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室性早搏有助于心肌梗死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的病史特点,心肌标记物异常升高和心电图特征性改变等可诊断心肌梗死。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尤其是心肌梗死的病理性Q波被束支阻滞或预激综合征掩盖时,室早的形态有助于心肌梗死的诊断。1943年Dressler首先根据室早伴异常Q波及ST-T改变,对1例心电图合并完全性左束支阻滞的患者做出心肌梗死的诊断,并经尸检证实。20世纪50~60年代,Schamaroth等发表了一系列关于经室性异位搏动诊断心肌梗死的文章,  相似文献   

2.
<正>左、右束支阻滞的常见病因为冠心病,使这些患者随后很可能发生急性心梗并演变为陈旧性心梗。过去认为,当患者存在心电图完全性左束支阻滞(CLBBB)时可掩盖随后发生的心梗。针对心电图这一问题,Cabrera征提出后,解决了很多CLBBB患者发生陈旧性心梗的诊断。而研究表明,对CLBBB患者伴发急性心梗的及时诊断,可经Sgarbossa标准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Sgarbossa标准] 1996年,GUSTO研究的主要研究者Sgarbossa提出了CLBBB患者合并急性心肌梗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心电图在左束支阻滞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诊断上明显受限。本文报道一例间歇性完全性左束支阻滞掩盖ACS患者,因其束支阻滞间歇性出现,原本被完全性左束支阻滞掩盖的ST-T改变及异常Q波得以暴露,避免了ACS的漏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碎裂QRS波与病理性Q波对陈旧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148例经冠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观察其碎裂QRS波,比较病理性Q波与碎裂QRS波对不同部位陈旧性心肌梗死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探讨碎裂QRS波对陈旧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结果碎裂QRS波诊断陈旧性心肌梗死的敏感性明显高于病理性Q波,特异性低于病理性Q波,结合碎裂QRS波及病理性Q波对陈旧性心肌梗死诊断有更高的敏感性;碎裂QRS波的诊断效率与病理性Q波相似。结论碎裂QRS波可用于陈旧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其诊断效率与病理性Q波相似,结合病理性Q波可提高诊断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5.
Cabrera征     
1953年,Cabrera和Friedlad 首先提出完全性左束支阻滞(LBBB)时,V3、V4导联S波升肢上出现的切迹(至少0.05s),是诊断伴有LBBB的前间隔心肌梗死的十分可靠的指标,其敏感性、特异性均为91%.这种心电图表现也被称为Cabrera征.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12导联动态心电图间歇性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出现前后心电图QRS波群形态改变特点。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09年3月住院的16158例患者的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出间歇性完全性左束支阻滞16例,占0.9‰,并对完全性左束支阻滞时心电图QRS波群形态改变的特点进行分析。结果①平均QRS电轴:完全性左束支阻滞时33.64±59.77°,正常室内传导时68.36±13.70°,二者比较,p=0.038;②QT间期:完全性左束支阻滞时0.44±0.07s,正常室内传导时0.40±0.08s,二者比较,p<0.001;③V2导联r波振幅:完全性左束支阻滞时0.13±0.08mV,正常室内传导时0.41±0.28mV,p=0.02。结论间歇性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发生率较低,心电图主要特点为QRS电轴左偏,QT间期延长,V2导联r波振幅明显降低或消失,QRS波群总振幅无明显改变,上述特点有助于识别动态心电图中的间歇性完全性左束支阻滞。  相似文献   

7.
经食管心房起搏对功能性左束支阻滞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V1导联左束支阻滞QRS波形的早期表现 ,以及左束支阻滞从不完全性到完全性在V1导联QRS波形的演变规律和影响功能性左束支阻滞显现的因素。 10 0例经食管心房程序刺激显现的具有直接显示性左束支文氏阻滞特征的功能性左束支阻滞病人与 10 0例无功能性束支阻滞的正常者作对比研究。结果 :①功能性左束支阻滞的检出率为 6 .73% ;②V1导联左束支阻滞的早期QRS波形的表现为SV1增深。左束支阻滞从不完全性到完全性在V1导联QRS波形的演变规律为正常rS—深S波的rS—窄QS—宽QS ;③功能性左束支阻滞的房室交界区功能不应期略短于左束支有效不应期 ,而房室交界区相对不应期、功能不应期则显著短于对照组 (5 4 2± 95msvs 5 74±6 4 .1ms,4 15± 5 1.4msvs 4 4 1± 5 1.7ms ,P <0 .0 1)。结论 :左束支阻滞从不完全性到完全性在V1导联上可呈现其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8.
Cabrera征     
1953年,Cabrera和Ffiedland首先提出完全性左束支阻滞(LBBB)时,V3、V4导联S波升肢上出现的切迹(至少0.05s),是诊断伴有LBBB的前间隔心肌梗死的十分可靠的指标,其敏感性、特异性均为91%。这种心电图表现也被称为Cabrera征。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73岁.因水肿10 d加重伴咳嗽气促3 d入院,临床诊断为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功能3~4级、2型糖尿病、肺部感染.图1为人院常规同步12导联心电图检查:窦性心律,心率88次/min,P-P相对固定;P-R间期呈3:2文氏变化:140 ms/180 ms/脱落.QRS波群间期增宽0.12 s呈3:2周期性变化:P-R 140 ms时,V1联呈R型,Ⅰ导联S波粗钝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P-R 200 ms时,V1导联呈QS型,Ⅰ导联R波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之后QRS波群脱落.周而复始构成3:2房室文氏传导伴QRS波群完全性右束支/左束支传导交替阻滞.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完全性左、右束支非等速非同步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69岁,动态心电图示窦性P波规律出现,心室率63次/min,PR间期180 ms,QRS时限140 ms,完全性左束支阻滞,第4个QRS波群期前出现,波形宽大畸形,前无P波,代偿间歇完全,为室性期前收缩.第5个R波振幅3.2 mV,时限80 ms,左束支阻滞图形消失,ST段下降0.1 mV,T波负正双向.动态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左心室肥厚,ST-T改变,室性期前收缩,间歇性左束支阻滞.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81岁。临床诊断: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预激综合征。心电图特征:图1A为窦性心律,心率88次/min,P R间期180ms,QRS时间150ms。Ⅱ、Ⅲ、aVF、V2、V3导联呈QS型,V1导联呈qR型,V4V6导联呈qrS型,q波时间>40ms,深度>其R波的四分之一,为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合并下壁、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图1B为窦性心律,心率75次/min,P R间期180ms,QRS波上升支起始粗钝,为“预激”波,V1V3导联呈rS型,V46导联呈Rs型,Ⅱ、aVF导联呈Rs型,Ⅲ导联呈Qr型,为Mahaim氏预激,心肌梗死图形几乎被完全掩盖。心电图诊断图1A:①窦性心律;②完全性右束支阻滞(RBBB…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42岁,因反复发作心悸10余年入院,常规心电图(图1A)有典型δ波,V1导联呈RS形态,R〈S,QRS时限110ms,PJ间期220ms,诊为B型预激综合征,拟行经导管射频消融。常规电生理检查示心房超速刺激诱发左束支阻滞型宽QRS波心动过速,心房激动顺序呈偏心性,诊断为左侧旁道引起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有效消融过程中(图1C),δ波消失,而V1导联QRS波群变成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形,  相似文献   

13.
容易掩盖急性心肌梗死的几种心电图诊断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肌梗死对心室除极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产生背离梗死区的初始向量,即坏死性Q波,凡能影响QRS初始向量的心室除极异常如左束支阻滞、左前分支阻滞、预激综合征、室性心律(室性心动过速、逸搏心律和心室起搏)等均会改变心室除极的初始向量,掩盖心肌梗死的典型图形,给诊断带来困难。1  相似文献   

14.
完全性左束支诊断的传统标准包括:QRS波时限≥0.12s;V5、V6导联R波宽大伴切迹;V1导联QRS波呈QS形或rS形;并有继发性ST-T改变。2011年Strauss提出真性左束支阻滞的新概念及标准。[心电图诊断标准]Strauss在传统左束支阻滞的诊断标准上提出3点补充意见:①V1、V2导联的QRS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电图碎裂QRS波(fQRS)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心电图QRS波形态分为病理性Q波、碎裂QRS波、病理性Q波合并碎裂QRS波三组,根据心肌梗死的不同部位及不同类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出现病理性Q波166例,出现碎裂QRS波105例,出现病理性Q波和碎裂QRS波87例。对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敏感性,病理性Q波、碎裂QRS波、病理性Q波和碎裂QRS波两者联合分别为83.0%、52.5%和43.5%;诊断的特异性分别为90.0%、87.0%、99.0%。结论碎裂QRS波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敏感性、阴性预测值明显低于病理性Q波,其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略低于病理性Q波,两者结合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较高。  相似文献   

16.
心电向量图上QRS运行时限超过120ms者,称为宽QRS波。宽QRS波见于预激综合征、束支阻滞、束支阻滞合并心肌梗死、室性心动过速等。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V1导联左束支阻滞QRS波形的早期表现,以及左束支阻滞从不完全性到完全性在V1导联QRS波形的演变规律及影响功能性左束支阻滞显现的因素。方法100例经食管心房程序刺激显现的具有直接显示性左束支文氏阻滞特征的功能性左束支阻滞病人与100例无功能性束支阻滞的正常者作对比研究。结果①功能性左束支阻滞的检出率为6.73%;②V1导联左束支阻滞的早期QRS波形的表现为SV1增深;③左束支阻滞从不完全性到完全性在V1导联QRS波形的演变规律为正常rS→深S波的rS→窄QS→宽QS;④功能性左束支阻滞的房室交界区功能不应期略短于左束支有效不应期,而房室交界区相对不应期、功能不应期则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V1导联左束支阻滞的早期QRS波形的表现为SV1增深,左束支阻滞从不完全性到完全性在V1导联QRS波形的演变规律为正常rS—深S波的rS—窄QS—宽QS。  相似文献   

18.
早在1943年,Dressier首先根据室性早搏中的异常Q波(Q波时间〉0.04s)及ST—T改变,对1例心电图仅表现完全性左束支阻滞的患者做出心肌梗死的诊断,并经尸检证实;20世纪50~60年代,Sehamaroth等发表了一系列关于由室性早搏诊断心肌梗死的文章,认为可根据室性早搏伴QRS、ST—T波形改变诊断心肌梗死;国内学者也相继发表了相关文章。但究竟室性早搏是否可以作为判断心肌梗死的标准仍在争论当中。现就临床发现的2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电图碎裂QRS波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7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29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5例中,依据ST段是否抬高分为:STEMI组(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95例,NSTEMI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30例;依据同步12导联心电图检查表现分为:碎裂QRS波27例,病理性Q波32例,碎裂QRS波并病理性Q波50例,单纯ST段改变16例;对比在STEMI、NSTEMI患者中碎裂QRS及病理性Q波的发生率、敏感性、特异性。结果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敏感性碎裂QRS波者低于病理性Q波者,但碎裂QRS波者特异性高于病理性Q波者;碎裂QRS波并病理性Q波者敏感性皆高于碎裂QRS波者、病理性Q波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5例中,STEMI发生率为76.0%、NSTEMI发生率为24.0%;95例STEMI患者碎裂QRS波发生率为15.8%,低于病理性Q波的2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TEMI患者30例中,碎裂QRS波者发生率为40.0%,高于病理性Q波者的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有急性心肌梗死的其他诊断依据情况下,碎裂QRS波可作为心电图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一个新指标,可有效降低漏诊率。  相似文献   

20.
正碎裂QRS波(图1)定义为[1]:相邻的两个或以上导联存在多相的QRS波,包括1个R波或R、S波存在多个顿挫或切迹,S波切迹多发生在S波底部,经典的f-QRS波的心电图特征还包括:1QRS时限120ms;2伴或不伴有Q波,Q波可能存在单个或多个切迹或顿挫,可形成Qr或QR型QRS波;3除外完全性或不完全行束支传导阻滞;这种f-QRS波常出现在冠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