致,89.0%护士表示科室制定有人工气道湿化的操作规范;29.4%护士常规采用针筒滴注的湿化方式,50.4%护士选用生理盐水作为湿化液;知识来源中护理院校教育(3.07±1.15)及自行查阅文献(3.47±1.13)得分较低;态度得分为(4.48±0.45)分。结论 ICU人工气道湿化护理临床实践缺乏统一科学的规范,应加强ICU护士人工气道湿化护理相关的培训与教育,以提高气道湿化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问卷方法调查护理专家对医院获得性肺炎危险因素的见解,从专家经验角度探索患者感染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在文献资料及护理专家头脑风暴法基础上,课题小组制定专家问卷,对上海市30家综合医院遴选出的210名护理专家开展问卷调查,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积极度、集中程度、协调程度的统计与评价。结果本次调查共发放专家问卷210份,回收202份,有效问卷202份,有效回收率为96.2%。各条目相关性得分均数的平均值为3.80分,累积百分比的均值为86.7%,变异系数的均值为0.30。按课题小组讨论得出的危险因素确定标准,删除男性、雾化吸入、低血红蛋白症和认知障碍4项条目,将剩余的27项条目作为本次专家调查的医院获得性肺炎危险因素。结论本研究通过问卷形式从专家经验角度调查了医院获得性肺炎危险因素,与以往该领域的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形成互补,为进一步有针对性地预防医院获得性肺炎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患病率约占医院感染的15%,ICU病人约17-20%发生HAP。在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HAP的患病率为8-54%。在医院感染所致的死亡中,HAP是主要死因,约占1/3—1/2。HAP90%为细菌感染。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颈髓损伤患者围术期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16例颈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围术期合并肺炎情况,分为HAP组与非HAP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观察项目的差异性,并进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 36例(16.7%)患者发生HAP,单因素分析发现气管切开、机械通气、Frankle分级A~B、损伤节段C1~4、气管导管留置时间、抑酸药物使用时间、鼻胃管留置时间、术中输液量、手术时间、血清白蛋白<35 g/L和血清钠<135 mmol/L与围术期HAP有关;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只有血清白蛋白<35 g/L(OR 15.307;95%CI:4.502~52.403;P=0.000)、气管切开(OR 22.663;95%CI:2.674~192.102;P=0.004)、Frankle分级A~B(OR 12.200;95%CI:4.134~36.003;P=0.000)、机械通气(OR 21.818;95%CI:2.174~218.929;P=0.009)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白蛋白<35g/L、气管切开、Frankle分级A~B、机械通气是颈髓损伤患者围术期发生HAP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非人工气道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北京丰台医院2006年10月至2008年9月确诊HAP 117例非人工气道患者作为观察组,与同期未发生HAP的117例非人工气道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吸烟、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支气管扩张、心力衰竭、糖尿病、意识障碍、被动体位、误吸、制酸剂、抗菌素和外科手术12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HAP患病的可能危险因素。而无创呼吸机通气不增加HAP发生的危险。但是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确定年龄、COPD/支气管扩张和外科手术是非人工气道患者H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COPD/支气管扩张和外科手术是非人工气道患者HAP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脑出血患者医院内获得性肺炎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研究脑出血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影响因素,以便加强防控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和资料分析方法,对浙江省人民医院485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该医院脑出血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感染率为10.72%。脑出血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感染率与年龄、住院天数、辅助呼吸状况、鼻饲胃管、原发病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脑出血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感染率较高,其感染率与多种因素有关,应针对影响因素加强基础护理,改进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危险因素,以制订防控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方法收集重庆某三甲医院重症医学科(ICU)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HAP患者73例,以27例CRKP感染者为CRKP观察组,46例对碳青霉烯类敏感的肺炎克雷伯菌(CSKP)感染者为CSKP对照组,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RKP HAP的危险因素有感染前抗菌药物使用≥7d、感染前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机械通气天数≥7d、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等11项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感染前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机械通气天数≥7d、APACHEⅡ评分是CRKP HA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RKP HAP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感染前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机械通气天数≥7d、APACHEⅡ评分。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减少机械通气,做好手卫生,是降低CRKP HAP发生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FOCUS-PDCA评估模式在ICU患者人工气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1日~2019年12月1日行人工气道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住院号奇偶数不同将奇数35例为观察组和偶数35例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人工气道管理,观察组采用FOCUS-PDCA评估模式;比较两组人工气道并发症、医护人员操作落实及人工气道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人工气道并发症、医护人员操作落实及人工气道护理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FOCUS-PDCA评估模式能够提高医护人员操作规范性,提高人工气道患者的护理质量,同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人工气道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9.
朱立林 《天津护理》2010,18(1):58-60
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HAP)是目前医院获得性感染中最常见的种类,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HAP在美国的发病率为5‰~10%,而在机械通气患者发病率增加6~20倍,占所有ICU内医院获得性感染的25%,占使用抗生素治疗患者总数的50%以上,病死率高达33%~50%。HPA是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感染潜伏期,于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肺炎。在我国医院感染中占首位,约23.3%~42%,病死率较高。由于医院的特殊环境,长期住院患者HAP越来越多,老年人HAP是全球老人患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年龄的增加,院内感染致老年肺炎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明显上升,病死率达40%多,尤以ICU使用有创机械通气者为著。  相似文献   

20.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人工气道的建立与使用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由于对人工气道的护理不当等原因导致痰痂的形成,引起气道阻塞,会导致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本科2000年至2004年对560例建立人工气道患行呼吸道管理,其中20例出现痰痂形成,经积极有效处理后均得到消除。针对痰痂形成的各种原因,摸索了一系列预防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