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年致辞     
亲爱的全国创伤骨科同仁:值此2020年新年来临之际,我谨代表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外固定与肢体重建学组全体委员向全国创伤骨科同仁致以诚挚的问候,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工作顺意,新年新气象!一年来,学组在学科特色发展中展现了蓬勃的生命力。作为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一个年轻的学组,2019年在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邱贵兴院士、张英泽院士、田伟院士、王坤正教授和各位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王满宜教授、曾炳芳教授、姜保国教授等关心帮助下,在学组副组长汤欣教授、柴益民教授、陈爱民教授、周东生教授的全力支持与悉心指导下,外固定与肢体重建学组不断发展成长,形成了具有学组特色的品牌和效应,不断为中国创伤骨科事业注入更多的新鲜血液。  相似文献   

2.
新年致辞     
各位《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的读者朋友们:大家好!“岁月不居,时节如流”。2020年马上就要到来了,我谨代表赛灵集团向大家致以新年的美好祝福!赛灵集团专注于打造骨健康全产业链,致力于以匠心精神把“恒古骨伤愈合剂”打造为具有高临床价值、科学价值、社会价值的中药大品种,成为受人尊敬的健康产业领航者。  相似文献   

3.
亲爱的全国创伤骨科同仁:值此2021年新年来临之际,我谨代表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外固定与肢体重建学组全体委员,向全国骨科同仁致以诚挚的敬意和问候,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康健,工作顺心,不畏艰难,砥砺前行!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打破了平静的工作和生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英明领导和科学决策下,全国人民打了一场漂亮的抗击新冠肺炎的人民战争。在这场抗击新冠肺炎的阻击战中,学组在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张英泽院士带领下,闻令而动,与兄弟单位和同仁一起,白衣执甲、逆行出征、披荆斩棘,谱写了一曲曲壮美的英雄赞歌。  相似文献   

4.
新年致辞     
尊敬的专家、学者、领导、作者、读者: 在德高望重的中西医结合外科奠基人与开拓者、国医大师、医学理论实践教育家、主编吴咸中院士的创建、指导和带领下,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国内外著名中西医结合外科专家、执行主编崔乃强教授的主持和推动下,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学术编辑工作委员会编委及编辑部全体编辑工作人员的辛勤工作...  相似文献   

5.
新年寄语     
时光荏苒,在《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的陪伴下,我们与全国创伤骨科领域的广大读者和作者朋友们一起走过了2009年。新的一年悄然而至,在此,本刊编辑部祝长期以来支持和关心杂志的广大读者、作者朋友们在新的一年里科研工作硕果累累,创伤骨科诊治水平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6.
新年寄语     
<正>时光荏苒,在《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的陪伴下,我们与全国创伤骨科领域的广大读者和作者朋友们一起走过了2009年。新的一年悄然而至,在此,本刊编辑部祝长期以来支持和关心杂志的广大读者、作者朋友们在新的一年里科研工作硕果累累,创伤骨科诊治水平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7.
疫情就是警报,疫情就是命令。武汉市第四医院作为第一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C0VID-19)的定点医院,在院领导的带领下迅速开展部署和调配医护人员应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作为医院拳头科室的骨科医护人员纷纷请战,要求到疫情最需要他们的地方去工作,在王俊文副院长的带领下,骨科派出400余名医护人员增援疫情一线。这是一场不同寻常的“考试”,四医骨科人面临的严峻考验。  相似文献   

8.
闭合性皮肤剥脱伤临床并不多见,常因重物压砸、车祸等损伤引起,由于大多没有严重影响功能或为其他病痛所掩盖,患者及医生均不够重视,就诊时仅以皮下积液为惟一主诉,往往仅以简单穿刺抽液、加压包扎等治疗,迁延日久而不能治愈。自1993年2月-2006年4月共治疗此类患者31例,获满意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1例,男19例,女12例;年龄30~63岁,平均为41岁。均有外伤史,其中车祸伤18例,压砸伤6例,挤轧5例,摔伤2例。损伤部位:腰骶8例,髂嵴6例,腹股沟5例,大腿前外侧10例,小腿外侧2例。伤后至就诊时间1~55 d,平均31 d。早期损伤9例,晚期22例。剥脱面…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骨科(damage control orthopaedics,DCO)技术在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合并多发伤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DCO技术治疗的43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合并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第一阶段用骨盆外固定支架固定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并进行其他简化手术、控制致命性大出血;第二阶段行ICU复苏治疗;第三阶段行确定性修复重建手术。结果 2例死亡,4例未随访,37例平均随访23.6月。按Matta标准评定疗效:优18例,良12例,可2例,差5例,总优良率81.1%。结论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合并多发伤病情较重,采用DOC技术有利于稳定血流动力学,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  相似文献   

1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严峻,虽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员流动,但仍不可避免骨折患者、尤其是低能量损伤老年患者来医院就诊。在此特殊时期,创伤骨科医师应如何在常规的诊疗方式中结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控,做好创伤患者围手术期管理,选择合理的术式及麻醉方式,对于患者的预后及疫情的防控至关重要。在做好诊断、治疗、护理、康复等流程的同时,医务人员如何做好自身的防护,避免出现聚集性传播,也是必须要面对的问题。该文从创伤骨科医、护、患三者出发,结合多学科综合干预模式,对当前疫情期间如何做好创伤骨科患者的防治工作进行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1.
杨寅  柏龙文  张延平 《中国骨伤》2008,21(12):917-918
目的:探讨外伤后继发痉挛性平足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2002年至2007年收治此类患者7例,在硬膜外麻醉或腓总神经阻滞麻醉下,运用手法按摩惠侧腓骨肌约5rain,被动内外翻踝关节,等到感觉肌肉松弛,再强力内翻内收患足,用短腿管形石膏使其固定于内翻内收矫扭过正住,持续固定3周,3周后拆除石膏,给予理疗,积极进行功能训练。结果:所有患者跛行和足部疼痛均明显好转,足部畸形纠正,足弓恢复正常。随访半年未再复发。结论:外伤后继发痉挛性平足症的诊断依靠仔细询问外伤病史,结合查体和X线拍片等检查。腓总神经阻滞麻醉下手法加石膏外固定是治疗外伤后继发痉挛性平足症的一种简单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桡尺近侧关节损伤与网球肘的鉴别,观察手法治疗的疗效。方法:临床收集被诊断为顽固性网球肘疗效不显著患者39例44肘,男18例,女21例;年龄21~59岁,平均41岁。病程5个月~3年,平均11.5个月。双肘发病5例,单肘发病34例;右侧29肘,左侧15肘。按桡尺近侧关节损伤诊断,根据压痛部位的不同分为:肱桡关节型7肘,桡尺近侧关节背侧型25肘,桡尺近侧关节掌侧型12肘。采用分型、定位、定向推拿手法治疗,观察疗效。结果:治疗次数3~10次,平均7.5次。治愈31肘,好转11肘,无效2肘,总有效率95.45%。结论:桡尺近侧关节损伤易被误诊为网球肘,应引起临床注意。分型、定位、定向手法推拿能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3.
Anchor 钉在膝关节内侧副韧带下止点部断裂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MCL)损伤分为浅层和深层损伤,程度分为Ⅰ、Ⅱ、Ⅲ度,Ⅲ度损伤常合并内侧半月板损伤。断裂的部位可在上起点、下止点或韧带中段,对Ⅰ、Ⅱ度损伤可保守治疗,Ⅲ度损伤一经诊断应手术治疗。2004年2月至2006年6月,对15例Ⅲ度膝关节内侧副韧带胫骨附着点撕脱损伤,采用Anchor钉固定修复并获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3月17日起,全国支援湖北医疗队开始陆续撤离。曾经让全国人民揪心的新增病例数字,终于凝固为醒目的“0”。随着疫情防控形势逐步转好,在“至暗时刻”逆行来鄂支援的医疗队是时候回家了。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第二批医疗队于3月19日撤离。临别之际的画面令人为之动容:交警以“最高礼遇、最深敬意、最佳形象”,护送全体白衣战士返程;当地民众自觉以最高礼遇欢送逆行者;各地的网民纷纷隔空喊话:“谢谢你们为我们拼过命!”  相似文献   

15.
2019年12月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从湖北省武汉市向全国各地及境外蔓延[1]。2020年1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将COVID-19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按甲类传染病进行防控[2]。COVID-19传染病极强,具人传人特点,发病隐匿、传播速度快、扩散范围广,无症状者亦可传染,给防控工作带来巨大挑战。虽然在疫情期间,创伤骨科以低能量骨折为主,但在物资转运、协调疏导等工作时仍不可避免有高能量创伤骨折发生,以四肢、骨盆和脊柱骨折最为多见,严重者危及生命;因此,优化诊疗方案、及时施治较平时更为严格,也更加重要。在COVID-19和创伤骨科急症处理的双重考验下,《中华创伤骨科杂志》本期刊登了多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与骨科的相关文章,总结了疫情期间创伤骨科的诊疗规范,并报道了几例严重骨折、尤其是1例确诊COVID-19的腰椎爆裂骨折的手术救治,收到非常好的效果。本文针对疫情防控期间开展的创伤骨科诊疗和护理工作进行点评和总结,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创伤性膝关节脱位失稳性的检查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云钦  严世贵 《中国骨伤》2008,21(3):204-206
目的:探讨创伤性膝关节脱位失稳性的检查方法、手术时机与治疗方法。方法:本组63例创伤性膝关节脱位,男48例,女15例;年龄16-75岁,平均36.6岁。鲜新膝关节脱位40例,陈旧膝关节脱位23例。按Wascher膝关节脱位分型标准:KD—Ⅰ型1例,KD—Ⅱ型13例,KD-Ⅲ型17例,KD—Ⅳ型18例,KD—Ⅴ型14例。结合物理与影像学检查评判患膝稳定性。单纯开放手术治疗53例,单纯关节镜治疗4例,关节镜加开放手术治疗4例,截肢1例,全膝关节置换1例。结果:膝MRI阳性率100%(39/39),膝应力位X线检查阳性率100%(19/19),膝关节镜阳性率93.3%(14/15)。按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治疗前陈旧伤组平均(37.17±5.33)分,新鲜伤组平均(37.41±5.38)分;治疗后陈旧伤组平均(67.33±14.72)分,新鲜伤组平均(82.45±12.13)分(Z=-3.061,P=0.002)。结论:膝关节应力位X线检查、MR及关节镜检查对评判创伤性膝关节脱位的稳定性有积极意义,失稳性创伤膝关节脱住手术治疗的关键是早期,鲜新伤以修复为主,陈旧伤以重建为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下急诊创伤骨科诊疗行为的建议和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1日至2月15日期间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骨外科收治的128例急诊创伤骨科患者资料,男71例,女57例;年龄为5~88岁,平均48.7岁。门诊处置107例;住院手术21例,其中急诊手术4例,择期手术17例。记录患者和医务人员感染COVID-19的情况,总结疫情暴发以来实施的一些措施和经验。结果107例接受门诊处置的患者中,3例确诊COVID-19,3例疑似COVID-19。4例接受急诊手术的患者中,1例疑似COVID-19;17例接受择期手术的患者中,1例确诊COVID-19,2例疑似COVID-19。医务人员感染COVID-19的情况:2名护士确诊COVID-19,但均为轻症患者;1名医生和1名护士均疑似COVID-19。医务人员感染COVID-19均发生在疫情防控措施执行之前,不排除社区感染的可能。结论各级医疗机构在做好COVID-19防控的同时,保证安全、有效的医疗行为正常运转尤为重要。在COVID-19疫情期间,参与急诊创伤骨科的一线医务人员的接诊过程均面临诸多挑战。通过健全急诊创伤分诊流程、住院患者分类管理、住院病房优化管理、围手术期标准预防、完善落实医护防护制度、患者及陪护宣教配合等措施,可降低院内COVID-19感染发生率,在疫情期间依然可以为急诊创伤骨科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医疗服务。  相似文献   

18.
乌飞兔走,白驹过隙。值此新年肇启、万象更新的时刻,我谨代表《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向多年来一直关心本刊建设与发展的杂志顾问、编委、通讯编委、审稿专家及广大读者表示由衷的谢意!致以节日的问候和新年的祝福!同时向仍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创伤骨科同道们致敬!自2019年底新型冠状病毒爆发,2020、2021、2022年,抗疫是连续三年的年度主题,疫情持续而广泛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与工作。正值年末岁初,我们刚刚经历过的无数发热患者、无数重症患者瞬间犹如潮水一般冲向医院,涌向了负荷满载的医务人员。面对疫情的冲击,大量医务人员只能强撑身体、带病坚持工作;面对人手不足和严重减员,无数医务人员带阳工作、坚守岗位:发着烧给患者看病、打着点滴给患者开医嘱、吸着氧给患者配药;为了大量重症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几乎所有的医院不分科室、不分专业、全院打通,经过简单培训全部收治新冠危重症患者。中国1400万医务人员,再一次展现出了无与伦比的职业牺牲与奉献精神。  相似文献   

19.
关节镜的问世,为治疗关节病提供了一种微创技术。关节镜微创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可堪称为是骨科与运动创伤发展史上的转折点和里程碑,现已广泛应用于膝关节病的诊断和治疗。本科自2005年1月~2007年5月采用膝关节腔内局部麻醉,关节镜下等离子汽化消融术、药物灌洗等联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84例,取得了良好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骨科尤其创伤骨科含脊柱、骨盆损伤手术治疗范围日益扩大,以致引发有无过度医疗服务之议。骨感染性疾患确有上升之趋向,更不乏有医源性骨感染,特别在亚健康及老年人群有些代谢内分泌紊乱,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骨质量不良,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大,无疑加大了感染率。当务之急重在预防,上工治未病,要严格掌握好手术指征,认真做好术前准备,树立微创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