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研究鼻咽部淋巴瘤的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经过病理证实的鼻咽部淋巴瘤的CT表现.结果 12例病例为非何杰金淋巴瘤,2例病例均为何杰金淋巴瘤,表现为鼻咽部均匀软组织肿块,其中13例肿块境界清晰,增强扫描12例肿块均匀强化,8例患者颈部淋巴结肿大,14例肿块均未见颅底骨质侵犯.结论 鼻咽部淋巴瘤的CT诊断有一定影像学特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性脾淋巴瘤的CT表现,以期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1例原发性脾淋巴瘤患者的CT及临床资料,总结分析CT特征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11例淋巴瘤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孤立肿块型4例,表现为脾内巨大低密度肿块,呈不均匀性强化;多发肿块型5例,表现为脾内多发、大小不等结节状低密度灶,呈轻度均匀强化;弥漫浸润与粟粒结节型2例,仅表现为均匀、弥漫的脾肿大,病灶密度类似或稍低于正常脾组织,CT增强扫描表现为轻度较均匀强化。结论脾脏原发性淋巴瘤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CT检查对原发性脾淋巴瘤的临床诊断与分期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群  高斌  王嗣伟  陈琪宝 《安徽医学》2006,27(2):122-124
目的探讨继发性肾脏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T特征。方法回顾分析7例经病理证实继发性肾脏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T表现。结果继发性肾脏非霍奇金淋巴瘤分为3型:多发节型,主要表现为多个低密度灶,轻度强化,密度均匀;单发肿块型,主要表现为肾内均匀软组织密度肿块,累及肾周伴软组织肿块形成;邻近淋巴瘤侵犯肾脏型,主要表现为肾周脂肪囊内软组织肿块,包绕肾脏及肾门血管、输尿管,与后腹膜或肾门肿大淋巴结相连。结论继发性肾非霍奇金淋巴瘤通常是全身性淋巴瘤的一部分,病灶密度均匀,轻度强化是继发性肾非霍奇金淋巴瘤普遍特点,肾周肿块伴肾脏功能减低,而肾脏形态无明显改变是继发性肾脏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鼻咽部淋巴瘤的CT表现,提高对鼻咽部淋巴瘤的影像学认识.方法 对经病理证实的17例鼻咽部淋巴瘤病例的CT表现做回顾性分析.结果 17例病例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表现为鼻咽顶后壁及侧壁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其中6例病灶局限,境界清楚,11例呈浸润生长,病变范围较大;CT见病灶密度相对均匀,增强扫描病灶轻度强化,相邻咽后壁头长肌及颅底骨质受侵少,多伴有多发淋巴结肿大,肿大淋巴结密度、信号均匀,中心坏死少.结论 鼻咽部淋巴瘤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CT扫描能清楚显示鼻咽部淋巴瘤的部位、形态、范围,有无颈部淋巴结转移和周围组织的侵犯情况,有助与鼻咽癌、鼻咽腺样体增生的鉴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 提高对肝淋巴瘤CT表现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或相关临床资料证实的11例肝淋巴瘤的CT表现,原发性肝淋巴瘤1例,继发性肝淋巴瘤10例,采用螺旋CT平扫与增强(动脉期及实质期)检查。结果 1例原发性肝淋巴瘤,CT平扫表现为肝内单发稍低密度肿块,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10例继发性肝淋巴瘤,1例为单发肿块,9例为肝内多发结节或肿块。所有病例平扫为稍低密度,密度均匀,边界较清:增强后8例无明显强化,2例实质期出现轻微环状强化。结论 多数肝淋巴瘤表现为肝弥漫性侵润,CT不能发现,少部分病例表现为肝结节或肿块,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根据CT表现可以提示诊断,结合病史可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回盲部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64层螺旋C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回盲部恶性肿瘤的病理特点及64层螺旋CT表现。结果:腺癌36例,其中以盲肠腺癌为主者28例,阑尾腺癌为主5例,多数病例CT表现为较大的肿块,密度不均、中等强化,浆膜面有浸润;淋巴瘤7例,CT表现为环状或对称性肠壁增厚,密度较均匀,呈轻度强化;恶性胃肠间质瘤2例,CT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肿块,边界相对较清,周边部分明显强化;转移瘤2例,CT表现为软组织肿块,无特异性。结论:回盲部常见的几种类型恶性肿瘤,采用64层螺旋CT快速增强薄层扫描,利用多平面重建及最大密度投影重建可以充分显示病变的组织学特征,有助于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回盲部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64层螺旋C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回盲部恶性肿瘤的病理特点及64层螺旋CT表现.结果:腺癌36例,其中以盲肠腺癌为主者28例,阑尾腺癌为主5例,多数病例CT表现为较大的肿块,密度不均、中等强化,浆膜面有浸润;淋巴瘤7例,CT表现为环状或对称性肠壁增厚,密度较均匀,呈轻度强化;恶性胃肠间质瘤2例,CT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肿块,边界相对较清,周边部分明显强化;转移瘤2例,CT表现为软组织肿块,无特异性.结论:回盲部常见的几种类型恶性肿瘤,采用64层螺旋CT快速增强薄层扫描,利用多平面重建及最大密度投影重建可以充分显示病变的组织学特征,有助于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眼眶恶性淋巴瘤CT和MRI表现,提高术前诊断正确率。方法:对照手术病理表现,分析20例眼眶恶性淋巴瘤影像学表现。结果:20例肿瘤CT表现为病变包绕眼环生长,相邻眼睑软组织肿胀;眼眶球后软组织密度肿块,位于眼外肌外间隙,眼肌界限不清,眼肌受压、推移,增强后轻度强化。MRI表现为T1WI呈中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信号均等,边界不清楚,形态不规则,18例增强后中等强化,2例轻度强化。结论:CT和MRI定位均正确。定性诊断为CT正确12例(12/20),MRI正确16例(16/20)。  相似文献   

9.
27例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的CT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舒仁义  张霞萍  叶孟 《重庆医学》2007,36(7):637-639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的CT 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经纤维内窥镜(7例)、手术(20 例) 证实的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的CT平扫和增强资料.结果 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中胃15例,小肠9例,大肠3例.原发性胃淋巴瘤 CT 表现可分为3类: (1) 弥漫浸润型9例;(2)节段型6例;(3)息肉型本组资料0例.平扫密度均匀,增强后中度均匀强化.原发性肠道淋巴瘤的CT 表现分为2类:(1)肠壁增厚型7例;(2) 肿块型5例, 平扫密度均匀,增强后轻到中度均匀强化或环形强化.27例中有4例合并肠套叠,9例合并有腹腔均匀强化肿大淋巴结.结论 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的CT 表现有一定的特征,对本病正确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鼻腔鼻咽部NK/T细胞淋巴瘤的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3例鼻腔鼻咽部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结果鼻腔病变为主者18例,均位于单侧鼻腔,位于鼻腔前部11例,后部4例,呈弥漫表现的3例;CT表现肿块呈密度均匀的软组织密度影,增强后轻至中度强化;其中11例鼻中隔受累,5例伴有鼻咽受侵,13例合并鼻旁窦窦腔透光度降低,9例鼻前庭皮肤受侵犯,8例相邻骨质侵蚀破坏。鼻咽部病变为主者5例,表现为鼻咽顶后壁及侧壁不均匀增厚的软组织密度影,2例内可见气泡影,表面不光滑,增强后轻至中度强化;咽旁间隙受侵3例,鼻后孔受侵2例。结论鼻腔鼻咽部NK/T细胞淋巴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胃淋巴瘤的X线、CT表现及特征,以提高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胃淋巴瘤患者的X线及CT表现,归纳总结其影像特征。结果胃淋巴瘤的X线表现及特征有:肿块型、浸润型、溃疡型、混合型。胃淋巴瘤的CT表现及特征有:弥漫或局限性胃壁明显增厚,周围脂肪间隙存在。肿块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呈轻中度均匀强化。结论胃淋巴瘤有较明显的X线、CT表现及特征,正确认识和掌握这些征象有助于对胃淋巴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韦伟  金中高  田萍  何剑 《现代实用医学》2011,23(2):213-214,219
目的探讨肾上腺淋巴瘤的CT表现特点,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肾上腺淋巴瘤的CT表现。结果 6例肾上腺淋巴瘤中属继发性淋巴瘤5例,原发性淋巴瘤1例,均为双侧发病。病灶多呈三角形、长条块形,边界多较清晰。病灶平扫密度较均匀。动脉期均为轻度强化,其中均匀强化6个病灶;不均匀强化6个病灶,其中可见斑片状或线条状强化显著区。门静脉期呈轻、中度强化。肿瘤与肾脏间分界不清2例;延肾周间隙蔓延2例。3例伴有邻近后腹膜淋巴结增大,1例伴有双侧眼眶淋巴瘤,1例伴有肝肿大,3例伴有脾肿大。结论肾上腺淋巴瘤的CT表现具备一定特点,根据其CT表现可能作出准确的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13.
《陕西医学杂志》2012,41(12):1624-1625
目的:探讨CT扫描在眼眶炎性假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06年5月至2010年4月就诊于我院的47例眼眶炎性假瘤患者的临床影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7例患者均行CT扫描,其中42例患者同时行MRI检查。CT表现为肿块型7例,椭圆或不规则、密度不均匀病灶。泪腺炎型9例,泪腺区肿大,椭圆形或扁平,密度较均匀,边界不清。肌炎型16例,眼外肌增粗,边缘毛糙,密度较低。弥漫型6例,球后脂肪弥漫性病变,密度增高,呈团片状,无实质性肿块。混合型9例,CT表现为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影像。结论:CT扫描对眼眶炎性假瘤的诊断有重要价值,MRI在辅助诊断中也具有重要意义,临床上需要根据情况采取合适的方法确保诊断。  相似文献   

14.
张志军  赵艳蕊 《北京医学》2021,43(8):815-816
目的 探讨原发性直肠淋巴瘤的CT和钡灌肠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08-2018年北京市房山区第一医院收治的原发性直肠淋巴瘤患者7例,回顾性分析患者X线及CT检查资料,总结其影像表现及特征.结果 7例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且均为B细胞来源.6例行X线钡灌肠造影检查,其中3例表现为肠壁僵硬、肠腔略变窄,1例可见扁平状隆起,1例表现为黏膜下孤立结节,l例表现为黏膜下多发充盈缺损.7例患者均行CT扫描,其中肠壁增厚4例(为偏心性增厚,厚度2.3~4.7 cm),结节或肿块3例,所有病例增强均呈轻中度均匀强化,病灶内无明显坏死区.结论 CT所示直肠肠壁增厚与钡灌肠肠腔狭窄不成比例(肠壁增厚明显而管腔狭窄不明显),直肠管壁增厚且密度均匀,增强呈轻中度均匀强化等影像学特征,对直肠淋巴瘤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5.
皇旭辉  沈健  毛新峰  方海英 《现代实用医学》2013,(10):1161-1162,F0004
目的 探讨脾脏淋巴瘤的多层螺旋CT特征及CT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8例经病理证实的脾脏淋巴瘤的临床资料及多层螺旋CT图像.结果 脾脏淋巴瘤主要表现为脾脏局限性或弥漫性肿大,18例脾脏淋巴瘤中,弥漫结节型3例;多发肿块型7例,其中4例出现病灶相互融合,1例病变内见出血;巨块型8例,其中6例病灶密度不均匀,增强后出现不均匀强化,2例密度均匀,增强后轻度强化,内可见血管漂浮征.结论 多层螺旋CT检查可以清楚显示脾脏淋巴瘤的形态、大小及强化方式,对脾脏淋巴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咽淋巴环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T表现,以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临床资料完整.原发于咽淋巴环淋巴瘤的CT表现。结果:B细胞来源占68.4%(13/19),其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有11例。T细胞来源占31.6%(6/19)。6例腭扁桃体淋巴瘤表现为扁桃体窝内边界清楚的类圆形软组织肿块,向咽腔内突出生长。6例鼻咽淋巴瘤和7例咽侧壁淋巴瘤均表现为咽腔内弥漫生长的软组织肿块,病变范围较大,无颅底和周围结构侵犯。淋巴瘤密度均匀,呈轻中度强化,无坏死和囊变,肿块与周围界限清楚,19例淋巴瘤中有12例颈部淋巴结肿大。结论:CT能清楚显示咽淋巴环淋巴瘤的位置、形态及范围,有无颈部淋巴结肿大和周围组织的侵犯,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鼻咽少见恶性肿瘤的CT诊断--附14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鼻咽少见恶性肿瘤的CT影像表现和特征。方法对14例经病理证实的鼻咽少见恶性肿瘤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例鼻咽少见恶性肿瘤中,10例恶性淋巴瘤表现为圆形或不规则形较大软组织肿块,密度较均匀,多呈轻、中度强化,其中3例病灶内出现小泡状低密度影,颈部淋巴结浸润形态多样,以密度与肌肉相仿、质地均匀的肿大淋巴结常见,邻近骨组织和颅底骨质侵犯少见;2例横纹肌肉瘤无特殊的影像表现,主要表现为鼻咽部的软组织肿块,有不均匀的强化,可破坏颅底骨质;2例鼻咽腺癌与鳞癌的CT表现相似,其鉴别较难。结论鼻咽少见恶性肿瘤具有一定的CT影像特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子宫淋巴瘤CT及MRI的影像特点。方法:10例患者均行CT、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根据子宫淋巴瘤CT、MRI的特征性表现,对该病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10例患者子宫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大, CT表现为子宫肌层均匀增厚,未见确切肿块界限,增强可见中度较均匀一致的强化;MR表现为子宫黏膜层完整,子宫肌层均匀增厚,其中7例病例病变位于宫颈,3例宫颈及宫体均见受累, T1 WI为等信号, T2 WI以稍高信号为主,部分病灶内可见更长T2信号,增强病灶为中等度较均匀一致强化方式。结论:CT及MRI对诊断子宫淋巴瘤有一定的影像诊断价值,尤其是T2WI成像可获得较多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19.
刘颖  陆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1,33(15):1636-1638
目的探讨眼眶孤立性纤维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的CT和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5例眼眶SFT的CT和MRI表现,其中2例只行CT检查,2例只行MRI检查,1例同时有CT和MRI检查。患者中女性3例,男性2例,年龄33~54(中位年龄46)岁。影像表现主要评价其部分、大小、边缘、CT密度、MRI信号和增强方式。结果 5例病变均表现为边界清楚的软组织肿块,最大直径2.1~3.5 cm。3例位于球后肌锥外,2例位于球后肌锥内。3例CT上表现为稍高密度或等密度,其中1例其内可见点状钙化;3例MRI检查T1WI表现为等信号或稍低信号,信号相对均匀,而T2WI则信号稍混杂,其中1例等信号为主,混杂有高、低信号影,另2例肿块大部分表现为明显高信号,其内可见散在斑状、小片状低信号影。增强检查肿块均表现为明显欠均匀强化。结论眼眶SFT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应纳入眼眶富血供肿瘤鉴别之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T扫描对眼眶炎性假瘤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26例眼眶炎性假瘤患者的CT表现.结果CT征象有眼球突出21例,眼环增厚7例,泪腺肿大5例,眼外肌增粗16例,眶内脂肪密度增高1 2例,视神经增粗3例,合并鼻窦炎5例.本组可分为①弥漫型10例,表现为病变范围弥漫无明确肿块;②肿块型2例,表现为可见到边界清楚的肿块;③泪腺炎型3例,表现为仅见泪腺肿大;④肌炎型11例,表现为1条或数条眼外肌增粗、肥大.结论CT扫描对眼眶炎性假瘤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并能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