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甲状腺显像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131I 首次清除剩余甲状腺(以下简称清甲)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将142 例甲状腺癌手术后患者分为实验组86 例和常规组56 例.实验组根据甲状腺显像结果给予不同的131I 剂量,常规组固定给予80 Mci 131I 进行清甲治疗.通过分析评价甲状腺显像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131I 清甲治疗中的价值.结果:(1) 实验组131I 清甲完全清除率为81.4%,常规组清甲完全清除率为57.1%,实验组清甲效果好于常规组(P < 0.05).而实验组所用平均131I 剂量、住院费用均与常规组无明显差异(P > 0.05).(2)手术后未用甲状腺片替代治疗早期进行131I 清甲的清除率为83.3%高于晚期清除率47.8%(P < 0.01).结论:(1)甲状腺显像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进行131I 清甲的治疗中有着重要的价值.(2)手术后越早使用131I 清甲,清甲疗效越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99mTcO-4唾液腺动态显像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131I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3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采用131I清甲、131I清灶,并在131I清甲、131I清灶后2h采用维生素C治疗。采用99mTcO-4唾液腺显像仪检测73例患者的131I清甲、131I清灶前1周及131I清甲、131I清灶后3个月左、右腮腺和左、右颌下腺摄取分数(uptake ratio,UR)的水平,131I清甲、131I清灶前1周及131I清甲、131I清灶后3个月维生素C刺激后4min左、右腮腺和左、右颌下腺排泌分数(secretion ratio,SR)的水平。结果与131I清灶前1周比较,73例患者的131I清灶后3个月左、右腮腺和左、右颌下腺UR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131I清灶前1周维生素C刺激后4min比较,73例患者的131I清灶后3个月维生素C刺激后4min左、右腮腺和左、右颌下腺SR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131I治疗过程中99mTcO-4唾液腺动态显像可以较好地评估唾液腺功能受损情况,对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和探讨甲状腺全切术结合131Ⅰ清甲治疗甲状腺嗜酸细胞肿瘤(HCT)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03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25例HC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行甲状腺癌全切术和131Ⅰ清甲治疗,观察治疗后并发症及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情况,并根据131Ⅰ显像及Tg含量检测结果进行疗效评定,随访1年,观察肿瘤复发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无声嘶、感染等并发症,1例术后出现手足麻木。治疗总有效率为88.00%。随访1年期间复查颈部B超,未见甲状腺床及颈部淋巴结异常肿大,也未见甲状旁腺功能持续性减退。结论甲状腺全切术结合131Ⅰ清甲治疗HCT,疗效满意,安全性高,中远期疗效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口服碘[131I]治疗功能自主性甲状腺腺瘤(AFTA)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AFTA患者,按照临床规范技术操作确诊后并经患者知情同意,给予碘[131I](投入剂量555~1110 MBq)口服治疗.在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6、12个月检测血清T3、T4、TSH、FT3、FT4;服药前后进行甲状腺显像,观察腺瘤在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应用131I治疗后1~2个月,瘤体明显缩小,治疗后3~6个月甲状腺显像"热结节"均消失,甲状腺正常组织显影;3个月后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明显下降;6个月后78.57%的患者甲状腺功能正常,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状基本消失;1年后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者占92.86%.1例在治疗7个月后甲状腺功能减低,经口服优甲乐治疗后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结论 口服碘[131I]治疗功能自主性甲状腺腺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 tiatedthyroid carcinoma,DTC)由于分化好,具有甲状腺组织细胞的基本功能,能够摄取131I,如果被早期发现,可进行手术全切并辅以131I清除剩余甲状腺(简称清甲)和治疗肿瘤残留和转移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在低剂量碘-131清除残留甲状腺组织(清甲)治疗前后,血清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stimulated thyroglobulin,sTg)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hyroglobulin antibody,TgAb)水平及其变化趋势对清甲疗效的判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6年12月7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行1.11GBq 131I清甲治疗和碘-131全身及颈部断层显像,治疗前检测患者sTg-1和TgAb-1水平。第一次清甲治疗半年后复查sTg-2和TgAb-2水平,sTg-2 >1 μg/L患者再行1.11GBq131I清甲治疗和碘-131显像。第二次清甲治疗后半年,患者复查sTg和TgAb水平并行185 MBq碘-131显像判断清甲治疗疗效。以(sTg-2-sTg-1,△sTg)/sTg-1百分比值(%)代表sTg变化趋势,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配对t检验比较转移组、清甲成功组及正常甲状腺残留组各组间sTg值及△sTg/sTg-1比值。结果 两次清甲治疗后显像发现转移患者20例(26.32%,2例肺部转移,18例淋巴结转移); 清甲成功率合计为83.93%(47/56); 残留率合计为16.07%(9/56)。转移组sTg-1值均高于无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800,P<0.05)。第二次显像发现转移组sTg-2比sTg-1升高比例为55.56%(5/9); sTg-2降低患者中转移组的△sTg /sTg-1比值较未发现转移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93,P<0.05)。结论 血清sTg和TgAb水平在判断低剂量清甲治疗后是否存在转移或清甲是否成功有确切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131I治疗老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的近期疗效.方法:243例患者一次性口服131I,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后复诊,观察治疗后转归情况.结果:治疗后1 a,临床治愈173例(71.2%),好转65例(26.7%);无效5例(2.1%);总有效率97.9%.出现甲状腺机能减低(甲低)21例,甲低发生率8.6%.结论:131I治疗甲亢安全、经济和有效,是治疗老年甲亢患者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的经典治疗方式主要包括手术、术后选择性~(131)I及TSH抑制治疗。2015年美国甲状腺学会(ATA)发布的《成人甲状腺结节与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简称《2015版ATA指南》)中指出~([1]),对于术后评估中符合~(131)I治疗者,为使DTC细胞及正常甲状腺滤泡细胞在促甲状腺激素(TSH)刺激下充分摄取~(131)I,DTC术后~(131)I清甲治疗前血清TSH水平应该30mIU/L,升高血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99mTcO4-甲状腺SPECT/CT显像对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术后残甲及颈部腺外转移灶的评估价值。方法:入组240例拟行术后131I清甲治疗的DTC患者。患者131I治疗前行99mTcO4-甲状腺SPECT/CT显像,服131I后5天行SPECT/CT全身扫描,必要时行颈部断层扫描。把131I显像结果作为标准,评价99mTcO4-甲状腺SPECT/CT显像对术后残甲和颈部腺外转移灶的评估价值。结果:99mTcO4-甲状腺SPECT/CT显像对DTC患者术后残甲评价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7%、89.5%、84.2%、98.9%、32.1%;其对DTC患者术后颈部腺外转移灶评估的灵敏度为40.2%。结论:99mTcO4-甲状腺SPECT/CT显像可作为DTC患者清甲治疗前对残甲的评估检查方法;但在发现颈部腺外转移灶的敏感度方面尚不如131I显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剂量131I预测个体甲状腺对131I敏感性有效治疗甲亢、降低甲减发生率的可行性.方法:96例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患者,根据患者就诊先后顺序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进行治疗.A组48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131I方法治疗;B组48例采用个体剂量治疗.治疗前均行TG测定,根据甲状腺吸碘率及SPECT显像所估算甲状腺重量,按每克甲状腺组织给予小剂量(0.37 MBq)131I口服,20 d后复查血清TG和甲状腺吸碘率(扣除颈部本底).结合小剂量131I口服后TG变化调整每克甲状腺组织的131I治疗剂量,定期随访.结果:131I治疗后3、6、12个月,A、B两组患者的治愈率无明显差异(χ2=1.60,χ2=0.06,χ2=3.38,P>0.05);治疗12个月后两组甲减发生率差异显著(χ2=5.03,P<0.05);B组患者中,小剂量131I口服后20 d,血清TG无变化者12例,TG升高(<50%)者28例,每克甲状腺组织131I治疗剂量下调10%;TG明显升高(>50%)者8例,每克甲状腺组织131I治疗剂量下调20%.本组总体疗效无显著差异(Z=0.45,P>0.05).结论:小剂量131I口服后测定血清TG水平变化作为个体甲状腺治疗剂量的调整依据,可达到131I治疗个体最优化剂量目的,对预防131I治疗后甲减的发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EUS)联合超声弹性成像技术(UE)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就诊的80例PTC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CEUS、UE及病理检查确诊,根据PTC结节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分为转移组(37例)和非转移组(43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PTC结节UE弹性评分及弹性应变率、CEUS增强特征及相关参数,并分析CEUS联合UE诊断PTC淋巴结转移效能。结果 两组患者弹性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组弹性应变率明显高于非转移组(P<0.05)。两组患者增强模式、流入强度、流出强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增强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达峰时间(TTP)、平均通过时间(MTT)、曲线下面积(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组峰值强度(PI)明显高于非转移组(P<0.05)。CEUS联合UE对PTC淋巴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5.7%、92.2%和93.0%,高于单项UEU...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EUS)联合Lemur-酪氨酸激酶3(LMTK3)水平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及预测其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2例甲状腺结节患者,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良性组42例和PTC组50例,其中PTC组根据有无颈部淋巴结转移进一步分为转移组28例和非转移组22例,术前均行甲状腺CEUS检查和LMTK3水平检测,比较良性组与PTC组、转移组与非转移组CEUS特征和LMTK3水平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CEUS和LMTK3水平单独及联合应用诊断PTC及预测其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效能。结果 PTC组CEUS等增强、低增强、非均匀增强、灌注缺损、增强时边界不清晰占比及达峰时间(TTP)、CEUS量化值、LMTK3水平均高于良性组,峰值强度(PI)低于良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转移组CEUS等增强、高增强、非均匀增强、灌注缺损、增强时边界不清晰占比及TTP、PI、CEUS量化值、LMTK3水平均高于非转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与CEUS和LMTK3水平单独应用比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结合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SPECT/CT诊断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颈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 收集18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DTC患者,于131I治疗前常规行甲状腺床区及颈部淋巴结超声扫查,并检查血清Tg;131I治疗1周后行131I全身扫描,SPECT颈部断层与同机CT图像融合;结合各项检查、淋巴结穿刺活检及临床随访等确定转移淋巴结。结果 共确诊60例DTC颈部转移,其中超声发现转移淋巴结41例(41/60,68.33%),SPECT/CT发现45例(45/60,75.00%),血清Tg阳性25例(25/60,41.67%)。超声与SPECT/CT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血清T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声诊断颈淋巴结转移符合率为78.92%(146/185),SPECT/CT诊断符合率为82.70%(153/185),超声联合血清Tg及SPECT/CT的诊断符合率为88.11%(163/185)。结论 超声对于诊断DTC术后颈淋巴结转移有重要价值,结合血清TG、SPECT/CT有助提高颈淋巴结转移检出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性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患者的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ine needle aspirate cytology,FNAC)涂片中巨噬细胞数量与肿瘤转移间的关系,探讨巨噬细胞在PTC进展中的变化及其对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调取1 392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术前FNAC涂片(不包含亚急性甲状腺炎病例),由2位细胞病理医师重新阅片,回顾性分析PTC患者FNAC涂片中巨噬细胞的数量及其对临床诊断的价值。结果:1 392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中,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共139例,证实为PTC患者1 253例。找到巨噬细胞即定义为阳性,PTC组的巨噬细胞阳性率为58.6%,显著高于良性甲状腺结节组(2.2%)(P<0.05)。1 253例PTC患者中有748例未发生肿瘤转移,505例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而PTC未转移组和转移组的巨噬细胞阳性率分别为55.2%和63.6%,PTC转移组的巨噬细胞阳性率显著高于未转移组(P<0.05)。将PTC患者按100个低倍镜下巨噬细胞数量由少到多划分为6个等级,巨噬细胞数量0级到Ⅴ级患者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概率分别为35.5%、41.6%、40.3%、47.8%、54.5%、56.5%,巨噬细胞数量Ⅱ级以下各组与Ⅱ级以上各组间进行两两组间比较,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巨噬细胞数量0级组与Ⅴ级组比较,患者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概率由从35.5%升高到56.5%。结论:在FNAC检查中,观察巨噬细胞计数有助于PTC的诊断,其数量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PTC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术前超声特征及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 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宣武医院收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320例,依据随访结果,将其分为未复发组292例和复发组28例。分别记录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超声特征(肿瘤内部构成、回声、边界、形态、微小钙化、纵横比、TI-RADS分类4a~4b及4c~5)及病理特征(病灶大小、多灶性、被膜外侵犯、颈部淋巴结转移、手术方式),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 结果320例患者中有28例复发,复发率为8.75%。Cox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4c~5 PTCs、肿瘤囊性变、肿瘤边界、纵横比、肿瘤大小、颈部淋巴结转移及手术方式均为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P<0.001、<0.001、=0.002、=0.006、=0.003、<0.001、=0.03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4c~5 PTCs、肿瘤囊性变、肿瘤大小、颈部淋巴结转移均是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9、<0.001、=0.001、=0.005)。 结论PTC恶性超声特征越多,其复发可能性越大,其中TI-RADS 4c~5是PTC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此外,肿瘤囊性变、肿瘤大小、颈部淋巴结转移均有助于预测肿瘤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原发灶超声征象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对135例PTC患者的术前超声征象进行分析,其中41例伴颈部淋巴结转移者为转移组,94例无颈部淋巴结转移者为对照组.对超声征象与病理的吻合度进行k系数检验.以病理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为因变量,以原发灶和颈部转移淋巴结声像图特征为自变量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对PTC原发灶的超声征象与颈部淋巴结转移征象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灶内微钙化、颈部淋巴结内钙化、淋巴结内囊变坏死与颈部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x2 =45.21、48.78、57.81,OR=32.49、50.73、246.60,P均<0.05),且与病理结果有较好的吻合度(k=0.57、0.56、0.64,P均<0.01).结论 PTC原发灶内微钙化和颈部淋巴结囊变坏死、钙化对术前预测有无颈部淋巴结转移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Debate exists regarding the use of thermal ablation (TA) to treat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PTC). Some studies have recommended TA as a new, efficient and safe technology for PTC. In this article, we report one case of a residual tumor and central lymph node metastasis (CLNM) after TA for PTC.CASE SUMMARYA 63-year-old female underwent bilateral ultrasound (US)-guided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for PTC. Three months later, she was diagnosed as thyroid cancer with suspected CLNM by US and contrast-enhanced computed tomography. The subsequent fine-needle aspiration (FNA) biopsies were negative. Due to her strong personal preference, she underwent total thyroidectomy and central lymph node dissection. Local tissue adhesion and a difficult dissection were noted during the operation. The pathology of the frozen sections during the operation was still negative. The final pathology results of paraffin-embedded sections revealed residual tumor cells at the edge of the PTC and CLNM.CONCLUSIONTA may lead to a residual tumor in patients with PTC. Follow-up using US and FNA biopsy may not be adequate to evaluate the residual tumor. TA should be carefully considered in PTC treatment.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定量参数与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抽取2016年9月至2019年1月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手术病理确诊的75例PTC患者,根据颈部淋巴结病理结果分为转移组(24例)、未转移组(51例)。术前均行CEUS检查,获得PTC结节内及周围正常甲状腺组织相关血流灌注参数,取PTC结节、正常组织病理标本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获取MVD,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TC结节达峰时间(time peak,TP)、平均渡越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显著高于周围正常组织,峰值强度(peak intensity,PI)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显著低于周围正常组织(P<0.05),且MVD显著低于周围正常组织(P<0.05)。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显示PTC结节的造影参数TP,MTT与MVD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PI,AUC与MVD明显正相关(P<0.05)。与未转移组相比,转移组PI,AUC,MVD显著增高(P<0.05),TP,MTT未见明显差异(P>0.05)。PI,AUC预测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的AUC分别为0.864,0.877,确定临界值后PI和AUC预测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均≥75.0%,特异度均为88.2%。多因素logistic同归分析显示病灶数目、肿瘤大小、PI和AUC为预测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CEUS血流灌注参数PI、AUC与PTC组织中MVD显著相关,并对颈部淋巴结转移有一定预测价值,可作为PTC术前评估的无创性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cN0乳头状甲状腺癌(PTC)行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的结果,研究不同临床病理特征对侧颈隐匿性淋巴结转移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3月109例我院行选择性颈淋巴结(包括同侧颈淋巴结)清扫的cN0期PTC患者资料,对其术后侧颈隐匿性淋巴结转移率与各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所有cN0病例中,Ⅵ区隐匿性转移率为46.8%,侧颈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率为33.9%。淋巴结转移相关的因素有原发肿瘤大小(超声长径或病理长径)、腺外组织侵犯,侧颈淋巴结超声特点(包括淋巴门消失、皮髓质结构不清、血流丰富)及Ⅵ区淋巴结转移,同淋巴结阴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后发现cN0期PTC患者存在一定的侧颈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率,转移的概率与以上临床病理因素相关,对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建议行选择性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