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中药熏药配合针灸疗法治疗中风恢复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126例中风恢复期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63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功能训练,参照组采用针灸疗法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配合中药熏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ADL)评分、颈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颈内动脉阻力指数(RI)、颈内动脉搏动指数(PI)]。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患者NIHSS评分(12.47±3.58)分显著低于参照组的(25.16±4.3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患者ADL评分(83.67±5.44)分显著高于参照组的(68.37±8.1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RI、PI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患者RI(0.50±0.02)、PI(0.83±0.04)均显著低于参照组的(0.60±0.03)、(1.06±0.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熏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入院后2组患者治疗药物方案相同,对照组给予社区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加用生物肌电反馈训练。6个月后,采用人体成分分析仪测量人体骨骼肌含量,采用等速肌力检测仪对下肢肌力进行分析,比较患肢髋关节、膝关节伸肌群与踝关节曲肌群肌力,同时对下肢功能进行评分。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评分(SDSS评分)、生活质量评定量表(QOLI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2组患者社会功能的改善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采用简化Fugl-Meyer评分(FAM)对患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定,采用Holden步行功能分级量表(FAC)对患者步行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SDSS、QOLI及Barthel指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QOLI与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SDSS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研究组患肢骨骼肌含量、髋关节伸展肌力、膝关节伸展肌力、踝关节背曲肌力、下肢功能FMA评分、FAC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训练能有效提高脑卒中后偏瘫肢体骨骼肌肌力,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减少社会功能障碍,促进卒中后生活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躯干核心肌群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 将61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1例给予常规的康复治疗;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核心肌群训练,比较两组日常ADL的改善情况。治疗前后均采用功能独立性量表(FIM)进行评定。结果 两组治疗后FIM评分均有改善,较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FIM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躯干核心肌群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奥拉西坦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7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各3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参照组给予吡拉西坦治疗,研究组给予奥拉西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日常生活能力;治疗前、治疗7 d后、治疗14 d后认知功能。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2.31%高于参照组的74.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7.36±2.36)分低于参照组的(9.04±2.47)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60.47±8.58)分高于参照组的(56.39±7.9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认知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治疗14 d后,研究组认知功能评分分别为(14.39±3.09)、(22.46±3.27)分,均高于参照组的(12.26±2.79)、(19.85±3.1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奥拉西坦治疗,可有效缓解认知功能障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给予脑卒中偏瘫痉挛患者电针拮抗肌腧穴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76例脑卒中偏瘫痉挛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38例。对照组单纯进行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电针拮抗肌腧穴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及Fugl-Meyer评分。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37%(37/38),高于对照组的78.95%(30/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Brathel指数及Fugl-Meye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rathel指数及Fugl-Meyer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研究组患者的Brathel指数评分(42.48±7.36)分、Fugl-Meyer评分(48.71±6.38)分均高于对照组的(36.51±5.97)、(38.36±5.8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康复训练和电针拮抗肌腧穴联合对脑卒中偏瘫痉挛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能力,促进...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下肢导向性训练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合并偏瘫患者表面肌电图(EMG)的影响。方法 180例脑卒中合并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各9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联合开展下肢导向性训练。比较两组Fugl-Meg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及干预前后表面肌电信号(sEMG)变化。结果干预后,两组FuglMeg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实验组Fugl-Meg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27.68±7.65)分、Barthel指数评分(28.45±3.68)分,均高于常规组的(21.56±5.69)、(21.89±4.8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患侧下肢胫骨前肌和股四头肌的肌电积分值(iEMG)、均方根值(RMS)较干预前均改善,且实验组胫骨前肌与股四头肌的iEMG高于常规组, RMS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下肢导向性训练,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合并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EMG。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躯干核心肌群训练的强度对脑卒中患者躯干控制、平衡步行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康复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治疗的9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B、C组,每组各30例,3组患者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不同强度的躯干核心肌群训练,其中A组每天训练1次,B组每天训练2次,C组每天训练3次,每次训练30 min,每周5天,共训练3个月。3组患者治疗1个月、2个月和3个月时采用躯干控制能力测试(TCT)、Berg平衡量表(BBS)评价躯干控制能力,采用步行功能评级(FAC)评定平衡步行功能、采用日常生活能力(MBI)评定日常生活能力。比较3组患者上述评分差异。结果 治疗前3组患者躯干控制能力、平衡步行功能和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1个月、2个月、3个月后躯干控制、平衡步行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逐渐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在1~3个月期间躯干控制和平衡能力评分C组高于B组,B组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3个月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步行和日常生活能力在1个月期间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1个月后C组较B组,B组较A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强化躯干核心肌力量可以显著提高患者躯干控制、平衡步行和日常生活能力,缩短康复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早期肢体康复训练在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80例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根据是否接受早期肢体康复训练分成研究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研究组接受早期肢体康复训练,对照组开展常规肢体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训练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卒中影响评分、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康复效果,满意度。结果 训练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本组训练前,脑卒中影响评分、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本组训练前,且研究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7.25±1.32)分低于对照组的(14.42±2.81)分,脑卒中影响评分(448.12±29.52)分、上肢运动功能评分(54.27±2.06)分、下肢运动功能评分(29.71±2.86)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17.53±1.28)分高于对照组的(409.44±26.91)、(44.61±5.96)、(24.97±3.34)、(14.69±1.0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两组患者的总体健康、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生理职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高于本组训练前,且研究组患者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盐酸多奈哌齐对老年痴呆患者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的影响。方法64例老年痴呆患者,按随机投掷法分为参照组及研究组,每组32例。参照组给予石杉碱甲药物口服治疗,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给予盐酸多奈哌齐口服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6个月的MMSE评分、ADL评分,疗效,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3、6个月,两组患者MMSE、A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治疗后3、6个月MMSE评分分别为(21.79±1.42)、(24.77±1.51)分,ADL评分分别为(49.65±2.94)、(62.91±3.72)分,均高于参照组的(18.63±1.37)、(21.69±1.46)分及(43.86±2.73)、(53.67±3.5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0.63%高于参照组的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38%低于参照组的3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老年痴呆患者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智力水平及精神状态,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分析康复护理与自我锻炼用于早期脑卒中偏瘫的疗效。方法根据治疗方式将2011年4月至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140例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含患者70例,观察组患者在神经内科治疗的基础上接受康复护理,对照组患者接受神经内科治疗以及未经指导的自我锻炼。在护理干预前、护理干预2个月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对患者进行评分,以判定疗效。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ADL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ADL评分均显著升高,护理干预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其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病房康复延伸护理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123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A组(60例)与B组(63例)。A组开展常规康复护理,B组在A组基础上开展病房康复延伸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前后ADL及运动功能。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ADL评分、运动功能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B组患者ADL评分(89.35±5.08)分、运动功能评分(56.35±5.64)分均明显高于A组的(78.52±4.87)、(47.33±5.15)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房康复延伸护理用于脑卒中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ADL与运动功能,促进患者的疾病康复,建议临床积极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减重步行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与常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98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减重步行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组(减重步行训练组,48例);常规康复治疗组(5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入选后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的1、2个月进行以下评定:1、下肢运动功能评定(Fugl-Meyer量表);2、功能性步行量表(Functional Ambulation Category,FAC);3、日常生活行为Barthel指数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fe,ADL)。2组患者入组后开始为期2个月的康复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的Fugl-Meyer、FAC、Barthel指数评分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个月组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减重步行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能更好地提高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针刺对脑卒中足下垂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10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行常规药物+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低频脉冲电刺激+针刺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评分、10 m步行速度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FMA评分、10 m步行速度及MBI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针刺可有效提高脑卒中足下垂患者治疗效果,改善肢体功能,提升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头穴丛刺结合康复技术在急性脑卒中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43例。A组采用常规康复技术治疗, B组采用头穴丛刺结合康复技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脑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脑血流指标。结果 治疗前,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B组NIHSS评分(9.58±1.63)分低于A组的(11.97±2.35)分, Fugl-Meyer评分(65.87±5.34)分、Barthel指数(60.42±7.11)分高于A组的(61.69±6.20)、(54.59±6.7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B组颈动脉舒张期末血流速度(91.26±5.37)cm/s高于A组的(87.41±6.34)cm/s,脑血管外周阻力(1.82±0.24)kPa·s/ml低于A组的(1.97±0.23)kPa·s/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卒中并发肩手综合征康复治疗中应用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92例脑卒中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6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改良气压及用药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护理后精细运动能力评定表(FMFM)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以及肩关节活动度(ROM)。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总效率95.65%高于对照组的78.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1333,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的FMFM评分为(73.15±5.62)分、NIHSS评分为(3.59±1.48)分、ADL评分为(90.12±5.16)分,均优于对照组的(59.61±3.24)、(9.65±1.56)、(71.65±4.2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的后伸ROM为(38.12±15.68)°、前屈ROM为(82.31±19.11)°、外展ROM为(72.91±30.83)°,均优于对照组的(29.62±13.67)、(73.65±20.11)、(50.36±21.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在康复治疗中应用康复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神经功能损伤,进而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具有临床使用以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患手前伸起坐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疗效。方法根据患者及家属意愿,将脑卒中偏瘫患者32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6例,对照组16例。观察组进行患手前伸起坐训练治疗,对照组按传统的Bobath双手叉握起坐训练治疗。疗程为8周,治疗前后,两组进行简化Fugl-Meyer下肢积分评定、步态分析、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Barthel指数)、Berg平衡量表评定、步行能力(FAC)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分型、患侧、病程、简化下肢Fugl-Meyer积分、步幅(cm)、步长(cm)、6M用时(秒)、6M步数(步)、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表(Barthel指数)评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步行能力评分无统计学意义。8周后患者、简化下肢Fugl-Meyer评分(28.44±1.50)比(24.06±1.73)、步幅(cm)(57.81±5.08)比(46.88±11.55)、步长(cm)(28.81±2.59)比(23.91±3.97)、6M用时(s)(12.88±5.85)比(20.06±5.77)、6M步数(步)(14.38±2.60)比(18.50±4.76)、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表评分(85.63±10.14)比(74.69±4.64)、Berg平衡量表评分(45.38±3.65)比(40.44±1.97)、步行能力分级(4.50±0.52)比(3.88±0.62)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患手前伸起坐训练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膝关节活动系统(JAS)静态牵伸结合拮抗肌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疗效。方法 60例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JAS静态牵伸方法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拮抗肌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腱反射、肌张力和阵挛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分;不同时间段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后腱反射、肌张力和阵挛CSI评分分别为(2.13±0.57)、(4.20±0.62)、(1.50±0.57)分,随访期腱反射、肌张力和阵挛CSI评分分别为(2.22±0.75)、(4.27±1.04)、(1.60±0.62)分,均低于治疗前的(2.97±1.07)、(5.33±2.19)、(2.50±0.9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腱反射、肌张力和阵挛CSI评分分别为(2.43±1.01)、(4.80±1.34)、(1.97±0.81)分,随访期腱反射、肌张力和阵挛CSI评分分别为(2.60±0.65)、(4.87±1.05)、(2.10±0.92)分,与治疗前的(2.83±1.05)、(5.20±2.20)、(2.57±0.94)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及随访期腱反射、肌张力和阵挛CS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及随访期Fugl-Meyer评分分别为(80.97±3.32)、(82.13±2.71)分,均低于治疗前的(38.63±5.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及随访期Fugl-Meyer评分分别为(66.87±4.56)、(65.97±4.25)分,均低于治疗前的(43.73±7.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及随访期FuglMeye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为(75.91±12.61)、(62.53±15.43)分,均高于治疗前的(44.72±11.23)、(44.86±11.64)分,实验组治疗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JAS静态牵伸结合拮抗肌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上下肢痉挛情况,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技术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治疗中的疗效。方法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加脑机接口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Wolf运动功能评定量表(WMFT)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上肢FMA评分、WMFT评分、MBI评分分别为(31.63±6.60)、(34.13±6.15)、(62.27±10.81)分,对照组分别为(26.50±7.55)、(29.50±8.87)、(51.63±7.16)分;两组患者上肢FMA评分、WMF评分、MBI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脑机接口治疗技术能有效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并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的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和针刺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例手术治疗的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接受早期康复训练,观察组接受早期康复训练联合针刺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认知功能、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5.29±1.54)分低于对照组的(11.87±1.87)分,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及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分分别为(28.02±3.32)、(77.03±4.85)、(88.45±3.92)、(88.23±6.7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4.43±3.02)、(64.02±4.72)、(75.82±3.75)、(78.02±6.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接受手术治疗的脑卒中患者接...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使用悬吊运动与吸气肌力量训练的临床价值。方法 74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实行常规训练干预,实验组实行悬吊运动与吸气肌力量训练。对比两组患者平衡、步行及呼吸功能。结果 训练后,两组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与10 m步行速度均优于本组训练前,且实验组BBS评分(53.79±2.15)分与10 m步行速度(50.24±1.83)m/min均优于对照组的(49.49±1.82)分、(40.21±2.12)m/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两组最大吸气压(MIP)、吸气峰流速(PIF)、用力肺活量(FVC)均优于本组训练前,且实验组MIP(74.95±2.94)cm H2O (1 cm H2O=0.098 kPa)、PIF(6.90±0.57)L/s、FVC(4.24±0.13)L均优于对照组的(56.04±2.70)cm H2O、(4.90±0.56)L/s、(3.21±0.12)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实行悬吊运动配合吸气肌力量训练,能有效改善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