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报告2例表皮囊肿并发毛母质瘤。例1,男,34岁。右侧大腿上方有一灰褐色肿块,直径4cm。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囊肿的囊壁不完整,囊肿中央和周边均为成片的影细胞,囊肿中央的影细胞内可见许多小而圆的嗜伊红角化中心,提示向毛母质分化,未见嗜碱性细胞。例2,女,20岁。右上臂暗蓝色、质硬的皮下结节,直径1cm。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囊肿与毛母质瘤同时存在于真皮内,相互独立,毛母质瘤内可见嗜碱性细胞和影细胞。2例患者均未出现加德纳综合征。  相似文献   

2.
报告1例穿通型毛母质瘤。患者女,58岁。颈部右侧一质硬性结节伴轻度瘙痒1年余。皮肤科检查:颈部右侧一大约1 cm×1 cm的圆形质硬结节,边界清楚,表面附有黑褐色痂。手术切除后行皮损组织病理学检查:真皮可见由嗜碱性细胞、过渡细胞及影细胞组成的肿瘤团块,并与表皮相通。结合临床及病理表现诊断为穿通型毛母质瘤。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儿童水疱型毛母质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对2013—2017年就诊于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的16例水疱型毛母质瘤患者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 16例患者中,男5例,女11例。发病年龄4个月至11岁,中位发病年龄8.5岁。病程2个月至4年,平均病程10个月。发病部位:上肢10例(上臂7例、肩部2例、前臂1例),面部4例,颈部2例。皮损表现为局限性可推动的红色肿物,呈水疱样外观,部分皮损表面可见毛细血管扩张,肿物直径0.5 ~ 3 cm,触诊水疱内可及质硬结节。皮肤镜下,16例患者皮损见红色均匀背景,13例见白色无结构区,4例见蓝灰色无结构区,11例见线状或树枝状不规则血管,15例患者同时有多种皮肤镜表现。皮损均予手术切除,随访1 ~ 5年无复发。组织病理:肿瘤位于真皮中下部,主要由基底样细胞及影细胞组成,还可见介于上述两种细胞之间的过渡细胞。肿瘤间质中见不同程度炎症细胞浸润及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和钙化,部分可见多核巨细胞。表皮和瘤体之间真皮内见不同程度的炎症细胞浸润、淋巴管扩张及弹性纤维减少或缺失。结论 儿童水疱型毛母质瘤好发于上肢及面颈部,组织病理特点为肿瘤由基底样细胞及影细胞构成,真皮内淋巴管扩张、弹性纤维减少,皮肤镜下以红色背景、白色无结构区为特征。  相似文献   

4.
水疱型毛母质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12岁。右侧颈部及右上臂囊性肿物2年。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正常,真皮内见镜影细胞及嗜碱性粒细胞浸润,可见多处钙化区,其周围被纤维组织包绕。诊断:水疱型毛母质瘤。  相似文献   

5.
《临床皮肤科杂志》2021,50(10):583-588
目的:探讨儿童毛母质瘤临床及组织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99例经手术治疗的皮肤毛母质瘤患儿临床资料。结果:99例患儿中男49例,女50例,发病年龄4个月~15岁,平均年龄(3.1±2.8)岁,发病部位以面部为主(69.7%)。光镜下可见瘤体主要由影细胞和基底样细胞组成。所有患儿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25例肿瘤间质内可见钙化灶,30例可见纤维组织增生,55例可见炎性细胞浸润,36例可见多核巨细胞。CT示25.0%(8/32)瘤体可见斑点状稍高密度影。所有患儿予手术切除肿物,术后均无复发或恶变。结论:儿童皮肤毛母质瘤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特征较为典型,熟练掌握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组织病理特征,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报告1例青年女性多发性囊性毛母质瘤患者。患者女,18岁,因左上肢、颈后肿物1年就诊。皮肤科检查:左上肢和颈后两处粉红色囊性肿物,水疱样外观,触之凹陷,囊肿内有质硬肿块,可移动,无触压痛。组织病理检查:皮下可见不规则的上皮细胞岛,周围有结缔组织包裹。细胞岛由嗜碱性细胞和影细胞组成。诊断为毛母质瘤。  相似文献   

7.
毛母质瘤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总结毛母质瘤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 分析 2 6例毛母质瘤的临床资料和组织病理检查结果。结果 皮损多为单发结节 ,病理特征是以嗜碱性细胞和影细胞组成的不规则条索或团块。结论 本病较理想的治疗是切开刮除瘤体 ,并完全摘除包膜。  相似文献   

8.
报告1例巨大型水疱型毛母质瘤.患者男,24岁.因左上臂肿块7个月,表面出现水疱3个月余就诊.皮肤科检查:左上臂见一12.5cm×6c@m囊样肿块,囊壁松弛,表面呈暗红色,内含黄色血清样液体,触诊可及一质硬肿块,界清,无压痛.手术切除整个新生物后行组织病理检查:真皮中下部由嗜碱性细胞、过渡细胞和影细胞构成边界清楚的肿瘤团块,肿瘤团块上部真皮浅层可见淋巴水肿、增生扩张的淋巴管,其中充满淡嗜伊红淋巴液,胶原纤维稀疏.诊断:巨大型水疱型毛母质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甚高频B型超声仪下毛母质瘤的声像图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毛母质瘤患者的甚高频超声声像图资料,总结该病的甚高频超声仪检测下毛母质瘤的声像图模式,并用152例新患者154处皮损来验证该声像图模式对于检测毛母质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甚高频超声仪检测下毛母质瘤声像图表现为分布于头面部或颈部的真皮深层及皮下低回声病灶,其长轴与身体长轴一致,且内部伴有钙化、周边低回声晕及后方声影,且该钙化灶多在0. 08~0. 29mm之间,瘤体距离表皮大致为0. 45~5mm,瘤体测量(长×宽)大致为8~12mm×3~8mm。其对于检测毛母质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 71%(42/49)和88. 35%(91/103)。结论甚高频超声仪检测毛母质瘤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报道1例毛母质瘤。患者男,68岁,头皮红色结节伴疼痛20余天。结节约0.5 cm×0.8 cm大小,质软,表面粗糙,少许血痂。组织病理示真皮内见结缔组织包绕的嗜碱性细胞团块,符合毛母质瘤伴肉芽肿性炎症。诊断毛母质瘤伴感染。给予手术切除治疗,术后失访。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15岁,左颈部皮下包块8年余,既往于身体其他部位手术切除3个毛母质瘤。查体左颈部皮下可见1个7 cm×6 cm大小包块。此次行手术局麻下完整切除,皮损组织病理示:瘤组织由鬼影细胞及碱性细胞构成,并见较多多核巨细胞。病理诊断:“颈部”毛母质瘤。诊断:毛母质瘤。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20岁。左侧背部出现息肉状损害半年余。皮肤科情况:左侧背部可见一约鸡蛋大半透明的大疱状损害,其中央可触及一约蚕豆大形状不规则结节,质坚,无明显压痛。手术切除物组织病理示:真皮内可见大量境界清楚的由影细胞、嗜碱性细胞和过渡细胞组成的细胞团块。诊断:息肉性毛母质瘤。  相似文献   

13.
报告1例青年女性多发性囊性毛母质瘤患者。患者女,18岁,因左上肢、颈后肿物1年就诊。皮肤科检查:左上肢和领后两处粉红色囊性肿物,水疱样外观,触之凹陷,囊肿内有质硬肿块,可移动.尢触压痛、组织病理检查:皮下可处不规则的上皮细胞岛,周围有结缔组织包裹。细胞岛由嗜碱性细胞和影细胞组成。诊断为毛母质瘤。  相似文献   

14.
皮肤肿瘤     
972196 58例毛母质瘤临床病理学分析/王万惠…∥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1996,3(4).-10~11毛母质瘤(Pilmat rixoma)又名钙化上皮瘤(Calci-fying epithilioma)为一种发生在皮肤向毛发特别是向毛干细胞(Hai Calfex Cell)分化的良性肿瘤.发生在头面部35例,颈部11例,四肢8例,胸部1例,肩部1例,手指2例.临床特点多发生在青少年,表现为真皮或皮下单发圆形坚实硬结,临床上易误诊为血管瘤、皮脂腺囊肿等,只有通过病理切片才能确诊,病理检查肿瘤实质部分通常有二类细胞,嗜碱细胞和影细胞,这两种细胞的比例与肿瘤生长时间长短有一定关系.早期以嗜碱性细胞为主,分化成熟钙化该细胞减少.影细胞正是该瘤的特征性诊断细胞.参3(严学孝)972197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一例/王玖华…∥中华放射学杂志.-1997,31(1).-71  相似文献   

15.
毛母质瘤82例临床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82例毛母质瘤患者,平均发病年龄27.5岁,皮损好发于头面部(48.8%)和颈项部(29.3%)病程1个月至数年常为单发结节,偶可多发结节卣径多为0.4~3.2cm,结节表面皮肤常呈肤色、红色或蓝紫色一肿块病理特征是嗜碱粒细胞和影细胞组成的不规则条索或团块.毛母质瘤是好发于头颈部的良性肿瘤,手术完整切除是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11岁.左上臂水疱样肿物1年.组织病理示真皮内见镜影细胞、过渡细胞及嗜碱性细胞构成界清团块,胶原纤维稀疏,周围可见淋巴细胞和多核巨细胞浸润.诊断:水疱型毛母质瘤.治疗:手术切除.伤口愈合良好.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73岁。左侧面颊部丘疹逐渐增大1年余。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内毛鞘细胞增生,成小叶样,实体样及索样多种结构,瘤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异形改变。诊断:毛鞘癌。予扩大切除术。随访1年,无复发。  相似文献   

18.
58例毛母质瘤临床特点为发生在青少年最多,皮损部位以头颈部居多,表现为皮下单发之园形硬结,肿瘤实质部分由嗜硷细胞和影细胞组成,这二种细胞的比例与肿瘤生长时间长短有一定的关系。影细胞和嗜碱细胞是该病的特征性细胞。  相似文献   

19.
毛母质瘤中凋亡的原位标记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母质瘤是一种向毛发细胞尤其是毛皮质 分化的良性上皮附属器肿瘤,由比例不等的嗜碱粒细胞、影细胞和过渡细胞组成,其中过渡细胞的形态学和超微结构特点类似凋亡细胞。该作者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介导的dUTP生物素缺口末端标记(TUNEL)技术对10例经组织学证实的毛母质瘤标本进行了凋亡的原位标记检测。同时对1例标本作了常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毛母质瘤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对40例毛母质瘤进行了临床资料和组织病理回顾性分析。结果:男女发病比例为1:1,平均发病年龄21.2岁,平均病程2.3年,10岁以内发病者20%,20岁以内者加%,30~40岁35%,除1例多发外,均为单发的质地较硬的皮下结节,有压痛者7例(17.5%),病理上均可见到影细胞。发现3例特殊类型,1例表现为穿通型,其中2例为与表皮囊肿相关的毛母质瘤。临床正确诊断率15%。结论:毛母质瘤少见,临床表现多样,影细胞是确诊的重要依据和必要条件。病理上可以出现特殊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