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耳内镜下Ⅰ型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探讨咽鼓管功能对其听力影响。方法 收集诊断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42例,结合声导抗正负压平衡试验和咽鼓管功能障碍评分量表(ETDQ-7)将分为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组(25例),将咽鼓管功能正常患者作为对照组(17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听力的变化。结果 研究组术前与术后气导平均听阈、骨导平均听阈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术后气导平均听阈和骨导平均听阈的改善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术后4 k Hz气导听阈改善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术后8 k Hz气导听阈改善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良好的咽鼓管功能不会增加Ⅰ型鼓室成形术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平均听力的改善程度,但有利于患者术后高频听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耳屏软骨环—软骨膜在鼓膜大穿孔修补中的应用,并对影响其远期疗效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2004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行耳屏软骨环—软骨膜鼓膜成形术的325例(375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指标:年龄,病程,干耳时间,术前气导听阈,术后骨导听阈,鼓室粘膜状况,鼓室硬化灶,听骨重链病变,咽鼓管功能,术中创面渗血;随访3年以上,用SPSS 16.2软件进行χ2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组病例年龄11~62岁,平均(36±8.32)岁,病程1年至36年,平均(21±7.62)年;1年鼓膜愈合率为94.8%,3年愈合率为91.6%;其影响手术效果的因素,经多因素分析其作用依次为:鼓室硬化斑灶,术前气导听阈,术前骨导听阈,病程,咽鼓管功能,术中创面渗血具相关性。结论影响耳屏软骨环—软骨膜鼓室成形术成功率的因素有:鼓室硬化灶、病程长短、咽鼓管功能有关、术前气骨导听阈损失状况,术中创面渗血明显也影响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鼓膜修补联合咽鼓管球囊扩张治疗鼓膜穿孔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咽鼓管功能障碍的鼓膜穿孔患者22例(22耳),均在全麻下行鼓膜修补和咽鼓管球囊扩张术。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一例因中耳腔感染中断随诊。其余21例患者鼓膜穿孔均愈合,鼓室图均显示为A型,21例患者术前平均气导听阈为(52.4±17.7)d BHL,平均气骨导差(27.4±11.2)d BHL。术后6个月平均气导听阈(30.9±10.5)d BHL,平均气骨导差为(16.3±12.0)d BH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咽鼓管球囊扩张可改善咽鼓管功能,鼓膜修补联合咽鼓管球囊扩张可用来治疗咽鼓管功能障碍的鼓膜穿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耳内镜下双侧同期鼓室成形术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在我科行耳内镜下双侧同期鼓室成形术的14例患者临床资料,共28耳,其中单纯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16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伴鼓室硬化症8耳,中耳胆脂瘤4耳;共完成鼓室成形术I型20耳,鼓室成形术II型7耳,鼓室成形术III型1耳;术后观察分析鼓膜愈合及听力改善情况。结果 术后复查12~24个月,14例(28耳)患者鼓膜移植物均成活,27耳穿孔鼓膜完全愈合,愈合率96.4%;1耳遗留小穿孔,于二次局麻下手术处理后愈合。28耳术前气导听阈为(55.4±21.6)dBHL,术后气导听阈为(35.5±16.4)dBHL(t=11.234,P<0.05);术前气骨导差为(29.3±10.3)dBHL,术后气骨导差为(11.3±3.9)dBHL(t=10.752,P<0.05)。结论 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可获得较高的手术成功率,取得良好的听力改善效果,双侧同期手术可节省医患人力、物力资源。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伴咽鼓管功能异常的慢性中耳炎患者术中行咽鼓管冲洗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6年8月~2017年12月本院耳鼻咽喉科住院部收治123例伴咽鼓管 功能异常的慢性中耳炎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67例(术中行咽鼓管冲洗)及对照组56例(术中不予处理咽鼓管)。所有患者接受鼓室成形术,并根据病情决定是否同期行乳突改良根治术。术后随访1年,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干耳时间、听力变化、中文版慢性耳病调查量表(Chinese version of the chronic ear survey,CCES)评分变化、鼓膜愈合情况、咽鼓管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仅干耳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术后声导抗结果、鼓膜愈合率、平均听阈改善值、气骨导差改善值、CCES评分改善值等指标,以上指标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结论 伴咽鼓管功能异常的慢性中耳炎患者,术中行咽鼓管冲洗能改善术后咽鼓管功能,进而获得更好生活质量及听力,提高术后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耳内镜及显微镜下行鼓膜成形术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6年6月四川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160例行鼓膜成形术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耳内镜组和显微镜组,各80例。比较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1个月、6个月、1年的鼓膜愈合率,术后3个月的听力改善情况。结果耳内镜组平均手术时间和平均术中出血量低于显微镜组(P0.05);耳内镜组平均住院时间和术后干耳时间1月患者比例低于显微镜组(P0.05);两组术后1个月、6个月、1年鼓膜愈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平均气导听阈、平均气骨导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平均气导听阈、平均气骨导差均低于术前(P0.05)。结论耳内镜下鼓膜成形术与传统显微镜下鼓膜成形术相比,疗效相当,但具有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微创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以自体砧骨重建听骨链的开放式IIIa型鼓室成形术的听力改善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16例(16耳)因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或胆脂瘤中耳炎接受开放式Ⅲa型鼓室成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采用自体砧骨进行听骨链重建。术后随访3-6个月,评估患者手术后听力改善情况,分析指标为手术前后言语频率的纯音听阈及气骨导差。结果所有均达到干耳。纯音气导听阈从术前的45.2到干耳。降至术后的30.6的干耳。纯音气导听阈(P<0.05)。术前、术后气骨导差分别为33.1、术后7dB及19.8、术后7dB分别为从术前的析,其中气骨导差小于20dB者占62.5%(10/16)。结论在本组病例中,以自体砧骨行听骨链重建开放式Ⅲa型鼓室成形术,获得了较好的近期听力改善效果,其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耳内镜下双侧同期鼓室成形术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在我科行耳内镜下双侧同期鼓室成形术的14例患者临床资料,共28耳,其中单 纯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16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伴鼓室硬化症8耳,中耳胆脂瘤4耳;共完成鼓室成形术I型20耳,鼓室成形术II型7耳,鼓室成形术III型1耳;术后观察分析鼓膜愈合及听力改善情况。结果 术后复查12~24个月,14例(28耳)患者鼓膜移植物均成活,27耳穿孔鼓膜完全愈合,愈合率96.4%;1耳遗留小穿孔,于二次局麻下手术处理后愈合。28耳术前气导听阈为(55.4±21.6)dB HL,术后气导听阈为(35.5±16.4)dB HL(t =11.234,P<0.05);术前气骨导差为(29.3±10.3)dB HL,术后气骨导差为(11.3±3.9)dB HL(t =10.752,P<0.05)。结论 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可获得较高的手术成功率,取得良好的听力改善效果,双侧同期手术可节省医患人力、物力资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典Wullstein Ⅲ型鼓室成形术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手术中的适应证及其术后听力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开放式Ⅲ型鼓室成形术的患者34例(34耳),患者均有听骨链破坏而镫骨结构完整,鼓膜内陷与镫骨头或砧骨豆状突直接连接,根据术中是否植入钛合金部分人工听骨(partial ossicular replacement prosthesis,PORP)分为两组, Wullstein Ⅲ型鼓室成形术(Ⅲ型组)11例和植入钛合金部分人工听骨(PORP组)23例。分别比较两组术后0.5、1、2和4 kHz的平均气导听阈、平均气骨导差的变化情况。结果Ⅲ型组患者术前平均气导听阈为46.59±16.60 dB HL,术后为34.89±10.34 dB HL,气导听阈提高11.70±19.30 dB HL;PORP组术前平均气导听阈为44.23±12.31 dB HL,术后为37.08±14.36 dB HL,提高7.14±14.39 dB HL;Ⅲ型组术前平均气骨导差(air-bone gap,ABG)为23.98±13.08 dB HL,术后为16.25±6.98 dB HL,缩小7.73±14.93 dB HL;PORP型组术前平均ABG为26.58±10.27 dB HL,术后为19.40±13.28 dB HL,缩小7.17±13.63 dB HL。两组患者在气导听阈提高值及ABG缩小的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gt;0.05)。结论开放式鼓室成形术中,如果鼓膜内陷与镫骨头或砧骨豆状突形成连接,可以予以保留,短期随访术后听力水平与植入PORP重建听骨链的效果相当,长期效果还需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胆脂瘤中耳炎患者行开放式鼓室成形伴听骨链重建的效果和影响因素.方法 分析142例胆脂瘤患者,行开放式鼓室成形术伴一期听骨链重建,随访24月,记录术后并发症、纯音平均听阈、平均气骨导差和听力重建成功率.结果随访期间未发现鼓膜内陷袋形成及胆脂瘤复发,术后干耳率达96.5%,听骨赝复物脱出4例(2.8%),气导平均听阈降低11.6dB,气骨导差较术前缩小7.4dB,70例患者气骨导差<20dB,听力重建总成功率达49.3%.听力重建成功的关键主要取决于术腔感染控制、咽鼓管功能、病变范围、听骨赝复物材料和手术技术.结论 虽然影响因素较多,开放式鼓室成形伴一期听骨链重建仍是胆脂瘤中耳炎患者安全有效的术式,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听力重建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耳内镜下经耳道入路中耳胆脂瘤手术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我科58例中耳胆脂瘤患者采用耳内镜下经外耳道 入路鼓室探查术+鼓室成形术+/- 改良乳突根治术,观察术后3个月鼓膜愈合率,比较术前及术后3个月平均气导听阈及气骨导差。结果 58例患者术后3 个月鼓 膜愈合56例(占96.55%),因感染继发性穿孔2例(占3.45%),均在门诊耳内镜下处理后完全愈合。58例患者术前平均气导听阈(49.02±20.06)dB HL,术后3个月平均气导听阈(35.58±15.68)dB H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5.65,P<0.05)。58例患者术前平均气骨导差(34.40±28.10)dB HL,术后3个月平均气骨导差(18.32±10.63)dB H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3.10,P<0.05)。术后无1例严重感音神经性聋,无面瘫及眩晕并发症。结论 耳内镜下经外耳道入路中耳胆脂瘤手术具有可行性高、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干耳时间短、术后鼓膜愈合率高、听力改善效果良好、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耳廓全层整片软骨结合外嵌技术在II、Ⅲ型鼓室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以耳廓全层整片软骨为移植材料采用外嵌法(将整片软骨置于纤维鼓环外侧,并将部分软骨片嵌顿于鼓切迹)行Ⅱ、Ⅲ型鼓室成形术的160例(165耳)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18~65岁,平均33.5±9.2岁;其中鼓室硬化98耳,上鼓室胆脂瘤47耳,粘连性中耳炎20耳。术中采用部分听骨赝复物(PORP)重建听力105耳,采用全听骨赝复物(TORP)重建听力60耳,术后随访12~36个月。分析患者术前、术后纯音听阈,耳内镜图像及并发症,观察部分患者术后颞骨CT显示的鼓室含气腔情况。结果 PORP组术前0.5~4 kHz平均气导听阈51.34±10.46 dB HL,平均气骨导差32.88±5.25 dB,术后一年平均气导听阈及气骨导差分别为30.24±8.66 dB HL、13.60±6.18 dB,术后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TORP组术前平均气导听阈54.85±9.48 dB HL,平均气骨导差34.59±6.85 dB,术后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耳内镜下岛状软骨-软骨膜复合体对干湿耳状态下的疗效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静止期患者,分为干耳组和湿耳组,均在耳内镜下用岛状软骨-软骨膜复合体以内置法行鼓室成形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鼓膜愈合率及术后6个月听力。结果 干耳组鼓膜愈合28例,湿耳组鼓膜愈合26例,愈合率没有统计 学意义(χ2=0.185,P =0.667)。术后6个月干耳组平均气导由术前(39.19±5.04)dB HL提高至(27.86±4.18)dB HL(P<0.05),平均气骨导差由术前(18.76±3.05)dB HL下降至(11.06±2.68)dB HL(P<0.05),湿耳组平均气导由术前(38.24±3.77)dB HL提高至(29.17±4.76)dB HL(P<0.05),平均气骨导差由术前(19 . 81±3 . 2 7)dBHL下降至(12.01±4.04)dB HL(P<0.05),而两组听力提高程度并无明显差异(P =0.287)。结论 耳内镜下应用岛状软骨-软骨膜复合体在干耳或湿耳状态下行I型鼓室成形术均能改善听力和修复鼓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自体耳软骨鼓室成形术治疗中耳炎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14例黏连性中耳炎患者耳软骨置入鼓室成形术的临床资料。术中记录病灶,术后观察鼓膜情况,评估术后听力改善水平。结果 术后1个月内全部干耳,13例鼓膜完全成活,1例鼓膜出现边缘性裂隙,3例行一期听骨链重建,1例出现听力下降,术前平均气骨导差(250、500、1000、2000kHz)为50.25dB,术后1年为17.22dB,气骨导差值缩小>25dB。结论 利用耳软骨鼓室重建治疗黏连性中耳炎有较好疗效,术中应注意清除病灶及保证咽鼓管通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耳屏软骨环-软骨膜鼓室成形术前后不同时间患者骨导听阈的变化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对168例(168耳)单侧胆脂瘤中耳炎患者在经乳突病变切除和/或鼓室病变清除术加I期鼓室成形术时,分别采用耳屏软骨环-软骨膜(简称软骨组,86耳)和颞肌筋膜(简称筋膜组,82耳)作为鼓膜移植物,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3、6个月和1、3年骨导听阈变化.并比较术前骨导听阈提高(阳性)和下降(阴性)两组患者在术中所见的听骨链固定或坏死、前庭窗或蜗窗功能不良的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与健侧对比,两组168耳中共131耳术前骨导听阈提高,其中,软骨组67耳,占77.90%,筋膜组64耳,占79.27%;这些病例术后100耳(76.34%)骨导听阈下降,两组各时间段骨导听阈与术前对比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术中发现听骨链或两窗功能不良者有79耳(79%,79/100),其中软骨组为41耳,筋膜组为38耳;而37耳骨导听阈正常的患者中,7耳有上述病变,其中软骨组为4耳,筋膜组为3耳.结论 胆脂瘤中耳炎患者骨导听阈提高主要与听骨链固定或坏死及两窗功能不良有关,行耳屏软骨环-软骨膜鼓室成形术不仅可缩小气骨导差,还可使骨导听阈下降,具有听力提高稳定、持久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耳内镜下双侧同期鼓室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7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行耳内镜双侧同期鼓室成形术的患者25例(50耳)及同时期行耳内镜下单侧鼓室成形术的患者94例(94耳),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长、鼓膜一期愈合率及术后3个月时的言语频率平均气导听阈(pure tone threshold average,PTA)及气骨导差(air-bone gap,ABG)。结果 实验组鼓膜一期愈合率为98.0%,对照组为97.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两组患者的PTA、ABG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01),而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 PTA差值和ABG差值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结论 耳内镜下双侧同期鼓室成形术安全可靠,可以减少创伤,节约医疗资源,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耳甲腔成形术在软骨环-软骨膜鼓室成形术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对胆脂瘤中耳炎患者行乳突病变切除术、软骨环-软骨膜鼓室成形术同时行耳甲腔成形术的疗效.方法 胆脂瘤中耳炎患者77例,其中41例(41耳) (治疗组)采用耳后切口施行乳突根治术、软骨环-软骨膜鼓室成形术及耳甲腔成形术;对照组36例(36耳)采用耳后切口施行乳突根治术、软骨环-软骨膜鼓室成形术.分别于术后1个月、3个月、1年及 3 年追踪观察两组患者干耳情况并行纯音听阈检查,对结果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组术前气导平均听阈为45.66±8.40 dB HL,骨气导差为26.05±8.15 dB,术后3年气导平均听阈为23.55±7.10 dB HL,骨气导差为10.79±5.52 dB.平均干耳时间24.25± 5.37天,治愈率100%.未发生外耳道狭窄.对照组术前气导平均听阈为43.78±9.25 dB HL,骨气导差为25.65±8.55 dB,术后3年气导平均听阈为29.33±8.32 dB HL,骨气导差为17.10±6.62 dB,12例发生外耳道狭窄,其中有8例胆脂瘤复发,干耳时间32.35±15.60天.结论 乳突根治术+软骨环-软骨膜鼓室成形术同时行耳甲腔成形术能使术腔迅速上皮化、易干耳,术后听力提高,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乳突骨膜在鼓室成形术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以乳突骨膜用于鼓室成形术48耳(乳突骨膜组),以颞肌筋膜用于鼓室成形术28耳(颞肌筋膜组),于术后4~6个月分别观察两组移植鼓膜生长情况并行纯音听阈检查,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乳突骨膜组移植鼓膜愈合率为91.7%(44/48),鼓膜外观恢复正常,术后4~6个月0.5、1、2、4 kHz平均气骨导差较术前明显缩小(P<0.01);颞肌筋膜组移植鼓膜愈合率为92.9%(26/28),术后0.5、1、2、4 kHz平均气骨导差与乳突骨膜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突骨膜与颞筋膜同为良好的鼓膜修补材料,且耳后切口取材方便,患者移植鼓膜愈合率高,术后听力提高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鼓膜微型管植入术治疗中耳不张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6例(28耳)中耳不张的患者,以耳闷为主诉;耳镜检查见鼓膜内陷、光锥散乱或消失、鼓膜苍白无光泽;纯音测听气骨导差> 10 dB;声导抗鼓室负压;中耳不张分级Ⅰ~Ⅲ级.患者局麻下行鼓膜微型管置入术,术后随访6 ~12个月.结果 25耳术后耳闷症状消失,其中23耳微型管取出后2周声导抗检查提示鼓室压图由C型恢复为A型,平均听阈下降5 ~20 dB;2耳取管后1个月复发,耳闷症状和中耳负压重新出现.3耳置管失败或耳闷无改善,均为中耳不张Ⅲ级.26例患者取管后2周鼓膜均良好愈合,未出现感染、鼓膜穿孔等并发症.结论 鼓膜微型管置入术能有效解除鼓室负压,缓解耳闷,可用于Ⅰ~Ⅱ级中耳不张的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比较耳内镜与显微镜下Ⅰ型鼓室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探讨耳内镜下Ⅰ型鼓室成形术的可行性。方法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至2019年9月于荆州市中心医院耳鼻咽喉科接受Ⅰ型鼓室成形术的96例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2组,一组耳内镜下Ⅰ型鼓室成形术(耳内镜组),共52例(52耳),另一组显微镜下Ⅰ型鼓室成形术(显微镜组),共44例(44耳)。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鼓膜修补成功率、术耳术前与术后的气骨导差。结果耳内镜组手术时间(50.5±11.2)min比显微镜组手术时间(88.3±12.1)min短(P<0.05)。术后随访3个月,耳内镜组鼓膜修补成功率为92.3%,显微镜组为93.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个月,耳内镜组术前气骨导差为(18.8±6.9)dB,术后为(10.2±1.7)dB(P<0.05)。显微镜组术前气骨导差为(17.9±7.2)dB,术后为(11.6±1.2)dB(P<0.05)。两组术后气骨导差较术前均有明显缩小,但术后气骨导差的差异在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内镜组与显微镜组相比,耳内镜下Ⅰ型鼓室成形术更具有微创、手术时间短、平均出血量少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