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刘强 《中国医药指南》2010,8(34):108-109
目的研究西酞普兰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将60例糖尿病并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在常规降糖药治疗基础上合用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仅用降糖药治疗,疗程12周。采用汉米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用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监测血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治疗组从第4周开始治疗组抑郁状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从第8周后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对照组从第8周开始抑郁症状才稍有改善,治疗组和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极显著差异性(P<0.001)。治疗组显效率70.0%,有效率83.3%;对照组显效率23.3%,有效率33.3%,两组显效率和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治疗前和治疗12周末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比较,两组均有下降,但治疗组下降更明显;两组间比较,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西酞普兰治疗2型糖尿病并抑郁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同时血糖也明显改善,优于单独使用糖尿病常规治疗组,对2型糖尿病并抑郁症应引起重视,早诊断、早治疗,有利于病情控制。  相似文献   

2.
何君萍  何斌  叶慧  王菁 《首都医药》2013,(20):38-39
目的观察艾司西酞普兰与度洛西汀治疗老年抑郁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51例60岁以上的老年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26例)和度洛西汀组(25例),治疗剂分别为10~20mg/d和40~60mg/d,观察6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评定疗效,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估不良反应和安全性。结果至第6周末两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4.6%(22/26)、84%(21/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临床痊愈率分别为38.5%(10/26)、36%(9/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周减分率对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度洛西汀组发生的主要不良反应为口干、便秘、恶心呕吐(均为16%),艾司西酞普兰组要不良反应为口干(15.4%)和便秘(11.5%)结论度洛西汀和艾司西酞普兰对老年抑症患者同样安全有效,但对便秘的发生应起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艾司西酞普兰及西酞普兰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数据库,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有关艾司西酞普兰及西酞普兰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随机对照研究,发表时间在2019年7月以前,设定检索词为escitalopram、citalopram、post-schizophrenic depression,艾司西酞普兰、西酞普兰、精神分裂症后抑郁,共收集文献14篇,采用Revman5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Meta分析显示,艾司西酞普兰合并抗精神病药物与单独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的8个研究具有同质性,合并效应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01。西酞普兰合并抗精神病药物与单独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的6个研究具有同质性,合并效应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01。不良反应的荟萃分析显示,6个关于西酞普兰合并抗精神病药物与8个关于艾司西酞普兰合并抗精神病药物的对照研究的亚组异质性检验具有同质性RR=0.91,95%CI(0.67,1.22),合并效应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1)。结论艾司西酞普兰及西酞普兰合并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疗效可靠,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126例抑郁症患者,试验组63例,口服艾司西酞普兰:1-2周口服10 mg,3-6周剂量可调10-20 mg;对照组63例,口服西酞普兰:1-2周口服20 mg,3-6周剂量可调20-40 mg。疗程6周,以十七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进行疗效评价;以不良事件、实验室检查和心电图检查等评价安全性。结果共106例患者完成研究,试验组52例,对照组54例。试验组与对照组6周末有效率(82.7%vs 88.9%,P=0.484)、痊愈率(36.5%vs.27.8%,P=0.360),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AMA和CGI的评分在各时间点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7.5%vs 30.2%,P=0.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安全有效,与西酞普兰相当,不良反应较轻。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帕金森合并抑郁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90例帕金森合并抑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之中有45例患者,对照组应用阿米替林进行治疗,研究组应用艾司西酞普兰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比较,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HAMD、HAMA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组间比较,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在不良反应情况比较上,两组间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帕金森合并抑郁使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治疗效果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情绪,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普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帕金森合并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12月到我院就诊的96例帕金森合并抑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常规药物+安慰剂)和观察组(常规药物+艾司西酞普兰),每组各48例,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易智力状况量表(MMSE)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抑郁、智力变化情况。结果:①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MMSE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②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79.17%)(P<0.05)。结论: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帕金森合并抑郁,可显著减轻患者抑郁症状,提高智力水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王西凤 《中国药师》2012,15(1):81-82
目的:观察艾司西酞普兰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副反应情况.方法:采用序贯随机法,将136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在与对照组相同的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应用艾司西酞普兰抗抑郁治疗,观察8周,用HAMD、MESSS、TESS等量表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HAMD的总有效率(69.1%对4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ESSS的总有效率(47.1%对4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的HAMD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的MESSS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可作为治疗PSD的一线药物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艾司西酞普兰对治疗酒精依赖性抑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2例酒精依赖性抑郁患者,其中32例患者行艾司西酞普兰+常规治疗作为观察组,只常规治疗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饮酒渴求程度评定。结果①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17与HAMA评分对比:观察组治疗后1、2、4、6周HAMD-17及HAM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4、6周HAMD-17及HAMA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酒精依赖程度问卷评分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三个月酒精依赖程度问卷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三个月问卷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服用艾司西酞普兰能改善患者抑郁,并且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对酒的依赖程度,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观察分析帕金森合并抑郁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效果。方法盲选收治的90例帕金森合并抑郁患者,随机划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50例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治疗效果以及TESS评分。结果研究表明,治疗组第1、2、4、6周HAMD、HAMA评分、TESS评分以及治疗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金森合并抑郁患者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失眠效果显著,可显著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1130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356名正常对照人群,采用使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评分,并检测空腹及餐后2h血糖,了解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状况,并对其影响因素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在各个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人群(P<0.05);糖尿病并发症组各维度评分均低于无并发症组,但两组在情感职能、精神健康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通过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文化程度、空腹血糖、糖尿病病程及并发症是糖尿病生活质量主要影响因素。结论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群,糖尿病病程、文化水平、空腹血糖及并发症情况是影响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在临床治疗及护理过程中应注意改善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心理健康教育联合降糖治疗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96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护理联合降糖治疗,观察组采用心理健康教育联合降糖治疗.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分别进行量表和血糖指标测查.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GQOL-74总分与干预前和对照组比较显著上升(P<0.05),心理维度评分、社会维度评分与干预前和对照组比较显著下降(P<0.05),而身体维度评分、治疗维度评分与干预前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与干预前比较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结论 心理健康教育联合降糖治疗能够提高T2DM患者的生存质量,对患者的血糖控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罗传英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2):1797-1799
目的:评价社区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效能与生活质量的现状。方法:采用糖尿病管理控制自我效能量表和糖尿病患者特异性量表,进行问卷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与生活质量不够理想;不同组别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与生活质量得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与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结论:社区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水平均有待提高,应以自我效能理论为依据,重视并健全社区糖尿病健康教育,采用各种方法调动患者的自身潜能。以增加自我效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疗效。方法选取70例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随即分为西肽普兰组(实验组)35例、对照组35例,治疗12周,采用糖化血红蛋白(HBA,C)、空腹血糖变异系数(CV-FPG)评价血糖控制情况,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糖尿病生活质量量表(DQOL)评定药物疗效波动。结果治疗12周后,实验组HBA1C下降明显(7.2±0.6VS8.0±1.1,P〈0.05)、CV—FPG较对照组小(10.7±2.3VS15.9±2.9,P〈0.05),生活质量改善优于实验组(HAMD8.124-2.68vs14.66±3.73,DQOL89±8vs98±10,P〈0.05)。结论西肽普兰能促进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血糖平稳下降,改善患者抑郁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脂肪肝和胰岛素抵抗、体重指数、血糖、血脂、血压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两组,①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组;②2型糖尿病不伴脂肪肝组做对照。进行体重指数(BMI)、血脂、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2hPB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组的体重、BMI,舒张压、餐后2小时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HOMA-IR明显高于2型糖尿病对照组(P<0.05)。结论TC,TG,HOMA-IR,BMI,LDL和糖尿病脂肪肝的形成有关。脂肪肝形成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体重、2hPBG是2型糖尿病脂脂肝形成的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6年5月~2011年5月在笔者所在医院门诊治疗的12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有无视网膜病变分为观察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和对照组(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其中观察组52例,对照组68例,记录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BMI、SBP、DBP、FBG、PBG2h、HbA1C、CRP、HCY、UA和血脂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病程、SBP、HbA1C、CRP、HCY、UA以及LDL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SBP、HbA1C、CRP、HCY水平是视网膜病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病程和SBP、GHbA1C、CRP、HCY水平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应重视并针对其危险因素进行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连续入选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心内科住院ACS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121例,采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评分量表进行心理测评,评价焦虑抑郁的发生率,并对抑郁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21例患者中,44例(36.4%)存在焦虑状态(焦虑组),45例(37.2%)存在抑郁状态(抑郁组),焦虑抑郁共病32例(26.4%)。抑郁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报销比例≤40%者、左心室射血分数〈50%患者比例明显高于非抑郁组『分别为(7.9±1.9)%比(7.1±1.8)%,45.5%(20/45)比20.8%(16/76),28.9%(13/45)比7.9%(6/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报销比例≤40%、左心室射血分数〈50%和糖化血红蛋白升高是抑郁的主要影响因素[分别为比值比(OR)4.596,95%置信区间(凹)1.806~11.698:OR6.319,95%CI1.831~21.810;OR1.352,95%CI1.064~1.719;P〈0.05或P〈0.011。结论ACS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状态发生率高,应尽早给予心理干预,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运动作为预防2型糖尿病发生与进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患者的运动依从性受到多种可控或不可控的因素影响,其干预和管理手段也逐渐向数字化方向发展。本文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依从性现状进行综述,剖析其运动依从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依从性的干预对策,为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行为促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Ⅱ型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分析,有效地控制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方法用7170A生化分析仪检测72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和83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的TG、TC、HDL-C、LDL-C。结果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的TG、TC、LDL-C均比健康对照组高,HDL-C比健康对照组低。结论Ⅱ型糖尿病患者均有脂类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