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在孤立性肺结节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取就诊于我院的单发孤立性肺结节患者60例,均给予多层螺旋CT动态扫描,对动态扫描增强后CT值改变情况、多层螺旋CT动态扫描与病理学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恶性结节增强扫描后其CT值增高明显,显著高于良性结节,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选择增强扫描后CT值改变≥20HU诊断为恶性结节,<20HU诊断为良性结节,对CT增强扫描和病理学诊断在孤立性结节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χ2=1.40,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良恶性结节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王文生 《临床肺科杂志》2013,18(8):1483-1484
目的对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在孤立性肺结节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取就诊于我院的单发孤立性肺结节患者60例,均给予多层螺旋CT动态扫描,对动态扫描增强后CT值改变情况、多层螺旋CT动态扫描与病理学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恶性结节增强扫描后其CT值增高明显,显著高于良性结节,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选择增强扫描后CT值改变≥20HU诊断为恶性结节,<20 HU诊断为良性结节,对CT增强扫描和病理学诊断在孤立性结节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χ2=1.40,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良恶性结节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以协助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病历摘要 患者女,19岁。因反复咳嗽、咳痰1 a余,于2008年12月入院。患者于1 a前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痰量较少,色微黄。2008年12月于外院行胸部CT检查提示肿块位于左肺下叶背段,大小约60 mm×51 mm,边缘清晰,密度均匀,平均CT值41 HU;增强扫描显示肿块呈中-重度强化,与邻近肺动脉强化程度几乎一致,CT值80-160 HU。电子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示左下叶前内基段外压性狭窄(考虑为管外肿瘤)。  相似文献   

4.
<正>临床资料患者,女,44岁,因"体检CT发现后纵隔占位3月余"来我院治疗,CT示:右后纵隔近胸膜处见一大小约4. 1*2. 1cm椭圆形软组织密度影,平均CT值约(-1HU-40HU),增强后强化不明显(图1)。左肺下叶(IM35)见一直径约3mm小结节状高密度影,边界清晰,余肺野未见明显异常密度灶。所见气管、支气管开口通畅,两肺门未见增大,纵隔内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两侧胸膜腔未见异常。CT诊断:右后纵隔胸膜处占位,考虑良性病变。左肺下叶小结节,考虑增殖灶。手术见后纵隔处实性肿块,边界  相似文献   

5.
<正>患者女性,55岁,发现盆腔肿块4年,尿频尿急2个月,近3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尿急、尿频,无发烧,无腹痛腹泻。半月前经超声检查提示左侧附件区囊性包块,直径约11 cm。患者10年前因子宫多发肌瘤行子宫次全切除术。CT检查(图1~3):左侧附件区可见巨大囊性肿块影,其前壁局限增厚,并呈结节状突出,最厚处13 mm,平扫实性结节CT值为27 HU,增强扫描明显强化,CT值65 HU,囊性部  相似文献   

6.
正病例资料患者男,66岁,因"体检发现左下肺占位一周"入院,查体:气管居中,胸廓无畸形,触觉语颤两侧对称,叩诊左下肺稍浊,听诊左下肺呼吸音低,双肺未及明显干湿性啰音。辅助检查:CT平扫示左下肺处见一大小约36mm×35mm的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影,CT值40HU,边界清晰,略呈分叶,临近支气管稍受压(图1)。病灶周围尚有少许条片状密度增高影;左下肺见纤维条索状及结节状高密度影。增强后不均匀强化(图2)。纵隔居中,气管及主要支气管通畅。纵隔、肺门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影。胸腔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浸润腺癌(IAC)和微浸润腺癌(MIA)CT征象的鉴别诊断价值,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35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IAC和MIA的CT表现,对其CT表现特征进行分析,并构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 135例患者中IAC 90例和MIA 45例。IAC肺窗结节最大直径(mm)、平均CT值(HU)、实占比(%)、分叶、毛刺、胸膜牵拉征的比例均高于MI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AC和MIA的血管集束征、支气管充气征、空泡征等征象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肺窗结节最大直径(mm)、实占比(%)是鉴别IAC和MIA的独立预测因子。肺窗最大径的AUC为0.806,阈值为9.01mm,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58%。实性成分比例AUC为0.790,阈值为6%,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69%。结论 IAC和MIA肺窗结节最大直径(mm)、平均CT值(HU)、实占比(%)、分叶、毛刺、胸膜牵拉征具有重要的鉴别价值。肺窗结节最大直径(mm)、实占比(%)是预测IAC的独立预测因子。为术前诊断提...  相似文献   

8.
目的收集CT扫描发现的肺结节,分析其在CT图像上的形态特征。方法收集查体发现并行CT扫描的60例肺内有结节的患者,分析其大小、分布、结节特征及其随访结果。结果结节直径2 mm~30 mm,平均直径5.9 mm。其中55%≤5 mm;36%,6~10 mm;9%〉10 mm。结节分布较均匀。84%是固体实性结节,79%结节无分叶。81%结节在随访期间完全消失或持续无变化,19%结节在随访期间增大。结论随访里消失或持续存在但大小无变化的肺结节可以认为是良性结节,而在随访中增大的结节更可能是恶性结节。直径≤10 mm,没有分叶的结节多是良性结节,而边缘清晰的结节多是恶性结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肉瘤样癌的CT影像特点,提高对原发性肺肉瘤样癌的认识,增加术前诊断的准确率。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16年9月苏北人民医院收治的12例经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肺肉瘤样癌的临床资料、CT影像特点及治疗方法。 结果12例患者均为单发,周围型8例,中央型4例,直径为0.7~8.6(4.5±1.9)cm,5例位于左肺,7例位于右肺。CT均表现为肺内肿块(n=11)或结节(n=1),病灶呈类圆形伴有钙化(n=1),棘突征(n=5),分叶征(n=5),毛刺征(n=2),累及胸膜(n=8),伴纵隔淋巴结肿大(n=3),肺门淋巴结肿大(n=3),骨转移(n=2),左下肢及脾转移(n=1)。CT平扫均呈不均匀软组织密度肿块,CT值为14~38(21±14)HU,增强扫描肿块呈分层强化(n=11),增强后边缘CT值为47~60(57.2±14)HU,低密度区CT值为19~29(25.3±6.3)HU。本组病例中发现占位后行手术切除的4例患者中有2例好转后出院,余放弃治疗。 结论肺肉瘤样癌以周围型为主,生长迅速,CT上有相对特征性的表现,平扫可见不均匀软组织密度肿块,增强扫描肿块大多呈分层强化方式,确诊需依靠组织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anNEN)计算机断层扫描(CT)增强特征预测术前病理分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20年8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经手术和病理确诊的136例panNEN患者的CT资料。根据2019年第5版世界卫生组织消化系统肿瘤分类标准将panNEN分为G1、G2、G3级神经内分泌瘤(NET)和神经内分泌癌(NEC), 比较不同病理分级病灶实性部分CT值和相关参数的差异。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价CT值和相关参数对不同病理分级panNEN的鉴别诊断价值。统计学分析采用非参数Kruskal-Wallis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在136例panNEN患者中, 共检出142个肿瘤病灶, 其中G1、G2、G3级NET和NEC病灶数分别为58、73、7、4个。随着病理分级的升高, panNEN病灶实性部分的CT强化程度呈逐渐下降趋势。G2级NET患者动脉期和静脉期的CT值、CT值差值、相对密度指数均低于G1级NET患者[动脉期:105 HU (46~251 HU)比126 HU (57~195 HU)、62 HU(6~212 HU)比81 HU(23~1...  相似文献   

11.
临床资料患者男,47岁。体检发现右上肺结节1周。胸部CT平扫提示:右肺上叶见22mm×13mm结节,境界尚清,胸腔无积液,纵隔淋巴结无肿大(图1、2),CT重建提示:结节轮廓不规整,呈“分叶状”,临近奇静脉和右上叶支气管(图3、4),全身PET-CT提示:右肺上叶后段结节灶伴FDG代谢异常增高;生化检查提示:血清降钙素明显增高;肿瘤标志物检测: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高于正常。诊断右上肺癌。1胸部CT平扫提示右肺上叶后段结节,境界尚清图2胸腔无积液,纵隔淋巴结无肿大图3冠状位CT重建提示结节轮廓不规整,呈“分叶状”图4结节临近奇静脉和右上叶支气管2019年4月在全麻下行单孔胸腔镜手术。术中右肺上叶后段见20 mm×12 mm×21 mm结节,质韧,与奇静脉粘连,行右上肺楔形切除,快速冰冻病理提示:肺间叶性肿瘤,低度恶性可能。考虑楔形切除范围足够,未行肺叶切除手术。术后痊愈出院。随访3月无异常。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低剂量能谱CT结合自适应迭代重建技术(ASIR)在肺结节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低剂量能谱CT对56例患者肺结节进行双期扫描,所有肺结节均经病理证实。利用附带能谱分析软件,分别测量双期基物质密度图像上病灶和同层面主动脉的碘基值、水基值,并计算两期病灶相对于主动脉的标准化碘浓度值、标准化水浓度、两期标准化碘含量之差及标准化水含量之差;并计算双期能谱曲线斜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良、恶性肺结节之间两期碘基值、水基值、标准化碘水浓度及能谱曲线斜率的差异。结果入组患者肺结节中恶性结节36例,良性结节20例。恶性结节的两期碘基值、标准化碘浓度及标准化碘浓度之差均高于良性结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60,2.236,4.501,2.030,3.457,P0.05);两期水基值、标准化水浓度及标准化水浓度之差良恶性结节间无统计学差异(t=0.688,0.412,0.179,0.546,0.828,P0.05)。恶性结节双期斜率分别为2.371±0.841、2.525±0.838,良性结节双期斜率分别为1.489±0.598、1.662±0.50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38,4.196,P0.05)。结论低剂量能谱CT两期碘基值、标准化碘含量、标准化碘含量之差及能谱曲线斜率有助于良恶性肺结节的鉴别,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孤立性肺结节CT征象表现与病理结果的对照情况。方法选我院收治的78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临床资料,78例患者均行螺旋CT扫描,并记录孤立性肺结节直径以及胸膜凹陷、分叶、毛刺、棘突、空泡以及毛玻璃样变化。CT增强扫描时需绘制孤立性肺结节时间与密度曲线,并记录出现CT值峰值的具体时期以及净增值,之后切除患者孤立性肺结节,并进行病理检验,将病理结果与CT征象进行对比,观察各CT征象在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中出现的频数、CT灌注成像定量分析以及增强扫描时孤立性肺结节CT值变化。结果术后病理与CT诊断结果比对(P0.05);而恶性结节的血管集束征、毛刺、空泡等征象出现频数高于良性结节,恶性结节的CT灌注参数和良性结节对比存在较大差异,增强扫描时恶性结节CT值大于良性结节,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分析恶性与良性结节的CT灌注参数以及征象,能准确鉴别疾病性质。  相似文献   

14.
一、病人,女,47岁。2010年体检时查胸片发现左下肺软组织影,但体检单位未告知患者,2012年8月患者再次体检,胸片发现左下肺软组织影,与2年前胸片进行对照,无明显变化,进一步胸部CT示:左肺下叶后基底段软组织影,约2.1×2.2×3.0 cm大小,内部密度均匀,平均CT值约47HU,边缘光滑,界限清晰,于2012年10月15日收入我院呼吸科。入院后完善检查:血常规、血沉正常,肿瘤放免CEA、SCC、TSGF、  相似文献   

15.
<正>临床资料 患者,女,46岁,2021年11月,因右侧胸部刺痛2周余收入胸外科,既往10年前因车祸致胸部撞伤,未行外科处理,无疫区居住生活史。当地医院行胸部CT提示:中纵隔右侧约69mm×72mm×77mm类圆形软组织包块,CT值约51HU,病灶边缘可见环形钙化征象,右心房挤压向内下移位,心包少量弧形液性密度影,考虑:(1)纵隔包块,性质待定,建议进一步增强检查;(2)心包少量积液。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CT扫描对肺内硬化性血管瘤影像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20肺内硬化性血管瘤进行研究,增强前后均对病变局部薄层扫描,层厚及间隔均为2.0mm。结果 肺内硬化性血管瘤呈圆形或类圆形,边缘光整,实质密度均匀.少数病灶可有钙化。动态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均匀强化,CT值最大可达90~110HU。结论 动态增强CT扫描是对肺内硬化性血管瘤影像诊断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动态增强CT扫描对20例肺内硬化性血管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CT扫描对肺内硬化性血管瘤影像诊断的价值.方法对20例肺内硬化性血管瘤进行研究, 增强前后均对病变局部薄层扫描,层厚及间隔均为2.0 mm.结果肺内硬化性血管瘤呈圆形或类圆形,边缘光整,实质密度均匀,少数病灶可有钙化.动态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均匀强化,CT值最大可达90~110 HU.结论动态增强CT 扫描是对肺内硬化性血管瘤影像诊断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直径≤20mm肺实性结节、磨玻璃结节及混合性结节不同密度肺结节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109例直径≤20mm肺小结节于本院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病例资料,分析不同亚类肺小结节穿刺活检取材、病理结果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109例肺结节病灶直径≤20mm的患者均顺利完成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穿刺活检成功率为100%,89例患者得以病理明确诊断,阳性率为81.7%(89/109),肺实性结节、纯磨玻璃结节及混合磨玻璃结节诊断率分别为91.7%、69.6%及88.9%,纯磨玻璃结节穿刺诊断率与实性及混合磨玻璃结节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大小5~10 mm穿刺诊断率为70.6%,10~20 mm穿刺诊断率为83.7%,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术后气胸、出血发生率分别为9.1%和32.1%例,其中实性结节、纯磨玻璃结节和混合磨玻璃结节,气胸发生率分别为11.1%、8.7和7.4%,三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性结节、纯磨玻璃结节和混合磨玻璃结节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1.1%、45.7%和37.0%;实性结节、纯磨玻璃结节及混合磨玻璃结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对于≤2 mm以下肺实性结节、混合磨玻璃结节及纯磨玻璃结节有较高诊断价值,但纯磨玻璃结节穿刺诊断率低,且纯磨玻璃结节及混合磨玻璃结节出血发生率高,在临床工作中对不同密度的肺小结节行穿刺活检时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9.
党安森 《山东医药》2011,51(38):69-69
目的探讨亚急性甲状腺炎(SAT)的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SAT患者的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结果本组10例患者甲状腺体积增大,可见弥漫于两侧甲状腺的不均匀低密度影,CT值45~60HU,边缘模糊。6例行增强扫描可见低密度区不均匀强化。6例患者可见单发或多发结节状低密度影,直径0.7~2.2 cm,形态不规则,无包膜,边缘亦模糊,无占位效应。行增强扫描4例,2例大结节(直径〉1 cm)轻度强化,余2例患者强化明显。2例表现为一侧局限单发大结节,一侧弥漫低密度影。结论 SAT的特征性CT表现为甲状腺体积增大,腺体与周围软组织分界清,甲状腺内可见弥漫型不均匀低密度影,增强扫描可见不均匀强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与分析动态增强CT扫描对肺内硬化性血管瘤影像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与总结我科自2012年6月至2014年5月经病理证实的18例肺内硬化性血管瘤CT平扫及动态增强的影像学特点,并总结动态增强CT扫描对肺内硬化性血管瘤的影像诊断价值。结果 18例肺内硬化性血管瘤CT平扫影像学表现为病灶类圆形,边缘光滑整齐,实质密度均匀,可有钙化点,动态增强CT扫描可见病灶呈现均匀强化的特点,CT值最大可达(95.3~109.8)HU,病灶最大增强CT值为(82.0±5.9)HU。结论动态增强CT扫描对于肺内硬化性血管瘤的影像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是诊断肺内硬化性血管瘤的有效手段,推荐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