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8 毫秒
1.
70家集体食堂卫生许可审查量化评分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使我国食品卫生监督模式与国际接轨,卫生部在总结国外食品安全监督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食品生产经营现状,于2 0 0 2年4月下发《关于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的通知》,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实施量化分级管理。本文对餐饮中的重点行业集体食堂新发、换发卫生许可证进行量化评分情况作了分析。1 材料和方法资料来源于广州市内部分省属企事业单位的集体食堂新发、换发卫生许可证现场审查的量化评分表。评分标准参照卫生部制订的《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指南》和《餐饮业卫生许可审查量化评分表》。2 结果70家集体食堂行业包括厂…  相似文献   

2.
卫生部从2003年起要求在全国食品卫生行业中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并先后制定了《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指南》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标示管理规范》。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的实施将提高食品安全的水平。为准确地掌握食品量化分级评分标准,在食品卫生行业中全面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笔者对南京市的59家餐饮单位按“餐饮业卫生许可审查量化评分表”(简称评分表)中的要求进行了量化分级评价。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餐饮业卫生量化分级管理是北京市卫生部门根据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指南》的要求,结合北京市餐饮服务卫生现状推出的一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制度。为进一步巩固提升北京市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水平,全面落实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整顿各项任务,北京市卫生部门为以餐饮业卫生量化分级管理为着眼点,深入开展专项整顿,大力强化日常监管,确保餐饮服务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进一步推动部队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和监管措施的落实。方法按照《餐饮业卫生许可审查量化评分表》和《食品经营单位卫生许可审查量化评分表》项目逐项评分,标化后综合评定。结果 115个餐饮服务单位中,被评为A级、B级、C级的分别占66.1%、27.8%和6.1%。结论促进餐饮单位基础设施改善,强化各项制度落实,进一步提高诚信水平,是做好食品卫生安全监管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进一步做好餐饮业的量化分级管理工作,找出卫生监督工作中的重点。[方法]2004年按照山东省《餐饮业卫生许可审查量化评分表》、《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指南》,对平阴县462家餐饮单位卫生许可审查量化评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462家餐饮单位,评为一般的占85.90%,差的占14.10%。[结论]餐饮单位的整体卫生水平不高,应加大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6.
2006年防城港市学校食堂卫生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防城港市学校食堂卫生状况,为制定预防群体性食物中毒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按《餐饮业卫生许可审查量化评分表》、《餐饮业经常性卫生监督量化评分表》及基本情况登记表等内容进行现场检查和询问,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卫生许可证持证率为95.24%,从业人员健康证持证率为89.30%。学校食堂建筑设施、卫生设施、卫生管理、食品卫生信誉度等卫生状况市直优于城区、城区优于乡镇,但仍与餐饮业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标准要求有一定的差距。结论按照学校食堂相关卫生要求加强卫生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7.
量化分级管理对提高餐饮业食品卫生水平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餐饮行业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的效果。方法选择30家B级以上餐饮单位为调查对象,使用卫生许可审查和经常性卫生监督量化评分表合成制作调查表,查阅量化分级管理档案资料和现场监督检查打分取得量化分级前后分值进行比较。结果实施量化分级管理后食品卫生水平明显提高。A级餐饮单位提高前3位的是建筑布局、卫生设施、加工过程的卫生;B级餐饮单位提高前3位的是餐饮具及消毒、食品采购与储存、加工过程的卫生。结论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对提高餐饮业食品卫生水平效果显著,对增强企业卫生安全意识有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船营区小型餐饮业实施量化分级管理前、后各项卫生指标的对比分析,探讨施行量化分级管理对提高小型餐饮业卫生质量和食品卫生安全水平的作用。方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小型餐饮卫生许可审查量化评分表》制定相应的评分标准,对小型餐饮业量化分级管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量化分级管理实施前与实施后卫生管理增长幅度达113%;大肠菌群合格率增长24.9%;肠道致病菌合格率增长0.65%。结论对小型餐饮业实施量化分级管理能提高监督效能,强化业主自我管理能力,改善辖区中小型餐饮业卫生状况。  相似文献   

9.
餐饮服务许可是卫生行政部门监督管理餐饮服务单位的—个重要阶段,随着《行政许可法》和《食品安全法》的颁布实施,卫生行政许可审批程序日渐规范,建立起了严格的准人制度,为食品安全设置了第一道门槛。但在目前的执法实践中,餐饮服务许可的后期监督管理即对现场的经常性监督时常处于脱节状态,降低了卫生许可和后期监督管理力度,影响了餐饮业全过程的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在钦州市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情况。[方法]2006年4~6月根据《餐饮业卫生许可审查量化评分表》对钦州市60家餐饮单位进行卫生许可审查量化评分;关键项目合格,得分为总分的85%以上为良好,60%~85%为一般,60%以下为差。[结果]60家餐饮单位中,卫生许可审查量化评分良好20家,占33.3%;一般27家,占45.0%;差13家,占21.7%;卫生管理、建筑与布局、食品储存和卫生设施4个环节的总评合格率为78.3%。[结论]钦州市餐饮单位卫生许可审查量化评分良好率较低,各环节的卫生设备设施有待进一步改进。应加强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的宣传和培训工作,做好新建、改建、扩建餐饮单位的预防性卫生监督审查,提高卫生许可审查量化评分良好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新汶矿区餐饮业食品添加剂中违规使用罂粟壳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干预对策。[方法]2009年对新汶矿区220家餐饮单位的炒炖菜(汤)及烧烤辅料进行抽样检测。根据餐饮业量化分级管理标准分级,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定性定量检测食品中罂粟壳残留量。[结果]餐饮单位总检出率为6.37%,其中餐饮A、B级单位检出率为5.00%,C级单位检出率为4.00%,特色店检出率为10.67%,经量化分级管理的A、B、C级单位比未量化分级的特色店检出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菜品阳性率为7.54%,其中A、B级单位菜品检出率3.33%,C级单位检出率为5.88%,特色店检出率为12.17%。炖菜类检出率为14.58%,经量化分级管理的A、B、C级单位的菜品与未量化分级的特色店相比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量化分级管理的餐饮单位管理规范,检出率较低,说明通过风险性和信誉度分级的量化管理这种监管模式能够适应餐饮业管理的现状。而地方名吃"粘糊鸡"等炖菜检出率较高,这一现象要求我们在国家法律法规制定、执法监管、从业者诚信自律、消费者认知以及宣教等环节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2.
餐饮业食品卫生安全水平2种评价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验《重大活动食品卫生安全水平快速评估表》的可靠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对巴城镇21家大中型餐饮单位分别用《重大活动食品卫生安全水平快速评估表》、《餐饮业经常性卫生监督量化评分表》进行打分,对每家单位总得分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21家餐饮单位一票否决指标及关键监督项目指标均为满分,食品卫生安全水平快速评估评分法与餐饮业经常性卫生监督量化评分法经配对t检验,P〉0.05。结论2种方法一致性较强。食品卫生安全水平快速评估表更具有指标数量少、结构严谨、计算简单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餐饮投诉的处理办法。[方法]通过对历年餐饮环节进行监督管理,认真处理餐饮投诉,观察干预后每年餐饮投诉数量及效果的变化。[结果]明确卫生管理部门是处理餐饮投诉的责任人;监督员到达投诉现场的时限和监督员的知识素养是解决投诉问题的关键因素;《食品安全法》是处理餐饮投诉的规范性文件。[结论卫生监督执法单位的监管重点和监管力度是影响一个地区餐饮业食品安全状况的关键性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常州市餐饮消费环节食品添加剂使用现状,为规范食品添加剂在餐饮行业中的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2009年1—4月发放《餐饮单位食品添加剂使用情况调查表》以及有针对性地对相关食品中的食品添加剂进行抽检。结果常州市餐饮消费环节未见非食用物质添加到食品中;食品中添加食品添加剂的检测总的合格率为87.1%,食品中色素的添加合格率仅为40.0%。结论常州市餐饮消费环节中一些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规范,相关监督部门要引起重视,加强监督,同时加强检测能力,使广大消费者能够放心就餐。  相似文献   

15.
张浦镇以列入国家“强镇扩权”改革试点镇为契机,探索“一二三四五”基层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即通过每年至少有一项科研课题取得突破、督促餐饮单位向二大主体履行承诺、分三个层次培训食品安全知识、食品安全监管四查四看和推行五常法管理等工作,强化镇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针对“一二三四五”监管方法推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加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延伸量化分级管理范围和开展示范工程创建等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6.
霍春辉 《职业与健康》2010,26(15):1710-1711
目的了解邢台市桥东区餐饮单位餐具的卫生状况和消毒状况,以保障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方法按《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GB 14934-1994)测定大肠菌群,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中型餐饮单位餐饮具消毒合格率(92.2%)优于小型餐饮单位餐饮具合格率(86.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冬春季节餐饮具合格率(92.1%)优于夏秋季节餐饮具合格率(87.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级餐饮单位餐饮具消毒合格率(95.0%)明显优于C级餐饮单位餐饮具消毒合格率(86.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该区餐饮单位餐具消毒质量仍存在一定问题,应进一步加强对餐饮服务业卫生状况的监督管理,定期抽样检测,进一步提高饮食服务业的卫生状况,确保消费者的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7.
程逸华 《职业与健康》2010,26(16):1845-1846
目的分析亚硝酸盐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和卫生学特征,为预防和控制亚硝酸盐食物中毒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南通市2005—2009年亚硝酸盐导致食物中毒事故登记表、食物中毒事故调查表与调查总结等相关资料进行归类分析。结果全市报告亚硝酸盐引起的食物中毒共计12起,发病129人,死亡1人;占同期总食物中毒次数、发病人数、死亡人数的31.58%、9.95%、33.33%。结论亚硝酸盐食物中毒控制重点是卫生监督部门要加强对熟卤制品加工、餐饮业和集体食堂的卫生监督管理,教育管理相对人牢固树立食品安全第一的观念,按规范正确使用食品添加剂。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餐饮业"监督公示"制度的运行效果,为进一步制定餐饮业科学管理对策,探索食品安全监管思路提供依据。[方法]①在食品安全示范街全面推行餐饮企业监督公示制度;②对消费者开展"您身边的‘笑脸’知多少?"有奖活动;③进行问卷调查、走访和座谈,收集资料;④对制度实施前后企业的营运状况、行政效能等进行比较。[结果]①消费者对"监督公示"持肯定态度;②餐饮企业已感受到"监督公示"带来的压力;③调查数据表明"监督公示"是有效的。[结论]①"监督公示"是实现消费者知情权的有效途径之一,可推动企业加强自律,落实各项食品安全措施;②要加快相关法律法规建设,确立"监督公示"法律地位,提高行政监督效能;③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监督公示"制度;④加强与媒体的合作,提高"监督公示"的知晓率和影响度。  相似文献   

19.
蔡金桃  何瑞琪 《职业与健康》2011,27(10):1115-1116
目的确定南通市通州区学校食堂食品卫生风险度、信誉度现状及主要影响因素。方法对所有145个学校集体食堂实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评定。结果经过评定,最多的为B级110个,占75.26%;其次为C级20个,占13.79%;A级15个,占10.35%。结论中学集体食堂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评定等级好于小学及幼儿园,城区学校食堂好于农村学校食堂。预防性卫生监督及卫生制度的落实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对鼓励学校自律、合理配置卫生人力资源、科学监督管理、提高学校食堂食品卫生整体水平具有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