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填充绘画结合情境式交往训练护理在双相情感障碍(B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1日~9月30日收治的60例B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BD常规治疗和护理,对照组给予情境式交往训练护理,观察组采用填充绘画结合情境式交往训练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情绪症状[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杨氏躁狂量表(YMRS)]、认知功能[采用韦氏成人智力测试量表第四版(WAIS-Ⅳ)]、社会功能[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及生存质量[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结果:干预后,两组HAMD、YMR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WAIS-Ⅳ中总测验数、持续错误数、随机错误数少于干预前(P<0.05)、数字广度、连线A时间及数字符号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SDSS各方面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WHOQOL各方面评分和总分较干预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填充绘画结合情境式交往训练护理可改善BD患者抑郁、躁狂症状,增强其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赵禹  李峥 《中华护理杂志》2018,53(7):872-877
对远程医疗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应用的相关研究进行分析和总结,包括起源和意义、技术方法、效果评价及应用策略等,旨在为远程医疗在国内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理性情绪疗法结合引导护理在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106例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症患者,使用简单随机法将其分别纳入观察组(53例)与对照组(53例)。2组均接受常规治疗、综合护理和引导护理,观察组加用理性情绪疗法。对比2组在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的贝克-拉范躁狂量表(BRMS)、抑郁自评量表(SDS)、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病耻感量表(CLCSS)、韦氏智力量表(WAIS-RC)和韦克斯勒记忆量表(WMS)评分变化。结果2组在干预3个月后的BRMS评分、SDS评分、SPBS评分和CLCSS评分均较干预前下降,WAIS-RC评分和WMS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P均<0.05);观察组评分均较对照组更优(P均<0.05)。结论在引导护理的基础上应用理性情绪疗法,有助于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症患者躁狂症状、心理状态、疾病负担的减轻,以及智商和记忆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理性情绪疗法结合引导护理在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106例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症患者,使用简单随机法将其分别纳入观察组(53例)与对照组(53例)。2组均接受常规治疗、综合护理和引导护理,观察组加用理性情绪疗法。对比2组在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的贝克-拉范躁狂量表(BRMS)、抑郁自评量表(SDS)、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病耻感量表(CLCSS)、韦氏智力量表(WAIS-RC)和韦克斯勒记忆量表(WMS)评分变化。结果2组在干预3个月后的BRMS评分、SDS评分、SPBS评分和CLCSS评分均较干预前下降,WAIS-RC评分和WMS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P均<0.05);观察组评分均较对照组更优(P均<0.05)。结论在引导护理的基础上应用理性情绪疗法,有助于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症患者躁狂症状、心理状态、疾病负担的减轻,以及智商和记忆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讨论临床路径在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中的实施效果,并分析路径实施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精神卫生科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入径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患者治疗满意度。比较入径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疗效、患者住院费用、家属和患者满意度情况,以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入径组实施效果的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入径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患者满意度等方面存在明显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患者年龄、性别、住院费用可能为影响临床路径实施效果的因素,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与临床路径实施效果呈负相关。结论临床路径管理可以减少康复延迟,从而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合理利用医疗费用,使住院费用降低或持平。提高患者治疗的满意度,具有明显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奥氮平(Olanzapine,商品名:再普乐,Zyprexa)是噻酚苯二氮革类衍生物,由氯氮平的分子结构改造发展而来,药理作用和氯氮平十分相似,有较强的镇静作用和相对轻微的抗胆碱能作用。于1997年经美国FDA批准上市,1999年4月引入我国。其对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在精神科临床已被广泛的认识,是20世纪90年代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代表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双相情感障碍住院患者药物治疗状况。方法选择1999/2004在北京回龙观医院住院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患者186例,回顾性调查患者的一般资料和详细用药情况。结果186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186例中双相躁狂障碍94例,双相抑郁障碍82例,快速循环型10例,伴有精神病性症状42例。②双相抑郁发作时,首选抗抑郁剂治疗占95%,同时合并情感稳定剂治疗者占20%;双相躁狂发作时,首选碳酸锂治疗占84%,首选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占95%,首选碳酸锂加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占79%。结论目前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用药及治疗方案需要规范,应以“中国精神障碍防治指南”作为标准。  相似文献   

9.
总结1例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护理经验。具体措施为护理人员在药物及物理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了包括心理护理、康复锻炼、人性化护理、健康教育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你,提高了患者住院期间的治疗依从性,恢复了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最终顺利出院。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单、双相抑郁治疗前后注意功能障碍的特点。方法:对27例单相抑郁和30例双相抑郁患者予以3个月药物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评定HAMD量表、Stroop测验、TM T-A测验、DCT测验、W A IS-RC的算术、数字广度和数字符号分测验,与26名正常对照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后,病例组均在多项测验指标上差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单相组在DCT-5正确数得分上差于双相组(P〈0.05),治疗后在DCT 5漏数、S troop-C得分上差于双相组(P〈0.05)。结论:单双相抑郁都存在特质性和状态性并存的注意功能障碍,但损害存在差异,双相抑郁的注意功能损害较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情感宣泄结合音乐疗法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1日~2019年6月30日收治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精神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精神科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情感宣泄及音乐疗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躁狂评分量表(BMRS)、抑郁自评量表(SDS)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焦虑、躁狂、抑郁状况,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服药依从性、冲动行为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社会功能缺陷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SAS、BMRS、SD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观察组服药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冲动行为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SDSS评分较干预前降低(P<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情感宣泄结合音乐疗法可明显改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焦虑、躁狂及抑郁情绪,提高患者依从性及生活质量,减少冲动行为发生率,减轻社会功能缺陷。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瑜伽锻炼对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相患者康复的效果。方法将80例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相患者按住院号的单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精神科常规药物治疗,而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瑜伽锻炼。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作为效果评定工具,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初和接受治疗1个月后上述量表评分的差别。结果锻炼前两组患者SD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的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入院1个月后SCL-90评分比较,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等方面的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瑜伽锻炼能有效减轻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相患者的不良情绪,对控制患者抑郁症状,帮助其回归社会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与单相抑郁患者执行功能损害的差异。方法收集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诊断标准的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30例和抑郁症患者30例。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isconsin Card Sorting Test,WCST)评定执行功能,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echsler Adult Intelligence Scale Revised,WAIS-R)评定2组智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17项评定抑郁严重程度。结果双相情感障碍组总应答数(Ra)、错误应答数(Re)及持续性错误数(Rpe)评分均差于单相抑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郁症状严重程度相同时,双相情感障碍对执行功能的损害比单相抑郁对患者的影响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15.
睡眠障碍与昼夜节律紊乱是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常出现的临床表现。研究表明昼夜节律紊乱与双相情感障碍的关系密切。昼夜节律是控制睡眠的主要因素之一,而睡眠与情绪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因而提示睡眠问题与双相情感障碍之间存在着不可忽视的联系。兹阐述双相情感障碍与睡眠障碍以及昼夜节律紊乱的联系,进一步介绍部分睡眠障碍对双相情感障碍预测作用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18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双相情感障碍住院患者药物治疗状况。方法 选择1999/2004在北京回龙观医院住院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患者186例,回顾性调查患者的一般资料和详细用药情况。结果 186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186例中双相躁狂障碍94例,双相抑郁障碍82例,快速循环型10例,伴有精神病性症状42例。②双相抑郁发作时,首选抗抑郁剂治疗占95%,同时合并情感稳定剂治疗者占20%;双相躁狂发作时,首选碳酸锂治疗占84%,首选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占95%,首选碳酸锂加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占79%。结论 目前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用药及治疗方案需要规范,应以“中国精神障碍防治指南”作为标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学科团队协作护理干预在双相情感障碍缓解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2019年10月31日接受治疗的双相情感障碍缓解期女性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编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多学科团队协作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抑郁[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躁狂程度[采用杨氏躁狂量表(YMRS)]、社会功能缺陷[采用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遵医行为、自我病耻感量表(SSMIS)评分、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结果:干预后,观察组HAMD、YMRS及SD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观察组饮食控制、按时按量服药、坚持锻炼、自我管理的遵医行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观察组SSMIS中疏远、刻板印象的认可、社会回避、歧视经历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对抗病耻感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观察组SF-36中心理健康、情感角色、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健康状态、生活力、肌体疼痛、躯体角色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双相情感障碍缓解期患者中应用多学科团队协作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抑郁、躁狂症状,减轻其社会缺陷程度、病耻感,提高其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精神分裂症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情感障碍都存在某些认知功能障碍,由于临床症状的重叠,这两类患者的鉴别较困难。本研究对两类疾病的认知功能障碍进行比较,探讨认知功能对临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对30例阳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2例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7例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状态)患者和28例正常对照者行相关认知心理试验(COGLAB)。[结果]COGLAB区别阴性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情感障碍的正确率达到了73.5%,其中分类测验、持续操作测验和倒行掩蔽测验判别作用最大。[结论]本研究的结果提示.阴性精神分裂症和双相障碍患者的认知作业反应的特征不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持续操作测验、倒行掩蔽测验对于临床上鉴别某些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情感障碍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双相情感障碍(BPD)是一种具有较高复发性、自虐与自杀率的重型精神类疾病,患者临床病症主要体现在躁狂与抑郁两种极端相,且两种病症反复间断交替发作或是循环发作,其已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BPD致病原因当前尚无定论,临床对其诊断主要是借助患者病症反映,这就导致诊断时具有较高的误诊率与漏诊率.国内外相关学者的研究报告中显示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治疗后残留症状的影响因素。方法将77例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设为研究对象,治疗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估残留症状情况,收集患者资料,分析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残留症状的影响因素。结果入组患者中有23例患者治疗后存在残留症状,发生率为29.9%。性别、睡眠障碍情况、治疗期间发作次数、发作时伴认知障碍情况、服药依从性是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治疗后残留症状的影响因素(P<0.05或0.01)。结论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治疗后残留症状发生率较高,与性别、睡眠障碍情况、治疗期间发作次数、发作时伴认知障碍情况、服药依从性有关,临床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