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膈肌超声对机械通气(MV)患者撤机结果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行MV时间 48h的重症患者41例,在符合撤机条件后使用T管进行自主呼吸试验(SBT),于SBT 30min时使用床旁超声测量患者右侧躯体的膈肌移动度(DE)和膈肌厚度,并计算膈肌增厚率(DTF),根据撤机成败与否将患者分为撤机成功组(26例)和撤机失败组(15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膈肌功能超声指标对撤机的指导价值。结果:撤机成功组患者DE及DTF高于撤机失败组(均P 0. 05)。分别选取1. 08 cm和30%作为DE和DTF的截断值,其预测撤机成功的敏感度分别为80. 77%和65. 38%,特异度分别为80. 00%和60. 00%,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 751(95%CI:0. 571~0. 932)和0. 668(95%CI:0. 484~0. 852)。结论:膈肌功能超声监测可作为重症医学科MV患者撤机能力的预测指标,对撤机具有较好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超声膈肌功能评估对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撤机的指导意义。方法 选择2019年8月至2022年8月我院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者98例,根据撤机结局分为撤机成功为观察组72例和撤机失败者为对照组26例;筛查影响撤机失败的危险因素,对膈肌移动度和膈肌增厚率对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撤机失败的预测。结果 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指数(APACHEⅡ)评分升高、腹胀、通气时间延长、膈肌移动度降低、膈肌增厚率降低是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者撤机失败的危险因素(P<0.05)。ROC分析结果膈肌移动度、膈肌增厚率单一及联合预测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撤机失败的AUC分别为0.709(95%CI:0.591~0.827)、0.716(95%CI:0.598~0.834)、0.782(95%CI:0.675~0.889)。结论 超声膈肌功能可用于分析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后的撤机结局,膈肌增厚率、膈肌移动率对患者机械通气后撤机失败率预测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体外膈肌起搏(external diaphragm pacemaker, EDP)对老年神经调节辅助通气(neurally adjusted ventilatory assist, NAVA)患者预后的改善作用。 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浙江医院收治的60例老年机械通气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NAVA组(25例)和NAVA+EDP组(35例)。NAVA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NAVA+EDP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EDP,两组患者均符合脱机程序并应用NAVA模式进行脱机。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入组时和撤机时的呼吸力学指标、膈肌活动度(diaphragm excursion, DE)、膈肌增厚分数(diaphragm thickening fraction, DTF),以及机械通气时间和14 d撤机成功率。组间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两组患者入组时的呼吸力学指标及DE、DTF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505、0.026、0.506、1.203、0.561、0.979,P>0.05)。撤机时,两组患者呼吸力学指标均较入组时显著降低(t=20.560、13.389、20.206、8.237,12.488、8.961、12.478、4.919;P<0.01)、DE和DTF均较入组时显著增高(t=23.839、16.982,10.336、8.688;P<0.01);而且与NAVA患者组比较,NAVA+EDP患者组呼吸力学指标均明显降低(t=12.488、8.961、12.478、4.919,P<0.05)、DE和DTF均显著增高(t=9.943、5.919,P<0.01)。NAVA+EDP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显著短于NAVA组、14 d撤机成功率明显高于NAV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033,χ2=5.350;P<0.05或0.01)。 结论对于采用NAVA模式的老年机械通气患者,EDP能一定程度改善肺功能和膈肌功能,从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超声显像膈肌功能联合心电监测CO_2评估及预测AE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无创通气的治疗效果。方法 65例已诊断AE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予常规药物治疗及无创通气,监护仪监测呼气末CO_2等,超声诊断仪测膈肌厚度计算膈肌增厚率。结果成功组52例及失败组13例,两组治疗前及成功组治疗后呼气末CO_2与PaCO_2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失败组治疗后无相关性。成功组及失败组的膈肌增厚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声显像膈肌功能联合心电监测CO_2,对AE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无创通气具有评估及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入院时,治疗1小时和2小时,3个时间点膈肌超声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无创通气治疗失败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研究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给予NIV治疗的57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根据NIV是否有效,分为成功组(34例)和失败组(23例)。在患者入院时(T0),治疗1小时(T1),治疗2小时(T2)进行膈肌超声以及血气分析检测,记录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氧分压(PaO_2),酸碱度(PH),膈肌活动度(DE)以及膈肌增厚分数(DTF)。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寻找预测NIV但相关危险因素,并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比较各危险因素在T0,T1,T2时的曲线下面积(AUC)以及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PH值(OR:2.185,95%Cl:1.173~3.196,P=0.021),PaCO_2(OR:2.113,95%Cl:1.074~3.152,P=0.003)和DTF(OR:3.225,95%Cl:2.202~4.248,P0.001)均是预测NIV治疗失败的预测因素。从T0到T1,从T1到T2,成功组和失败组的PH值,DTF均有所升高(均P0.001),但各时间点成功组的PH值,DTF均显著高于失败组(均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在T0,T1,T2各时间点的DTF均比PH和PaCO_2在预测NIV结局上表现出更高的准确性(P0.001),并且T1时DTF的AUC最高为0.985,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7%和83%。结论高碳酸血症,酸中毒和DTF降低可以较好地预测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NIV治疗失败。膈肌超声指标尤其是DTF,不同于PH和PaCO_2,在治疗初期就表现出准确的NIV预后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膈肌功能对慢性阻塞性肺病加重期(AECOPD)插管患者撤机的指导价值。方法选取行机械通气并考虑撤机的AECOPD插管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撤机成功与否分为撤机成功组与撤机失败组。具备撤机条件后行自主呼吸试验(SBT)30 min,监测SBT 0、5、30 min时膈肌电活动(Edi)、呼吸浅快指数(f/Vt)及口腔闭合压(P0.1)。结果 37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撤机成功组25例,撤机失败组12例。撤机失败组患者血Pa CO2高于另一组患者(P0.05)。撤机成功与失败组患者的年龄、Pa O2、MAP等各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SBT 30 min时两组患者Edi均显著高于SBT 0 min;在SBT 30 min撤机成功组Edi低于撤机失败组,以Edi12V为临界值,撤机失败预测的灵敏度为100.0%和特异度为66.7%。在SBT 5、30min时撤机成功组患者f/Vt较撤机失败组低,两组患者P0.1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Edi对AECOPD患者撤机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明确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TAAD)术后合并心功能不全的患者中膈肌功能障碍的发生情况及其对呼吸机撤机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入选2019年1月—2021年9月入住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行孙氏手术且合并心功能不全(左室射血分数<55%)的ATAAD患者43例,术后应用床旁超声测定膈肌增厚率(DTF)及膈肌移动度,根据DTF分为膈肌功能正常组及障碍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手术相关指标及机械通气相关临床预后等指标。结果 纳入研究的ATAAD患者中膈肌功能障碍(DTF<20%)29例,发生率为67.4%(29/43)。与正常组相比,障碍组平均DTF明显小于正常组(P<0.001),平静呼气末移动度及最大呼气末移动度均小于正常组(P<0.001)。两组患者术后左室射血分数及正性肌力药物的应用情况均无统计学差异。与膈肌功能正常组相比,障碍组主动脉阻断时间(P=0.001)及体外循环时间(P=0.002)更长,而两组之间的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膈肌功能障碍组的机械通气时间较正常组延长(P<0.001),且住ICU时间也明显延长(P=0...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床旁肺部超声膈肌功能评估脓毒性休克机械通气患者指导撤机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9月-2019年9月收治的80例脓毒性休克机械通气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应用浅快呼吸指数指导撤机,观察组应用床旁肺部超声膈肌功能评估指导撤机,对比两组患者的撤机成功率、机械通气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再插管、肺部气压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撤机成功率(77.5%)高于对照组(62.5%),机械通气时间(6.3±1.6)d短于对照组(8.5±2.7)d,且并发症发生率(5.0%)低于对照组(20.0%),各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床旁肺部超声膈肌功能评估脓毒性休克机械通气患者指导撤机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撤机成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且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浅快呼吸指数(RSBI)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机械通气撤机的预测价值。方法符合撤机条件的70例COPD机械通气患者在无任何呼吸支持条件下测定RSBI值,然后进行撤机试验,观察RSBI值与撤机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 70例COPD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成功52例(74.3%),撤机失败18例(25.7%),撤机成功组RSBI值(81.44±14.15)明显低于撤机失败组(108.72±18.81)(P<0.05),RSBI预测脱机成功的灵敏度为78.6%,特异度55.6%。结论 RSBI测定方法简单易行、无创伤性、无需患者主动配合,对COPD患者机械通气撤机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重症心力衰竭机械通气病人撤机前后心肺相关参数的变化,分析撤机失败原因及撤机成功预测因素。方法选择31例行有创机械通气的重症心力衰竭病人,其中撤机成功24例,失败7例,观察比较两组病人机械通气治疗前、治疗24 h及撤机6 h呼吸、心率、血压、血气分析、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两组性别、年龄、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及并发急性肾损伤(AKI)病人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撤机失败组APACHE-Ⅱ评分在25分左右,且机械通气时间更长,AKI占比更高。撤机成功组:机械通气治疗24 h及撤机6 h心率(HR)、呼吸频率(RR)、收缩压(SBP)、酸碱度(PH)、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O_2)]及中心静脉压(CVP)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改善(P0.05);撤机失败组:机械通气治疗24 h及撤机6 h R、SBP、PH改善(P0.05),但CVP及P(A-a)O_2改善不明显(P0.05),且与成功组治疗24 h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撤机6 h呼吸频率增快,较治疗前无明显好转(P0.05)。结论重症心衰病人机械通气治疗24 h内CVP及P(A-a)O_2明显改善可能是成功撤机的预测因素,而APACHEⅡ评分25分以上、机械通气时间延长及并发急性肾损伤可能是导致撤机失败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床旁多脏器超声在重症患者机械通气脱机风险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床旁超声诊断仪,对患者肺部、膈肌以及心脏实施检查.结果 两组患者在心脏超声检查结果 方面相比较,存在一定差异性(P<0.05).脱机失败与成功患者在肺部超声检查结果 方面互比,脱机成功评分低于脱机失败(P<0.05).脱机失败与成功患者在膈肌厚度方面互比,差异小(P>0.05);患者在膈肌增厚率与膈肌位移相比较,脱机失败的患者低于脱机成功患者(P<0.05).结论 对重症患者实施床旁多脏器超声检查,利于减少机械通气脱机失败率,保证临床治疗效果,符合临床需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序贯健肌操联合床旁B超监测膈肌预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机械通气撤机情况的效果.方法 60例老年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所有患者接受序贯健肌操联合床旁B超监测膈肌,观察分析其机械通气撤机成功率及撤机指标〔膈肌电活动(Edi)、口腔闭合压(P0.1)及呼吸浅快指数(f/Vt)〕情况.结果 6...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导致新生儿机械通气撤机失败的影响因素及寻找预测指标减少撤机失败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新生儿重症监护病室350例机械通气时间≥72 h并存活的新生儿。根据撤机48 h内是否再次插管,分为撤机成功组与撤机失败组。比较两组撤机前一般情况、临床变量、呼吸机设置及血气分析,撤机后无创通气模式及雾化情况。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确定高危因素,并预测指标价值。结果47例(13.4%)发生撤机失败。单因素分析显示15个变量是撤机失败的影响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机械通气时间长、吸痰耐受能力差、多脏器损害、高PCO 2、撤机时自主呼吸及心率快是撤机失败的高危因素(P<0.05)。PCO2预测撤机失败价值高,AUC为0.819(0.738,0.900),P<0.001。结论多种因素与撤机失败相关,应针对高危因素进行干预,撤机前进行充分预测评估以减少撤机失败率。  相似文献   

14.
Liu HG  Liu L  Tang R  Guo WG  Huang YZ  Yang Y  Liu SQ  Wu AP  Huang DY  Wu XY  Qiu HB 《中华内科杂志》2011,50(6):459-464
目的 探讨神经机械耦联指数(NMC)和神经通气耦联指数(NVC)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撤机的指导价值.方法 以2008年12月至2009年12月入住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行机械通气超过24 h,且考虑撤机的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撤机成功与否分为撤机成功组与撤机失败组.具备撤机条件后行自主呼吸试验(SBT)30 min,监测SBT0、5、30 min时膈肌电活动(Edi)、NMC、NVC、NVC × NMC、呼吸浅快指数(f/Vt)及口腔闭合压(P0.1).结果 16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撤机成功组6例,撤机失败组10例.(1)Edi对撤机失败的预测价值:SBT30 min时,撤机失败组Edi明显高于撤机成功组,其预测撤机失败的接受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17(P<0.05).(2)NVC、NMC对撤机的判断:SBT 5、30 min时撤机成功组NVC、NMC均高于撤机失败组.SBT 30 min时,NVC预测撤机失败的AUC为0.850(P<0.05),NMC预测撤机失败的AUC为0.800(P>0.05).(3)NVC×NMC对撤机失败的预测:SBT 30 min时预测撤机失败的AUC为0.850(P<0.05),以NVC×NMC<39 em H2O·ml·μV-2(1 em H2O=0.098 kPa)为临界值时,其灵敏度为100.0%,特异度为83.3%.(4)f/Vt、f/Vt×P0.1对撤机的预测:SBT 时,f/Vt、f/Vt×P0.1均不能预测撤机失败.结论 Edi、NVC、NVC×NMC对COPD患者撤机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predictive performance of neuro-mechanical coupling (NMC) and neuro-ventilatory coupling (NVC) in the weaning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Methods Sixteen patients were enrolled when the criteria for their first spontaneous breathing trial (SBT) was met. A 30-minute SBT was attempted, with the measurement of electrical activity of the diaphragm (Edi) , NMC, NVC, NVC ×NMC, index of rapid shallow breathing (f/Vt) , airway occlusion pressure (P0.1) and f/Vt ×P0.1 at 0, 5 and 30 min.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 curve was calculated to evaluate the predictive performance of each index. Results Successful weaning(S group) was observed in 6 patients while weaning failure(F group) in 10 patients. (1)The predictive capacity of Edi: at 30 min of SBT, Edi showed higher values in the F group (P < 0. 05), the area under the ROC curves(AUC) was 0. 817(P <0. 05). (2) The predictive capacity of NVC and NMC:at 5, 30 min of SBT, NVC and NMC showed higher values in the S group (P <0. 05); at 30 min of SBT NVC presented the largest AUC than any other time of SBT (0. 822, P < 0. 05), while the AUC of NMC was 0. 800 (P > 0. 05). (3) The predictive capacity of NVC × NMC: at 30 min of SBT, the AUC of NVC × NMC was larger than NVC (0. 864, P < 0. 05) , showing greater sensitivity (100. 0%) and specificity (83. 3%) .(4) The predictive capacity of f/Vt and P0.1: f/Vt and f/Vt × P0.1 presented poor predictive performance in the failed patients. Conclusions Edi, NVC and NVC × NMC were good predictor for the weaning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COPD.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APACHEⅡ评分对重症肺炎致急性肺损伤患者撤机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行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48 h内的撤机结局,将研究病例分为撤机失败组与撤机成功组,比较2组入院时及撤机前APACHEⅡ评分、自主呼吸实验(SBT)前机械通气时间,并进行相关性分析,以评估APACHEⅡ评分对重症肺炎致急性肺损伤患者撤机结局的预测效果。结果:60例中,35例撤机成功,25例撤机失败,2组在患者年龄、性别、SBT前通气时间、入院时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撤机成功组撤机前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撤机失败组(P0.05);APACHEⅡ评分最佳截点值为(10.64±1.85)分,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85±0.126),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撤机前APACHEⅡ评分在撤机成功评估的特异性为25.4%,敏感度为86.5%。结论:APACHEⅡ评分对重症肺炎致急性肺损伤患者撤机结局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可作为重症肺炎致急性肺损伤患者机械通气撤机的重要参考值。  相似文献   

16.
 机械通气患者能否成功撤机一直是临床医生面临的一大挑战。撤机过程占全部机械通气时间的40%以上,且20%~25%的患者即使符合撤机筛查标准,仍会出现撤机失败[1]。撤机失败会增加患者心肺负荷、呼吸机相关性感染、膈肌萎缩等一系列并发症[2],尽早预防撤机失败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临床上有多种因素可能导致患者撤机失败,研究显示[3],因心源性因素导致的撤机失败占所有撤机失败的21%~33%,因此尽早预测和处理各种撤机失败相关的心源性因素,有可能帮助机械通气患者实现成功撤机。  相似文献   

17.
康旭聪  刘宁 《国际呼吸杂志》2016,(19):1467-1471
目的 探究膈肌电活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插管患者撤机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机械通气治疗并考虑撤机的AECOPD插管患者5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撤机成功将55例AECOPD患者分为撤机成功组与撤机失败组2组.符合撤机条件后,分别对2组患者行自主呼吸试验(SBT) 30 min,分别监测、记录并比较行SBT后0、10及30 min时2组患者膈肌电活动(Edi)、口腔闭合压(P0.1)及呼吸浅快指数(f/Vt),并监测比较2组患者PaCO2、PaO2、MAP及HR等一般情况.结果 55例患者中,撤机成功者35例,占63.6%,撤机失败者20例,占36.4%,2组患者的年龄、PaO2、MAP等一般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078、1.669、1.150,P>0.05);与撤机失败组相比,撤机成功组患者的PaCO2均明显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4,P=0.017);行SBT后10 min及30 min时2组患者Edi均显著高于SBT后0 min时相应组别患者的Ed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SBT 30 min时,与撤机失败组相比,撤机成功组患者Edi明显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05,P=0.001);行SBT后10 min及30 min时撤机失败组患者f/Vt较撤机成功组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24、2.170,P值均<0.05);与撤机失败组相比,撤机成功组患者P0.1无明显差异,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di对AECOPD插管患者撤机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撤机前后血浆BNP水平及其变化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撤机的指导价值。方法回顾性调查满足条件的70例患者,测定患者开始有创机械通气时,自主呼吸试验(SBT)前、后的血浆BNP水平,分别标为(BNP 0、BNP 1、BNP 2),SBT前、后的血浆BNP水平差值(ΔBNP),并根据患者撤机结局分为撤机成功组与撤机失败组。绘制ROC曲线,分析血浆BNP水平对慢阻肺患者撤机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 70例患者中,成功撤机52例,撤机失败18例。BNP 0、BNP 1、BNP 2预测慢阻肺患者撤机失败的AUC分别为0.6079、0.8568、0.9081,ΔBNP预测撤机失败的AUC为0.9466。结论血浆BNP水平对预测慢阻肺患者撤机结局有指导价值,其中ΔBNP预测慢阻肺患者撤机结局的价值最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气道闭合压(P_(0.1))、用力呼吸指数(CORE)、综合脱机指数(IWI)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脱机能力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ICU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96例,采取撤机筛查实验,对符合条件者采取30 min自主呼吸实验(SBT),观察患者撤机成功率,对比撤机成功与失败患者的年龄、性别、机械通气时间等一般情况及SBT前的P_(0.1)、CORE、IWI水平,以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ICU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成功率的影响因素,以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讨P_(0.1)、CORE、IWI与ICU患者撤机成功率的相关性,并以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P_(0.1)、CORE、IWI对ICU患者撤机成功率的预测价值。结果:96例ICU患者撤机成功率为76.04%(73/96),撤机失败率为23.96%(23/96)。2组年龄、性别、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撤机成功组SBT前的CORE、IWI高于撤机失败组,P_(0.1)低于撤机失败组(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_(0.1)、CORE、IWI均为ICU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成功率的重要影响因素(均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CORE、IWI与ICU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成功率正相关(r_1=0.789、P_1=0.003,r_2=0.837、P2=0.001),P_(0.1)与ICU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成功率负相关(r=-0.757、P=0.004);ROC曲线分析显示,联合应用P_(0.1)、CORE、IWI对ICU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成功率预测的敏感性及准确性高于单一参数(P0.05)。结论:P_(0.1)、CORE、IWI与ICU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成功率密切关系,且联合应用3种参数可提高对患者撤机成功率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气道闭合压(P0.1)、用力呼吸指数(CORE)、综合脱机指数(IWI)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脱机能力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9月—2017年9月我院入住ICU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撤机筛查实验,对符合条件者采取30 min自主呼吸实验(SBT),观察患者撤机成功率,对比撤机成功与失败患者年龄、性别、机械通气时间等一般情况与SBT前的P0.1、CORE、IWI水平,以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ICU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成功率的影响因素,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讨P0.1、CORE、IWI与ICU患者撤机成功率的相关性,并以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P0.1、CORE、IWI对ICU患者撤机成功率的预测价值。结果 本组96例ICU患者中撤机成功73例,撤机成功率为76.04%(73/96);撤机失败23例,撤机失败率为23.96%(23/96);撤机成功组与撤机失败组年龄、性别、机械通气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撤机成功组SBT前的CORE、IWI高于撤机失败组,P0.1低于撤机失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0.1、CORE、IWI均为ICU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成功率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CORE、IWI与ICU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成功率有明显正相关关系(r1=0.789、P1=0.003,r2=0.837、P2=0.001),P0.1与ICU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成功率有明显负相关关系(r=﹣0.757、P=0.004);ROC曲线分析显示,联合应用P0.1、CORE、IWI对ICU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成功率预测的敏感性及准确性高于单一参数(P<0.05)。结论 P0.1、CORE、IWI与ICU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成功率具有密切关系,可将其用于患者撤机评估中,且联合应用三种参数可提高对患者撤机成功率的预测准确性,减少误判情况,有效指导临床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