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aroxysmal kinesigenic dyskinesia,PKD)又称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舞蹈手足徐动症(Paroxysmal kinesigenic choreoathetosis,PKC),是一种罕见的具有家族遗传倾向的发作性运动障碍,其特征为短暂的(通常不超过3min)被突然的自主运动诱导的不自主运动。既往临床报道很少,我们最近发现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郝静  闫斌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18):2810-2811
目的 总结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的临床特征,并对其进行分析。方法 观察分析11例PKD临床特征,影像学,脑电图等特点。结果 11例患者发病年龄7-21岁,平均10.3岁。发作前均有明显的诱发因素,临床表现为一侧或双侧肢体不自主的扭曲,舞蹈样动作,持续数秒钟,意识清楚,影像学及体检无异常,脑电图1例异常,卡马西平治疗效果佳。结论 PKD是发作性运动障碍中的一类疾病,属于离子通道病,对抗癫痫药物疗效好。  相似文献   

3.
4.
目的加深对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aroxysmal kinesigenic dyskinesia,PKD)的认识。方法对7例PK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PKD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结果 7例患者均为散发病例,平均发病年龄约12岁。主要表现为运动启动时突然发生异常运动,发作时意识清楚,发作间期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发作频繁,持续时间<1 min;抗癫痫治疗有效。结论临床中应注意PKD与癫痫的鉴别,原发性PKD抗癫痫治疗有效,一般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5.
病例:女,19岁,主因发作性手足舞蹈9年.患者9年前由静到动时出现发作性手足舞蹈,心里明白,偶有跌倒,持续数秒钟缓解,月经前频繁,5-10次/月,一直未诊治.既往体键,其母亲9岁时有发作性一侧肢体发僵,心里明白,持续3-4秒钟后缓解,2-3月发作一次,未诊治,30岁后自行停止.查体: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辅助检查:常规生化检查正常,头颅MRI:正常.脑电图:正常.诊断为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肌张力障碍,予卡马西平0.1/日口服后,症状消失.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KMD)的脑电图改变。方法详细观察32例PKMD患者的临床特征,全部进行了24小时动态脑电视频监测,在脑电图监测下进行运动诱发试验。结果 11例有自发样放电,5例临床发作时2例有癫样放电,8例运动诱发试验皆阴性。用具有Na+通道阻断作用的多种抗痫药治疗均有效。结论 PKMD部分患者在发作期和发作间期有痫样放电,具有癫痫的某些性质,与癫痫可能有共同的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7.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 (PKD)以突然运动触发的发作性肢体随意运动障碍 ,不伴意识障碍为主要临床特征 ,临床少见 ,现将笔者诊治的 2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 ,男 ,18岁。 1年前开始出现发作性右侧上肢不自主运动 ,不自主运动于坐位变站立时出现。表现为右上肢屈曲 ,右掌指关节屈曲 ,指间关节伸直 ,旋前 ,呈缓慢扭曲状 ,每次发作持续时间约 10秒左右 ,每天发作 7~ 10次左右 ,发作时神志清 ,精神紧张 ,焦虑时加重 ,查体未见异常 ,头CT、脑电图正常 ,诊断为PKD ,给予卡马西平0 1,每日 3次日服 ,服药半个月后症状明显减轻 ,数…  相似文献   

8.
9.
目的:分析发作性运动诱发运动障碍(PKD)的遗传和临床特点。方法:总结8例PKD患的家系和临床燃料。结果:PKD发作年龄多在10-25岁,以突然运动时发生短暂的随意运动障碍为主要表现,持续时间常小于1min,意识清醒,脑电图、头颅MRI等检查正常,卡马西平治疗有效。有家族史的患呈现常显性遗传特点。结论:PKD呈良性病程,但频繁发作对患仍具有危险性,需要鉴别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的临床特点,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例1、例2均有家族史,例4无家族史;临床表现主要为由突然起始动作诱发的发作性运动障碍,发作时间短暂,发作时意识清楚,均在白天发作;口服卡马西平、苯妥英钠有效。例3为发作性持续运动诱发性肌张力障碍,治疗无特殊。结论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易误诊为癫痫。运动诱发、发作时间短暂、发作中无意识丧失、无发作后状态;有遗传倾向;抗癫痫治疗有效,预后良好是其特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KD)的脑电图特征。方法选择2006年6月-2010年6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门诊就诊和住院治疗的49例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患者,分析发作间歇期和发作期的脑电图特征。结果间歇期脑电图显示,34例发作间歇期未见痫样放电;15例患者记录到尖波、棘慢波;发作期脑电图显示,23例患者记录到临床发作,20例患者发作期未见痫性放电和节律改变,1例患者发作时可见4~6 Hzθ节律夹杂少量低波幅快波;2例患者发作时动作伪差掩盖正常背景;其中有4例患者同时记录到癫痫发作,且癫痫发作时可见明确的痫性放电。结论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脑电图间歇期可有痫样放电,发作期多数正常,同步行长程视频脑电图检查可帮助鉴别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和癫痫,为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12.
徐珑珑  丁美萍 《浙江医学》2005,27(4):286-288
发作性运动源性运动障碍(PKD)又称发作性运动源性手足舞蹈徐动症(PKC),其主要临床表现是由突然运动诱发的发作性肢体随意运动障碍.该疾病较少见,我们收集了近2年在我院诊治的6例患者,并结合文献对该疾病的临床特征、发病机制、遗传规律以及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发作性运动障碍[1](paroxysmal dyskinesia)是一类罕见的发作性疾病,特点是突然且反复发作的不自主动作,发作间期完全正常。诱发因素常为突然运动、惊吓、劳累或饮酒等。根据诱因、发作持续时间及病因等不同,可将本病分为四型: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KD),发作性非运动诱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热性惊厥(FS)伴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KD)的临床特征和遗传特点.方法:同顾性分析1例中国汉族FS伴PKD家系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共调查该家系41名成员,该家系有8例FS患者,5例PKD患者,其中2例FS患者伴发PKD.5例PKD患者均表现为静止状态下突然运动诱发的短暂不自主运动,神经系统查体均无异常;所有患者MRI/CT正常,3例脑电图异常,2例正常;抗癫药物治疗有效.结论:该家系诊断为复杂性PKD,呈不全外显性遗传,热性惊厥与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可能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16.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患者运动功能的fMRI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KD)患者与正常被试者在运动准备和执行过程中大脑激活差异,尤其是皮层下结构。方法:利用事件相关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结合运动准备和执行任务刺激,使用AFNI软件的反卷积程序生成激活图。结果:PKD患者在运动准备阶段脑区激活较正常人少,其中基底节无激活。执行阶段,除双侧初级运动皮层,其余脑区激活也较正常人少,但不如准备阶段明显。结论:PKD患者在发作间歇期无论准备或执行运动任务,大脑运动环路均表现异常功能状态。此类运动障碍的发生可能是抑制功能的减弱引起的。  相似文献   

17.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临床很少见,国内仅报道几十例,多由运动诱发,由发笑诱发的运动障碍未见临床报道,现将我院门诊诊治的由发笑诱发的运动障碍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责葬则燥曾赠泽皂葬造噪蚤灶藻-si早藻灶蚤糟凿赠泽kinesia,孕运阅)是临床上少见的一种神经系统疾病,表现为发作性不自主运动等锥体外系症状,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由突然运动而诱发,因其临床表现具有发作性、刻板性、反复性及短暂性的特点,与癫痫发作症状相似,极易与癫痫混淆,虽然近年来PKD逐渐被临床医生所认识,但误诊率仍高,我们最近发现该病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发作性运动障碍较为少见,我们遇有2例,现结合文献讨论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