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并行体外循环下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于仁济医院心血管外科行并行体外循环不停跳下冠脉搭桥术(On-pump beating heart, OnPBH-CABG)患者42例(男性30例,女性12例),选取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OPCAB)患者62例(男性46例,女性16例)对照,比较术前及围手术期临床资料。结果 并行循环组的术后早期临床效果良好,并行循环组呼吸机辅助时间(21.73±17.69h)、重症监护病房停留时间(4.64±2.11d)、院内死亡率(2.38%)以及术后各类并发症等术后指标均与OPCA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并行体外循环下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通常认为 ,体外循环下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BP CABG)对老年患者手术风险较高。近年来 ,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P CABG)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我院 1999年 10月至 2 0 0 2年 5月 ,对 139例老年患者施行了OP CABG ,与同期 2 80例行CBP CABG的老年患者对比 ,以探讨OP CABG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一、对象和方法   1.对象 :OP CABG组 139例 ,年龄 6 0~ 83岁 ,平均(6 7 5± 5 1)岁 ,男 98例 ,女 4 1例。CBP CABG组 2 80例 ,年龄 6 0~ 78岁 ,平均 (6 6 5± 4 1)岁 ;男 2 0 5例 ,女 75例。两组患者术前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将骨骼化乳内动脉(IMA)应用于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的临床结效果和经验。方法:选取从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期间,我科室60例包括冠状动脉前降支在内的多支冠状动脉狭窄需进行OPCABG,并经术前超声检查锁骨下动脉和IMA正常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应用骨骼化方法获取左IMA,并与前降支行端侧吻合进行血运重建;B组:应用带蒂获取左IMA与前降支吻合进行血运重建。两组均应用静脉复合全身麻醉,取胸部正中切口,非体外循环下施行手术。结果:远端吻合口数两组分别为(2.6±0.5)个/例和(2.7±0.5)个/例,无胸骨感染病例;院内死亡1例,病死率1.7%,为带蒂方法采集左IMA组,死亡原因为围术期心肌梗死;术后发生并发症4例,每组各2例,发生率6.7%,其中发生肺部感染2例,低心排血量综合征2例,均通过抗感染、血管活性药物、IABP辅助治疗等措施治愈。生存患者随访3个月,随访率89.8%(53/59);所有患者无心绞痛复发,心功能恢复至Ⅰ~Ⅱ级(NYHA)。结论:在OPCABG中应用骨骼化IMA安全、疗效满意,但术中取材具有一定操作难度,易发生乳内动脉损伤,手术方式选择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常温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麻醉管理方法。方法:32例冠心病人在静脉吸入复合麻醉下行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中心率控制于50—70次/min,平均动脉压大于60mmHg。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1例改用体外循环,术后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结论: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具有创伤小,病人恢复快,费用低等优点,但对麻醉有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性研究696例高危冠心病患者接受不同方式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资料,评价分析OPCABG治疗高危冠心病的价值。方法 2000年7月至2010年6月696例高危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Eu-roSCORE大于6),696例高危冠心病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OPCABG组和CABG组。比较OPCABG和CABG两组病例在术前资料、手术死亡率、EuroSCORE分值、并发症率(并发症包括围术期心肌梗死、出血、脑部并发症、新发心房颤动、急性肾功能衰竭、呼吸功能不全等)等数据,统计分析组间差异。结果 OPCABG组504例,EuroSCORE评分7.71±1.27;CABG组192例,EuroSCORE评分7.64±1.33。全部病例远端吻合口人均3.46±1.42个,ICU时间65.4±6.73 h,带气管插管时间16.4±6.9 h,并发症率27.9%,手术死亡率4.31%,EuroSCORE平均值7.68±1.30。两组病例术前资料在年龄、合并症、性别比例、心功能、EuroSCORE评分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OPCABG组与CABG组在远端吻合口数量、手术时间、输血量、引流量、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时间、住院...  相似文献   

6.
左冠状动脉主干(LMCA)完全闭塞是指冠状动脉造影左冠状动脉主干血管完全闭塞,TIMI血流0级。此类患者多发生突然死亡,所以在冠状动脉造影中很少见。文献报道其检出率占冠状动脉造影人群的0.04%-0.43%。1998--2006年我们对收治的6例LMCA慢性完全闭塞患者在体外循环不停跳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占同期CABG的0.36%,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使用3D打印技术打印的3D心脏模型诊断和指导冠状动脉异常矫治手术的可行性和临床价值.方法:基于3例冠状动脉异常的心脏CT数据,包括右冠状动脉-左室瘘1例,左、右冠状动脉共同起源于右冠状窦合并左、右冠状动脉-肺动脉瘘1例、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1例.采用Mimics 19.0软件对患者CT进行图像分割,建立ST...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手术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作用.方法回顾分析1995年10月-2004年1月958例择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其中191例并发糖尿病.糖尿病和无糖尿病患者按是否应用体外循环进一步分为四组,对四组患者术前、术后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糖尿病组应用体外循环患者手术病死率为5.6%,糖尿病组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为2.1%.结论糖尿病是影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预后的危险因素,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能显著减少糖尿病患者的手术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目的:探讨非正中胸壁小切口,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适应证和手术方法,并报告13例手术结果。方法:13例患者年龄42~66(平均54.5±8.3)岁,有脑血管意外病史者1例,有陈旧性心肌梗塞者4例,合并心功能不全者1例,合并高血压者9例,合并糖尿病者2例。单次和多次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后再狭窄各1例。手术在全麻下进行。其中左前外切口11例,右前外切口1例,左胸骨旁切口1例。左乳内动脉与前降支单支移植11例,右乳内动脉与右冠状动脉单支移植1例,左乳内动脉与前降支移植合并大隐静脉与对角支及钝缘支搭蛇形桥1例。1例同时行心肌激光打孔术。结果:无手术死亡,无手术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3小时,平均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9.2±5.9小时。其中10例(76.9%)患者未输血。平均住院费用3.50±0.95万元。4例患者平均随诊6.5±3.3个月,心绞痛消失,2例患者超高速计算机断层摄影术或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示冠状动脉旁路通畅。结论:微创CABG安全可靠,创伤小,早期结果满意。与体外循环下的CABG相比可以减少输血,降低医疗费用,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97例射血分数(EF)<0.30的冠心病患者的体外循环辅助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进行总结分析.方法 选择97例EF<0.30的高危患者,全部采用体外循环辅助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其中男性55例,女性42例.术前测定射血分数0.18~0.29(0.240±0.031).合并心肌梗死史4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49例,支架置入治疗史16例.NYHA心功能Ⅱ级39例、Ⅲ级35例、Ⅳ级23例.冠脉造影提示双支病变21例、多支病变65例、左主干病变11例,合并轻、中度二尖瓣反流43例,合并室壁瘤13例,左室血栓2例.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53~76 (61.3±4.2)mm.结果 97例患者均完成手术,平均远端吻合口(3.7±1.1)个,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37例,均在手术中安放.住院死亡2例.1例脑梗塞导致左侧肢体偏瘫,未愈出院,1例肺梗塞,保守治疗好转.随访2~21个月.出院后死亡3例,3例有心功能不全表现,需要长期强心利尿药物治疗.其余患者心功能良好,未再次接受心导管术.结论 低射血分数患者实施体外循环辅助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有良好的可行性和近期效果,能有效降低手术与麻醉风险.  相似文献   

11.
自体桡动脉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 2 8例桡动脉 ( RA )应用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手术技术和临床经验。2 8例中 ,男 2 6例 ,女 2例 ;年龄 3 8~ 73岁 ,平均 ( 5 3 .3 2± 8.72 )岁 ;体外循环下搭桥 6例 ,非体外循环下搭桥 2 2例 ( 75 .7% ) ;全动脉化搭桥 2 4例 ( 85 .7% ) ,双侧 RA9例 ,左侧乳内动脉 ( IMA) 2 8例 ,双侧 IMA7例 ,胃网膜右动脉 1例。人均搭桥3 .15支 ( 2~ 5支 ) ,序贯吻合 5例 ,“Y”型吻合 2例 ,室壁瘤切除 ,左心室几何成形术 1例。2 7例顺利康复 ( 96.4% ) ,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1例 ( 3 .6% )。认为自体 RA是理想的第二种动脉移植物 ,远期通畅率高 ,适合于各种冠状动脉搭桥术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索国人应用乳内动脉做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近期临床效果,从94年10月至98年3月共60例冠心病人采用乳内动脉、桡动脉及大隐静脉做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大多数为三支病变及左主干病变.中低温及常温体外循环,经主动脉根部间断灌注冷血或温血停跳液心肌保护.强调在取乳内动脉时要格外小心,不要用器械钳夹乳内动脉,牵拉应轻柔.采用8-0 Prolene线做乳内动脉与前降支等做远端吻合.吻合完成后应将乳内蒂固定于心脏表面,减少吻合口张力.最后切开左上心包让乳内动脉走行平坦,无张力.平均搭桥支数为3.5根.术后死亡1例,死亡率1.7%.使用乳内动脉做CABC是安全有效的.59例病人心绞痛完全缓解,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前,非体外循环下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已被术者和患者接受。在手术中,由于对心脏的移动、固定器对心脏的挤压造成间歇性冠状动脉血流中断,常导致血流动力学变化非常显著。因此,准确和全面的血流动力学监测对于OPCABG围术期处理至关重要。近年来,持续右心室舒张末容量(RVEDV)监测方法被引入,  相似文献   

14.
目的:门冬氨酸钾镁是门冬氨酸钾盐和镁盐组成的混合盐,可迅速有效地提高细胞内钾镁离子含量,本实验旨在研究门冬氨酸钾镁在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中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择期行OPCABG患者60例,随机分为门冬氨酸钾镁组(A组)及普通氯化钾对照组(B组)。A组将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潘南金)100 mL加入0.9%氯化钠液150 mL中;B组使用15%氯化钾注射液15 mL加入0.9%氯化钠液250 mL中,于气管插管后经中心静脉持续输注,必要时两组可酌情输注15‰氯化钾或利尿剂以维持术中血浆钾离子浓度4.0~5.0 mmol/L。监测所有患者的临床效果和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并分别在诱导前、术后6 h、24 h及72h抽取患者静脉血测定血浆镁离子浓度、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水平。结果:A组在术后6 h、24 h及72 h的血浆镁离子浓度均高于B组(P<0.05)。两组cTnⅠ和CK-MB水平从术后6 h开始逐渐升高(P<0.05),72 h开始降低。与B组比较,A组在术后6h、24 h和72 h的血浆cTnⅠ和CK-MB明显降低(P<0.05),且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B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OPCABG中常规应用门冬氨酸钾镁有利于缺血心肌的保护,可减轻术中心肌损伤,预防心律失常,有益于术后心脏功能的早日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围手术期特点及中期随访结果分析。方法回顾性总结从1998年1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我科实施的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围术期资料,包括心脏停跳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92例和OPCAB 151例,比较分析了术前常见的危险因素和围手术期临床资料,并对术后7年中期随访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前危险因素中,除年龄和糖尿病外其余在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别。OPCAB组与CCAB组比较,平均远端血管吻合口数明显减少(3.08±0.76比3.34±0.76,P=0.025),手术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ICU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则显著缩短,术后主要并发症(如低心排出量、IABP使用、肾功能不全)明显减少,住院死亡率无明显差别。术后中期随访结果显示OPCAB组射血分数显著比CCAB组高(63.1%±11.7%比59.0%±10.8%,P=0.049),OPCAB组血管桥闭塞率也明显高于CCAB组(44.7%比18.8%,P=0.022)。结论 OPCAB在术后恢复和术后主要并发症减少方面均明显优于CCAB。从术后中期的随访来看,OPCAB组射血分数显著高于CCAB组,显示OPCAB在心功能恢复方面优于CCAB。术后7年OPCAB组血管桥闭塞率显著高于CCAB组,说明OPCAB操作难度大,可能影响了血管桥的中期通畅率。  相似文献   

16.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是应用自体血管桥移植来改善狭窄冠状动脉远端心肌血运的方法[1].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即在跳动的心脏上"搭桥".由于手术在持续跳动的心脏上进行,操作难度较大,因此要求手术室护士提高配合质量,以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率.在心外工作期间,共参与OPCABG 术中护理69例,现将手术中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即时血流测量技术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应用即时血流测量技术术中评估冠状动脉桥的通畅性.方法对80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共186根桥)术中应用即时血流测量技术进行流量测量,将血流量及血流波形存储在即时血流测量仪中进行分析.同时记录每根桥远端血管情况,冠状动脉病变弥漫程度,围手术期状况以及心电图变化.结果80例中67根应用乳内动脉进行前降支旁路移植,平均流量25.0±18.0ml/min,应用大隐静脉旁路移植119根,其中对角支22根,平均血流量36.8±18.6ml/min,钝缘支38根,平均血流量40.3±25.0ml/min.右冠状动脉50根,平均血流量38.0±14.7ml/min,后降支9根,平均血流量25.5±14.7ml/min.平均搏动指数2.76±1.57.远端血管细,且病变弥漫的冠状动脉血管平均血流量低.通畅的乳内动脉血流为舒张期灌注血流,通畅的静脉桥血流为收缩、舒张期双重灌注血流,舒张期灌注血流为主.2根桥(2/188,1.1%)由于血流量及血流波形不满意,拆除后进行了再次旁路移植,血流量及血流波形改善.结论即时血流测量技术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判断冠状动脉桥通畅性的方法.血流波形及搏动指数是判断桥通畅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分析1986年7月至1993年2月间16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资料。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15例,急性心肌梗塞并室间隔破裂1例。择期手术14例,紧急手术2例。搭桥总数为34支,平均每例2.1支,2例应用了乳内动脉移植。合并手术有动脉内膜切除术(2例)、双瓣膜替换术(1例)和室间隔修补术(1例)。择期手术早期死亡1例(7.1%),紧急手术2例均死亡,死亡原因均为严重低心输出量综合征。随访3个月至7年,1例仍有症状,其余患者显著改善,生存良好。就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病例选择、血管重建与术前术后处理原则、紧急手术和联合手术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理想的胰岛素输注方式.方法 观察8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需要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分为胰岛素泵连续皮下注射组(CSII组和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组(MSII组),每组40例.CSII组采用胰岛素泵连续皮下注射短效胰岛素;MSII组采用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三餐前注射短效胰岛素,晚睡前加注中效胰岛素.结果 两组均可达到相同靶血糖值,CSII组所需治疗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明显减少.结论 胰岛素泵连续皮下注射能更有效地模拟生理胰岛素的分泌,更快速、安全、有效地控制血糖,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血糖控制的理想方式.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CABG)术后早期心房颤动 (AF)的易患危险因素 ,回顾分析 81例单纯CABG病人的年龄、合并症、左房和左室大小、术前心功能、手术方式、血管桥数目及术后并发症等因素与术后AF发生的关系 ,并总结药物及电复律转复AF的效果。结果 :术后早期AF发生率为 2 3.5 % ,AF病人术后ICU监护时间延长 ;单因素分析表明高龄 (≥ 6 5岁 )、移植血管桥数目及术后并发症与AF发生密切相关 (P =0 .0 1,0 .0 0 2 ,0 .0 0 1)。Logistic回归表明术后并发症是A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P =0 .0 0 9,B =1.73,OR值为 5 .6 5 )AF总转复率为 81.3% ,电转复 2例 ,药物转复 11例 (78.6 % )。结论 :增龄、移植血管桥数目增多及出现术后并发症是CABG术后早期AF的易患危险因素 ,药物及电复律能有效转复术后A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