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目的:评估D二聚体(DD)监测非手术癌症住院患者在15 d内的静脉血栓风险。 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12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非手术癌症患者397例,年龄(56±18)岁,其中,男236例,女161例。根据Caprini血栓风险评分量表,将癌症患者分为中危组(3~4分)171例,高危组(≥5分)226例。采用VIDAS荧光免疫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VADIS D-Dimer ExclusionTM测定血浆DD水平。对入组患者随访15 d,以静脉血栓栓塞(VTE)为事件终点。DD水平以M(P25,P75)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曲线,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ROC曲线评价DD的诊断性能。 结果:高危组患者血浆DD水平高于中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3 306,P<0.001),2组间VT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5,P>0.05)。DD预测癌症患者15 d内VTE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94(95%CI:0.613~0.774),DD临界值为1 579 ng/mL时,预测癌症患者15 d内VTE风险的敏感性为69.0%,特异性为57.1%,。DD≤1 579 ng/mL患者与>1 579 ng/mL患者比较,2组间Caprini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6 104,P=0.002),VT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36,P>0.05)。在全部患者中,与血浆DD浓度低于临界值(≤1 579 ng/mL)的患者比较,高于临界值(>1 579 ng/mL)的患者在15 d内的VTE累计概率增高(Log-rank χ2=7.729,P=0.005)。在中危组中,与血浆DD浓度低于临界值的患者比较,高于临界值的患者在15 d内的VTE累计概率增高(Log-rank χ2=7.156,P=0.007)。在高危组中,与血浆DD浓度低于临界值的患者比较,高于临界值的患者在15 d内的VTE累计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 χ2=2.009,P=0.156)。 结论:按照Caprini评分量表或DD临界值(1 579 ng/mL)对中、高危癌症患者的VTE风险进行危险度分组,15 d内的VT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DD能有效反映总体患者人群以及Caprini评分为中危患者的VTE累计概率的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内科住院癌症患者对静脉血栓栓塞症(VTE)认知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8月10日~11月10日在某综合三级甲等医院内科病房住院的癌症患者220例,使用中文版VTE认知情况调查问卷评估患者VTE认知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本组患者认知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肺血栓栓塞症(PE)和血栓形成等健康状况者分别为55例(28.8%)、79例(41.4%)和97例(50.8%),知晓DVT和PE临床表现者分别为40例(20.9%)、54例(28.3%);是否留置PICC、受教育程度是内科住院癌症患者对VTE认知的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内科住院癌症患者对VTE认知不足,其认知情况与是否留置PICC、受教育程度有关。因此,医务人员需结合患者的社会背景及VTE认知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VTE认知度,从而预防VTE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验证Caprini和Padua风险评估模型联合使用在内科住院患者中筛选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有效性。 方法采用单中心回顾性研究,分析从2017年8~12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内科住院患者资料,以Caprini和Padua风险评估模型对所有患者进行回顾性血栓风险评分,并通过Logistic二分类回归分析得到Caprini和Padua联合使用后的预测概率模型,分别绘制3种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采用Delong法比较3种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以Youden指数最大的分界点作为最佳诊断分界点。 结果Caprini和Padua联合使用后的预测概率模型ROC曲线下面积高于Caprini模型和Padua模型(0.927±0.009 vs 0.739±0.020,0.927±0.009 vs 0.817±0.0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10.659,Z=8.952,P均<0.001)。并且预测概率模型灵敏度及特异度均大于Caprini或Padua(83.7% vs 79.1% vs 72.1%;87.9% vs 66.7% vs 82.7%)。 结论Caprini和Padua风险评估模型联合使用可提高筛选内科住院患者VTE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5.
目的建立适用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D-二聚体诊断决定限,评价该决定限对VTE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5年4月至2016年9月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就诊患者237例及体检健康者236例,定期检测D-二聚体,比较不同年龄及疾病人群D-二聚体水平,用ROC曲线分析不同人群用于VTE诊断的D-二聚体水平决定限。结果≥60岁VTE患者D-二聚体水平决定限为9.69μg/m L,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2.3%和53.8%,60岁患者D-二聚体水平决定限为3.64μg/m L,敏感性为92.5%,特异性为43.3%。结论建立了适用于VTE诊断的D-二聚体水平的决定限,可进一步提高D-二聚体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aprini评分联合Wells量表指导预见性干预对骨科大手术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防护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医院住院部收治的176例进行骨科大手术后患者,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匹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8例。对照组运用Wells量表评估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风险,予以对应防护,观察组以Caprini联合Wells量表对患者进行VTE风险评估,基于不同风险等级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指标检测结果以及VTE发生率。结果观察组D-D(mg/L)、FIB(g/L)、PT(s)、APTT(s)等各项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VT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大手术住院患者围手术期联合运用Wells评分及Caprini评分,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对策,可有效改善相关指标检测结果,降低围术期VTE发生风险概率。 相似文献
7.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在内科住院患者中的发生率逐年升高,内科住院患者疾病复杂、病情严重、合并静脉血栓风险因素较多,是发生VTE的高危人群.VTE是可防可控性疾病,早发现早治疗能够显著降低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Padua量表是目前国内外指南推荐用于内科住院患者VTE筛查的最优模型,现就Padua量表在国内外内...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PDSA循环在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管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住院患者61136例为对照组,2020年1-12月住院患者55118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办法,观察组采用PDSA循环管理模式.比较2组患者VTE预防措施落实率、中高危患者VTE预防措施落实率、VTE发生率.结果 落实PDSA循环管理模式后,VTE预防措施落实率由42.26%提高至76.32%,中高危患者物理预防措施落实率由38.24%提高至70.26%,VTE发生率由4.04‰降低至2.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SA循环管理规范了VTE防治的各环节流程,提高了预防措施落实率,深化了防治质量内涵,降低了VTE发生率,保证了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Caprini血栓风险评分、超声在评估泌尿外科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风险中应用效果并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泌尿外科住院患8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Caprini血栓风险评分以及超声影像学检查,比较两种方式评估VTE风险的价值。结果:在80例纳入患者中,有2例患者实际发生VTE,均为深静脉血栓栓塞(DVT)。根据Caprini评分法评估结果:80例患者低风险48例,中高风险32例(中风险15例,高风险7例);超声检测法评估结果:80例患者中低风险54例,中高风险25例(中风险17例,高风险8例)。Caprini评分法的预测准确率为62.50%,超声检查法的预测准确率为70.89%,两组准确率无显著差异(P>0.05)。且两种检查方案检测结果低、中、高风险病例数占比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两种方案对于DVT、PE的低风险、中高风险分型预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均能较好地评估VTE风险,Caprini评分能结合多种风险因素进行评判,超声检查法易受主观因素影响,因此实际应用中可综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Caprini静脉血栓风险评估表在呼吸科住院患者使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独山子人民医院呼吸科(2017年01月-2019年01月时期)收治的重症并发VTE患者36例设置为VTE组,并以2:1的比例选取同期治疗未发生VTE的患者72例设置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的住院相关资料收集,包括基础资料和疾病相关资料,根据... 相似文献
11.
12.
13.
选择于我院妇产科诊治的患者390例。其中双胎妊娠的孕妇20例分为双胎组;单胎孕妇250例分为单胎组;非怀孕的患者120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抽取空腹静脉血,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所有患者的双下肢静脉进行检查,对有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进行症状评分。对比分析三组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和症状积分。结果双胎组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较单胎组和对照组的高(P0.05);单胎组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较对照组的高(P0.05);对照组无1例有DVT形成,而双胎组的DVT发生率为5.0%,比单胎组的1.2%高(P0.05);双胎组的DVT症状积分也比单胎组的高(P0.05)。检测孕妇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于了解其机体凝血功能和纤溶功能有较好反映作用,对于增高幅度大的孕妇可以提示妇产科医师注意做好预防措施,值得在临床合理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推进院内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提升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方法 通过构建院内VTE防治体系,组织院内VTE培训活动,优化VTE管理系统及VTE不良事件追踪管理等干预手段,对2016—2019年干预前后(2016—2017年共237840例出院患者作为对照组,2018—2019年共... 相似文献
15.
16.
17.
本文对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疾病概况、预防现况、指南规范、体系建设、措施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目前已有多部成熟的指南和规范标准,且我国发布了最新版指南以作为临床预防工作科学、客观的参考依据和理论来源。较多医院已构建院内VTE防治体系,但是临床执行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阻力,可通过发展VTE相关的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借助智能化大数据平台使VTE预防决策标准化和科学化,以降低VTE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快速D二聚体检测在诊断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的特异降解产物,反映了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激活。近年来人们发现D二聚体对静脉血栓形成(VTE)高度敏感[1]。当血浆D二聚体水平低于某一临界值(通常为500ng/ml)时,常可排除VTE的可能性。因此,采用特异性单抗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可作为诊断VTE的筛选试验。经典ELISA法在VTE排除诊断中的价值早已得到公认,其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可达到100%。但经典ELISA法操作费时,价格较高,不适合急诊应用。由于VTE患者常在夜间或周末发病,且需尽快诊断以决定是否进行抗凝治疗,因此…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基于Caprini风险评估量表,构建骨科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分级预防方案,为临床护理人员血栓预防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 方法 基于循证理念进行VTE预防方案的证据总结,形成初步框架,初拟方案共包括4项一级指标、12项二级指标、49项三级指标;选取23名医生及护理人员作为函询专家,进行2轮专家函询确定分级预防方案。 结果 本研究纳入7篇指南、3篇专家共识。通过专家函询构建了包括4项一级指标、12项二级指标、39项三级指标在内的VTE分级预防方案,2轮函询专家积极系数均为100%,权威系数为0.863,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111~0.192。 结论 基于Caprini量表构建的VTE分级预防方案具有科学性,本研究结果可帮助高危科室建立VTE分级预防流程与路径,为临床护士对患者进行VTE预防提供指导依据,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入院D二聚体(D-dimer,DD)水平与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时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CAP患儿,通过电子病案系统查询相关资料,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入院DD水平与住院时间的关系。结果共有413例CAP患儿纳入研究,住院时间为3~21 d,中位时间7 d;入院DD中位水平为510.87 ng/mL,三分位点为400 ng/mL、712.23 ng/mL。Logistic分析显示入院DD水平是CAP儿童住院时间7 d的独立危险因素,高水平(712.23 ng/mL)vs低水平(400 ng/mL)OR值3.335(95%CI:1.973~5.637,P0.001),中水平(400~712.23 ng/mL)vs低水平(400 ng/mL)OR值2.015(95%CI:1.195~3.398,P=0.009)。COX分析显示高水平DD(712.23 ng/mL)较低水平(400 ng/mL)出院概率降低,HR值为0.652(95%CI:0.486~0.874,P=0.004),即住院时间较长的风险增大。结论 CAP患儿入院DD水平与住院时间具有独立相关性,提示入院DD检测可能有助于CAP患儿的临床管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