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洛阳市家鼠型EHF十年来的流行情况,主要传染源的特征及控制效果等:表明家鼠型EHF的流行有4—5年一个流行周期的特点,比以往认为“EHF的年度流行周期2—3年”略长。在疫区分布和流行强度上受自然地理因素的影响,且重疫区有相对稳定和局限的特征,此与野鼠型EHF的疫区分布有相似之处。本区目前有六种鼠和一种家畜携带EHFV抗原,但主要传染源具有相对稳定性。同时根据历年褐家鼠密度,带毒率与发生率的关系等,提出了相应的预测指标。并对控制效果进行了评价,认为在目前疫苗预防尚未应用的情况下,抓好灭鼠防鼠,仍是预防EHF流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正> 我们曾于1983年11月份在流行性出血热(EHF)新疫区扶沟县进行了该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工作。揭示该地当时为家鼠型EHF流行,褐家鼠为主要传染源。随着时间的变化,带毒鼠会不会由家鼠传给野鼠?家鼠型疫区会不会向混合型甚至野鼠型疫区转化?为此我们于1986年11月份,又以同样方法,同样地点进行了传染源监测及流行病学调查工作,以进一步明确该地的带毒鼠种及疫区类型。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四年调查,认为以锦西市为中心的锦州地区EHF疫源地,确已得到有效控制。家鼠型EHF疫源地五项指标中,褐家鼠密度和EHF抗原阳性率可代表鼠传播EHF的能力,是主要的监测指标;发病率表示鼠间EHF对人群作用的后果,反应了流行强度,是监测的直接指标;其余两项仅为间接指标。本文对控制家鼠型EHF疫源地五项具体指标提出了建议。全民连续性以药物为主的灭鼠和疫区强制灭鼠,是控制EHF疫源地有效、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家鼠型流行性出血热鼠间传播因素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989年5月,在江苏省家鼠型EHF疫区进行鼠间传播因素调查中,发现鼠密度高的地区,鼠的EHF抗原、抗体阳性率均显著高于鼠密度低的地区;鼠体皮肤破损组鼠的EHF抗原、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无破损组;鼠肺EHF抗原阳性者,鼠粪EHF抗原阳性率均明显高于胃残留食物EHE抗原阳性率。结合鼠各脏器EHF抗原检测结果分析表明:在家鼠型EHF鼠间传播因素中,以鼠间密切接触和鼠体皮肤破损为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1989年12月,在江苏省姬鼠型疫区进行EHF鼠间传播因素调查,并用免疫转印技术对同一鼠窝中鼠螨分离的EHF病毒进行抗原多肽分子量测定,结果一致。以每窝鼠数、鼠皮肤破损数、鼠窝残留食物EHF抗原阳性数和革螨数为自变量,以鼠窝鼠EHF抗原、抗体阳性率和EHF总感染率为因变量,分别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4个自变量和3个因变量的回归关系有非常显著性意义;进一步进行回归方程显著性检验表明,在姬鼠型疫区鼠间传播因素中,以皮肤破损为主要因素;鼠间密切接触和革螨叮咬为次要因素:而与食入EHF抗原污染的食物关系不密切。  相似文献   

6.
对流行性出血热(EHF)疫源地类型调查,明确疫区内宿主动物鼠类携带病毒型别。人体受到EHF病毒感染后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在体液中出现相应抗体,应用血凝抑制试验(HI)方法,检测EHF抗体,进行血清学分型来确定疫区类型,制订灭鼠工作措施,消灭或减少传染源,达到预防EHF流行的目的。为查明南充EHF疫区类型,在发病率高的乡村对住院病人,在不同流行强度的三个县的健康人群,采血清检测HI抗体,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2 调查对象 在高发病区经临床诊断为EHF病人采集血清180  相似文献   

7.
1984—1987年我们在全省开展了流行性出血热(EHF)地理流行病学研究。1、确定了我省有野鼠型、家鼠型二种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病毒血清型和三种 EHF 疫区及其地理分部,即予东南的野鼠型疫区,予西北的家鼠型疫区,予中部的混合型疫区。2,核实了全省128个县市中有125个县市为 EHF 疲区。1个县为潜在疫区。3、从11种啮齿类小兽中查出8种鼠携带 EHFV 抗原,以褐家鼠和黑线姬鼠为优势种且带毒率最高,分别为7.68%和3.68%,证实了这两种鼠为我省本病主要传染源,其余鼠种次要。并证明各疫区发病率与这二种鼠数量增多有关,与其带毒鼠数量增多呈密切正相关。4、发现我省 EHF 流行有一定的周期性变化,在自然发展情况下野鼠型一般相隔5-8年有一次较大的流行,家鼠型一般相隔3—6年有一次较大的流行。5、摸清了野鼠型和家鼠型各具特点(见表18),但其疲区类型有转化趋势。6、我省 EHF,特别是家鼠型有与铁路交通明显有关的传播特点。  相似文献   

8.
1984年春末夏初,我们随机检测了新安县家鼠型疫区274名正常人的EHFV抗体,3月IgG检出率为11.3%,IgM为0;7月IgG检出率为16.4%,IgM为0.7%。其间GMT无明显变化,抗体阳转者未见EHF感染症状。同时同地对褐家鼠鼠群EHFV带病毒率、抗体阳性率、GMT及其分布变化的逐月监测表明,鼠群在此期间发生了EHFV感染和播散的自限性变化。鼠群EHFV感染的季节性突增,可能与其交配繁殖中广泛、密切的接触有关,这与当地人群EHF流行的季节性变化有一定关系。发现疫区附近家兔和猪的EHF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65%和6.13%,从2只家兔脾中检出了EHFV抗原。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从流行性出血热(EHF)病人和鼠中分离出28株能在Vero-E_6细胞上繁殖并适应于乳小白鼠稳定传代的病原因子。用分离株感染的鼠脑切片和参考株EHF病毒A16株感染的Vero-E_6细胞滴片,同时以IFAT法进行特异性血清学试验和排除试验,二者检测结果一致,说明分离株为EHF病毒;用HI对所分离的24株病毒的免疫血清分型表明,病毒株来源于黑线姬鼠的为野鼠型毒株,来源于褐家鼠的主要为家鼠型毒株。进一步研究来源于不同疫源地类型疫区和潜在疫区毒株间的抗原性差异,将对EHF的防制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HI方法对混合型EHF疫区病例血清型进行了动态观察。结果表明混合型疫区中随着地理环境不同,EHF患者感染的血清型别有明显差异,且有显著的季节、人群分布特征,揭示了绍兴市两型出血热的流行规律,为EHF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安徽省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特点及规律的演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为了探明流行性出血热流行因素的变化 ,导致其流行规律演变。方法 运用流行病学、血清学、病原学方法 ,对EHF数十年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由于EHF流行因素的改变 ,引起了EHF流行规律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疫情总体趋于稳定 ,老疫区、重疫区发病有所下降 ,低发区、新发区发病增多 ;EHF的季节分布和人群分布也发生相应改变 ;疫区及疫源地从低海拔地区向高海拔地区蔓延 ;在病原研究方面 ,首次发现了我国除姬鼠型和家鼠型以外的汉坦病毒新的血清型。结论 探讨EHF流行规律的演变 ,对制定适时的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绍兴市流行性出血热(EHF)疫区存在家、野鼠带毒,且带毒率有所差异,属于混合型EHF疫区。为了解混合型疫区EHF病例感染血清型的动态变化及特征,1987年11月至1988年10月应用血凝抑制法(HI)对不同地形疫区,不同季节的EHF病人进行血清学分型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流行性出血热(EHF)隐性感染问题,我们于1982年7月—12月,对三年来经临床诊断为EHF病人及其健康家属,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IFAT),进行了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疫区和非疫区正常人血清作了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和方法一、血清来源1.1980—1982年经临床诊断EHF病人恢复期血清36份。2.其中19例病人的家属,经仔细询问确无类同症状和体征的正常人血清60份。3.疫区非疫户正常人血清39份。4.非疫区正常人血清57份。二、EHF抗原1.黑线姬鼠(Aa)肺抗原:四川省达县  相似文献   

14.
应用IFAT技术于1993年11月在野鼠型EHF疫区的东海县鸟科鸡形目家鸡中检出EHF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率1.25%。初步证实该地家鸡可自然感染EHF病毒,为EHF的防制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流行性出血热(EHF)在辽宁省一些地区发生和流行。1987年5月我们应用血凝抑制(HI)试验对几个重点疫区的EHF病人血清进行了血清学分型检测。 EHF病人血清EHF病人血清采自沈阳、抚顺、本溪、鞍山和锦西等疫区。血凝素抗原由中国医科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提供,A-血凝素(野鼠型)效价1:80,R-  相似文献   

16.
本文应用血凝抑制试验对江苏省1989、1992年收集的404份EHF患者血清进行血清学分型,发现两个流行年度各地感染类型为野鼠型与家鼠型混合型疫区,两型构成比两年间未有显著改变;除赣榆县仍以家鼠型为主(81.5%)外,其他送检市(县),仍以野鼠为主57.1~90.0%,此分型结果符合该省近年EHF流行特征。  相似文献   

17.
家鼠型EHFV台41株在沙鼠肾原代细胞上产生血凝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长爪沙鼠从野、家鼠混合型流行性出血热(EHF)疫区病人血液中分离到的台41株EHFV经陈伯权单克隆抗体及免疫血清血凝抑制抗体分型,属家鼠型EHF病毒;最近我们将该毒株应用于长爪沙鼠肾原代单层细胞(简称沙鼠肾细胞),并对其产生血凝素的特征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西安地区肾综合征出血热疫区型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西安地区为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老疫区.据中国地理流行病学调查证实,1990年前属姬鼠型HFRS疫区[1].随着时间的推移,疫区型别有所变化,对此虽有零星报道[2-4],但未进行过系统的研究.为此,我们以户县为基地,并搜集周至、长安等县有关资料,对西安地区HFRS疫区型别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正> 为了解黑河市区流行性出血热(EHF)疫区健康人群隐性感染情况,掌握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探讨预测疫情的方法因素,于1987~1989年间对不同类型EHF疫区健康人群隐性感染率进行了监测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分析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血液来源:选择黑河市、孙吴县、逊克县和五大连池市有代表性的高、中、低三种不同的发病乡出血热暴发点的未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类型及控制对策。方法:应用流行病学、临床学、血清学、病原学以及PCR等先进技术。结果:辽宁省存在姬鼠型和家鼠型两种HFRS流行类型,通过科学灭鼠和接种灭活疫苗,有效控制了本病的流行。结论:疫区分类准确、可靠,防治措施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